艺术治疗中艺术形象对情绪的改变

时间:2022-07-08 08:42:22

艺术治疗中艺术形象对情绪的改变

摘要:在艺术治疗中,最常用的就是利用艺术的审美功能,陶冶人的品格,借助艺术的审美功能来反应或者释放人的情绪和心理问题。当然审美功能之所以能够实现的载体就是艺术形象。艺术形象是如何利用审美的功能来达到情绪的释放的呢?

关键词:艺术形象;情绪;着装形象

1艺术形象与情绪的关系

艺术形象是指艺术作品内在结构,是反映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由主体艺术加工而成的具有思想情感和审美意义的创造物,是艺术家的审美意象的物态化。艺术形象是人们在艺术活动中审美的感性形式,它是主客观、形式与内容、个性与共性的结合体。[1]

作为艺术形象范畴中的着装形象,它同样也具有这三大特点。着装形象为主体的时候,其客体就是着装形象的受众[2];着装形象作为形式,其内容就是服装美、着装者和着装环境,着装形象的个性是千姿百态,形态各异的形象,而共性就是其组合体展现服装美的点、线、面与色彩、款式和面料,着装体的体型和共处的文化环境。

艺术作为人类的独特的文化形态,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审美性、形象性和情感性。三者是密不可分的,它们通过相互的联系和作用,共同构成了艺术区别于其它文化形态的特质。艺术以形象反映世界,同时带着某种欢乐或惆怅,喜爱或厌恶的情感,艺术在向别人传达带有情感的形象时,需要具有审美特性,它的审美作用,才能吸引别人,占据别人的心灵,完成信息的传达和沟通。[3]

2艺术治疗中艺术形象与情绪的关系

“艺术的形象,具有理性和感性、抽象和具体之分。因为如此,所以艺术形象都是以视觉形态、听觉形态,通过具体的、直观的、可感的感性形态作用于欣赏者的感官,唤起欣赏者的情感,让其陶醉于其中,激发其审美感悟。艺术形象不能仅仅具有感性的形式,它必须具有具体的感性形式表现深层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等理性的内容。”[4]

艺术治疗的过程主要是借助了艺术形象的功能,达到被治疗者和艺术形象之间的沟通,从而使得被治疗者在艺术形象的欣赏中,激发被治疗者的某种情绪情感,体验并改变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需求。最终实现压力的缓减,情绪的宣泄,趋向于稳定的心境。

“艺术治疗(Art therapy)是以设定的艺术手段(绘画、舞蹈、音乐、诗歌、心理剧、故事等艺术手段),从艺术表达、艺术语言、艺术意象组合、艺术传达形成的“心理反馈”调动主体在系统发育中所具备的特定的反应潜能,从而调节起神经系统以趋向比较稳定而舒展的心境状态。”[5]

“艺术疗法(art therapy)心理治疗的方法。运用音乐、舞蹈、书法、雕刻、刺绣等艺术形式治疗身心疾患。”[6]

在艺术治疗中,通过对艺术形象功能应用的分析,可以看出艺术治疗主要是通过艺术形象来调节被治疗者的情绪,缓减被治疗者的压力的[7]。一方面艺术形象通过被治疗者的塑造,本身就可以反映出被治疗者自身潜在的某些情绪、压力问题,另一方面艺术形象还可以作为调节解决这些问题的工具,疏导情绪的释放,满足被治疗者现实中不被满足的需求。

3艺术治疗中艺术形象对情绪改变的方式

3.1通过行为达到艺术形象对情绪的改变

艺术治疗中采用常用方法之一就是,通过被治疗者对艺术形象的创作活动,一方面来反应被治疗者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就是通过被治疗者参与艺术形象的创作活动,来训练和提高其在艺术创作活动中的正确处理自己情绪心境等的问题,得以陶冶情绪,疏解郁结[8]。如,舞蹈治疗中,被治疗者要求自己去编舞,带领他人进行舞蹈表演。通过自己的舞蹈表演,表达出自己的情绪状态,进行情绪的释放和宣泄。

3.2通过认知达到艺术形象对情绪的改变

艺术治疗中常采用的方法之二就是,利用艺术形象,通过言语的引导,借助被治疗者的感知、注意、联想和想象,刺激被治疗者的大脑,提高大脑的唤醒水平,促进大脑的活力,唤起被治疗者的愉快、悲伤的心情。这一过程需要治疗师的言语引导,否则被治疗者的想象和联想会没有条理,混乱不堪,这对被治疗者的情绪会产生不利的影响。[9]

艺术形象实质就是形象性、审美性和情感性的物态化。结合艺术形象与情绪的关系,服装作为一种艺术形象,它与情绪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在服装治疗中,通过对被治疗者的外貌形象提升,实现了被治疗者的自我尊重感的提升和否定情绪的减少。其改变情绪的方式则是通过认知与行为的方式实现的。

服装治疗中通过形象改善来达到情绪改变的认知与行为方式包括[10]:讲座、外貌改善(化妆、服装、首饰的应用)、外貌管理技术训练、服装款式和色彩记忆、化妆方法和服装搭配训练、体态训练、橱窗及商店参观、服装表演等。

参考文献:

[1] [3][4] 杨先艺.艺术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23,2527.

[2] 华梅.服饰心理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8.

[5] 童庆炳.现代心理美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699.

[6] [8] 黄希庭,杨志良,林崇德.心理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5411542.

[7] 孟沛欣.艺术疗法――超越言语的交流[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9] 山中康裕,等.艺术疗法[M].吉沅洪,等,译.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3540.

[10] 刘国联.服装心理学[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154161.

作者简介:李玉龙(1986―),男,山西繁峙人,服装审美心理学方向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审美心理学。

上一篇:中国传统花鸟画历史变迁与中国古代人文心理发... 下一篇: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合唱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