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心理教育的渗透

时间:2022-07-08 01:27:02

农村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心理教育的渗透

现在学校出现的许多问题,如:学生厌学,顶撞老师,早恋,离家出走等现象,都让老师和家长十分的头痛。现实生活中,中学生往往会在需要与可能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冲突;在需要与目标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压力;在压力与随力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对抗。这些矛盾激化的结果,容易导致青少年的心理障碍。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现在许多学校没有专门的心理专业老师,生物老师应担起这个重要责任。

一、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家庭因素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长远和深刻的,不良的家庭环境因素容易造成家庭成员的心理行为异常。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因此许多家长对孩子过于宠爱和溺爱,此外,不少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严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忽视品德发展、人格教育、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社会性教育的倾向。长期以来,在高考指挥棒的控制下,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只重视智力教育,而没有将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渗透到其中,忽略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家长的高期望值与孩子自身需求不一致时,家长的一厢情愿便会使孩子感到压抑和不满,造成疑虑、忧郁等心理疾患,导致高分低能或心理不健全。同时,在教养方式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受教育程度较低,缺乏教育孩子的知识和观念,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不考虑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错误观念和方式来教育孩子,往往采用简单、粗暴的传统的家长制手段,随意打骂孩子,对孩子的要求苛刻,缺乏对孩子的尊重。这种消极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孩子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品质。

2.学校因素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因此,学校生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也很大。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中小学的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学校生活内容、方式单一,许多学生对学习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视课堂为牢狱,视学习为苦差。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有些教师缺乏心理学与教育方面的素养,没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不懂得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年龄特征来实施教育。有些教师虽然懂得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年龄特征进行教育的意义,但并不以此来指导其教育行为,一些教师在教育学生时采用不当的方法,体罚、心罚学生,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有些后进生被教师所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此外,学校教育条件、学习条件、生活条件,以及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等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例如,校风学风不振、学习负担过重、师生情感对立、同学关系不和谐等,都会使学生心理压抑,精神紧张、焦虑,如不及时调适,就会造成心理失调,导致心理障碍。

二、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在中小学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讲讲座,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不仅仅是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特别是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除了身高、体重发生显著变化外,生殖器官也迅速发育,性心理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在异性面前既羞涩而又好奇,更想探究,并伴有性冲动。可是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学生羞于向家长和老师请教有关性的知识,家长也认为这是一块避而不谈,学校也很少进行性心理教育。缺乏正确引导的中学生,有的有自责感和自罪感,整天愁眉不展,无心学习;有的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去涉猎街头小报,甚至看不健康的影像等,严重影响身心健康。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生理发育特点,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性生理和异性间的关系的教育,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积极健康的情感,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三、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自觉地、有意识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果说专门课程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发挥了“主导性”的功能,则各科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便是副渠道,发挥了“濡染性”功能。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只靠一个心理老师是远远不够的。各个学科都应针对自己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建立相应的心理素质的培养目标,并通过其教学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相渗透、相结合,使之达到互相促进的一个良性循环。生物的教材内容中都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可以充分利用和挖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每位教师都应成为心理咨询老师。由于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广泛、方式多样,涉及学科教学的一切,包括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方法的指导等方面。因此,教师要转换其社会角色,成为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尊重、关心和接纳学生的表现与行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处理教材,善于把握教材内容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涉及点、教学方法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点、学生学习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接触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渗透一条心理健康教育线索,并努力实现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式的进一步优化,整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传统的学科教学强调社会本位和知识本位,从而忽视学生心理发展与主观需求;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体需要,教学要适应学生发展,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创造性的培养。

四、改变家长传统的教养方式

家长学校是一种有目的、有针对性、主动地提高家长素质,改善家庭教养方式的途径,它比一些大众传播媒介的舆论宣传对家长的影响更具有指导意义。家长学校可以使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摒弃子女私有、家长制、重智轻德的思想,注重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尊重孩子的选择,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家长学校通过科学讲座、座谈等活动,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让家长更好地理解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增强科学教育孩子的能力,并能够妥善处理孩子某一阶段发展所面临的某些特定问题。尤其让家长了解青少年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他们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们。对他们的教育既要鼓励,又要批评,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他们的心理规律。对他们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希望他们成才,这是人之常情,但压力过大却会适得其反。此外,家长要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其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健康成长。

总之,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长、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完成。让我们共同的努力,为未来中国培养出一大批心理健康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上一篇:在生物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下一篇:“四注重四到位”助推高中生物教学成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