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工艺课程创新教育实践

时间:2022-07-08 01:24:25

服装工艺课程创新教育实践

服装工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课程,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动手实践能力。经过多年的服装教学实践,我认为建立崭新的教学理念,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保证这门课教学效果的关键。

一、抓好引导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我院服装专业学生属于艺术类学生,许多人认为只要学好绘画设计就可以成为未来的服装设计师,不重视工艺学科的课程,平时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面对这种情况,我在每次课程开始,都先苦口婆心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让学生明白:服装设计课程只是服装设计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而另外两个部分,服装的结构设计和成衣制作工艺在某种程度上对于一个服装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来讲更为重要,更加实用。让学生明白:学好服装工艺,更有利于设计能力的发挥和挖掘,有利于提升专业实践能力,有利于在工作中的良性互动,树立起专业自信心。帮助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之后,学生们有了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大增,在学习中不再是被动地机械式学习,而是做到了紧随教师引导,主动、积极地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创作的灵感逐渐被激发出来。

二、教学中启发式与研讨式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的启发和激励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所以,我在授课当中,对于不同阶段的内容,采用了不同的策略。在讲授结构制图时,我采用了分类教学的方法,即按照各种领型、袖型、衣身造型进行归类,分别讲授,并且在结构设计中采用原理和公式应用的设计方法,简洁明了,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并为学生在款式与结构中留足设计空间。在布置设计题目时,我从不将服装的款式规定得过死,而是让学生结合自身爱好自由组合设计(包括领型、袖型、裙型、裤型、衣身造型等),在完成基本工艺要求下,鼓励学生结合时尚流行趋势发散思维,大胆思考,进行再设计和再创造,去劣选优,最后优化出最佳设计方案。因为完成的作品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所以学生乐于动手,学习热情高涨。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课程之初,我就将学生分成合作小组,将擅长结构设计与工艺设计的同学合理搭配,引导他们充分利用当今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强大优势,分工合作,查阅资料,企业和市场调研,再通过集体讨论,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完成各自的设计方案。这样不但使学生增强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具有了创新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学会了优势互补,精诚合作,共同进步。

三、“教”与“学”同步优化,做创造型教师,成为学生创新实践的引领者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需要创造型教师作为学生的引领者。主要注重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教师要具备创造性的思想意识。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新性的源泉。教师的创新教育观念,活跃的创新思想意识,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素质和个人魅力,做到与时俱进。其次,要具备创造型知识结构。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知识的应用,没有知识,也就谈不上能力,更谈不上创新能力。所以,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我不断进行专业知识更新,随时了解和掌握服装行业的最新动态,并且刻苦钻研教育技术,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充实教学内容,将新方法、新技术及时融入教学当中,让“教”与“学”同步优化。不仅如此,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专业,我采取不同的教法,本着“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学生有“常新”的感觉,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在学生创造过程的不同阶段,积极发挥教师的重要作用

1.引导作用

就是在学生的设计创意过程中循循善诱,引导他们建立创新思维方式,采用正确的创新手段,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各科理论知识经过理解消化后,应用到工艺课的设计创新当中。在服装款式设计中创新:培养学生的设计师素质。拓宽设计思路,突破传统设计观念,结合流行趋势“别具一格”。在面料上创新:了解面料流行趋势,结合服装的功能,大胆采用各种新面料,以及之间的组合设计(颜色、材质等),推陈出新。在结构上创新:平面裁剪、立体裁剪、组合应用等各种手法的灵活应用,以及服装CAD的熟练应用。在工艺上创新:及时了解行业中的新的制作工艺,了解不同的服装工艺使服装所呈现的不同效果,设计优化工艺流程和工艺方法。

2.指导作用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自主创新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个时候,他们学习的渴求最强烈,也最主动,我抓住时机,及时地传授他们相关的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不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且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到了结构设计阶段,当学生们的款式无法用结构来实现时,我再给他们讲授结构的拓展知识,他们会学得格外认真,教与学互动热烈,教学效果极佳。

3.把关作用

就是时时关注每个学生实践过程的进展状况,在各个关键环节,教师要注意起到把关作用。比如款式造型能否实现、所选面料制作的难易程度、裁剪方法的选用、服装纸样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工艺流程的可操作性等方面,决不能有半点马虎。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学生在设计中的错误并引导其及时纠正,就会造成学生在时间和物质上的损失,更主要的是挫伤学生的信心。因此,教师的把关作用也是考验教师的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和保证学生实践创新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

作者:齐丽君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钟安华.服装人才培养.中国纺织出版社

3.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创业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学校档案管理与工作效率提高探析 下一篇:人格与创业教育环境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