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移必须沿直线运动吗

时间:2022-07-07 07:28:06

平移必须沿直线运动吗

[案例点击]

前些日子,笔者参加了一次省级教研活动。活动期间,主办方特意邀请了省内外的名师进行同课异构研究,三位名师同上了三年级的《平移和旋转》这一课,他们以不同的思路、不同的教法展示了他们或平实、或大气、或智慧的课堂,给与会者奉献了一道道美餐。三位老师都通过引导,让学生得出了平移现象“直”的属性。其中一位老师的教学过程如下:

师:(出示儿童乐园图,有摩天轮、观光缆车、大风车、垂直极限、小火车、直升机等几种游戏项目的动画,让学生边看动画边用手势表现它们的运动方式)这六种游戏项目的运动方式是不一样的,你能将它们按运动的方式分成两大类吗?

生:摩天轮、大风车、直升机是一类的,垂直极限、小火车、观光缆车又是一类的。

师:能说说为什么这么分吗?

生:摩天轮、大风车、直升机都是转动的。

师:那其他呢?

生:是平着移动的。

师:小火车是和地面平的,那垂直极限呢?

生:是竖直的。

师:观光缆车呢?

生:(用手势比划)是斜着的。

师:这样的移动不一定都是平的,谁能表达得更精确一些?只要怎样就行了?

生:平移。

师:平移可以和地面平行的,可以是竖直的,也可以是斜着的,只要是沿着直线运动就行了。

师:你能给这两种运动取个名字吗?

生:平移,旋转。

[深度追问]

平移必须沿直线运动吗?

平移和旋转是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在小学阶段新增加的教学内容。平移和旋转是物体或图形在空间变化位置的方式,认识平移和旋转对发展空间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本单元的认知目标是让学生结合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能正确判断某一物体或图形的运动是平移还是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教材第一道例题教学日常生活里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列举的火车、电梯、缆车的运动和风扇、螺旋桨、钟摆的运动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他们能根据画面想象出实际的运动状态。教材通过这些物体的运动,让学生初步体会生活里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从而具有对物体平移、旋转现象的感性认识。

对平移和旋转教材没有下定义,也没有用语言描述,教师在教学时确实不必做过多的理性分析和阐述,只需要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比较和体会平移和旋转现象的特点,从而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但是,我们教给孩子的知识应该是正确的。“平移要沿直线运动”是错误的,不科学的。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中对平移是这样定义的:“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向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可见沿直线运动并不是平移的特征。如下图,长方形物体运动的路线相同,都是在圆周上,但图1是做平移运动,在运动过程中,长方形物体运动前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图2是做旋转运动,在运动过程中,长方形上每一点都绕旋转中心沿相同方向转动了相同的角度,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都是旋转角,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当然,我们对小学生不需要做这样精确的讲解,但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经验知识,否则会严重影响后续学习。

[反思启迪]

三位教师都是非常杰出的老师,为什么会出现同样的问题?推而广之,在更大的范围内是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1.当前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素养的整体性缺失。我们许多老师在师范学习时都没有机会接触平移、旋转这些知识(如我本人),新课程改革增添了许多教学内容,要求也和以前不一样,有些内容教参上也没有做明确的说明,在教师自己都没能正确领会一些概念的本质意义时,只能是“跟着感觉走”。如此看来,出现上述问题就不难理解了。推而广之,这一现象也绝不是个案,应该是普遍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从管理者入手,重视教师知识的缺失,加强职后的培训,为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创造条件。要根据本校教师队伍的实际状况,确定培训对象,梳理培训内容,组织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教材中教师感到困惑处介绍有关数学知识,使数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这样教师就能学得进、用得上,效果才会好。要通过组建以骨干教师牵头的教研组,以组内教研、专家引领、专题培训等形式,切实提高培训的效果。

3.从教学参考书编写入手,充分考虑教师队伍结构的多样性、差异性,为一线教师教学提供更多的帮助。在编写教学参考资料时,不能把所有的教师都想象成和编者一样的水平,要考虑到教师的个体差异、接受师范教育时代的不同、新课程与传统教材间的区别等等因素,对不容易把握的内容,尤其是新增加的内容,要做更为详细的介绍,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的度做更为详尽的说明。要多深入一线,了解教师的整体数学素养,从而有的放矢地编写教参。

当然,提升小学老师的数学素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教师本身的内在需求是内因,培训、提供教参等仅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自觉性,主动地学习数学学科知识,从而提升数学素养,还需要我们做更多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史宁中,关于“平移与旋转”的对话,小学数学教师,2006(1—2).

[2]曹培英,“图形与变换”的备课与教学,人民教育。2006(13-14).

(作者单位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盐渎实验学校)

上一篇:细节探究 第11期 下一篇:浅谈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