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9-25 11:23:00

浅谈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内容。特别是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对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培养阅读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并且因为有兴趣,就会减轻疲劳感,这也是一种减负措施。因此,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第一条就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有乐趣才会喜欢。怎样使低年级的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呢?

1.阅读内容的选择。除了学的课本以外,我还向学生推荐浅显易懂的、贴近学生实际的读物,如《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故事会》等书以及儿歌、童谣等。对于这些读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能够读懂。能读懂就有收获,就有成功的快乐。现在,学生已养成了阅读课外书的好习惯。

2.形式多样化。在朗读的过程中,用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比一比等方式,并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比如在教学《画风》一课时,为了给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我让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自己是怎样画风的,结果同学们都抢着来画。他们有的画转动的风车,有的画被风吹起的长发,还有的画飘起的塑料袋。这样既能使阅读课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又能成为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表现好的学生,我总是及时地表扬,使其树立自信心。以后表现得更好;而对较差的学生,我从不讽刺挖苦,总是耐心地指导,因材施教,使其也有所收获。用积极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这样,学生在阅读中不论他是什么样类型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都有了阅读的兴趣,都能够喜欢上阅读。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习惯有利于人们高效地工作学习,良好的习惯可使人受益终生。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尤其要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

1.要求学生学会讲普通话。因为绝大部分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特别是农村的孩子都会受到方言的影响。养成用普通话朗读的好习惯,无论是上课读课文还是课下读课外书,都能自觉地使用普通话。这对将来的交流以及口头表达会大有好处。

2.让学生初步学会略读、精读、默读等各种读书的方法。略读往往是在老师提出问题时学生用略读的方法迅速找出问题的答案;精读是培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特别是文中好的段落和句子。可引导学生多读几遍,在读中感悟句子的丰富内涵。默读比朗读更有利于人集中精力思考。因此,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3.教育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不论是学习哪篇课文,在初读课文时,总是提醒学生拿起笔,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的序号,边读边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再读课文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使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从文中找出问题的答案。有时也让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把自己不懂的词语或者句子标出来,通过问同学或在老师讲解时解决这些问题。最近,我试着让学生在读课文或者读课外书的时候在旁边做标示,有些同学做得还真不错。现在。学生都已养成了动手动脑的习惯了。

4.教育学生喜爱图书,爱护图书。“喜爱图书,爱护图书”不仅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且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一种美好的情操和健康人格的体现。这里的“喜爱”是指搜集到、购买到自己喜欢的图书,“爱护”是给图书包皮,阅读时小心翻阅,不丢失图书。不在图书上乱写乱画。

总之,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虽然个人有个人的阅读习惯,但是阅读能力的提高确实是有规律可循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值得我们进一步探求和研究。

(作者单位 山东省博兴县博昌街道三伏小学)

上一篇:平移必须沿直线运动吗 下一篇:对小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