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10-30 08:25:59

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篇1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教学的是教材第35~36页的内容。在教学时先引导学生分析美丽的图案是如何由简单的基本图形经过运动的到的,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简单图形是经过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变成复杂图案的。在后面设计图案的环节中,学生在自己设计美丽的图案后进行交流,在体会到成功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美和数学方法的价值。

学情分析:

本课时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时的学习为学习为欣赏图案和解决生活中的图案设计问题奠定了基础,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轴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学会应用轴对称、平移或旋转设计图案。

2.经历图案的欣赏与设计过程,体验图形运动的数学思想,培养操作实践的动手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图形运动创造的美,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运用轴对称、平移或旋转设计美丽的图案。

难点:能利用轴对称、平移或旋转设计美丽的图案。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

师: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老师请大家一起来欣赏生活中各种美丽的图案。

2、欣赏了这么多图案,你有什么感受?(这些图案真美)

师: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与设计美丽的图案吧!(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一)观察、分析图案

1.出示教材第35页主题图。

师: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三幅美丽的图案,看看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2.出示问题:

上面的图案可以怎样得到?选择其中一幅与同伴说一说。

3.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交流。

师:谁来说说这些图案是由哪个基本图形经过怎样的运动得来的?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4、教师小结:

这些美丽的图案都可以由一个基本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而得来。(板书:平移、旋转、轴对称)

(二)设计图案

将一个基本图形进行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

师:同学们,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图案,想不想自己也来设计一幅呢?

师:那么,要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我们可以按照怎样的步骤来设计呢?

1.确定设计步骤:

①确定要设计的图案;

②确定基本图形;

③确定运动方法;

④画出要设计的图案。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想象,设计图案。(教师出示一个基本图形给学生参考)

3.作品展示。

三、课堂总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先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补充。(引导学生通过板书和课件进行总结)

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欣赏与设计》这一课,了解了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基本的图形通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而来的。同时也掌握了设计图案的基本方法,设计出了美丽的图案。

四、布置作业

读一读,做一做。

出示荷兰艺术家埃舍尔的作品:

你能运用图形的不同运动方式,创作出一幅自己的作品吗?

板书设计:

欣赏与设计

平移

旋转

轴对称

基本

美丽

图形

运动方式

图案

教学评价: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以下几方面: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本设计通过欣赏生活中的美丽图案,激起学生对美丽图案的探究欲望,唤起学生制作图案的兴趣。2.培养合作意识,体会数学情感。本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中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在设计图案这一环节中忘记提醒学生带彩笔来涂色,因此在学生作品展示时投影出来的效果不是很好,而且时间也显得较为仓促,没有让学生对所展示的作品进行评价。另外,在如何引导学生利用标准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以及在教学时“放”和“收”的度把握得不够好。

课后练习: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所画圆的(

)。

2、在正方形里边画一个最大的圆,正方形的边长就是所画圆的

)。

3、圆有(

)条对称轴

4、圆沿中心点旋转(

)度与原图形重合,圆旋转一周,与原图形重合(

)次,所以圆有很好的(

)。

5、正方形沿中心点旋转(

)度与原图形重合,正方形旋转一周,与原图形重合(

)次。

6、等边三角形沿中心点旋转(

)度与原图形重合,等边三角形旋转一周,与原图形重合(

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

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莅临我校指导交流。

我是一小二年级的数学老师,我叫XX。今天上午我上的这一节课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这一单元中的平移与旋转。这一部分的内容与2011年课标之前的实验教材相比较,降低了难度,删掉了在方格纸上判断图形平移几格的内容,而把这部分的内容后移至第二学段学习。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直观的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为后续的学习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课程标准不要求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定义,只要求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去感知这些现象,感受图形的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平移与旋转的现象他们并不陌生。虽然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有比较感性的意识,但受生活经验的限制,对于好多现象的判断还有些模糊,不能透过现象用数学的眼光来抓住运动方式的本质。这就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持,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机会,在观察与动手操作中进行思考和发现,直观感受图形运动的特征,逐步加深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理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直观区分这两种简单的图形变换,会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2.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过程,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图形的运动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其中,理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设计。

首先,由转动的小风车引入游乐园主题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借助游乐设施直观形象的支持,在用手势模仿玩一玩的过程中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分一分中感受其特征,在说一说中例举生活中的现象,在想一想移一移中不断深化体验。我在例2原有的小房子图中,增加了一大一小两幅图,通过对比制造思维冲突,让学生明确平移时图形的方向和大小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可以上下、左右、斜着移动,但要沿着直线方向移动。而后我又设计贴小汽车这一实践活动来巩固认知。“贴一贴”要求任意两个小汽车图案通过平移能相互重合。这部分的教学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我给出的学具小汽车也有大小不同的,学生可能会贴出水平方向、竖直方向、斜向或散乱或大小不一致的作品。然后我再引导学生在汇报展示的环节对这些作品进行分析与判断,深化学生对图形平移的认识。

旋转这部分的内容我们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组内探讨再汇报。由于教材对这部分内容要求较低,只要求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典型实例初步感受旋转运动的特点即可。所以,在这部分的教学中,围绕“你发现了什么?”“这种运动方式有什么特点?”“荡秋千是旋转现象吗?为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旋转现象”等几个核心问题,学生自由发言、补充、总结,初步理解旋转现象。

用身体做运动这个小活动的设计意图是带领学生感知平移或旋转时身体的不同感受,由于教室座位的局限性以及考虑到有些动作在描述时确实是不够严谨,只做了几个简单的动作,作为课堂趣味小活动,稍事休息,再继续习题的巩固。

练习题我分别设计了结合手势判断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找到通过平移能重合的图形,以及找出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后得到的图案这几类题。其中后两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很容易忽略图中的细节,一旦出现错误,教师就要抓住这些生成资源,进行分析与判断,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利用平移或旋转的知识设计图案这部分内容一方面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欣赏美、感受数学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学生畅所欲言进行本节课的总结之后,我留了一道“让扣子动起来”的作业题,学生可以借助绳子或其他物品,制作一个小玩具,让扣子进行旋转或平移。然后再观察扣子旋转时上面的双面胶纸片的运动轨迹,从而直观感知点的旋转,初步从图形运动的角度来认识平面图形,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篇3

(一)引入

师:儿童乐园里面有很多好玩的游艺项目,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注意观察一下它们分别是怎样运动变化的。

动画演示:儿童乐园的游戏场景。

师:你们能用手势来比划和模拟它们各自的运动方式吗?

(根据学生的选择,依次展示学生模拟活动的过程,并用表情、手势将感受表现出来)

【评析:储老师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游园素材,让学生模拟各个游艺项目的运动方式,帮助他们进一步积累相关的活动经验,为平移和旋转概念的建立积累感知经验。】

(二)分类

师:这六个游戏项目的运动方式都一样吗?按照运动方式的不同,你能将这六个游艺项目分分类吗?

(学生先小组讨论,再大组交流)

生1:观光缆车、垂直极限、小火车为一类,摩天轮、大风车、直升机的螺旋桨为一类。(如下图)

师: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描述一下这两种运动方式分别该叫做什么呢?

生1:平移和旋转。

师:像观光缆车、垂直极限、小火车这样沿着一条直线进行的运动称为平移。像摩天轮、大风车、直升机的螺旋桨这样绕一个中心进行的运动称为旋转。

【评析:储老师让学生们在分类的基础上,给两类不同的运动方式取名字,然后再帮助学生作适度的提炼和概括,很好地在知识与学生之间找寻了一个知识建构和发展的“中间地带”。】

(三)辨析

师:请闭上眼睛想一想,什么样的运动是平移,什么样的运动是旋转?

(学生回忆刚才的活动,体悟什么是平移和旋转,努力在脑海中建立起鲜明的表象)

师(出示下图):判断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同桌的两个人先讨论一下,然后再大组交流。

师:大家先来说一说钟摆的运动。

生2:钟摆的运动是平移。

生3:钟摆的运动是旋转。

生4:钟摆的运动应该属于旋转,因为它是围绕一个中心运动的。

(课件演示钟摆的运动过程)

师:钟摆的运动属于旋转,它和我们前面研究的旋转现象比起来,只是它旋转的幅度还不到一周而已。

【评析:储老师对教学中出现运动的每种现象都做了动画演示,是为了尽量让学生在头脑中找寻和想象,储老师非常注意这一点。在教学中可以看出,只有当学生的思维受到一定的阻碍时,储老师才借助动画作了一些适当的演示。原先教材中的钟摆不是在最后出现,但储老师对学生的学情做了认真分析,感到现在钟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储老师比较好的做了调整。】

二、怎么办――技能的形成

(一)游戏

师:现在知道了什么是平移和旋转,那怎样平移和旋转呢?今天,我们重点和大家一起探索怎样平移的问题。

师:这里有一座小房子(如上图),利用电脑上的上、下、左、右方向控制键就能移动小房子。

(教师适当演示)

师:谁愿意上来将小房子移到右边的区域来?游戏规则是这样的:两人合作, 将电脑屏幕盖住,一人在电脑用上下左右键移动图形,另一个人对着大屏幕根据情况提示怎样移动。

(学生同桌两人合作,经过同桌的多次提醒,另一位学生终于成功地将小房子移到了相应的位置……)

师:首先,我们对他们的合作成功表示祝贺!但是我还有个建议,我觉得他的提醒是成功的,如果能够更简洁些就更好了。

生1:我用一句话就行了:向右移7格。

师:我们一起试一下。

(课件演示,学生一起数)

师:“向右移”大家都很容易看出来,你是怎么一眼就看出该“移7格”的呢?

生1:我数的是对应的点之间的格数。

(学生对着大屏幕,演示数的过程)

【评析:储老师采用合作游戏这一形式,让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平移的过程,让学生能够自己思考到平移的两个要素就是方向和距离,为后面的操作活动做了恰当的铺垫。】

(二)模拟

师:接下来,我们做一个小游戏。想象你的眼前就有这样的一幅方格图,然后将右手放在胸前,听老师的口令平移你们的手掌,看谁的反应最快!

(教师演示“向上平移2格”――手掌向上平移,学生练习向上平移3格)

师:向上移3格,如果手还没有移动就数1,这样就少移了一次。

(学生练习向下平移2格)

师:手掌向右移两格,手指甲有没有向右移两格?

生:也平移了两格。

师:整体动,局部也一样动。

(学生练习向右平移4格)

师:手掌在上下平移的过程中,手掌的样子有没有发生变化?

生:没有发生变化。

【评析:储老师采用学生比较喜欢的移手掌这一看似简单的游戏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为后面的动手操作活动做好铺垫。在学生练习三次后,储老师提醒学生平移过程中的注意点,如整体动各部分都动、平移只是位置发生改变而图形的大小和形状都不会变化等,使学生对平移的特性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三)尝试

1.移点

师:如果将我们的手掌缩小为方格图上的一点(课件出示方格图),你能将这个点向某个方向平移几格吗?

(学生在屏幕上指一指,向右平移3格,然后教师课件演示)

2.移线

师:如果我再添一个点,连成一条线段,怎样方便快捷地将这条线段向右平移3格呢?

生2:可以先把这两个点向右平移3格,然后再将新的点连成一条线。

(课件演示如下)

师:回忆移动这条线段的过程,是不是一找点,二移点,三连线?平移一条线段只要先平移它的两个端点就行了。这让老师突然想起不太恰当的比方――怎样将一头牛轻松地牵走?只要牵住牛鼻子就行了!这两个点就像是这条线段的牛鼻子,即使这条线段再长,只要牵住两个牛鼻子就能很轻松地将它们平移过来。

3.移图

师:找准“牛鼻子”,利用刚才平移线段时的3步,我们可以很快地将图形进行平移。下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出示问题:

(1)将三角形向右平移 5格。

(2)将三角形向左平移 8格。

(3)将三角形向上平移 6格。

【问题(1)先让学生自己试一试,然后指名一个学生上来演示。】

师:我们应该注意移动前后,点与点的一一对应。现在我们发现这个三角形其实就是这个小姑娘的帽子。

师:对于问题(2)和问题(3),大家根据刚才的方法自己也试一试。

(学生自己尝试)

师:你们完成了吗?你有什么发现?

生3:我发现上面的一幅图其实是一个小朋友在放风筝,左面的一幅图其实是一个小朋友戴着帽子。

师:只要牵住“牛鼻子”,就能很快将这个图形平移。如果你的帽子没有戴正,或者风筝没有连到线上去,那就请你自己检查一下吧。

【评析:在方格图上平移图形是这一课的重要目标之一。储老师在教学中采用移点、移线、移图这三步逐步深入,条理清楚,学生一下子就掌握了平移的方法。此外,储老师还设计了用牵牛鼻子的比方以及平移后形成戴帽子、撑伞、放风筝的图案,都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有情趣。】

(四)练习

师:这里还有一幅图(如下),大家自己移一移,你有什么发现?

(1)将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

(2)将梯形向上平移3格。

(3)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自己试一试,然后展示作品,进行交流)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4:其实这幅图就是一艘小帆船。

生5:我们也可以只移动三角形或者梯形的一两个关键点,然后在对应的位置上照样子画出新的三角形或者梯形。

(学生上来展示自己的画法)

师:熟练了以后,我们还可以有选择地先平移部分关键的点,然后再画出整个的图形。

【评析:储老师注意将练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练习中体悟,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逐步将知识内化为一种自身的技能,使学生在基本方法掌握的基础上又给出了个性化方法的指导,这些都是源自内心深处的一种自觉生长。】

三、如何用――思维的拓展

师:探索了这么多关于平移和旋转的知识,有什么用呢?

媒体出示:

(一)增长知识

师:找规律,选择适当的图形。

生1:正确的结果应该选3,这些图形其实是第一幅图按照逆时针方向旋转后产生的。

师:平移和旋转的知识在今后的学习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

资料链接:三角形

师:用这些知识可以沟通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等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二)解决问题

师:你能很快计算出这段霓虹灯的长度吗?

(学生尝试,教师点拨)

师:平移之后,这个图形就变成了一个规则的长方形。

师:不仅仅是解决我们身边的小问题,在解决社会生活中很多大问题的时候,平移和旋转的知识也功不可没。

师(课件出示资料):这是始建于1930年的上海音乐厅,既考虑到城市的布局,又考虑到对它的保护, 2003年将它从原址向东南方向整体平移了66米。

资料链接:新闻联播视频资料――上海音乐厅平移资料

(三)美化生活

师:图案设计中更少不了平移和旋转的设计理念,人们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设计出了很多新颖美丽的图案。

(课件演示通过平移和旋转形成图案的过程)

师:体育竞技运动中,平移和旋转给人以力的震撼和美的享受。

资料链接:花样滑冰的视频片断

师:生活中处处存在美,需要同学们用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处处需要美,等待同学们用灵巧的双手去创造。

【评析:储老师在充分挖掘了平移和旋转的知识后,注意让学生在知识学习、解决问题、日常生活等方面进行应用,所选择的素材生动鲜活、简练精当,所采用的几处资料链接较好地做到了对前面内容的补充和拓展。】

总评:

一些教师认为“平移和旋转”这一内容是比较简单与直观的内容,但是储老师却能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数学的本质进行思考,从新“四基”的要求出发,进一步明晰了本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在坚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目标的同时,关照基本数学思想的渗透和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储老师的教学,努力做到用生动的方式来诠释深刻,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开始游乐园的活动设计,还是后面平移图形的活动设计中都充满了情趣,努力让学生享受到“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从生活中选取熟悉的学习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平移和旋转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比较普遍,学生已有一定的经验。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储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从中选取大量的、儿童熟悉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认识平移和旋转,在玩中体验平移和旋转,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让学生在大量的体验活动中理解和认识平移、旋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用语言具体阐述平移和旋转的概念比较抽象,对学生来说难以理解。因此,储老师在本课中设计了比较多的体验性活动,让学生通过有意义的数学活动学习理解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在难点处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形成认知冲突,促使学生自主探索数平移距离的方法

整节课的教学从生活中选取学习素材,通过大量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在欣赏数学美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较好地完成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学习任务。

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篇4

关键词:快速;螺丝传动;半螺母;台虎钳

1.前言

台虎钳是一种机械加工制造过程常用的简单夹具,用以夹稳加工工件,来完成锯,锉,錾,以及零件的装配和拆卸等基本操作。目前国内外通用的台虎钳只是可以实现水平旋转,进行不同尺寸的工件的转换时通过旋转手柄完成,一旦先后所要测的工件尺寸相差较大时,就需要旋转手柄很多圈,大大地降低了加工效率,所以在稍微复杂的加工过程中就体现出了台虎钳的功能上的缺陷。针对这些缺陷,要设计创新出一种新型的高效、多功能台虎钳对提高装夹效率、适应不同规格及结构的零件的加工具有重要意义。

所设计的台虎钳是在普通的台虎钳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使其能够在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稳定、方便的转动,以适应不同结构零件的铣削加工;并且采用半螺母,利用其方便移动、快速开合的优点,实现活动钳身的快速移动,以快速适应工件装夹尺寸的变化,从而提高工件装夹效率、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并且扩大机床的工艺范围。

2.创新设计关键

创新设计关键主要包括多方位旋转机构设计、以及快速加紧机构设计。

2.1多方位旋转机构设计

旋转机构分为2部分,第一部分实现水平旋转,第二部分实现竖直旋转。

水平旋转部分介绍:沿用普通台虎钳的部分结构,底盘中心设计一个凸起的轴心,用以此部分的旋转轴;并且在底盘和水平旋转部分都刻上均匀的刻度,用以实现水平旋转角度的精确定位。水平旋转时考虑到要尽可能减少阻力,因此在加工两部分接触面时提高加工精度;固定时用水平旋转紧固螺钉的加紧实现。

竖直旋转部分介绍:此部分采用滑动副,在水平旋转部分设计成沟槽形状,用以实现竖直部分的旋转和方位的固定(防止侧向滑动);并且在两部分的接触面刻以相应的刻度,用以实现竖直旋转角度的精确定位;固定时用竖直旋转紧固螺钉的加紧实现。竖直旋转时考虑到要尽可能的减少阻力,因此在加工两部分接触面时提高加工精度。

2.2快速加紧机构设计

组成:如图所示,此部分设计由半螺母、旋转螺栓(一头是螺纹、另一头设计成“十”字架形状)组成。

原理:台虎钳使用时,当被夹持的工件要进行转换时,顺时针旋转“十”字架,通过螺纹作用使半螺母上升,从而使半螺母与丝杆分离。然后一只手握紧摇手柄向前或向后推拉,当装夹块接触到工件时,逆时针旋转“十”字架,半螺母向下移动,与丝杆的螺纹卡住,进而通过旋转摇手柄加紧工件。

分析对比:

通常情况下,工人在夹紧工件时要对手柄旋转很多圈,这不仅减慢了工件的加工速度,更为工人的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加重了工人的工作负担。而造成这个问题是因为闭合螺母与丝杆无法分离,因此我们利用半螺母方便移动、快速开合的优点,将闭合螺母替换为半螺母,利用螺丝传动作用,实现了工件快速转换的目的。

3.应用前景

(1)台虎钳在机械行业的普及性、通用性,说明了对它进行创新设计改进有着很大的必要性。

(2)针对普通台虎钳的问题:功能单一,耗时低效。所设计改造的台虎钳兼具多功能性和高效性两大特点,提高了方位的精确度,大大节省了时间,使机床能加工更为复杂的工件。

(3)本次设计是在原有的普通台虎钳上做部分改动,且原理简单、成本低,实用性强,有取代传统的台虎钳达到普及的可能。

参考文献:

[1]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第八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孙桓,陈作模,葛文杰.机械原理(第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朱龙根.简明机械零件设计手册(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叶修梓,陈超祥.ProE基础教程:零件与装配体,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5]于骏,邹青.机械制造基础(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6]王先逵.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7]何铭新,钱可强,徐祖茂.机械制图(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马国栋(1993―),男,山东济南人,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2012级学生,专业: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

鲁超奇(1991―),男,湖北仙桃人,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2012级学生,专业: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

陈华(1993―),男,重庆人,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2012级学生,专业: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

柴成杰(1992―),男,山东济南人,江苏省徐州市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2012级学生,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

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篇5

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从数学的意义上讲,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教材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斜拉桥、缆车、升降机、风车、直升飞机等,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应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也使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感性经验。

2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再现,让学生感受到平移和旋转的特征,并能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

2)使学生能根据要求数出物体平移的距离。

3)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平移的作用,发现数学中的美。

3 学习者分析

平移和旋转,在现实的生活中,学生也都经历过,只是不知道这两个专门术语。数学来源于生活,兴趣往往是他们的第一学习目的。教学中只有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所以,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上,注意在“趣”字上下功夫,课堂上让学生始终乐此不疲,兴趣盎然,使整个数学学习活动充满乐趣,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4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状态的特征是本课的重点,要求学生能进行区分和辨认。

教学难点:正确数出平移的距离。

5 媒体的选择和组合

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就是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尽可能多地利用多媒体动画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将生动、有趣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融入本节课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整堂课气氛热烈,学生精力集中、情绪高昂,在师生的相互合作、交流中,很好地完成了学习目标,强化了学习成果。例如,在学生列举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后,笔者出示一组动画,让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知道了平移和旋转的特征。又如,正确数出物体(或图形)的距离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如何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笔者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多媒体,将学生找到的对应点进行闪烁,使学生看得更加清晰,并为得出结论起到重要的作用。再如,在巩固知识中,笔者利用动态的演示,展示图案平移的过程,这是学生从来没有感受到过的,因为他们平时接触到的都是平移过后的一些图案。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他们不是很清楚。所以,这里的多媒体演示是用得适时、适当的。平移的欣赏使学生在感受平移美的同时,也使他们发现了数学中的美。

6 教学过程

6.1 玩中感受平移和旋转

1)展示玩具,并用动作表示出运动方式。学生逐一上台展示自己的玩具:机器猫、电扇、风车、小车、玩具车。其他学生用手势表示玩具是怎么在运动的。

2)分类。根据运动方式进行分类。得出:机器猫、玩具车、小车为一类;电扇和风车为一类。

3)揭示课题:像小汽车这样,平平地、直直地运动,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平移);那么像风车这样的运动就叫……(旋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移和旋转)。

6.2 在动作中进一步感知

1)观察自己的玩具属于哪一种运动方式。

2)学生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3)播放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动画。

4)脑中回忆平移和旋转现象。

5)用动作表示怎样是平移,怎样是旋转。

6)感受两种运动方式的不同。学生反馈:旋转让人感觉很晕,平移很舒服。

6.3 操作观察中,学习计算平移的格数

同学们对平移和旋转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主要来研究平移。

1)移一移。①师说口令,学生平移房子。②学生说口令,另一学生平移。③小结:从平移过程中发现,小房子虽然位置变了,可它本身自己的方向始终没有变化。

2)判一判(根据图1)。

①哪些小鱼通过平移能跟红色小鱼重合?学生反馈:1、2、4号小鱼可以与红色小鱼重合。

②那3、5、6号为什么不行呢?学生反馈:方向不一样,所以不能重合。

③要让它们也能跟红色小鱼重合,该怎么办?学生反馈:方向不一样,要经过旋转。

④今天我们就主要来研究通过平移能够重合的这几条。(课件擦去不能直接通过平移重合的小鱼)

3)研究平移距离。

①黄色小鱼通过平移多少距离能跟紫色小鱼重合?学生反馈:用尺子量,大约半条鱼的距离,1分米。

②肯定学生的方法,并给这些小鱼中间加上格子(图2),请学生观察黄色小鱼要平移几格才能与紫色小鱼重合。学生反馈:1格、4格。

③演示:教师逐格移动,直到重合,得出需要移动4格。

④再次平移。让黄色小鱼退到原来位置的后一格(图3),让学生观察它要平移几格才能与紫色小鱼再次重合?

学生反馈1:刚才黄色小鱼平移了4格,现在比刚才远一格,那就是5格了。

反馈2:鱼身加上空格刚好是5格。

反馈3:从鱼尾到鱼尾的距离是5格(图4)。

反馈4:从鱼鳍到鱼鳍中间也有5格(图5)。

反馈5:从鱼的嘴尖到嘴尖也是5格(图6)。

⑤小结方法。要知道一个物体平移了几格,只要找到其中的两个对应点就可以了。

6.4 在巩固中,理解平移

出示图7、图8,学生利用平移知识,根据提示,在字母区域内找宝藏。

6.5 动画演示,感受平移之美

动态展示,通过将一个图形进行平移后得到的图案(图9),让学生感受平移美。

6.6 综合运用,升华知识

平移真神奇,原来通过平移可以创造出美丽的图案,你也想试试吗?(趣味拼图)

7 教学反思

因为平移和旋转一课是实验教材新增加的内容,是第一次尝试,结合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自己设计了教学内容,力求将新的理念渗透其中。由于整节课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在35分钟的课堂中,笔者发现学生在很投入,发言非常积极,同时也尝到了探索的喜悦。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是组织得比较好的。

7.1 正确掌握学生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创设愉悦的课堂氛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笔者从学生爱玩儿这个特点出发,使学生在玩中乐、乐中学。上课一开始,笔者就让学生上来介绍自己的玩具,并用手势表示出玩具是怎样运动的。课堂上,再通过分一分、想一想、做一做等系列活动,使学生眼、手、口、脑多种感官参与,思维处在高度活跃中。学生在实践操作、讨论交流中学习了知识,体验了数学的乐趣。

7.2 努力营造探究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玻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样的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与联系。”因此在教学平移和旋转一课时,笔者注重创设情境、设计疑问,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学习知识。

比如,在按口令移动小房子时,让学生在平移的过程中发现虽然物体的位置在发生变化,但物体本身的方向是不变的。第二次是在理解平移距离(即平移了几格)的时候,有的学生是根据前一次平移得出这次平移的格数,有的是根据中间空格加小鱼本身所占的格数来得出。当问到还有没有其他不同的方法时,几个思路开阔的学生得出:“这条小鱼的鱼尾到那条小鱼的鱼尾,中间所占的格子刚好是5格。”……笔者惊喜地听到有个学生居然说:“我得出了一个结论!要知道一个物体平移了几格,只要找到其中的两个对应点就可以了!”

7.3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达到教学最佳效果

将生动、有趣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融入本节课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整堂课气氛热烈,学生精力集中、情绪高昂,在师生的相互合作、交流中,很好地完成了学习目标,强化了学习成果。例如,在学生列举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后,笔者出示了一组动画,让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知道了平移和旋转的特征。又如,正确数出物体(或图形)的距离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如何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笔者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多媒体,将学生找到的对应点进行闪烁,使学生看得更加清晰,并为得出结论起到重要的作用。再如,在巩固知识中,笔者利用动态的演示,展示了图案平移的过程,这是学生从来没有感受到过的,因为他们平时接触到的都是平移过后的一些图案,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他们不是很清楚。所以,这里的多媒体演示是用得适时、适当的。平移的欣赏使学生在感受平移美的同时,也使他们发现了数学中的美。

笔者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外部知识和内部知识的叠加,而是一个由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经验的递进发展的过程。要让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这就对教师的前期思考和备课提出更大的挑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深层次地思考与实践,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东.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课程整合的探讨[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2(12):40.

[2]高飞.思维导图与《教育学》课程教学整合探析[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2(12):30-32.

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篇6

关键词:小学;感性;平移;旋转;空间观念

在学习“平移与旋转”一课时,教材中出现的“画一画、折一折、描一描、搭一搭、移一移”等都是要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体验图形变换的知识并形成技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玩各种“会动”的玩具,小汽车、小飞机、小自行车、电动狗、小风车、陀螺……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协调统一多种感官,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感受、探索、发现未知。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真正掌握了“平移、旋转”的特点。这个过程就是“做数学”,只有做,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在这个意义上,有效的空间与图形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下面,笔者谈谈教学这节课的技巧。

一、谈话导入

一个成功的课前导入可以将学生迅速带入课堂情境,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当学生的精神集中起来,兴趣被带动起来,教师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将本课要讲的知识引入进来,从而顺利完成教学。比如,我是这样引入平移和旋转的知识点的: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具吗?瞧,这是什么?(出示:小飞机与小汽车)你们会玩吗?谁想上来试一试?(指名一学生上台玩)好玩吗?飞机的螺旋桨在转,汽车在行驶,我们可以说这两个物体是运动的。生活中还见到哪些物体在运动?(生自由回答)

这样,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他们争先恐后地上台玩儿教师拿来的玩具模型,好奇地拨弄着飞机的螺旋桨和汽车的小车轮,然后兴致勃勃地告诉教师,他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运动的物体。课堂气氛十分浓厚。

二、游戏导入

在课的引入时,还可以让学生分组游戏,一组学生做“开火车”游戏,另一组做“转圈圈”的游戏,游戏结束后,让学生们说一说这两种游戏有什么不同。游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体验到平移和旋转的特点以及它们的不同。再用课件出示学生喜爱的游乐场的情景,如小火车、观光缆车、转椅等,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平移现象、旋转现象。当学生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后,我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在教室里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没有这两种现象?学生们一下就活跃起来了,有的说推拉窗户是平移现象,有的说打开抽屉是平移现象,有的说电风扇转动是旋转现象……对学生的发现只要是正确的,我都给于了肯定。

三、分类识别

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之后,我做出了小结:是啊,生活中有很多物体是运动的。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物体运动时的画面,请大家看看它们是怎样运动的?你们可以边看边跟着做动作。

1.我依次出示了六个运动的画面(火车前进、电梯下降、风扇转动、滑滑梯、陀螺转动、钟面秒针转动)

师:同学们看到这么多的画面,能按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分分类吗?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师:刚才我们看到了不同的运动方式,像这样的沿直线运动的——(做平移动作)我们可以给它起个名字叫——(生答:平移);接着做旋转的运动,问:像这样呢?我们叫它——(生答:旋转)。跟椐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课题《平移和旋转》,并让学生齐读课题。(故意把课题贴倒了,让学生发现错误,并用旋转的知识将课题通过旋转还原)

2.我手上拿着六张这些图的卡片,要求学生把这些卡片按要求排在对应的类别下。在我的引导之下,学生们自由结成了小组并开始了激烈的讨论。讨论完毕,每个小组派出代表进行排列,大部分学生都能区分开平移和旋转。我又趁势做出了小结并再次提出问题:

像火车前进、电梯下降、滑滑梯这样的运动叫做平移,物体可以上下平移、左右平移、前后平移,甚至还可以斜着平移;像风扇转动、飞机螺旋桨转动、钟面秒针转动叫旋转,它是物体围绕着一个中心旋转,物体可以旋转一周,也可以旋转半周等。现在,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谁能用自己的动作表演平移和旋转?

3.探究平移现象

(1)动手操作,探究平移现象

通过动手操作,可以加深学生对平移的认识,亲身感受平移现象。

师:同学们判断得十分准确,接下来,咱们一起玩个小游戏。老师这有张逢年过节多数人喜欢贴切的图片(出示:恭喜发财童男童女图片),认识吗?你能按口令移动它吗?请一位同学上台移动,其它的同学用一块橡皮代替在课桌上移动。请听口令:向上平移、向下平移、向左平移、向右平移、向右上平移……老师也想平移这张图片,看好了……(师平移图片,移动前是童女图片,移动后变成童男图片。生仔细观察并和教师一样做着平移动作)

师小结:看来,平移过后图像和原来还是一样的并没有变化,而是位置变了,同意吗?学生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同意!

(2)创设情境,感知平移的距离

师:下面就跟着老师一起到美丽的草地上看看吧!哎,来了三只小兔子,原来它们正忙着搬家呢。瞧,小房子在做什么运动?(平移)往什么方向平移?(右边)小兔子觉得有些累,就停下来休息。第一只小兔子骄傲地说:“你们看,我们的房子向右平移了3格。”第二只小兔子赶忙说:“不对,不对,是向右平移了4格。”第三只小兔子着急地说:“你们说得都不对,我们的房子应该是向右平移了6格。”小兔说得对吗?你们同意哪种说法呢?你是怎么看的?(生说理由)那第一只小兔为什么说只向右平移了3格,它是怎么看的呢?第二只呢?(学生们又开始讨论起来,情绪很高涨)

师小结:看来到底平移了几格可不能乱数一气,它可是有讲究的,咱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3)动手实践,理解平移的距离

看图识别图形在方格纸上开始位置至终止位置的平移格数,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对此,我设计了“让学生动手在方格纸上移动纸房子”,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平移的距离,再组织学生讨论:纸房子到底移动了多少格?然后我又设问:如果把平移现象表现在纸上,我们又该怎么做呢?这时利用课件演示房子移动情况,用箭头标示出初始,终止位置,再让学生跟着鼠标一格一格的数一数,明确房子移动了几格。再按图上要求演示一次性移动几格,(比如:把房子向右移动7格)使学生感知位置的变化,这有助于有效、直观的形成平移距离的正确观念。

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篇7

一、情境激趣,让学生乐于“做数学”

案例:“一起来舞蹈吧”教学片断

师:刚才同学们欣赏了平移与旋转在生活中应用的精美图片,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与旋转吗?(想)全体起立,请你跟我一起做!向左平移2步,再向右平移2步。真棒!再来一遍。

师:请你跟我一起做!向左转2圈,再向右转2圈。旋转可真有意思啊!再来一遍。

师:同学们,平移与旋转多有趣啊!设计师既可以用它们创造出五彩缤纷的图案,也可以设计出很多实用的东西。现在,我们也可以利用平移与旋转的知识,强身健体哦!同学们,回家做个亲子游戏——应用平移与旋转,与你的父母一起做做运动吧!

……

“一起来舞蹈吧”是我在教学“平移与旋转”时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的一个教学环节,学生通过肢体的亲自体验,感悟平移与旋转的现象,深刻理解所学知识。

二、自主探索,让学生勇于“做数学”

案例:“商不变规律”教学片断

1.大胆猜测,寻求方法

师:同学们,请你大胆猜一猜,被除数与除数怎样变化,商不变呢?(学生大胆猜测)

师:同学们的猜测可真多啊!那么,怎样才能知道你们的猜测对不对呢?(学生急着动手验证,师板书:验证)

师:好建议!怎样验证呢?

2.独立举例,验证猜测

师:同学们,心动不如行动,请取出记录单。

课件出示记录单:

师:看到这张记录单,你想怎样使用它来验证我们的猜测对不对呢?

生1:我想先将被除数和除数都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观察商的变化。

生2:我想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相同的数,看看商的变化。

生3:我想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观察商的变化。

……

师:大家都有想法了,真棒!请看看老师的温馨提示吧:在验证的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可随时调整你的猜测。

(学生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后再次验证,完善规律)

上述教学案例,教师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测,然后引导学生寻求验证的方法,不仅给学生指明了探究的方向,而且为学生提供从不会到会、从失败走向成功的机会。学生在自由探究中,既获得了知识,又获得了学习的方法,培养了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三、操作实践,让学生善于“做数学”

只有加强操作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安排学生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动手做一做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主动获取知识。

案例:“可能性”教学片断

(课件播放乐乐超市开业的热闹场面,教师邀请学生一起参加开业典礼的各种有趣活动)

1.开业有奖活动

活动规则:每位参加开业典礼的来宾都可以参加摸奖,每人每次只能摸一个球。摸到红球,奖一对风火轮;摸到黄球,奖一支铅笔;摸到白球,谢谢光临,欢迎选购!(教师组织学生有序地参加摸奖)

师:同学们,请一猜,他可能摸到什么球?(学生猜测三种都有可能)

师:他们猜得对吗?用什么办法验证?

师(打开箱子,将全部的球倒入透明塑料袋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1:一个红球也没有,说明不可能摸到红球,这是商家吸引顾客的一种手段。(师板书:不可能)

生2:一定摸不到红球,这是超市在欺骗顾客。(师板书“一定”,并适时进行诚信教育)

师:老师一定把大家的意见转告给超市经理。接下来,经理决定聘请同学们为超市设计有奖促销活动的摸奖箱,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2.设计有奖促销活动的摸奖箱

师:凡是在超市购物满20元的顾客都可以参加摸奖,奖品设置与开业有奖活动相同。请各小组从以下方案中选择一个,讨论后装球。(每个小组红、黄、白球各10个)

方案(1):可能奖铅笔。

方案(2):一定奖铅笔。

方案(3):不可能奖铅笔。

……

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篇8

1 信息技术渗透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声音、形状、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化无形为有形、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新课程标准》来看,图形的变换是中学数学课程“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一块重要内容。图形的变换主要包括:图形的平移、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旋转、图形的相似等。利用计算机的一系列软件,可以使图形的教学由静为动、由抽象为形象。下面以数学新教材举例。

1.1 图形的平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来发现图形平移的基本性质。如,对一个三角形进行平移,可以利用多种方法进行多媒体教学。①利用文字或图像处理软件进行教学。②利用Flash、Authorware等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图形平移的认识和欣赏,对实际生活中的平移现象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1.2 对称轴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利用计算机软件对该知识进行教学,可以将轴对称图形准确、直观地表现出来,比起传统的作图,具有更美观、更准确的特点。

1.3 图形的旋转。在图形的传统教学中,图形的旋转是一个教学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也是学生较难接受和掌握的学习内容。一般都传授一些特殊角的旋转(如30°、45°、60°、90°……)知识,对于任意角的旋转,则无法清楚地描述。利用信息技术演示图形的旋转,则事半功倍。如在Word文字处理中,将一个图形可以任意角度地旋转,学生学习该知识的效率更高,而且可以使学生全员互动、参与,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2.信息技术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2.1 学生自己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学习,可以自己调节学习进度、难度,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随时通过网络查阅资料;可以与其他各地相关人员互相讨论、交流,寻求共识;可以上网直接请教教师或通过网络使同学之间实现协作学习,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推进。

2.2 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自己运用信息技术课上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利用《几何画板》可以解决数学学习中的许多问题,甚至有所创造发明。

3 网络渗透到教学双边活动中。

3.1 学校可以建立校园网,设置数学论坛区,教师和学生就是数学论坛区的建设者,同时也是受益者。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都可以在校园网数学论坛区对数学有关问题进行相互讨论、交流,发表观点、见解,为教师的教提供重要的依据,为学生的疑问提供帮助,找到答案。

3.2 师生都可以在Internet上查询与数学相关的资料和素材,如教材内容的分析、一些概念词的来源、试题等,为师生延伸书本外的资料和素材。

3.3 教师可以到Internet下载数学教学的相关软件、资料。学生同样可以获得课堂教学尚未涉及到的知识、资料。

上一篇: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有感范文 下一篇:拿来主义优秀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