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移》教学中的困惑与反思

时间:2022-05-07 09:26:32

《平移》教学中的困惑与反思

《平移》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结合生活经验和事例,让学生感知平移现象,会判断平移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

一、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现代教育主张:“数学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通过已有的知识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因此,在教学时我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寻找与学生有密切联系的生活经历,选取学生熟悉的、丰富有趣的生活实例――升降电梯、开关抽屉、推拉窗户玻璃、拉窗帘等导入新课。让学生感知平移,让学生初步理解平移的特点。

二、引导升华,归纳特点

认识了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接着我把问题呈现出来:“上下移动、前后移动、左右移动,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导学生能总结出平移的特点:物体本身方向不发生变化。再和前面列举的平移例子联系起来,这样,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发现平移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然而,部分学生不能一次归纳,我就引导学生用肢体语言表示平移,充分调动学生脑、手、口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来加深理解。

三、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教学平移距离,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很难想到要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只要去数某个点移动的格数就可以了。

这一部分的教学主要由我自己讲授,在讲授时,我没有考虑到学生自己的方法和学生的差异性。教学时,我先出示小房子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小房子是向右平移的,接着问:“向右平移了几格呢?”这时学生的答案很多。接下来,我先告诉同学们平移的方法:平移时先确定方向,选择一个点,从下一个格子数起。移动方向一看就知道,小房子向右平移,没什么可说的;点的选择也不难,选择房子最上边的顶点就可以。接下来,该数格子了。我又让同学们观察了这个点的位置,这个点在方格纸的格子线上(有的点在十字交叉点上)。为了数格子不丢掉或者多数,我就让同学们标上数字,1、2、3……点对点,线对线(点在线上就依次竖数线条,点在十字交叉点上就数十字交叉点)。我自认为凭我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这个方法人人都能掌握。可是,这下一个格子的“1”标的是五花八门,一节课下来,我筋疲力尽。

课后,我反复斟酌,问题到底在哪?方法的讲授很详细、清楚,而学生数方格纸上图形的平移格数,以及画简单图形的平移,掌握得不是很好。这是为什么呢?

最后,我想来想去,数字从1标起,学生们找不到这个下一个格子在哪里,1到底标在哪里?于是我绞尽脑汁,冥思苦想,1的前边不是0吗?既然找不到下一个格子的1在哪,何不从0开始呢?选择了点,就把这个点当作0来数,何乐而不为呢?我心里一阵窃喜,问题原来出在这里。于是第二天上课,我将前一天的平移方法归纳为:平移时先确定方向,再选择一个点,从0数起。选择的这个点就是数字0。比如课本中将小房子向右平移7格,就先确定方向向右,在图中标一个向右的箭头;在选择房顶的尖作为0起点,0在线上,线对线,数字标在线上,所以就写作0、1、2、3、4、5、6、7,然后在7处把房子照原样画出来。这样,有了前一天平移的基础,又给学生们重新整理了方法,一节课下来,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很快掌握了平移的方法,本节课就轻而易举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四、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由于平移这个内容比较抽象,又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概念,虽然学生在集体练习时都能较好地回答出平移的方法,正确数出方格数,但是通过巡视,我发现平移仍然是难点,教师画一步学生跟一步,独立性欠缺,还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让学生熟练掌握。

通过这两堂课的教学,我深刻地体会到,要给学生上好一堂课是很不容易的,必须深入钻研教材,还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重新组织教材,重新建构教学过程,在抓住重点和突破难点上下工夫,使教学如行云流水,叮叮咚咚,一路欢快走来。

上一篇:创设情境 体验快乐 下一篇:谈小学数学教学的“三化”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