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居民收入结构对医疗保健消费的影响

时间:2022-07-07 02:28:27

城镇居民收入结构对医疗保健消费的影响

摘要:本文以2007-2015年我国31省市城镇村居民收入与消费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城镇居民主动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对东、中、西部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影响,发现收入结构影响存在差异性,主动性收入对医疗保健消费有较高的促进作用,财产性收入对东部中部居民的医疗保健消费促进较强,对西部居民影响不显著。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panel data of the income and consumption of urban residents in 31 provinces and municipalities of China in 2007-2015 is taken as the research subject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urban residents' active income and transfer income on the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of health care in east, middle and west China.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effect of income structures. Active income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health care consumption. The property income has a strong role in promoting health care consumption of the residents in east and middle China, but the impact of it on the residents in west China is not significant.

关键词:收入结构;医疗保健消费;城镇居民

Key words: incomes structure;health care consumption;urban residents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4-0034-03

0 引言

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正转向更多地依赖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但当前中国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不少发展中国家。2012年中国居民消费率为36%,这么低的消费率在国际上实属罕见。就是在历史上,周边几个文化传统相近,采取相似的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国家也不曾出现过这么低的消费率,如日本最典型的1980年消费率为55%,韩国在1990的消费比例为52.3%,这些消费率都比如今的中国高了十几至二十个百分点。居民消费率偏低导致消费需求不足,已经影响到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出口受阻期间。如图1所示,目前看来,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缓慢,在GDP中占比偏低且有所下降,并且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占其收入比例持续走低,相较于政府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的增长,城镇居民消费的持续低迷将影响经济发展的方式转变和质量的提升。

医疗保健消费在发达国家占到居民消费的很大比例,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发达国家国民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美国为例,美国第一大产业就是健康产业,全部消费的15%都是医疗保健消费。而我国2012年城镇居民的医疗保健支出比重仅为6%,健康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较低。根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Fogel(2003)对发达国家历史经验的研究,可预见中国健康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将继续增加,而且这种增长呈加速的趋势。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研究居民收入对医疗保健消费的影响,不仅有利于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而收入分配的结构也决定了消费的分布结构,居民收入是由若干不同来源的收入所构成的,不是单一的概念,分析收入结构的特点及其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显得更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1 文献回顾

长久以来我国经济研究的重点领域都是收入分配和居民消费,这是因为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和持续低迷的消费现状一直未得到改善。当代西方消费理论中,凯恩斯(1936)的绝对收入假说认为,当期可支配收入是影响人们消费的最主要因素。杜森贝里(1949)的相对收入假说认为,消费不仅受到当期可支配收入的影响,还会受到“示范效应”和“棘轮效应”的影响。生命周期假说的代表者莫迪利安尼(1950)则认为,消费行为取决于人们的当期收入、预期收入、资产和年龄,认为人们总想把自己毕生收入在各个时期消费中最优分配。弗里德曼(1957)的持久收入假说认为,收入分为暂时性收入和持久性收入,决定消费支出的主要因素是持久性收入而不是当期收入。

已有对收入结构的研究集中在对消费整体的影响,且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研究居多。刘纯彬等(2011)研究了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对八类消费支出的影响。李建军(2012)等利用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城乡居民不同收入来源的消费弹性及消费倾向不同,城乡居民所设置的收入账户也具有异质性。对医疗保健支出的研究集中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上,且仅从居民收入水平的角度来分析其与医疗保健支出间的关系。顾卫兵等(2008)在分析国内城乡居民收入变化对医疗保健支出的影响情况后,提出提高医疗保健支出的相关政策建议。曹燕等(2010)将国内城镇居民按收入高低分组进行研究,得出随着收入水平的增长,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比重下降的结论。

2 模型设定与数说明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与检验,从《中国统计年鉴》上获取2007-2015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全年收入和人均医疗保健消费的统计数据对全国城镇进行全样本实证分析及分东、中、西部区域进行实证分析。城镇居民家庭收入来源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根据1986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的“七五”计划中的区域划分及后来的相应调整,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11个;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8个;西部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重庆、广西、内蒙古12个。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居民分项收入的来源结构中,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约为67%,这构成我国城镇居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转移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约为24%,成为我国城镇居民第二大收入来源。经营净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约为7%,财产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约为2%,两者所占比重较小。

为消除价格指数波动影响,以2000年的物价指数为基期对收入及消费数据进行处理。由图2可以看出医疗保健消费增速与收入增速基本同步,但医疗保健消费的增长低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在收入增长放缓时,医疗保健消费增速急剧下降,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可能的原因是基本医疗需求实现以后,满足居民高层次健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特别是非医疗性健康服务不足;城镇居民对健康的认识还停留在疾病治疗和自我保健上,对于个性化的健康服务和产品认识度不高,从而制约了居民的健康消费,因此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消费还有很大空间。

为避免多重共线性,本文将居民收入从来源上分为主动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把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加总作为主动性收入,分析两类收入对东中西三个地区城镇居民医疗保健的影响。

3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本文使用Stata/SE 12.0软件,进行面板数据回归分析。面板数据模型通常有三种形式:混合效应模型、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检验。为判断混合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中应选择哪个更合理,采用F检验;为判断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中应选择哪个更合理,采用Hausman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通过检验发现,全国、中部和西部样本数据适合做固定效应模型,东部数据样本适合做随机效应模型,并采用GLS(广义最小二乘法)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有利于避免序列相关和异方差的影响。

从全国样本数据看,主动性收入对医疗保健消费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主动性收入增长1%,带动医疗保健消费平均增长0.566%。转移性收入对医疗保健消费存在较弱正相关关系,并且相关关系不显著。从东部样本数据看,主动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对医疗保健消费存在正相关关系,主动性收入增长1%,带动医疗保健消费平均增长0.040%;转移性收入增长1%,带动医疗保健消费平均增长0.543%。从中部样本数据看,主动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对医疗保健消费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主动性收入增长1%,带动医疗保健消费平均增长0.554%;转移性收入增长1%,带动医疗保健消费平均增长0.268%。从西部样本数据看,主动性收入对医疗保健消费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主动性收入增长1%,带动医疗保健消费平均增长0.715%;转移性收入对医疗保健消费相关关系不显著。

根据实证检验结果,从全国看,主动性收入对医疗保健消费的扩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转移性收入效果并不明显。从东、中、西部区域上看,主动性收入对医疗保健消费的促进作用显著,同时地域差异性比较明显,东部地区主动性收入的拉动效果并不强,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主动性收入对医疗保健消费刺激显著。另一方面,转移性收入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对医疗保健消费的促进效果明显,而西部地区并不明显。可以看到,东部地区的城镇居民更愿意花费转移性收入在医疗保健消费上,中部地区的城镇居民主动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都愿意花费在医疗保健消费上,西部地区的城镇居民更愿意使用主动性收入在医疗保健消费上。

根据统计局的定义,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居民家庭的各种转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间的收入转移,包括政府对个人收入转移的离退休金、失业救济金、赔偿等;单位对个人收入转移的辞退金、保险索赔、住房公积金、家庭间的赠送和赡养等。可以看出,转移性收入更多地面向弱势群体。东部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生活条件较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高,基本的医疗需求已经得到实现,转移性收入的增加可以有效地刺激弱势群体的医疗性消费需求,但主动性收入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说明普通城镇居民仅停留在满足基本医疗需求,还没有发展出非医疗性健康保健类消费。中部地区逐步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经济发展具有潜力,居民对自身健康状况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基本医疗正在逐步完善,因而增加主动性收入、转移性收入都可以达到促进作用,但因消费水平仍然不高,主动性收入的促进效果更好。西部地区发展相对落后,基本的医疗消费还未得到满足,普通城镇居民更倾向于使用稳定的、占大部分的主动性收入,增加西部居民的主动性收入能明显有效地增加医疗保健消费,而面向弱势群体的转移性收入可能更多用于衣食方面的基础消费,基本的医疗消费对于他们还极度欠缺。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使用中国2007-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城镇居民收入结构对医疗保健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如下结论:城镇居民的医疗保健消费有所增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增长速度低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其次,从城镇居民收入结构对医疗保健消费的促进效应来看,从东部地区到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主动性收入增长对医疗保健消费的影响呈递增,而转移性收入增长对医疗保健消费的影响呈递减,这说明在不同收入水平上,两种收入来源对医疗保健消费的影响是不同的。要促进医疗保健消费,高收入地区要重视城镇居民转移性收入的增长,低收入地区更要增加城镇居民的主动性收入。

综合上述研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尤其要注重东、中、西部收入水平的差异。影响医疗保健消费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收入水平,同时收入水平较低也是我国医疗保健产业相对落后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影响居民医疗保健消费的因素还有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收入差距较大等。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扩大医疗保健消费,具体在初次分配中提高劳动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建立健全职工工资增长机制;在再分配中增加政府对居民的转移支付,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第二,对东中西部地区采取不同的医疗保健消费刺激措施。在中西部地区,完善基本医疗卫生服眨保证城镇居民能实现医疗性的消费。对其弱势群体需要加大扶持力度,保障弱势群体基本生活。在东部地区,城镇居民的健康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应增加健康服务和产品供给。过去人们的健康消费需求是简单、单一的治疗型,现在开始向疾病预防型、保健型和健康促进型转变。基于此,我们发现发展医疗性健康服务和非医疗性健康服务同样重要,通过开发高层次健康消费项目,可进一步引导中高收入群体提升健康消费层次。为促进健康服务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政府应出台相应的产业政策,加大对健康服务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健康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曹燕,田耕.我国不同收入组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特点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0(03):21-23.

[2]顾卫兵,张东刚.城乡居民收入与医疗保健支出关系的实证分析[J].消费经济,2008(01):43-46.

[3]葛斐,黄静,穆月英.中国东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对消费水平影响的对比分析――以江苏、新疆两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32).

[4]李建军.城镇居民收入、财政支出与农民收入――基于1978-2006年中国数据的协整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8(04):34-40.

[5]刘纯彬,陈冲.影响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收入结构效应分析――基于我国1997~2009年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天府新论,2011(04):43-48.

[6]马敬桂,黄普.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结构变动对消费支出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城乡比较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2)29-33.

[7]聂聆,李斌.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消费研究――基于粤苏浙三省的相关情况分析[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0(06):64-70.

[8]王学义,张冲.人口年龄结构、GDP等变动对居民医疗保健消费的影响研究――基于1978―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研究[J].天府新论,2013(04):53-57.

[9]张秋惠,刘金星.中国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对其消费支出行为的影响――基于1997~2007年的面板数据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0(04):48-54.

上一篇:台州卷烟物流配送中心低影响开发设计 下一篇:国际经济法视野下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