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使语文教学一路从容

时间:2022-07-06 05:33:48

情境教学法使语文教学一路从容

我们的教学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例如:一些意蕴深远、内涵丰富的经典名篇,被教师不厌其烦的细讲精练搞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一些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的知识,教师却将之分化,结果是影响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形成;一些学生自己的见解和体验,往往因为老师所谓的“标准答案”而被扼杀……带着这些困惑,我认真研究了中学语文新课标,并通过教学实践,悟出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分析运用独到的处理方法,把教学思考中的特点、优点、亮点通过情境表达出来。现在,有了多媒体辅助于课堂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了以上状况,使课堂已经不再举步维艰。

国家最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体验性学习,而情境教学中自始至终都贯穿着学生的体验。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该使用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这就犹如在商店和公司,人们花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来设计环境,以刺激顾客的购买欲望和提高雇员的工作效率的道理是一样的。

一、用语言描绘情境

语文老师深厚的语言功底是学生写作最好的教师。在课堂上用抑扬顿挫的声调、准确、传神地传达出课文的感情基调,无论是快乐明朗的、缅怀追忆的、慷慨激昂的,或抒情,或议论,都要富有节奏、声色之美,借助丰富多彩的语言,把学生带入与文学作品相适应的情境中去。将情感准确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在听读中作出正确的评价和判断。同时,图片、声音、音乐等多媒体手段一起参与进来,可以渲染气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帮助学生感受全文,把握文章的精髓。如我在教学《与朱元思书》时,做了如下教学环节设计:让学生闭目感受老师对课文风景的描绘,适时的音乐,声情并茂的语言,使学生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对理解课文的主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美的东西总能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力,无形中课文的审美空间丰富了,课文的表现力增加了。接着我又推出了一组画面,判断可以用文章里的哪些句子来描绘,学生于不知不觉中将知识达到了从理论到能力的迁移,达到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总之,用音乐、文字、声音、画面造成巨大的情感磁场,去真正营造一个可感、可知的情境,会让人如临其境,深受感染。

二、以朗读来感受情境

新教材大纲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讲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中,应当把朗读教学提到应有的高度来重视。在所有的语言实践中,朗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它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它既能提高学生说普通话的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丰富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怀,培养学生健康的审判观和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

在教学《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一词时,我先和学生一道听录音范读,然后让同学们模仿磁带小声朗读,要求感情丰富,并体会字里行间所传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意境美。在听范读时,同学们已被带入了一个苍凉豪放的迷人世界,在他们自己读课文时,自身的情感也带进了朗读之中。由此朗读拨动了学生情感的心弦,使他们从朗读中品味作者感情,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受到更深更强的感染。

分角色朗读表演也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的有效方法。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表演的方式来体会文中的情境,然后分角色训练朗读,将很好地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按不同的角色,各有分工,深刻体验课文中人物性格特点,使之真正地进入角色。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激感,突出语言表达的效果。如在学习《孔乙己》一文时,课文对话部分我采用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扮演文中各个人物。他们把孔乙己面对众人嘲笑时流露出的自欺欺人、迂腐可笑、自命清高的心理在朗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总之,在朗读训练中,要尽力去创设良好的情境,调动学生朗读的自觉性,发挥情境朗读的特殊效应,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

三、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情境创设

围绕教学目的,结合所学教材,在课堂上安排学生进行角色表演,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以具体的文学作品为内容,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创设,简单易行,即提高了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如在学习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时,对父亲“郑重其事”地去买牡蛎一词的理解,鲁迅在《孔乙己》中对孔乙己断腿前后分别用“排”“摸”钱动作的理解,都可以让学生揣摩课文意思后试着模仿;还可以将一些课文的精彩片段筛选出来,模仿课文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表演可以使学生更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从中体验到人物角色的心理活动,加深对人物的理解,既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帮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文的主旨,培养了其想象力及创造力,达到了一举多得的目的。

总之,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迅速的理解课文内容,训练学生思维,拓展学生想象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上一篇:以学生评教为载体,倾听学生 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