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务外包与服务业FDI关系研究

时间:2022-07-05 04:36:21

中国服务外包与服务业FDI关系研究

摘 要:在服务业国际转移的全球化浪潮中,作为中国承接此次产业转移的两种形式的服务外包与服务业FDI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两者之间既存在替代关系,更存在互补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承接对策。

关键词:服务外包;服务业FDI;产业转移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7-0001-02

1 引言

随着我国对加入WTO的具体承诺的按期履行,服务业市场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长期比重偏低的服务业FDI水平将会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在此次全球化浪潮中,作为服务业国际转移的两种形式,弄清中国服务外包和服务业FDI存在何种关系以及有效利用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国更好地承接服务业转移,进而提高服务产业国际竞争力,加速产业结构以及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

2 文献综述

孙俊(2002)通过建立一个计量回归方程,运用12个发达国家和11个发展中国家的相关数据检验了外国直接投资对服务贸易显示比较优势指数的作用,证实了跨国投资对服务贸易的影响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确实存在差异。韩一波(2005)用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对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服务贸易进口和出口分别存在协整关系,外商直接投资是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变化的格兰杰原因。查贵勇,顾诚(2006)通过对中国服务业FDI与服务贸易发展的关系进行计量分析,得出结论:中国服务业总体引进外资是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的一个动力,但不同行业影响力度和方向有所差异,故中国应逐步调整FDI分行业流向。袁永娜(2007)运用协整的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基于我国1982~2005年度数据对我国直接投资与服务贸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无论是存量指标还是流量指标的直接投资都对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产生不显著的负的影响,但却都显著促进了我国服务贸易进口;不同的是,直接投资流量只在长期影响服务贸易进口,而直接投资存量无论是在短期还是在长期都会对服务贸易进口产生影响;此外,服务贸易进口在短期会对直接投资产生一定的替代作用,而在长期并不对直接投资产生影响。

上述文献运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服务领域贸易和FDI的关系,而服务外包是服务贸易的一种新形式,目前关于服务外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服务外包的动因、竞争优势、模式选择、承接对策等方面。而对于服务外包与服务业FDI关系的专门研究甚少。根据对国内外文献的有限检索,这一关系的专门研究涉足不多。

3 中国服务外包与服务业FDI的替代关系和互补关系

3.1 两者的相互替代关系

作为经济全球化主体的跨国公司,在服务业国际转移的过程中既是服务外包发包方的主体,也是进行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服务外包和服务业FDI实际上可以看成是同一企业面临的两种不同选择,当投资计划总额一定时,两者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就中国市场而言也不例外。当中国市场上服务外包节约的成本低于交易成本(包括与外包商进行合同谈判、外包关系的管理以及确保外包对合同的严格执行所产生的费用等合同契约方式的成本)时,跨国公司倾向于选择服务业FDI来替代服务外包。反之,当服务外包节约的成本高于交易成本时或者直接建立合资企业存在一定风险时,服务外包常常替代服务业FDI。

另外,中国服务业FDI行业分布不平衡的现状强化了两者的替代关系。目前我国服务业FDI主要集中于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业,其次是批发和零售贸易与餐饮业、交通运输业,而服务业的其它大多数行业的利用外资比重很低。这些服务业FDI集中的行业由于吸收大量的直接投资所带来的就业效应、技术外溢效应等获得了较为迅速的增长,固有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得到加强,这反过来促进了服务业FDI更多地投入这些行业。而服务外包的项目大多数是“技术支持部门”的服务业,我国服务外包主要涉及信息技术支持、研发设计及金融业等领域,这些需要资金和技术支持的重要的服务业领域由于服务业FDI结构失衡投资比重一直较低,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承接服务外包的比较优势进而对服务外包的发展产生了潜在的不利影响。

3.2 两者的相互补充关系

中国服务外包和服务业FDI同属于我国发展服务业、承接跨国公司服务产业转移的方式,两者之间除了相互替代关系,更多的则表现为一种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从近年来服务外包与服务业FDI均呈现快速增长的事实可以看出这一点。

(1)我国服务外包行业中的FDI有助于扩大服务外包的规模、增强承接服务外包的能力。与印度等服务外包大国相比,我国服务外包行业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企业规模较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服务外包企业的发展。以占服务外包企业大多数的软件外包企业为例,中国大约有8000家从事软件外包的企业,而其中员工少于50人的占了80%,员工超过2000名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服务外包行业吸收FDI能有效地冲破规模小的瓶颈:一方面,通过外商绿地投资在中国建立服务外包企业,直接壮大了服务外包的队伍,同时,对中国服务外包企业产生示范效应进而促进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国内外包企业通过引资成立中外合资服务外包企业,通过国内外的资金、技术、劳动的合作,提高生产率,扩大企业规模。

(2)从整个服务业来说,服务业FDI能提高我国服务业的竞争力进而提升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能力。服务业FDI通过技术外溢效应促使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向国内服务企业扩散,提高了服务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同时,通过产业结构演进效应加速了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据有关资料显示,服务业已成为中国利用外资增长最快的领域,2006年,我国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超过10%,制造业则同比下降7%左右,2007年以来服务业利用外资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势头。这很大程度地推动了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提升。而“产业是源,贸易是流”,服务业发展为服务贸易包括服务外包提供了强大的产业基础,特别是服务业基础设施以及服务体系的完善显著增强了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优势。另外,服务业FDI对投资环境(包括政策环境、制度环境、法律环境等)要求较高,因此,为了加大引资力度,政府的政策进一步向服务业倾斜,制度环境得以逐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法规相继出台,这样,在发展服务业FDI的过程中,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投资环境客观上得到了改善,从而能获得更多的承接服务外包的机遇。

(3)中国服务外包促进我国服务业吸收FDI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首先,外国服务发包方在将服务业务承包给我国服务外包企业的同时,必然会给承接方带来一定的资金,从而促进我国吸收服务业外资。其次,服务外包将通过资本积累效应增加服务业FDI的总额。通过将非核心的服务业务外包出去,服务外包的母国企业能够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从而为其源源不断的对外直接投资积累了资本。麦肯锡环球研究所估计,西方公司每向海外转移1美元业务,能净降低成本58美分,同质同量的服务外包可以平均节省费用65%-70%。从服务外包中节省下来的可观的资金将有一部分用于西方公司对他国包括中国的服务业FDI。作为国际服务外包中心之一的中国的服务外包带来的资本积累效应也是不容忽视的。再次,中国发展服务外包能提高服务业的开放程度,优化投资环境,从而有利于我国服务业吸收更多的FDI。根据商务部提供的数据,目前中国已形成北京、上海、大连、成都、西安、武汉、济南等几大城市服务外包中心,服务外包业务发展很快,形成了产业集聚的专业园区,通过对产业资源、市场资源、人才资源等的集中整合和合理配置,在这些中心城市及其专业园区形成了良好的综合环境,提高了招商引资的水平。最后,由于服务外包产业属于服务业高端产业,涉及很多服务业新领域,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有助于增加信息服务业、金融业、电信业等非传统服务业在整个服务业中所占的比重以及扩大这些行业的开放程度,这将促进更多的服务业FDI投资于重要的新领域从而优化服务业FDI的内部结构。

4 结语及建议

(1)鼓励服务外包行业的外商直接投资。

在服务外包行业,更好地促进服务业开放就要鼓励外资通过绿地投资或者并购投入到服务外包行业。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服务外包行业,对于扩大我国服务外包企业的规模、增强服务外包行业的竞争力有着显著的意义。而服务外包行业的发展又会通过产业积聚效应进一步吸收更多的资金投入,从而提高我国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水平。

(2)引导服务业FDI的产业流向。

中国服务业利用FDI并不一定是越多越好,过多的FDI集中于房地产等传统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基于非传统服务业的服务外包的发展,从而影响了两者的协调发展。所以制定正确的产业引导政策是十分必要的,加大服务业新兴产业的开放程度并改善其投资环境有利于增强这些产业对FDI的吸引力,同时也将促进这些行业服务外包的发展。

(3)为承接服务业转移创造良好环境。

不论是服务外包还是服务业FDI的发展都要求有一个良好的引资环境,政府引导和支持职能的进一步发挥、知识产权保护的完善、复合型服务业人才的培养、行业协会的发展等都是创造良好的引资环境的有力举措,这些举措有助于提高我国承接服务业转移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康淼,卢志勇.服务外包将成为我利用外资新领域[J].经济参考,2007,(9).

[2]李盾.对中国第三产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问题的探析[J].经济师,2006,(1).

[3]黄慧.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及策略分析[D].广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4]赵书华.国际服务贸易研究[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6.

[5]龚晓莺.中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关系的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1).

上一篇:论不良土路基填料改良技术在广梧高速公路的应... 下一篇:FDI技术溢出效应与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