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企业·产品

时间:2022-07-05 02:49:12

产业·企业·产品

一、产业

(一)加工业持续发展

“十一五”期间,全区农畜产品加工业持续发展,初步形成了六大产业为主导的农畜产品加工业体系。乳、绒两大优势产业保持全国领先,肉类产业、粮油产业成为新的亮点;瓜果蔬菜和马铃薯产业、饲草饲料和特种生物资源及沙产业等特色新兴产业也快速成长。农畜产品加工业已经形成了牛奶、羊绒、肉牛、肉羊、玉米、小麦、水稻、高油大豆、马铃薯、番茄(红干椒)等10个重点产业集群。

按各产业销售收入排序:乳产业销售收入903.8亿元,粮食产业销售收入605.2亿元,肉产业销售收入452.6亿元,绒产业销售收入449.5亿元,特色产业销售收入212.7亿元,饲草饲料产业销售收入148.8亿元,油料产业销售收入117.1亿元,蔬菜瓜果产业销售收入76.4亿元,马铃薯产业销售收入51.5亿元。

目前全区已经具备的农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粮油1400万吨、牛奶880万吨、肉类150万吨、羊绒2.2万多吨、马铃薯360万吨,农畜产品综合加工率达到52.3%。总体上看,全区农畜产品加工水平已经处于国内前列,牛奶、羊绒等部分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保持国内领先。

(二)加工业存在问题

1.加工企业数量不少,规模不大,实力不强,品牌建设薄弱。

除乳、绒产业已经形成了先进的加工企业集群,其它产业缺乏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部级龙头企业占企业总数的1.8%,总资产、销售收入、上缴税金都占规模以上企业的30%以上。销售收入超亿元以上企业数量占规模以上企业的24.9%,实现的销售收入占88.3%,超10亿元以上企业数量占1.78%,实现的销售收入占到44.8%。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企业实现利润占规模以上企业的97.8%,上缴税金占98.9%、收购农畜产品资金占96.2%,出口创汇占95.3%。

近几年牛羊肉类加工业发展很快却没有形成强势产业,企业多品牌杂,没有形成领军龙头和著名品牌,反而造成原料紧缺产能过剩;瓜果蔬菜加工能力不足,粮油初级加工多,精深加工少,山珍特产类加工方兴未艾。

2.加工业链条短,低端产品和中间产品多,高端产品和终端产品少,科技含量少、附加值低;农产品加工率只有52.3%,深加工不足20%;特别是牛羊肉产业产能过剩和高端产品缺乏并存,产能过剩的实质是落后产能过剩。

3.龙头企业与农牧户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尚未形成利益共享的局面;农牧户组织化程度不高,企业压等压价和养殖户不履行订单的现象并存。

4.中小型加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加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并不大,而且经过前几年积累已有相当基础,当前特别紧缺的是收购原料的流动资金,而且这是直接关系企业发展和农牧民收入的资金。收购一只300公斤架子牛需要7000-8000元,日处理200头肉牛需要资金14-150万元,全年加工1万头牛需要流动资金7000-8000万元;收购一只30公斤育肥羊需要700-800元,日处理1000只肉羊需要资金70-80万元,年加工20万只羊需要流动资金1.4亿元,即使流动资金年周转5次,一个中型企业也需要流动资金1500-2000万元,大型企业则需要上亿元。关键问题在于加工企业及其生产基地的集体土地产权不清、地权资产不能抵押贷款,而直接融资的渠道更不畅通。

加工企业投入大成本高利润率低,如遇市场波动或企业管理出现问题,就可能发生亏损。今年春季假羊肉风波就造成局部羊肉滞销压库。

5.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工业化程度比较高、资金充足、市场份额大的地区,农畜产品加工处于前列,如呼和浩特、包头、通辽等,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农畜产品加工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如阿拉善、呼伦贝尔、乌兰察布等;乳、肉、绒毛(皮革)、粮食四大产业支撑作用突出,其他产业规模相对偏小,蔬菜(瓜果)、马铃薯产业的占比分别只有2.9%和1.5%。

6.科技水平普遍较低:多数肉类加工业停留在屠宰、分割加工层次,少数企业有副产品深加工。高层次技术人才缺乏,新产品研发不力,技术储备不足,这才是企业发展的瓶颈。

7.部分龙头企业小而弱:缺乏研发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也有一些名不副实的龙头企业。

8.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空间受到挤压。某些国企垄断资源和市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没有平等竞争的环境;政府公信力下降,专项资金利用率太低,社会诚信度不高等,都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9.大部分企业销售渠道单一,手段相对落后,尚未形成完善的销售网络,原因是批量小,知名度不够,缺乏竞争力。

10.质量安全问题,从种植、养殖生产到加工、储运、销售各环节都有程度不同的污染。

二、企业

(一)加工企业

2012年全区规模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1849家,拥有总资产176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017.5亿元,完成增加值908.4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10.7亿元。收购农畜产品资金949.6亿元,带动农牧户212.6万户。

以上企业中,有部级龙头企业38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403家;行业涉及种植养殖生产、农畜产品加工销售以及综合性企业。

行业涉及粮油产业67家;乳业23家;肉类100产业;毛绒产业28家;蔬菜瓜果产业48家 ;饮料产业23家;特种产业30家;马铃薯产业11家;农畜种业18家;玉米深加工15家;批发市场2家,餐饮和食品9家;饲料26家;糖业5家;渔业1家;综合13家;其它不易划分的24家。

销售收入亿元以上加工企业461家,占企业总数的24.93%,其就业人数占到总数65.5%,实际上缴税金则占到90.1%,销售收入占83.34%。销售收入在10亿元以上加工企业只33家,占企业总数1.8%,就业人数占30.2%,收购农畜产品占32.9%,,上缴税金占60.6%,其它指标都在40%以上。

销售收入亿元以上加工企业461家,占企业总数的24.93%,销售收入2514.8亿元,占83.34%。销售收入在10亿元以上加工企业只33家,占企业总数1.8%,就业人数占30.2%,收购农畜产品占32.9%,,上缴税金占60.6%。

(二)龙头企业

各家龙头企业都有自己的经营特点,拳头产品、发展规划和企业文化,但是总的趋势是规模大的企业更正规,经济指标更好。著名的企业集团伊利、蒙牛、金河实业、奈伦、正大、汉森、科尔沁、、科鑫源等多数集中于呼和浩特市,少数分布于盟市所在地。这些龙头企业是农牧业产业化的骨干和支柱。

内蒙古三主粮公司生产全胚芽燕麦米,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健康食品。“三主粮”牌系列燕麦产品,已获得有机食品认证和AA级绿色食品认证。公司实施的一亩地计划,一面连接千百户农村合作社社员,一面连接千百户城市消费者,让消费者实地观察和参与耕耘、播种、管理、收获等生产加工过程。包头华鹿农业公司近年内将打造万亩级现代农业基地。基地主要有蔬菜育苗中心、绿色蔬菜种植区、新品种试验示范区、观赏养殖区及绿化苗木种植区等五个功能区。育苗中心区年培育蔬菜种苗5000万株,可满足当地及周边1.5万亩蔬菜种植需求。

内蒙古大力神食品公司加工产品5大类126个品种。“蒙歌尔”系列产品原料来自鄂尔多斯草原,绿色无污染。产品有牛肉干系列、休闲系列、厨房系列、奶制品、礼品装等,还有方便系列、速冻品、冷冻品等。

富川科技公司从饲料的研究、开发起步,经六年打拼,公司产品已行销北方三省区和蒙古国市场。现在与四所大学、两个饲料集团一个研究所合作,相继推出了羊、猪、奶牛、肉鸡等5大类38个品种的饲料。富川养殖科技公司正在实施的现代肉羊项目,创造健康养殖模式。金田正茂是我区仅有的几家民营育种企业之一。公司主要研发密植型高产玉米新品种,生产和经营玉米、食葵、油葵、小麦良种;金田正茂牌农药;世狼牌地膜。公司研发的高淀粉、高蛋白质玉米新品种金田2133和金田2103,产量高耐瘠薄、穗位一致适合机械作业。内蒙古力农集团公司已建成运营年出栏10万只肉羊基地3个,公司已经和小肥羊、华润、香港五丰等著名企业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内蒙古圣牧高科牧业公司以奶牛养殖为核心,向上游扩展牧草种植业,开辟乌兰布和沙地的绿色处女地种植优质牧草,向下游延伸利用先进的设备生产高端的有机牛奶及其制品。公司将以胚胎工程、育种工程等先进技术实现奶牛种群的改良换代,通过规模化经营,利用资源优势生产有机的牛奶产品。美洋洋公司创建仅3年,目前加工能力60万只,年产羊肉制品1.5万吨。主要原料“小尾寒羊”和“巴美肉羊”,全部来自乌拉特草原。2012年加工量32万只,产品畅销京、沪、粤、港、澳等地。

呼伦贝尔合适佳公司年处理30万吨油菜籽,年产芥花油(双低油菜籽油)11万吨、高蛋白双低油菜籽粕18万吨,2011年跻身于中国食用植物油加工50强;主产品芥花油采用物理压榨工艺精制,生产过程无污染、无添加剂,在国内享有“东方橄榄油”之美誉。内蒙古蒙业公司拥有家庭农场12个,耕地面积达到12万亩,主要产品大麦、小麦、油菜。有3万平方米现代化粮食仓储库,667延长米铁路专用线,各基地8个粮食储备库可储原粮5万吨。

扎兰屯杰源饮品公司,建有6条现代化饮料生产线,年生产果汁6万吨。公司沙果基地可带动2万户果农,亩增收4000元。公司研制开发沙果汁、蓝莓果汁、果酒等饮料。扎兰屯市蒙东牲畜交易市场肉牛养殖规模1000头,年出售育肥牛2000头,交易牲畜1万头。呼伦贝尔傲林山珍食品公司有木耳、蘑菇、枸杞、桂圆等几十种产品,年销售额达3000万元,产品遍及北方各省区。

通辽谷润肉业有限公司年销售活牛3万头,屠宰加工肉牛3万头,产品包括分割肉、冷剔骨等多种,已建立质量可追溯系统;谷道粮原公司集种植、精深加工、内外贸易、项目研发、检验检测、技术咨询于一体,是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2012年营业收入13708万元。通辽牧谷养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啤酒酿造玉米颗粒、精制玉米粉、玉米粥粉、胚芽大米、有机杂粮等,其中啤酒酿造玉米颗粒销往燕京啤酒公司、百威英博啤酒公司;精制玉米粉销售到“中粮集团沈阳公司”、百事食品(中国)公司、好利来公司等,月供货能力为3000吨,公司玉米加工量可达5万吨。

内蒙古草原万旗畜牧饲料公司生产饲料添加剂、预混料、浓缩料、精料补充料四大系列几十个品种。拥有5个,年加工各种系列饲料12万吨。2012年公司吸纳农村劳动力112人,安排下岗职工59人,带动115个草业种植户增收200万元,转化粮食5万吨。内蒙古食乐康公司年生产规模1万吨,产品共四大类八十多个品种:香肠火腿系列、草原特色食品系列、休闲食品系列、速冻食品系列。典型的草原民族特色食品,产品主要畅销内蒙古、华北、东北、华中等地区。

内蒙古小肥羊肉业有限公司已发展羊业协会8个,羔羊专业育肥合作社1个,发展会员、社员1100户,带动牧户1万户,已建成年育肥2万只羊的标准化养殖场;三个厂日加工能力都在3000只以上,初步配备了质量可追溯体系。2012年销售收入5.3亿元。“小肥羊”系列羊肉,为“中国驰名商标”,“中国著名品牌”。锡林郭勒肉业公司日加工肉羊5000只、牛200头,年屠宰加工能力达到100万羊单位,冷藏能力3000吨,育肥羔羊20万只,牛羊肉系列产品及副产品共200多种,远销内蒙古、华北、东北、华东20多省市区。

内蒙古民丰薯业公司被确定为国家马铃薯种植标准示范区。公司已建成马铃薯脱毒苗组培中心,马铃薯深加工研发中心、马铃薯干刷整理保鲜包装生产线、智能化储藏库等。现已具备年产脱毒苗8000万株、微型薯2.5亿粒、原种5万吨、合格种薯10万吨生产能力,2012年生产马铃薯脱毒苗3400万株,种薯1.8万吨。当年使用公司种薯的农户亩增收600元。赛诺牧业科技公司,成功建立了“生态型高效草原畜牧业经营模式”,在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的同时保护草原生态。公司现有合作养殖户501户,年可生产出栏“杜蒙”羊15万只。公司培育了一批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技术队伍,开创了四子王旗草原家喻户晓的肉羊发展模式。这个模式被专家和同行称为“赛诺模式”。赛诺模式可以概括为:现代畜牧科技与传统养殖方式紧密结合的新模式;现代科技企业与传统牧羊户紧密联系的新模式;养殖业经济效益与生态安全保护紧密融合的新模式;基层羊协会成长为科技先导性龙头企业的新模式。四子王旗民族贸易公司日屠宰活羊3000只或牛300头;日冻结能力45吨;冷藏容量1500吨。原料来自纯天然无污染的杜尔伯特草原,带动养殖户近15000户。产品有“草原蒙王”羊肉系列,牛肉系列以及组合的“羔羊贡品”礼品盒。

蒙羊牧业建成了目前亚洲最大的羊肉屠宰加工基地,日加工能力达到5000只,年屠宰加工能力150万只,精分割羊肉制品2.5万吨。与加工能力相配套,建成羔羊速冻库、排酸库、冷冻库、配备了全自动电脑温控仪。稳定的养殖基地、强大的加工能力和万吨的冷冻库能够保证肉羊实现淡季不停稳定生产,全年均衡供应,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内蒙古昭君羊绒股份公司是国内生产规模较大的驼绒、精纺羊绒生产企业,设六个销售分公司、200多个销售点,形成了从原料粗加工到精深加工,生产科研开发一体化的现代企业。主导产品有驼绒被、驼绒呢、驼绒毯、精纺羊绒衫裤、围巾、披肩等六大系列三十多个品种。内蒙古大牧场牧业开发联合体,把草原畜产资源转化为方便即食的营养产品,开创了农牧业产业化的新途径。大牧场拥有3万亩的生产基地,生产绿色无污染的安全食品原料;以现代化加工设备,研发生产即食蒙餐、风干牛肉、休闲肉品、牛、牛肉酱以及奶制品等产品.

(三)加工企业的共性问题

1.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

融资成本高是企业发展的普遍问题,但不是问题的全部。社会政策环境、资金投入、创新能力、管理水平都是企业成功不可或缺的条件。既有企业等压价打白条赊欠农牧民产品甚至坑害农民的现象,也有农户违约不按订单出售产品的现象。特别在某些产品价格波动起伏的时期。企业和农户普遍有违约行为。诚信缺乏是当今社会的通病,是发展现代农牧业的最大障碍。

2.产业化经营的四大问题

分散的小生产提供的原料和现代加工业所要求的标准化不相适应;现代加工流水线要求不间断原料供应和农牧业生产的季节性不相适应(大部分肉类加工线利用率不超过三分之一);家族式管理体制和市场化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不相适应;科技人员缺乏和产品创新、产业创新要求不相适应;金融体制和现代农牧业对金融服务的要求不相适应。

三、产品

(一)驰名产品・名牌产品

截至2012年末,注册商标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已达45个;2011年,自治区认定的农畜产品名牌产品25个,占全部64个产品的39.1%;2012年认定的名牌产品31个,占全部产品73个的42,5%。

中国驰名品牌有蒙牛、伊利、仕奇、鹿王、草原(糖)、草原兴发、塞飞亚、鄂尔多斯、河套(酒)、河套(面粉)、小肥羊、维信、科尔沁、蒙古王、酸酸乳、骆驼、龙驹(奶酒)乌珠穆沁、小尾羊、大民、雪鹿、兆君、金川、归流河、科尔沁王、宇航人、清谷新禾、蒙王(药)、宁城、金鹿(油脂)、金河、优酸、富川、鸿茅、奥淳、汉森、绿色心情、蒙都、响沙、谷道粮原。

(二)安全产品・名优特产品

全区共有无公害农产品1764个,其中种植业产品1411个,畜牧业产品168个,渔业产品185个。全区绿色食品生产企业141家,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343家,认证产品规模209.22万吨;农业部认定的地理标志农产品36种。

本年度在扎兰屯召开的绿色农畜产品交易会,经过专家评委测评筛选出84个名优特产品,包括粮食油脂类、肉食品、绒毛类、饮料类、特产类、蔬菜瓜果类、马铃薯类、饲料饲草类等。

驰名产品、名牌产品、名优特产品的扩展,制造这些产品的优势企业的发展,形成了较强的农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能力,增强了地方财政的实力,增加了农牧民的收入,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成为县域的纳税大户,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建在旗县,为农牧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提供了条件。

上一篇:关于“呼包鄂”区域旅游品牌构建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祛障穴冷冻治疗老年性未成熟期白内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