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在小学生价值观导向中的作用浅析

时间:2022-07-04 03:25:24

【前言】课外阅读在小学生价值观导向中的作用浅析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教育事业处处体现着爱,是一种人文化的教育。作为中职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以爱为先”的教育理念,把对学生的爱贯穿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在中职德育工作中更应该时刻为学生着想,服务于学生的需要。在教育活动中,应做好学生思想的引导和疏通,消除他们内...

课外阅读在小学生价值观导向中的作用浅析

摘 要:在现代中职德育中,“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这是一种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实现课堂教学互动的有效的教学方式,对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中职德育应时刻渗透这一理念,使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健康发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始终本着学生学习的规律,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进行教学,从而使自己更接近学生,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将“以人为本”作为中职德育的重点工作

1.把握好中职德育的“度”

中职德育中,一般教育者往往不太重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其实,教育者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思想的指引者和精神的领路人。现代教育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已经没有了吸引力,学生更希望的是在教学活动中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他们可以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并与教师形成一种沟通和交流的互动状态。这就要求中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好德育工作的“度”。教师在德育教学工作中,如果对学生要求太严,近于苛刻,就容易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使他们不愿意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和意愿,了解不到学生心中真正所想,教师的德育工作自然也就无法展开;如果在教学中表现过于宽厚,则会使学生产生骄纵心理,使课堂秩序混乱,无法保证教学目标的真正完成。这就要求教师特别注意严宽的适度结合。

2.把“爱”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中

教育事业处处体现着爱,是一种人文化的教育。作为中职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以爱为先”的教育理念,把对学生的爱贯穿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在中职德育工作中更应该时刻为学生着想,服务于学生的需要。在教育活动中,应做好学生思想的引导和疏通,消除他们内心的自卑和顾虑,把注意力转到学校丰富的活动中来,关心他们的成长,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教学活动会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3.实行校企合作,促进中职德育工作的“人本化”

“人本化”的教育理念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在中职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将社会上的一些发展因素融入教学活动中,促成教育教学工作的“人本化”。这种活动最好的方式就是实行校企合作。“就业难”已经成为大学生毕业后的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中职学生毕业后的情况更加令人担忧。这就迫使中职与一些社会企业进行合作,在学生在校期间将一些企业文化知识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输送给学生,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融入一些企业的文化因素,从而达到中职德育工作的“人本化”。

二、完善中职德育评价体系

1.建立健全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

实践教育是评估中职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应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学业评价体系,使教学形式更加完备,形成强有力的教育教学评估体系。对学生学习内容成果的考核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也可以运用多种形式的考核方法。在德育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既要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之处有所关注,同时也要关心教学成果,即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在学习上产生困难的学生,不能进行嘲讽,而应给予温暖和鼓励,通过不断地引导和启发,使学生走出误区,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

2.健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课堂教学是给学生传播知识的主要途径,将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多元化能够将学生学习知识与拓展能力有效地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课堂教学的多元化需要采用课堂中学生学习评价的多元化以及教师教学评价的多元化相结合的形式。课堂上学习评价的多元化可以采用多媒体,将教学内容以视频、动画、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将理论知识生动化,提高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利用问题场景,让学生主动思考、自己演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与教师的互动能力。

在中职德育教学评价中,教师应多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关注最后的结果。关注过程的评价是一种对学生学习更加全面的考量方法,是将最后的量化结果与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相结合的一种评价方法。相比于只重视最后结果的考评方法,它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对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周兴平.人本主义教育观的两种认识取向――苏霍姆林斯基与卡尔・罗杰斯人本教育思想比较研究[J].现代教育论丛,2010,(6).

[2]鲁 洁.做成一个人――道德教育的根本指向[J].教育研究,2007,(11).

[3]王克伟.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探微[J].职业圈,2007,(18).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建设学校)

上一篇:消除学生心理障碍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石 下一篇:从产业报国到“产业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