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外阅读

时间:2022-07-04 01:00:55

数学课外阅读

数学课外阅读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伴随着孩子的整个数学学习过程,它让孩子在观察生活时有了一双数学的眼睛,在启迪智慧时有了一个数学的头脑,在亲近数学时尝到了幸福的味道。

一、在古与今的寻觅中,享受穿越的幸福

数学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从数学书上看到的概念、定理与公式等,它们因何而起源?又是怎样发展演变的?在这中间又有怎样的困难与坎坷?这些都是数学课本给予不了的,唯有通过课外阅读才会还原数学的本来面目与过程。数的起源、十进制的形成、用字母表示数的由来、圆周率的产生等一系列的数学历史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数学不再是一个个冰冷的结论,知识的来龙去脉清晰地呈现在孩子们的视野中,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加深对数学本质的理解、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在数学阅读中,在穿越历史中,孩子们认识了陈景润、祖冲之、哥德巴赫、阿基米德等中外著名的数学家,他们不畏权威、坚持真理、刻苦钻研、锲而不舍的探索热情让人折服。我国的数学研究曾一度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许多杰出的数学成就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这一类的阅读品鉴中,孩子们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油然而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在悄然形成。

二、在数与形的徜徉中,享受欣赏的幸福

一直以来,不少学生都觉得数学枯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用欣赏的眼光审视数学,没有体会到数学的“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自古以来没有什么能阻挡人们对美的追求。历史上,许多数学家都曾对数学之美有过生动的阐述,古希腊就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 “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的美无处不在,有字母符号的简洁美,有几何图形的对称美,有数学发现的奇异美……个性化的数学课外阅读给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窗,他们在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海洋中尽情徜徉。

在学习了10以内的数后,引导学生品读带有数字的古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体会数字的韵律;学习了有关图形的知识后,让学生欣赏中外著名的建筑图片,从中了解建筑的风格,感受建筑与文化的融合;在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后,孩子们发现了许多有规律的算式,见证了数学的和谐美;在学习了比和比例的知识后,他们疯狂地寻找有关黄金分割的阅读材料,了解到人体、建筑、图形等许多领域都是遵循黄金分割比的,就连我们的国旗――五星红旗都有黄金分割的身影……可以说,开展数学课外阅读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潜能,开阔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激起了学生对数学的欣赏与热爱。

三、在思与做的融合中,享受探索的幸福

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数学阅读有其特殊性。如果像语文、英语一样读数学,往往不会产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数学阅读材料十分丰富,除了传统的文字语言,还有符号和图形语言,对这三种语言的理解程度如何、转换程度如何,直接决定了数学阅读的效果。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读者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储备,同时又具备一定的数学阅读方法。

从实践层面看,我觉得最重要的数学阅读方法有两个:一是数学阅读必须做到边读边思考,将文本信息通过类比、推理、建模等,主动纳入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完整、丰富原有的知识结构。二是需要“思”与“做”的结合。俗话说得好“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数学阅读中的“做”一方面是指随时提笔在手,准备圈点勾画,另一方面是指善于对阅读材料中的数学活动进行体验,大胆地画一画、拼一拼、折一折、量一量,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强化阅读动机,提高阅读兴趣,享受阅读的幸福。例如:世界著名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四色问题”,中国古代流传的“李白喝酒”、“韩信点兵”等,如果不经过边读、边思、边做的细致阅读,很难理解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记得在教学《数学与信息》一课前,我设计了两道预习作业:1.了解家庭成员的出生日期和身份证号号码;2.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数字表达信息的例子?它是由几部分组成?分别表达了怎样的信息?孩子们结合平时的大量阅读,有针对性地结合问题进行搜索,最后呈现的材料丰富多彩:有结合机票圈画展示的,有关于车牌号码的文字解释,有对照电话号码、手机号码列表展示的,有关于二维码的疑问……深入的阅读,多样的展示使课堂热烈纷呈,人人都积极地参与,热烈地讨论,个个都在自主阅读、互相切磋中享受着探索的幸福。

数学课外阅读的开展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短时间内或许看不到效果,但只要我们多提供给孩子一些优秀的数学阅读材料,多给孩子一些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多给予孩子适当的方法指导,让孩子们静下心来多读书、读好书,相信他们一定会爱上数学,享受数学阅读的快乐和幸福!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文亮小学)

上一篇:桉树无性系抗风性研究 下一篇:华晨宇行业里好看女生太多了,所以要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