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的研究

时间:2022-07-03 08:20:55

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的研究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世界范围内的各种思想文化涌入中国,其中包括西方腐朽思想的渗透和文化冲击,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造成了巨大的障碍。因此,在新形势下与时俱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紧迫而重要。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执行者和实践者,因此,必须充分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大学生人数与日俱增,大学生思想日趋多元化、复杂化,思想政治问题增加,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却发展缓慢,面临严峻的困难和问题。

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第一,高等学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党政管理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成长道路上的知心朋友,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保证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必然要求,是统筹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必然要求,是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1.辅导员管理机制不完善,队伍不稳定

由于辅导员的薪资水平偏低、高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普遍不重视,没有完善的管理、培养机制,加之工作的繁琐辛苦,导致辅导员队伍普遍出现不稳定的状况。据调查数据显示:有32.4%的辅导员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65.4%的辅导员认为学校缺乏对辅导员的激励政策,而认为辅导员工作“没有发展前途”的占总人数的71.7%。有些学校中许多专业学院的辅导员队伍长期存在着一个辅导员带不完一届学生的情况,有的甚至出现4年换了6个辅导员的情况。从客观上反映出辅导员队伍人员流失的严重程度。以河南省为例,全省高校从事辅导员工作不满4年的有3194人,占辅导员总人数的72.4%,不满2年的有1817人,占41.2%。

2.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亟待提高

第一,学历层次低,知识结构单一,个人素养尚待改善和加强。由于某些高校领导对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不少高校对辅导员学历的要求并不高,甚至有的高校还存在专科学历的辅导员。以河南省为例,全省专职辅导员中,大学专科及以下学历占19.1%,大学本科占73.8%,硕士占7.1%。而且从目前辅导员队伍的状况看,他们的知识结构单一,大部分仅为某一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而上岗后又未参加有关培训,因此,与工作相关的理论和知识欠缺,在开展工作时,面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遇到的难点、存在的困惑,难以从理论的高度加以分析,予以引导。

第二,培养措施不到位。一是培训少。目前,许多高校对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培养明显不足,上岗前缺乏培训,导致新辅导员想把工作做好,却又无从着手、力不从心。在工作中,更缺少有针对性地对新观念、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培训,正是由于必要的培养机制的滞后,严重阻碍了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进程。二是进修、考察机会少。据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辅导员参加省级培训的占7.0%,各类专项培训的占9.7%,出国交流学习的占0.01%,这就使辅导员长期与外界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这种“在学术上深造难”的现象,阻碍了辅导员队伍素质的进一步提高,不利于这支队伍的健康发展。

3.辅导员工作定位不明,职责不清

辅导员在兼顾相关管理的同时,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放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上,但在实际工作中,他们成了“办事员”“消防员”,凡涉及到学生的事情,都要辅导员去协调落实,从学生的请、销假到查夜查寝,从卫生检查到综合治理,从奖学金的发放到学生档案管理,诸多的事务都让辅导员去管。在繁重的工作任务面前,辅导员难免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主业”顾及不够。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1.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辅导员队伍的相对稳定

第一,完善辅导员考核和评价机制。要建立辅导员管理考核制度,按照辅导员工作职责,结合辅导员工作特点,制定辅导员队伍管理规范和综合考核体系,对辅导员进行严格管理、科学考核。对辅导员的考核要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自我评价与部门、师生评价相结合,既要重师德、工作业绩等“显绩”,又要重对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情操、人生价值的影响以及发展指导等“潜绩”。考核要“公开、公平、公正”,结果要与职务聘任、晋级、奖惩等挂钩。要建立辅导员评优表彰制度。将优秀辅导员表彰奖励纳入教师、教育工作者表彰奖励体系,定期组织评选表彰活动,树立一批优秀辅导员标兵,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增强辅导员工作的光荣感、成就感。通过建设有效的考核和评价机制,增强辅导员的教育意识、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使辅导员工作成为优秀人才能够终身从事的事业。

第二,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辅导员待遇。组织开展广泛的校际交流活动,为全面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良好条件。针对辅导员队伍中出现的地位、培养、使用、待遇等问题,出台相关政策法规进行支持和引导,把握辅导员队伍的良性发展方向,为培养专职学生政工干部提供政策保障,消除辅导员心理的“不安全感”,稳定辅导员队伍。要规定辅导员薪资标准,量化辅导员工作,使辅导员的工作量与其收入成正比,多劳多得,并对考核中表现突出的辅导员予以物质奖励及评优鼓励。同时,制定相关政策,为辅导员的工作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将辅导员明确纳入教师编制,从职称、工资待遇、住房补贴等各方面予以倾斜。

2.加强培训,提高辅导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对辅导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辅导员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而且还要有高尚的人格和一定的专业技能,这就需要学校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制订培养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他们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坚持业务口径与培训内容相结合,坚持在职培训与脱产学习相结合;坚持普遍提高与重点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对辅导员进行上岗培训、日常培训、进修培训、专题培训、实践培训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提高辅导员学历学位,鼓励和支持辅导员攻读相关专业硕士、博士学位,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门人才,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通过举办辅导员工作论坛、开展专题研讨、组织参观考察、挂职锻炼、课题研究等形式,搭建辅导员学习、研究、交流、实践的平台,使他们在辅导员岗位上成就一番事业,实现人生价值。

3.提高认识,明确定位,分清职责

高校要从思想上提高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认识,明确辅导员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辅导员在按照学校党委、行政的部署从事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他们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思政工作者,而非一般从事管理行为和教学行为的服务者。因此,辅导员需要具备教师的素质,同时还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辅导员是学校教师队伍的一部分,说明辅导员要行使教师职能;辅导员是学校思政队伍的重要组成,说明思政工作是辅导员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院系领导首先要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把辅导员从学生“保姆”的角色中解放出来,将一部分繁杂工作,如宿舍管理、学生饮食等划归到后勤部门,从而既提高了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又保障了工作质量,有利于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合作。

上一篇:课程改革中教师职业倦怠的消解途径 下一篇:高等农业院校中加强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教师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