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勤工助学体系新时代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7-03 08:51:10

高职院校勤工助学体系新时代问题及对策研究

【文章摘要】

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勤工助学意义的探讨,结合高职院校本身的教育特点,本文对高职院校勤工助学体系的现状作出了概括,并针对目前体系中显露出来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善建议,希望能为我国高职院校勤工助学体系的完善作出贡献,并借此帮助那些真正需要经济支持的贫困生,给其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增加社会经验。

【关键词】

高职院校;勤工助学;现状及对策

1 勤工助学对学生的意义及影响

勤工助学的正式定义是在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的通知中明确提出的,它指出勤工助学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合法劳动获取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一定义虽然给勤工助学一个明确的概念,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勤工助学不应仅仅是一种合法取得经济来源的方式,而更应该注重其给学生带来的实践经验以及深入了解社会的机会,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的思想高度虽然不会像开国先辈们那样提高到与爱国运动相关的程度,但是从实践中了解社会,增加自身阅历,提高社会生存能力这些基本的内容,还是应该得到学校的重视,这一点远比勤工助学本身带来的那一点经济来源更有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我国历史上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已经逐渐产生了变化,许多企业对于长期在学校读书,成绩优异,但却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并不青睐,他们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而这两种能力都可以通过勤工助学的过程来学习和改善,所以,勤工助学不应仅仅被看成是一种帮助贫困学生获得经济来源的方式,而更应该注重其给学生的带来的社会意义。

2 高职院校勤工助学体系现状

2.1 勤工助学体系的理念过于陈旧

当今时代的贫困生跟传统意义上的贫困生有很大的不同,除了经济上贫困之外,更多的是呈现出心理上的缺陷。当代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阶层差异和区域差异也越来越明显,其中区域差异由每年高考分数线的差距就可见一斑,这些差异使得许多贫困生在面临经济问题的同时还要面对来自社会风气的压力。我国历史上,许多出类拔萃的人物来自寒门学子,然而如今,贫困已经成为许多寒门学子一道心理上的枷锁,让他们自卑自闭,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这使得本来就名额有限的勤工助学岗位更加与他们无缘,也让他们的生活更加艰难。高职院校的勤工助学体系除了应该关注学生的经济问题外,更应该了解学生心理上的困境,真正帮助贫困学子走出经济和心理上的双重困境。

另外,勤工助学活动自1915年由蔡元培等人发起时就不是以单纯的获取经济收入为动机,更重要的是勤工助学活动中带来的重大意义。但是现在许多高职院校的勤工助学体系只注重经济上的扶持,并没有关注勤工助学过程带来的实践意义。很多企业认为现在的大学生眼高手低,有的甚至连理论都不扎实,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缺少实践,而勤工助学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高职教育注重实际应用,高职院校的勤工助学体系更应该充分发挥勤工助学的这种作用,来帮助学生增强社会竞争力。

2.2 学生本身的意识错位

一些高职院校的学生对勤工助学的态度存在很大的偏差,有些学生认为参加勤工助学耽误学习时间,影响专业课程成绩,这部分学生显然没有意识到如今社会实践经验对于理论掌握以及现实应用的重要性,尤其是对更重视动手能力的高职院校,实践的重要性要比普通高校大得多。高职院校的勤工助学体系应该加大这方面的宣传,让学生们意识到身体力行的重要性,让他们更加主动的走出教室,到社会上获取更多的经验,也为今后的就业增加更多的砝码。

另一方面,勤工助学活动在建立之初有很强的爱国主义色彩,很多留学生都以参加这样的活动为荣,但是社会发展至今,原本带有荣誉光环的勤工助学活动已经被冠上了贫困的标志,参与勤工助学被许多学生认为是贫困的象征,而一些高职院校学生带有很强的虚荣心,这使得很多学生不愿参与这项活动,即使家境确实贫寒的学生,在参与活动时也不免存在很强的抵触心理,没有真正意识到勤工助学给他们带来的重大意义。

2.3 勤工助学体系工作范围狭窄,制度不够健全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勤工助学体系的目光仅仅停留在学校内部,尽可能的利用学校内部的岗位来满足勤工助学的需要。例如学校图书馆、机房、档案室、食堂等非常机械,无需专业知识就可上手的部门,或者要求稍微高一点的助教助研等岗位,但是这些岗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远远不能实现勤工助学资助和实践的双重目的。高职院校的学生已经接受了一定的高等教育,拥有较高的素质和一定的专业技能,在为他们提供勤工助学机会的时候,应该尽量的为其安排能发挥其最大作用并能对学生起到最大锻炼的岗位,这样的岗位在学校内部即使存在,也是数量极其有限,不能给学校的勤工助学体系带来根本上的改变。

很多有自主意识的学生都会采取绕过学校的勤工助学部门,自己走向社会寻找勤工助学的岗位,例如家教,销售以及暑期实习等,虽然这些方式也能给学生带来足够的历练和经济收益,但是这些学生自主的行动由于没有相关规定和正规的维权组织,导致很多学生的安全和权益受到伤害。针对这种现状,学校应该开阔视野,利用学校本身的影响力,与社会上一些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这样既能解决学校内部岗位有限的缺陷,也能让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实践和锻炼。同时,学校的勤工助学部门也充当了学生的正规维权部门,当学生的安全和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至于只能忍气吞声。

2.4 勤工助学部门的规模和投入不足

时代赋予勤工助学新的意义,也给学校的相关部门带来新的挑战,要充分利用勤工助学给学生带来的实践机会,就需要学校的勤工助学部门拥有更强大的功能和投入。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勤工助学部门甚至都不是一个的独立的部门,往往都是挂靠于学校的后勤或学生处,仅仅是一个辅部门。内部师资力量也大都由其他部门的老师兼任,在这样的硬件条件下,学校的勤工助学部门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上一篇:企业应收账款风险控制措施探讨 下一篇:探讨新时期电视新闻编辑应具备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