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药,切勿以小误酿大错

时间:2022-07-02 10:44:07

儿童用药,切勿以小误酿大错

孩子生病要吃药,但吃药也有很多学问,年轻的父母往往急于让幼儿病愈而容易在用药方面进入误区,给幼儿带来不利。

误区1

看广告用药

现在的药品广告铺天盖地,很多家长受此影响,加之对疾病和药物的不太了解,盲目相信广告,甚至到医院看病也对医生点名用药。殊不知疾病的发生、发展比较复杂,比如常见的感冒,按中医可分为风寒型和风热型感冒,这两种用药方法截然不同;西医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治疗用药也不相同。如果仅凭广告用药,结果可想而知。

误区2

新药比老药好

新药由于上市时间短,应用的人群比较有限,一些很多未知的副作用,并没有被发现,往往会造成较严重的后果。所以,家长应尽量选用那些比较熟悉,副作用比较小,疗效显著的老药,可能比较安全些,尤其对身体尚未发育完全的儿童更为重要。

误区3

贵药效果好

药品的价格贵贱,并不一定与疗效成正比,有的价格高,是新药开发的各种费用比如广告费、市场开拓等造成的。对症的药才是效果最好的,再贵的药不对症用,也不会起到治疗效果的。

误区4

成人的药品儿童用

现在儿童类药品品种和规格不是很齐全,有时家长也图省事,将药量减半给儿童用,这样做往往会改变药品的作用,甚至会带来副作用,如胶囊或片剂包装破坏后,会改变药物在人体吸收的位置,比如本来是肠溶性的药物却在胃部被吸收,增加了对胃的刺激。这样不仅损伤器官,还有可能造成药品完全失效。

误区5

是病必用“消炎药”

这里的“消炎药”是指常用的抗菌药。有的家长不管孩子的疾病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引起的,都加用抗菌药,而且还要用抗菌范围广的、档次高的,其实只有细菌感染了,才需使用抗菌药,对于病毒感染,抗菌药不仅没有任何效果,相反还会使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导致以后用药效果不理想。

误区6

中药、中成药没有副作用

没有一种药是没有副作用的,古语说得好“是药三分毒”,既然是药物就有其两面性,在治病的同时也会给人体带来一定的不适,中药、中成药之所以让人觉得没有副作用或副作用小,是因为使用的范围小,使用的人群少,而且现代科学对它的研究还不全面,很多方面的副作用,还没被记载或报道。近几年来的药物损害事件很多都是由中成药引起的,例如,中药 “鱼腥草”针剂和 “清开灵”针剂引起的过敏性休克乃至死亡事件。

误区7

频繁更换药品

幼儿生病时,家长比较焦急,常常一种药物使用还没到起效时间,就感觉没用,其实每一种药物产生效果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并不是立竿见影的,疾病的发展也是有一定过程的,正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所以,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要有一定的耐心,自作主张换来换去,不系统地用药,只会使疾病治疗的结果不理想。

误区8

凭感觉随意增减药量

孩子生病了,家长看着孩子吃药打针很是心疼,常常随意增减药量,或者感觉好一点了,就干脆把药停了,其实药品的用量必须准确,疗程必须足够,因为量小达不到治疗效果,量大增加副作用,提前停药往往导致病情反反复复,延长治疗的时间,反而害了孩子。

总之,药物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儿童用药更需慎之又慎。我们不主张盲目、私自用药。一般来说,家长最好带孩子去医院,请医生明确诊断,并按医生吩咐用药才是安全的。

上一篇:美国那些“挂钥匙的孩子” 下一篇:精养细养,养出厌食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