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民族文化孝教学务实

时间:2022-07-01 05:43:00

语文教学与民族文化孝教学务实

著名作家冯骥才说:“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民族文化包括两个部分——精英文化和民间文化。精英文化主要是给我们力量、思想、精神,是一种父亲文化,民族文化是一种母体文化,给我们情感、血肉、特征、凝聚力、亲和力。精英文化和民间文化都是不可或缺的。”在强调语文学科人文性的新课程理念指引下,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从当今多元文化教育中寻求新的定位,树立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为核心以民族民间文化为载体,实现中华民族民间文化与人类文化的回归与统一,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教学之路。笔者在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将民族民间文化与教材相结合,与学生实际发展相结合,在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1)在情境中了解民族民间文化。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民族民间文化产生于古代,起源于民间,现代的学生大多知之甚少,因此教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民族民间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的情感。

在教学中,我尝试把课文教学与本土特色联系起来。例如我在上“故宫博物院”一文时,让学生感受故宫这座迄今600多年的古城同时,有意识地加入本地的一些特色文化,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做一个传承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使者。我首先请学生自己收集相关苗族住房的资料,让学生了解到了素以“歌舞之乡”的百户苗寨久吉村,其质干栏式吊脚楼群,大都依山而建,层层相叠、鳞次栉比,简直就是“民族建筑之瑰宝”。学生于对比中了解了苗族的特色文化,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为民族文化的复兴重振培养了新生力量。

(2)在教学中学习民族民间文学。我国民族民间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一个极为广阔、深邃的空间,它存在于民间、发展于民间、壮大于民间,雅俗共赏,生生不息。教学中引入民族民间文学的学习,对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有着巨大的作用。

例如我在教学叶圣陶先生的“端午的鸭蛋”一文时,让学生体验到作者的家乡高邮在端午节来临时的民风民俗后,便组织学生收集本地山歌,如“入山看见藤缠树,出山看见树缠藤;树死藤生缠到死,藤死树生死也缠”,并汇编成册,学生从中涌出一股甜甜的自豪感,激起了学习民族民间文化的兴趣,拓宽了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渠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在作文中运用民族民间文化。我国著名民俗学专家陈勤建教授曾说:“我们民族文化的DNA存在于民俗、民间文化之中。”新课标实施给语文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给民族民间文化教育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发展空间,而作文正是语文教学的回归,把民族民间文化引入作文教学,用我国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去感染学生、熏陶学生,能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在教学中,我常常以元宵节、端阳节等重大节日为契机,有意识地让学生观察风俗民情,亲自体验感受,让学生自由作文,学生常能写出许多清新自然、真情流露的好作文,字里行间洋溢着学生热爱民俗的情怀。剑河是一个民族特色和民间文化非常突出的地方,给我们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教学条件,我时常让学生用实地参观、采访等方式,了解苗、侗民族的姊妹节、牯藏节、大歌节、赶庙会等民族民间文化节日,并进行习作。通过描写民俗风情,凸显了课内外结合的大语文教学观,让学生深切体会民族民间文化蕴含的民族情感,使民间文化、民族精神根植于学生的灵魂深处。

总之,民族民间文化是我们民族情感的根基,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载体。语文教育就是人的教育,人文素养就是人的素养。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好民族民间文化之根,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真正从民族民间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以实现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与人类文化的回归与统一,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上一篇:“洗脚妹”的助学传奇 下一篇:浅析如何搞好数学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