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对学生性格的培养

时间:2022-06-29 07:43:16

体育教师对学生性格的培养

教师情感与行为的感染对学生性格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但要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更应重视对学生性格的培养,使学生能够体验到愉快、满足的情绪,促使其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一、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影响

教育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述的道理、传授的知识和提出的要求,要转化为学生的要求和思想,要有感情的交流和催化。在体育教学中常发现这种现象:体育教师对某些学生产生偏爱,并有较高的期望,在课堂上对这些学生常有激励之词,结果这些学生期盼上体育课,课堂上情绪饱满,训练中有自信心,对老师的指令心领神会,成绩提高很快。这种现象的出现,原因在于体育教师对这些学生产生好感和偏爱。体育教师的期望和偏爱在师生的交往过程中,通过笑脸、眼神和语调微妙地传递给学生,从而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力量和信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乐观性格。学生都喜欢和教师搞好关系,希望得到教师的喜爱,特别是对自己尊重的教师。因为教师对学生有一定的权威性,学生对教师有一定的“向师性”,学生往往认为教师对自己的情感态度反映着班集体乃至社会对他们的一种评价。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时,会认为这是社会对他们的肯定,是集体对他们的重视,心理上得到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增加自信。肯定的情绪体验有益于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乐观性格。相反,经常遭受冷落、训斥的学生体验到的是集体甚至社会对他们的否定和排斥,会产生被遗弃感、压抑感和自卑感,形成消极的情绪,感到别人都不理解他,从而影响性格的健康发展,易形成抑郁、孤辟、冷漠或凶狠、暴躁的性格。

二、教师要具有良好的性格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良好的性格对学生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能起到有益的影响,相反则会产生不良影响。教师必须加强自我修养,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俄国教育家申斯基说过:没有教师给学生做个人的直接影响,深入到学生性格中的真正教育是不可能的。这里主要强调一个道理,教师担负着培养下一代的工作,正人必须先正已。教师要教好学生,首先应具有良好的性格和高尚的师德。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良好的性格对学生会产生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性格的形成。据专家研究发现,学生的性格往往与教师的性格有相似之处,这是由青少年的“模仿性”心理特点所决定的。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常常是真理的化身。少年儿童羡慕成人,渴望能象成人一样独立参与社会活动,这种自然倾向的基本心理再加上少年儿童善于摸仿的特点,注定了教师的言谈举止将成为学生捕捉的目标。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切忌缺乏责任心,方法简单,态度粗暴,感情投入厚此薄彼,避免对学生性格的形成造成负面影响。教师要具有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要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良好的教学技能。一个好教师,往往能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甚至能影响学生将来择业的方向。体育教师除了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外,还要热爱自己的学生,这种爱不是出于自己的狭隘情感,而应有原则、公正合理并充满智慧,所爱的对象不仅是体育成绩好的学生,而是自己所教的全体学生。体育教师具备了良好的性格素质,才掌握了教书育人的主动权。

三、教师要具有民主的教学态度

教学态度是指教师对教育工作的认识、情感、能力和行为特征等方面比较持续的倾向。教师对教育工作的认识、情感、能力和行为方式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教师所持有的教学态度和相应的教学方式各不相同。心理学家针对教师的教学态度对学生性格和社会行为影响作了深入研究,并概括地把教师的教学态度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专制型的教学态度。教师大权独揽,采取专制作风,班级活动、小组活动和训练方法等方面都是教师说了算,学生没有参与权,必须听从体育教师的命令,课堂气氛严肃有余,活泼不足,扼杀了少年儿童的天性。第二类是民主的教学态度。教师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以民主的方式教育学生,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精神,师生关系和谐,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第三类是放任式的教学态度。教师不负责任,不控制学生的行为,没有规范的目标和要求,无原则地迁就学生,想练就练,不想练就算。经专家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学态度对学生性格形成及影响截然不同。专制的教学态度下,学生往往情绪紧张、冷漠,具有攻击性。放任的教学态度下,学生往往无组织无纪律,放任自由。民主的教学态度下,学生情绪稳定,积极向上,有组织能力。

体育教师需有自警意识,树立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强自身修养,通过体育教学从多方面给学生以积极的正面影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

上一篇:如何上好小学低年级队列队形课 下一篇:体验音乐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