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献工作概论

时间:2022-06-29 02:04:28

地方文献工作概论

一、前言

我们知道,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就要充分了解国情。了解国情需要依赖于对文献的研究和分析,尔后再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方针、政策、计划,并加以实施。那么具体到一个省,就要从本省的实际情况出发,全面调查研究本省的省情,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掌握本省自然条件的优劣和经济发展的概况,以上这些均离不开对地方文献的利用。地方文献具体、深入、生动地揭示了一个地区历史发展、地理沿革、建置、田赋、灾异、风俗、物产、人物、艺文各方面的情况,含有非常丰富的珍贵的史料,是一个地区风貌的“百科全书”。它能为政府领导机关在制定方针、政策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和准确情况。尤其在编制地方志的过程中,更显示出地方文献资料的特殊作用。据有的图书馆统计,社科参考咨询工作中,查阅地方文献的占20%~40%。可见地方文献对国家建设的作用是很大的。

正是由于地方文献有这样的价值功能,有关文件早已对省市图书馆提出了搜集、整理地方文献的任务。如文化部1982年颁发的《省(自治区)图书馆工作条例》规定,图书馆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搜集、整理与保存文化典籍和地方文献”。

二、地方文献的概念与范围

我们要做好地方文献工作,以供社会利用,首先要清楚地方文献的概念和所含的范围。“文献”一词在我国可溯源至春秋时代、孔子弟子编写的《论语》中己有“文献”一词。至宋代朱熹释为:“文,典籍也;献,贤也。”意思是人们的思想言论通过文字记附于物质之上的知识载体,即为文献。文献若限于某一地区、某一省区,则成为地方文献。随着人类文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近代意义上的地方文献,已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地方性,某一地方文献必须与该地有关,相反,如与该地无关,无论其价值、内容如何,都不能列入地方文献。二是资料性,即有关该地的地方文献必须是有某种参考价值和使用意义。从历史角度看其是否能反映某一地区某一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发生、过程、结果和在历史上的地位。或者能说明、补充、订证某一事实。文献必须真实、具体、完整等。三是多样性。即形式上可以是载体多样、文字各异、版式不一。如现有图书,杂志、报纸,具有价值的图片、照片、影片、像片等。档案中的文件、表格、票据,历史文物中的拓片、谱谍、印模等。以上三条即为地方文献的特点。那么,究竟哪些资料属于地方文献,哪些文字载体属于地方文献呢?这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划分:

内容上的划分可为:(1)、地方人士的著述。所谓地方人士著述,它首先是指籍贯是本地而又在本地工作的人士的著作,同时也包括籍贯虽非本地而在本地工作的人士的著作。(2)、本省区的地方出版物。地方出版物是检验某一省区文化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根据之一。不同时期的地方出版物反映了当时文化事业的状况和出版印刷情况。这包括解放前及解放后出版的书刊资料等,并包括某一历史时期的地下出版物。凡本地区从古到今出版、印刷、刻写、眷印、编写的各种著作、小册子、以及其他出版机构、单位、企业、大专院校出版、编印的正式出版物或非正式出版物,都应列为地方文献的收集范围。(3)、与本省(区)有关的著述。所谓与本省区有关的著述,亦名地方资料。地方文献必须同时具备地方性和文献资料性,地方性是指某一地方文献内容必须是与某一特定地区有关。以陕西省图书馆为例,凡是陕西政治、历史、 地理、军事、文化、教育、卫生、科研、工农业、水利、气象、动植物、山川、河流、风土、民俗、人物等有关的出版物,都属这一特性。反之,不论其价值如何,都不应视为陕西地方文献。当然,有些资料既与外省区有关、也与陕西有关,此类资料或文献也可作为陕西地方文献收藏。这类资料的特点是既多而且分散。有些为专门著作、单行著作、独立成篇的文章;还有一些则是其他著作或文章中的片断。所以搜索起来颇为费力,应取得有关部门领导的支持。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安排专人去翻阅资料,去“披沙淘金”,坚持不懈,靠长时间的积累,是可以集腋成裘,做出成绩来的。

载体形式上的划分可为:(1)、本省区历次编修的地方志和专志。一地的方志,往往多次纂修,有不同的版本,可根据书目,搜求和复印,务求配备齐全,未出版的手抄本,也不要放过。(2)、本省区的地方出版物。除公开出版的报纸书刊外,要着意搜集那些非正式出版物,特别是社科联、文联、妇联、科协各学会及研究、情报部门,政府机关等的出版物。(3)、古今中外论及本省区的文章或专著,可采藏、可复印、可摘记、也可著分析卡片,务使搜录齐全,可查阅、可检索。(4)、本省区工厂企业的产品广告、商标图案、产品目录、产品说明等。(5)其他。如历史照片、民间契约、旧时代帐簿、宗谱、碑记、志铭、墓碣、民谣等。

三、地方文献的搜集

地方文献如此繁复分散、可见搜集工作至关重要,必须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其法可为:第一、建立地方文献呈缴制度。即要用法律形式和地方

行政手段来保证地方文献的收集工作。各级政府应作出明文规定:有关本地区的各种文献编撰机关,其中包括出版发行机构、学校、科研单位、工矿企业、行政事业单位都应主动的、严格遵守政府所定的呈缴制度。另外,省级图书馆应当将政府的有关法令政策转送省级各个机关团体,并与之商定、保持定期缴送制度。市级馆协助省馆负责市级各出版机构,以此类推,直至县、区、镇、乡,形成一个本省(区)有条理有组织的地方呈缴网。第二、图书馆收集的地方文献与采购图书工作显然不同。采购图书有出版单位和发行机构可以订购或预订。而地方文献资料比采购图书要困难复杂得多。地方文献资料无论古代或现代的,大部分都是非正式出版物,又绝大部分散落在某些单位和私人手中,一般比较难以发现与征集。因此,必须有专人负责这项工作,广泛联系群众、深入调查研究,不厌其烦地反复访问搜集,发现重要的有价值的资料,尽可能采取购买、借抄或复制。第三、搜集某一地方文献,不只是当地图书馆的任务。当地的档案馆、博物馆、文物所,也要搜集部分地方文献。因此,省级图书馆要将本省地方文献包罗无遗的想法,是不应该也不现实的。上述几家,在实际工作中,应有大体的分工。第四、地方文献工作者,应注意学习有关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如应了解本省(区)、的历史、地理、人物、熟悉书目等等。否则,有些文献,难免失之交臂。四、收集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收集地方文献是一项既涉及资料又涉及政治等诸多问题的复杂工作。这里有几个应注意的问题。

(一)处理好重点资料与一般资料的关系。

首先,做好重点资料的搜集工作。凡是关于其一地区过去和现在一切情况的反映和记载,例如自然地理,经济生产、社会政治、文化教育等资料,都应收集。但是,哪些资料是收集的重点呢?应是革命斗争史。以新修辽宁地方志为例,从断限的时间来看,“一、二九”运动前后的中共满洲省委的建立及活动;大革命时期的土地革命战争,如北满、南满根据地的斗争;抗日战争时期以至解放后,抚顺、本溪、鞍山、大连等地士人学生反日反帝的革命事件和革命斗争,这些事件对全国有重要意义和影响,对辽宁全省的形势更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象这些历史事件和革命斗争的资料,就应作为收集的重点。 其次,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例如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各省(区)党组织领导的各种斗争,都是由中央统一部署和安排的,特别在解放后,各省(区)党的组织在党中央领导下,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这一切都是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结果。所以,在注意收集该省(区)革命斗争史料时,还应注意收集党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的各项法令政策和党政领导人对该省(区)工作的指示、谈话,他们在该省(区)的革命活动事迹和材料。

(二)抓好搜集地方社会政治史料和地方经济史料工作。

关于社会政治史料,如辽宁地处东北前哨,长期以来是帝国主义垂涎之地。大连、营口、丹东都是通商口岸。近现代帝国主义的侵略活动,直接影响着辽宁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着重收集帝国主义对辽宁军事、政治、经济及文化侵略的资料。反动政府勾结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压迫剥削人民、镇压革命的斗争的资料,以及帝国主义者、买办阶级和他们的帮凶的资料。我们积累了这些材料,加以科学整理,才能完整地叙述近、现代辽宁历史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情况。

关于地方经济史科。如辽宁地处东北南部沿海地带、亚温带的地理环境和东北平原的优势,又有钢都鞍山,煤都抚顺和有重工业城市沈阳,还有铁岭、昌图、新民盛产高梁大豆,号称“北方粮仓”。这一切使辽宁工农业在全国经济建设中处于重要地位。这就是地方特点。我们只有积累了反映地方特点的材料,才能建立具有地方性的地方文献宝藏。

(三)处理好本地人著作与本地有关的著作的关系,着重收集与本地有关的资料。

旧方志是非常注意本地人著作的,或收集本地人著作编成经籍志,或在志中专设一志,如著述志。这在当时是为了表彰先贤、阐扬乡帮文化。我们今天收藏地方文献,主要是记载自然、社会、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情况。因此,我们主张不要按著作入籍贯这个标准来积累地方文献,而应从内容是否与本省有关作为收录标准。根据这种理解,凡是论及本地、联系本地、影响本地的著作,不管作者籍贯是否辽宁,都应归入本地方文献中。

(四)、处理好本地出版物与本地有关的外地出版物的关系。着重收集与本地有关的出版物。

本地出版物是指本地区在这个历史时期内雕刻、印刷的书刊报纸等出版品。它们是本地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标志。但是,是否凡本地区的所有出版物都算作本地的地方文献呢?这要具体分析、具体对待。有些地方出版物是和本地区有直接关系的。如《辽宁农业史纲要》《辽宁矿藏录》这类书,是论及辽宁水文地理内容的,当然属辽宁文献的范围。关于这类书籍,不论其是本地或外地出版,都应作为辽宁的地方文献。如有关评剧的出版物,无论本地出版或外地出版,都应作为地方文献收罗。此外,还应注意收集外国人关于辽宁的著作。

(五)有些出版物并不具有文献价值,尽管是本地出版的也勿须收集。重点是处理好本地的文献资料。

首先,应该收集现行行政区划的材料。区划有历史的,也有现在的,我们在收集地方文献时,两者都应考虑到,但应以现行的区划为主。辽宁前称盛京,盛京辖有今天吉林省一部分地区,作为历史情况,我们要搞清楚。但要以现在辽宁行政区划为界限,以收集反映现在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生产建设等情况的资料。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到自然情况。辽河和鸭绿江,在辽宁省地理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辽宁地方文献关于辽河、鸭绿江的文献是我们收集的重要方面。但是,辽河分东西辽河,东辽河源于吉林省东丰县的平顶山麓,西辽河源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的海刺哈山东麓,流经辽宁省境内至营口流入海。因辽河的关系,这些地方都可能和辽宁发生关系。在众多的文献中,应首先注意收集辽宁省境内的材料,如水力资源、水旱灾害、航运水道和辽河流域的规划与利用等问题,然后再涉及邻省的有关材料。历史事件中,也有过本省与外省的关系问题。收集原则也应如此。

(六)注意收集反映地方性的学术著作和反映历史真实的文化作品。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有些作品是反映地方、区域性的,如农业科学、地质科学、自然地理、动植物学、历史、考古等科学种类,我们应从中选取与本省有关的学术著作,收入地方文献中。

政治经济方面的著作,一般不带有区域性。但属于部门经济,如工农业经济状况、调查材料和有关政策法令,则与本省直接有关,亦为本省地方文献。

优秀的工艺作品,是收集、反映历史的真实性和本地人民的斗争活动。很多本省人的诗文、碑铭文字反映了本省有关事件和古代人物的诗文集,也可以作为本省地方文献。现代作家的小说散文集,则依其内容而定。历史上形成的文学流派和集团、集子和著作,则要注意其在地方文献中的完整性。如明代的文学流派公安派、竟陵派则是湖北省地方文献的主要部分,清代古文运动中的桐城派,则是安徽省地方文献的主要部分。地方戏剧带有浓厚的地方性,与本地历史发展、自然形势、人民活动和语言风俗等都有直接的联系。所以,凡本地地方戏剧的发生和发展、演技、唱腔、音乐

、服饰、道具等文献,都是研究、改进、提高和发展某一地方戏剧必不可缺少的资科。这当然属地方文献。由于地方戏的发展,离不开剧本创作,所以,这些地方戏的剧本,不论是本地创作或从外地剧本移植的,剧情与本地有关或无关,都应当作本地文献。(七)注意收录本省考古发现的资料和有关本地方手工工艺品的记载。本省考古的成果,出土的古器物,保留的古建筑,负有盛名的名胜古迹,关于记载这些情况的资料,不要因其是实物,就不加以注意。当然,我们收集的是有关文字资料,如拓片、影片、图片、碑文和器物的图录。

五、地方文献书目

我国有丰富的地方文献,在其征集收藏后,还必须进行分类编目的整理工作,以便于读者查阅和研究参考,发挥地方文献的作用。

我国对地方文献的集中记载有两大途径:一是附载于各书目中,二是专门的地方文献书目。众多的地方文献是地方文献书目产生的基本条件,利用者对地方文献的需求是地方文献书目产生的主要原因。我国地方文献书目在南北时期就出现了。此后,方志艺文志有所发展,明代出现了专记一方著作的书目。至清代除方志艺文志外,出现了郡邑丛书目录、方志专科目录。至民国时期,各地建立了地方文献学会,设立了地方文献征集处,地方文献书目得到发展,根据四库全书编制本地乡贤著述书目成为一时风气。解放以后,修志工作普遍展开,地方文献书目又改变过去乡贤著述书目为主体的现象,大型联合目录不断出现,地方报刊索引、书本式与卡片式目录相互配合,已成为揭示馆藏地方文献的主要工具。

地方文献书目既是揭示地方文献的主要手段,只有提高编制质量,才能充分发挥地方文献书目的作用,其编制收录原则有三:其一,根据书目的主题内容收录文献;其二,根据书目的类型收录文献;其三,根据书目的读者对象收录文献,根据这三条可以确定收录范围。在揭示方法方面,各类型地方文献有着各自的特点。书目著录必须全面准确地揭示其特征。就其地方文献书目总体来说,又不同于其他综合性公私藏书目录, 也不同于其他专题、专科目录。它限于地方,小于同类目录的容量,如地区期刊目录,小于全国期刊目录,地方人物志,只能是全国若干省(市)的一小部分。但它的广度和深度却大大超过了全国性的有关目录。对于地方史料、人物传纪、地方出版物作更深入的探索,也只有系统的地方文献足以胜任。以辽阳史料为例,辽阳路、州、县乡士志,已见著录的不过六种,专书如《辽阳古迹遗闻》、《辽阳碑志选》、《辽阳防守记》等。

期刊如《辽阳政府公报》等,都不过数种。辽阳诗人文集,亦不过有刘廷玑的《葛庄诗钞》、王尔烈的《瑶峰集》、宋玉奎的《宋星五遗著》数种。如果地方目录,仅止于此,就难以满足多方面的读者需要。除上述几类史料之外,还可以从历代有关史志、丛书、类书、其他诗文集、论文集、有关史地、文教、政治、财经、工农业等方面的图册,以至近代报刊论述资料,有关档案、文书中挖掘出有价值的资料。最近几年,辽阳市志办为了搜集有关该市文献,在各省市图书馆、档案馆的协助下,搜集资料已逾千种。其中也包括了日文报刊图书资料。他们这种锐意搜集、期于网罗无遗的精神,是值得效法和学习的。如果各省市图书馆都能广泛地系统地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编好地方文献书目,对于整理文献,编史修志,科研工作,以及图书馆的参考咨询、阅览利用等方面,无疑是贡献非浅的。

只有编制各种类型的地方书目,才能展示特定的地方文献内容。我国各图书馆已开始着手编制各种类型的地方文献书目,并在书目著录方面,已大量采用分析著录、灵活地使用注释,提高撰写提要的水平。在书目组织、编排方面,正确对特地方文献分类与地方文献书目分类的区别、编制供各类型地方文献书目选择的地方文献书目分类表,以地区、分类、年代三种方法作为排列主线,为补充这三种方法的不足,还可编制辅助索引、提高检索效率。

总之,地方文献书目编制方法不断完善,书目类型愈来愈多,并且日益趋向科学化,其使用价值愈来愈为读者所认识、所利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书目的编制缺乏组织管理,地方文献书目未能向深度、广度发展,书目与实际需要的差距还较大,没有地方文献呈缴制度作为编制书目的保障等。针对上述地方文献书目存在的问题,应从四个方面去解决:第一,制订与实施地方文献呈缴制,用法律的形式保证编制地方文献书目有充分的资料来源。第二,制订与实施地方文献书目工作的统一规划,组织全国地方文献书目指导小组。第三、建立地方文献书目中心。第四、完善地方文献检索体系。

随着计算机编目的发展,地方文献书目必然从卡片式、书本式向计算机编目迈进,和国家书目同步发展。未来的地方文献书目仍然是揭示报导地方文献情报、控制地方文献的工具。

六、地方文献的保管

搜集整理地方文献的目的,是为了利用。那么,要把浩如烟海的地方文献有条不紊地输送到读者手里,就应当认真研究其保管方式。

目前图书馆界,对于如何保管地方文献还有异议、有的同志认为:地方文献既是为体现各级图书馆藏书特点,就应当在省市(区)、级公共图书馆成立地方文献部。采用统一保管的方式以便于需求者统一使用。也有的同志认为:地方文献如集中统一保管,则弊多利少,宜采用分散保管。也就是应以学科内容为依据的中图法分类管理。那么,哪一种方式更好呢?这个问题还有待于在实践中去进一步检验。就目前情况来看,笔者认为:建立地方文献专藏,或设立地方文献部,也无可非议,省(区)图书馆,无庸置疑,应是地方文献的收藏中心。很多省市馆如广东、甘肃等都先后建立起地方文献专库,这不仅方便读者阅览利用,对于搜集、整理、研究地方文献以及提高工作效率,都会有一定的作用。这是其优点。可是地方文献专藏,并不意味着一切地方文献的集中,大部分的地方期刊、报纸,将仍然在统一的期刊库中,集中的将是主要的地方资料。因此,所谓集中,只能是相对的集中,欲将所有反映地方内容的书刊资料集中在一起,事实上是办不到的。因此,应以中图法分学科管理为好。

同时,这里还有一个既有实践又有理论的问题。所谓文献保管,是在其知识属性所含的分类体系下进行活动,所以,图书馆的文献保管只能以学科为依据分类管理。地方文献所含的知识内容同样隶属于各学科的子体系之中。我们提供给读者的文献资料,或读者利用文献资料,都是在学科分类的知识体系下进行活动。前述地方出版物、地方人士著述等等,都反映着各自的学科内容,受学科母系统制约着。因此,所谓地方文献,只是在形式上的区域性划分而已。它不是在学科体系下以所含知识内容来分类的。因之,如以地区为依据分类的结果,将导致读者如按其普遍为人们所熟知的学科分类去查找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就会遇到困难,例如,地方出版物并非都是反映本地风貌的。就辽宁人民出版社近几年出版的书籍来说,以辽宁为内容的图书则寥寥无几。至于地方人士的著述亦然。隶属于某地区人士的著述,并非其作品都是反映地方内容的。例如孙中山是广东人,他的《三民主义》、《建国方略》,及其他著作则是对治国策略的阐述,与作者隶属的广东则毫无关系。正如同志的著述及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等等的著述,决不能以籍贯隶属关系而归入地方文献,应以某知识内容归入学科类别中,这是毫无疑义的。如果集中统一保管,将其有关地方出版物和地方人士的著述,无视其内容如何,形式如何,文种差异,统统集中保管,实际上就成为图书馆中的一个小图书馆,在理论上是讲不通的,在实际工作中也是无法办到的。它不仅破坏了图书馆以学科分类的知识体系和正常的工作秩序,导致图书馆各部业务建设中的诸多矛盾,也导致读者查找资料中的诸多不便,这是图书馆工作中的内延矛盾。再从科学发展方向看,学科分类已向大联合、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方向发展,一个课题涉及诸多边缘学科,甚至已跨及自然学科及社会学科两大门类。要完成这样的课题,读者只有依赖于图书馆的综合性咨询参考部门提供的多学科书刊资料去完成之。比如,张学良是辽宁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而张的爱好与专长,除了军事上的成就外,亦能诗

能文。况且他一生活动普及国内外,其涉及的学科内容及地域,亦非地方文献范围所能囊括的。其他很多人物亦如此。他们往往超越了县界、省界、甚至国界。其事迹与著述只能在多学科的综合性的书刊资料中去挖掘。仅从区域性的地方文献中是无法完成其生平事迹资料的。再就文献文种及形式来看,中外东西文种不同,如何排架,书刊形式不同,如何保管,内容各异又如何区别等等。假使采取分散保管,将地域性的书刊各归其所属的学科中,这些问题则可避免。那么,分散保管能不能解决地方文献集中反映呢?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只需有关地方文献资料在分编中增加一张地方文献卡片即可得到解决。换句话说,也就是增设一套地方文献目录,地方文献就能集中反映出来。至于读者所需文献具体保管在什么地方,对读者来说关系不大。再说,地方文献从文种上来看,它不仅有汉文,同时也有蒙文、藏文、满文、回文等兄弟民族文字,还有日、俄、英、法、德、葡等外文文种。假使集中统一保管,势必要设立不同文种的书库或书架,配备懂汉语、蒙语、藏语、满语、回语以及各种外语的专门人才,这在图书馆是无法做到的。即使是能够配备所谈到的具备懂蒙、藏、满等和外语人才,也无法解决那些不同文种文献的集中统一管理。又如,地方文献从其形式来看,有线装书、期刊、报纸、目录、索引、胶卷、胶片等形式,而从图书馆现状来看,线装书主要在古籍部;期刊、报纸在期刊部;而目录、索引等又在书目部;胶卷、胶片又单独保存在技术部。从分类来看,线装书多采用四部分类法;图书、期刊、报纸分别采用中图法和资料法。无法统一分编、统一排架。线装书还分善本和普通本,胶片又在保管上要求较高,很难统一对待。等等。总之,集中统一保管地方文献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实际上也是无法完全做到的。和集中统一保管相比,分散保管简便易行,且吻合文献所含知识的分类体系,便于图书馆文献分类的统一管理。所以,地方文献还是应采用分散保管的方式为好。

七、结束语

地方文献从搜集、整理、保管到利用是一项艰难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尤其是建国以后,各地修志之风顿起。各系统、部门、厂矿企业都在积极地纂修专业志、厂矿志、地方党史、地名录、人物志等。这在无形之中给省(区)级图书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省馆在搜集地方文献的同时,很好地配合地方志的编纂工作。 地方志是地方文献中的一个大的分支,它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时代的精神面貌,发挥其多学科、多功能的作用。省馆在搜集这部分文献时,应有规划和重点。这也要求省馆要做好地方文献搜集整理工作。为此,提出几点建议:第一需要有关领导机关对地方文献工作给以具体的领导和支持;第二需要有一定的经费作物质保证;第三需要优惠的措施,给予政策性的法律保护;第四最重要,就是需要有一批热爱乡土事业,并具有较高文化知识或地方史知识的图书馆工作者从事地方文献工作。具备以上四点,再加上科学的工作方法,我国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将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出处〕 陕西图书馆 1990.(2)

上一篇:浅谈新时期如何做好企业团工作 下一篇:信息时代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