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考试方法改革探讨

时间:2022-06-28 08:22:29

高职教育考试方法改革探讨

摘 要: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从理论到实践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分析了高职教育现行考试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弊端,提出了我国高职教育考试方式的改革对策。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考试方法 改革

近年来,受重视学历教育而轻视职业能力培养的传统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定势的影响,人们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只注重其“学历性”而轻视其“职业性”,在教学要求和具体教学实施上,有意无意地向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目标靠拢,从而使检测高职教育教学效果的考试偏离了方向。对高职专业专业学生的考核和评价,还是沿用应试式的考评制度,这种考评制度脱离了高等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本质特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职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高职教育的考试方法改革已迫在眉睫。

一、高职教育现行考试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弊端

在现行的高职教育的考核中,普遍采用的是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试卷考试的方式,以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和对教学内容掌握程度的高低。应该肯定的是,现行考核方法在促进人的生理和心理由低级到高级、不全面到全面、不和谐到和谐、不充分到充分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积极的意义,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考核观念落后,方法单一。

目前高职专业教学的成绩评定,仍然采用期末闭卷考试为主要手段的考评方法。这种考核评价制度助长了一部分学生的惰性,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导致学生质疑能力差,不利于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性思维的建立,不能准确、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更不能公正地衡量学生的全面素质。

(二)考核的测量鉴定功能不够科学,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普遍。

高职目前的考核与岗位的需要相脱离,考核内容和方法与培养目标相脱节。通过多年教学改革探索,高职已形成了以培养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达到1:1。但多数学校技能、能力的考核比重仅占考核内容的20%左右;考核仍以闭卷笔试为主,侧重考核学生对传授知识的掌握度和继承度;对职业技能与能力考核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考核以结果性考核为主,每学期课程结束后主要以期末考核成绩评价和区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高低,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其他过程性考核。

(三)考核的激励导向功能没有有效体现,反馈调节功能没有得到发挥。

学生的成绩测评主要是为了评定奖学金等,仅仅是为评而评,没有激励学生的作用。在进行综合测评时很少征求任课老师的意见,考核内容和要求不规范,对学生素质培养的引导、激励作用不强。仅仅是为了考核而考核,不能通过考核对学生在学习方面和教师在教学方面存在的差距与不足进行认真和系统分析,缺少考核评价总结,无改进措施。

二、高职教育考试方式的改革对策

(一)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系统规划考核制度。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应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普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现代教育观、人才观和考核观,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不能单纯以课程和教材知识的难度、深度和考核的分数来衡量学生,而要把考核真正当作是实现教育目标过程中的一项有效手段,全面推进学生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要全面、系统、公正地评价教学效果,就要从考核内容、形式、管理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设计出一套相对完整、切实可行的能充分发挥考核功能和实现高职教育教学目的的考核制度。

(二)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灵活、多样地设置的课程考试题型。

由于学校和学生往往把考试成绩作为评选各种奖学金、获取学分和其它荣誉证书的重要标准,教师也把学生考试分数作为评价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主要标志,因此,在现实操作中很容易导致课程考试题型的过分标准化。尽管课程考试题型的标准化有其必要性和优越性,但过分追求标准化,不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更不能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创新能力进行检测,且易使教学和人才培养教条化,这明显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相悖,更与当前社会、市场及用人单位高技能人才能力的需求相悖。为了克服这种弊端,在突出课程考试题型多样性的同时要强调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考试答案不能过分追求唯一性、精确性,而要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为原则,使学生彻底改变死记硬背的传统学习方式。如在考试中加大主观性自由应答型试题的比重,适当增设竞赛性考题及案例分析题,从中考查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能力。

(三)突出高职教育特色,采用多样化的课程考试形式。

根据高职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高职专业课程考评采用的考试形式具体可分为: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半开卷考试、口试、操作技能测试、平时测验(包括作业、课堂提问)、撰写论文等。不同的考试形式作用也不同,如为了使学生掌握课程最基本的必需的理论知识,应采用闭卷考试;为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则应采用口试;为了彻底改变学生靠死记硬背课本知识,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达到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的目的,则应采用开卷考试形式。就高等职业教育而言,能力考核应主要考核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当前社会、市场及用人单位所需的实际应用能力,是否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就业。上述依据能力考核需要采取不同的课程考核方法,可以使学生在校期间真正明白该学什么,如何有目的地去学,为将来顺利求职择业奠定良好基础。

(四)突出应用能力,加强实践性教学内容的考评。

高职专业教育突出强调实践教学环节,因此结合能力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注意对实践教学过程的控制和调节,制定出切实可行、灵活多样的考核制度和方法。课程考试内容是评价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关键。为此,要高度重视课程考试内容的命题,命题设计的基本原则要注重“实用”,要组建专门的设计课程考试内容的命题小组。命题小组成员中不仅要有担任该门课程教学的教师,还要有适当比例的经常或长期从事专业工作的行业专家或能工巧匠,这样设计的考试内容才能最大限度地克服以往高职教育重理论而轻实践的弊端。同时,这种考试将教材内容和工作实际紧密结合,不仅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其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能依据市场对专业岗位能力的要求重点进行考核,使学生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促进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

(五)按照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合理设置课程评价方式。

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应学习和利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成果,研究和规划考评体系,制定各种类型考核试题质量的评价标准,为课程考核质量的客观、科学、公正提供保障。对考核成绩要结合课程总结性考核和平时考核进行综合评价,并逐步加大平时考核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实行百分制、等级制及与评语相结合的综合评分方法。同时,建立考核结果分析,总结教学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反馈渠道和沟通机制。健全各专业课程标准建设,实行“教考分离”。加强各类考核试题的题库建设,尤其是公共课、各专业核心课和部分技能课的试题库建设工作。加强考核管理工作力度,不断完善考核管理体制,重点抓好命题、制卷、监考、阅卷、评价等工作环节的科学规范管理,理顺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突出考核的规范性。

(六)强化考前培训,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严格实施就业准入制度,加强高等职业专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联系,其具体体现就是实行学历文凭和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即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国家制定的专业岗位标准和用人单位的录用标准来要求学生、培训学生,培养的高职学生除了获得毕业文凭外,还必须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根据“双证书”的要求,可以采取让学生在修完各科专业课程后,不再进行期末考试,直接组织专业业务的强化训练,然后组织学生参加由国家各级主管部门或劳动部门统一组织的考试,从而加强高职专业教育与职业标准的衔接,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中的作用,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1]刘小平.对高职教育考试模式改革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5,(35).

[2]马德坤.试析高职教育考试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05,(12).

[3]吴飞.从高职教育对象现状谈高职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5,(2).

[4]张博,孙文惠.高职教育考试改革势在必行[J].辽宁高职学报,2006,(1).

上一篇:语文高考复习优化技巧 下一篇:正循环换浆清孔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