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系统研究

时间:2022-06-27 06:10:10

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系统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对外经济交往和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跨境人民币清算规模不断扩大,而建设跨境人民币支付清算系统对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升人民币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基于云南省作为东盟、南亚的重要战略位置,依托“桥头堡”的战略支持,以区域性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为研究对象,分析东盟、南亚经济区域中人民币跨境支付现状,借鉴发达经济体跨境支付清算模式与建设经验,构想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系统的基础模式,以资为跨境人民币支付清算系统的建设提出新思路,在打通东盟、南亚区域跨境人民币清算渠道方面,找出一条符合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新模式。

【关键词】人民币 跨境支付 清算系统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交往和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跨境人民币清算规模不断扩大。构建统一、安全、高效、便捷的跨境支付清算系统,对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升人民币国际竞争力、顺应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跨境支付的清算效率与安全性亟待提高,业务种类与范围仍需扩展,对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系统的研究十分必要。

云南省作为面向东盟与南亚的开放前沿阵地,在“桥头堡”战略的支持下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地缘经济优势不断发挥,东盟、南亚等新兴经济体与云南乃至中国贸易与投资往来的快速发展,用人民币计价结算的需求不断增加,研究人民币区域性跨境支付清算系统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区域中人民币跨境支付的现状

(一)区域经济发展与支付清算运行状况

东盟十国中,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文莱、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经济与金融业相对较发达,银行间电子清算渠道畅通,跨境与境内结算涵盖了零售交易、实施全额结算、证券结算等业务。而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经济以农业为主,属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金融业发展滞后。南亚七国为发展中国家,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属金融业发展的初级阶段。银行网点覆盖面低、国内电子支付清算通道建设尚不健全,仅开办有限的银行结算业务。这些国家均未建设跨区域的银行间本币清算合作机制,部分国家仅通过加入国际上发达经济体的支付清算组织实现跨国家的支付清算。

(二)人民币计价结算情况

中国一直非常重视同东盟的贸易往来,已成为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从云南与东盟之间贸易看,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增速加快,在全省外贸中比重持续上升,为跨境人民币清算、结算带来了巨大的区域性市场空间。双边贸易由1997年的4.05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66.8亿美元,16年间增长了16倍。另一方面,随着“金砖五国”新兴经济体合作的深入,我国与南亚贸易往来,尤其是印度方面更加紧密,中国已成为印度第二大贸易伙伴国。2013年6月,中国—南亚博览会将在云南举行,与南亚国家全方位合作亦成为云南对外开放的重点,双边贸易由1997年的0.28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5.59亿美元,16年间增长了20倍。云南对东盟和南亚的贸易合计占全省外贸比重由1997年的25.8%提升至2012年的34.4%。

从结算币种看,2012年云南与东盟跨境贸易收支56.32亿美元,同比增长27.83%;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210.09亿元(约33.35亿美元),同比增长78.53%,占东盟跨境贸易收支的59.22%。与南亚跨境贸易收支4.24亿美元,同比下降37.07%;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1.56亿元(约0.25亿美元),同比增长5188.33%,占南亚跨境贸易收支的0.06%。

(三)区域内跨境人民币流量、存量规模与现钞调运

云南省与周边国家跨境人民币总体呈现流量大、存量小、境外存量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经昆明中心支行人民币跨境流动监测体系测算,2012年云南省周边人民币跨境流入流出量达到1331.95亿元,呈现净回流态势;与周边三国(即越南、老挝和缅甸)存量规模大约从2004年的49.58亿元快速增长至2012年212.12亿元。其中,与越南人民币现钞出入境调运截至2012年累计发生37笔,金额7044.5万元。

(四)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系统现状与清算模式

人民币跨境、跨地区、跨行清算主要通过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CNAPS)来完成,中国人民银行为最终清算者和金融市场监督管理者。系统由2个应用系统组成并处理各类的贷记和借记业务,一是大额实时支付系统(HVPS)每天8:00至17:00实时全额结算(RTGS)并逐笔处理业务。二是电子支付系统(BEPS)24小时连续运行,对批量业务的处理通过城市处理中心(CCPC)和国家处理中心(NPC)分别清算。参与者为所有在中国人民银行地市及以上分支行账簿上拥有准备金存款账户的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地市级以上分支行、城市信用联社和农村信用联社、中国人民银行地市以上分支行的会计部门和国库部门。

跨境支付业务处理主要采取三种模式:第一种境外清算行模式,即香港、澳门地区等境外人民币业务清算行作为境外直接参与者接入大额支付系统,处理人民币资金的跨境结算和清算。第二种境内行模式,即境内商业银行作为境内直接参与者接入大额支付系统,境外商业银行进行人民币资金的跨境结算和清算。第三种境外机构人民币结算账户模式,即经人民银行核准,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可以在境内商业银行开立非居民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境外机构通过其在境内银行开立的人民币账户直接与境内机构进行人民币结算。

二、国际主要货币跨境支付清算系统及运行方式

本文主要总结部分发达经济体清算机构的类型与特征,借鉴当今国际货币体系中,拥有完善而高效的跨境支付清算系统的美元和欧元的单边清算系统运行模式,探讨当前主要国际支付系统多边清算方式,为跨境人民币支付清算系统提出新思路。

(一)发达经济体清算机构

在部分发达国家,多边清算机构起的作用在各国家都不同,有时在同一个国家也有很大区别。最流行的模式是清算所,它既负责制定管理清算过程,又提供相关的运行功能。但清算所参与运行的程度各不相同,一种是在大多数国家(比利时、法国、意大利、日本、荷兰、瑞典、瑞士和美国),清算所直接提供清算过程的所有相关功能(交换、轧差、有时还包括银行间通信网络)。另一种在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清算安排以清算协会为基础,协会主要负责制定规则,而不介入或仅在有限范围内介入运行程序。第三种则在德国和英国,可以找到各种变异的类型。各国清算、结算系统显著特征如表1:

注:1.表格截选自《支付体系比较研究》,十国集团中央银行支付结算体系委员会编写,数据采集于1995年。

2.本表数据以年率计算。EUC清算和结算系统的GDP数据指欧盟的GDP。

3.对于EAF2和CHAPS,数字指以前的系统。1996年3月,EAF经过重大调整后改为EAF2.1996年4月,CHAPS从净额结算系统转为RTGS系统。

4.SIC通常既用于零售支付结算,也用于大额支付结算。

5.RTGS指能够连续进行(实时)资金转账指令的清算处理和最终结算的全额结算系统。

(二)国际主要货币单边跨境支付清算系统

1.美元跨境支付清算系统。美元清算所银行间支付系统(Clearing House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CHIPS)是一个连续地对支付指令进行匹配、轧差和结算的实时最终清算系统,由清算所银行间支付公司(CHIPCo)运营,为来自全球21个国家的95家会员银行提供美元大额实时清算服务。运行机制以一个工作日为周期,每个营业日开始前,CHIPS参与机构要先存入事先约定的资金。在营业日中,参与机构的本期头寸都不能低于零为负值,且所有的支付指令在释放给接收方就立即成为最终的。支付指令的清算将在CHIPS的簿记上用相关账户余额(正头寸)进行、或用同时发生的进款支付指令来抵消、或同时使用上述两种方式进行。为确保参与机构有足够的信贷来源和流动资金及时地支付他们的“初始头寸规定”和“最终头寸需求量”资金,CHIPS制定了参与机构加入的信用标准,参与的金融机构要接受纽约州银行管理局或联办银行管理当局的监管和定期审计。

2.欧元跨境支付清算系统。泛欧自动实时全额清算快速转账(TARGET)系统由15个国家的实时全额清算系统(RTGS)、欧洲中央银行(ECB)的支付机制(EPM)和一个连接系统组成,为整个欧盟地区提供欧元支付服务,同时也包括三个未采用欧元的欧盟国家(丹麦、瑞典和英国)。TARGET被设置成一个分布式系统,支付信息交换按双边方式进行,系统中不存在中央交易对手。在营业日中,支付指令的交换信息不会被传送到欧洲中央银行(ECB),但为确保在营业日中系统能正确地处理跨境支付交易,并保证由此产生的国家中央银行(NCB)间余额头寸的正确性,在营业时间结束时,由欧洲中央银行(ECB)进行“日终应用程序”的特殊操作。

(三)国际主要支付安排和多边支付清算模式

1.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SWIFT是一个依托比利时法律建立的、行业拥有的有限责任合作协会,由会员银行(包括中央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共同管理。作为支付信息的主要传递者,SWIFT报文种类、格式和技术基础设施等都在某种程度上为支付处理规定了基准。其中的核心应用叫做“FIN”,是一种“存储转发”的报文传递服务,使用性在99%以上。目前,中国银行业间跨境支付主要通过该系统进行。

注:表格来源于《支付体系比较研究》,十国集团中央银行支付结算体系委员会编写,数据采集于2002年。

2.连续清算银行国际(CLS)。连续清算银行国际(CLS),由美联储进行监管,既能提供多货币支付服务(澳大利亚元、英镑、加拿大元、欧元、日元、瑞士法郎和美元),又能减少金融机构在外汇契约清结算中的风险。CLS在每个清算币种的中央银行都开立账户,并与其结算成员利用每个中央银行各自的RTGS系统来进行资金转账。每天交易结束时,结算成员的CLS银行账户和CLS银行的中央银行账户将会是零余额。

以CLS清算流程为例(图1),德国A银行与美国B银行达成一笔外汇交易,交易清算流程:(1)A和B银行向CLS系统提交支付信息;(2)CLS系统向A和B银行发送付款计划;(3)A银行通过欧元RTGS系统支付欧元,B银行通过美元RTGS系统支付美元;(4)欧元RTGS系统向CLS系统发送A银行已支付欧元的信息,美元RTGS系统向CLS系统发送B银行已支付美元的信息;(5)CLS系统对支付信息进行匹配检验后,向欧元RTGS系统发出对B银行支付欧元指令,向美元RTGS系统发出对A银行支付美元指令;(6)欧元RTGS系统向B银行(或其行)支付欧元,美元RTGS系统向A银行(或其行)支付美元。

三、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系统的构想

综上述,人民币跨境清算渠道建设已有一定基础,能够支持行和清算行两种模式的跨境支付清算业务,为建立人民币国际清算系统积累了丰富经验。本文将结合东盟、南亚和我国的支付清算情况,提出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系统的构想。

(一)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系统基本构想模式

首先,按照“数据集中、资源整合、风险可控”的建设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的软硬件平台作为运行环境,构建“跨境业务——监管统计”两级信息系统,在现有人民币支付清算框架体系结构内扩展跨境清算业务系统,并将境内人民币清算业务与跨境人民币清算业务的隔离,人民币资金最终通过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完成最终清算。

其次,监管统计系统应以现有的RCPMIS系统为基础平台,升级完善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与外汇局、商业银行、海关、税务、环保实现联网,联合监管,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确保业务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实现绿色金融,促进可持续发展并为有关部门提供绿色金融信息服务。

(二)人民币跨境清算系统结构

1.系统提供者与参与者。人民币跨境清算系统、人民币国际清算报文信息系统由中国人民银行拥有、管理和维护,为了控制风险,人民银行应制定该系统的准入条件。系统直接参与者应在大额支付系统中开设专用于人民币跨境清算子账户,初期考虑已实现国际化经营的中资金融机构,条件成熟时可扩大至境内法人外资银行。间接参与者选取直接参与者作为行参与跨境人民币清算,包括外资银行,境内外资银行分支机构和部分中资银行。

2.系统运行规则。从信息安全角度出发,人民币跨境清算系统的运行,首先应考虑与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对接,利用国内网络与人民币支付报文信息系统连接通过现代化支付清算系统完成跨境人民币业务最终清算。其次,要自主研发国内人民币支付报文信息系统,以便在不同银行及人民币国际清算系统间传送跨境人民币业务SWIFT报文。

3.业务运行流程。直接参与模式——东盟十国中,鉴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金融业相对较发达,银行间电子清算渠道畅通,建议采用直接参与或通过境内银行参与的模式,加入人民币清算体系。业务流程如图3。

(1)每日营业开始前,银行A、银行B在跨境人民币清算账户存入规定的资金;营业开始后,清算账户资金转入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系统开设在大额支付系统的子账户中。(2)国外汇款人指示其开户行(汇款银行F)向中国收款人支付一笔人民币货款。(3)汇款银行F将汇款人的汇款指示通过人民币国际清算报文信息系统将发送给汇款行A。(4)汇款行A借记汇款行账户后将该笔付款指令传送给人民币国际清算系统。(5)人民币国际清算系统将清算指令发送给收款银行B。并在接收指令的同时,用两笔债务替代原先汇款行A和收款银行B的一笔债务,这两笔债务分别是汇款行A与大额支付系统之间的债务和收款银行B与大额支付系统之间债务,债务的替代按交易指令逐笔进行。(6)收款人行B贷记收款人的账户。(7)每天在规定的时点,现代化支付系统通过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系统,计算出每家银行与现代化支付系统之间的日间净头寸,并将贷方余额划转至各银行跨境人民币清算账户。

间接参与模式——印度、越南、老挝、柬埔寨、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尼泊尔和不丹等国,由于还处于金融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国内电子清算渠道尚未成熟。建议暂时沿用境外机构人民币结算账户模式,即在境内商业银行开立非居民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间接加入人民币清算体系,待其国内政治、经济金融环境稳定,电子化清算渠道建立成熟后,加入人民币清算体系。业务流程如图4:

(1)每日营业开始前,银行A、银行B在跨境人民币清算账户存入规定的资金;营业开始后,清算账户资金转入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系统开设在大额支付系统的子账户中。(2)境外汇款人先开立境内人民币结算账户,并指示其开户行A向中国收款人支付一笔人民币货款。(3)开户行A借记汇款行账户后将该笔付款指令传送给人民币国际清算系统,再由人民币国际清算系统将清算指令发送给人民币现代化支付系完成资金清算。(4)人民币国际清算系统发送指令将该笔款项计入收款人开户银行B的账户。(5)收款人开户银行B贷记收款人的账户。(6)每天在规定的时点,现代化支付系统通过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系统,计算出每家银行与现代化支付系统之间的日间净头寸,并将贷方余额划转至各银行跨境人民币清算账户。

四、系统连接与监管方式

为便于统计和监管,建议各子系统间的连接设计应以现有的RCPMIS系统为核心及基础平台,在现有模式下进行扩展。

(一)将RCPMIS系统数据与国际收支系统、海关电子口岸系统数据实现有效融合

利用对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系统现有资金流数据与海关电子口岸系统提供的货物流数据进行匹配,并与跨境人民币收付数据进行匹配核对,借鉴严密的监控手段,在各数据间建立起相互关联的逻辑关系,确保贸易真实性和合规性,满足日常业务监管和监测分析的需要。

(二)将RCPMIS系统与直接投资外汇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有效融合,实现信息共享

资本项下人民币跨境业务应同时纳入RCPMIS和直接投资外汇管理信息系统,以便于对企业资本项下本外币业务实施监控。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和境内结算银行应加强联动,在核定或办理资本项目人民币业务前,可通过系统查询企业的相关业务是否超过监管部门批准的额度,防止企业超限额办理资本项目本外币业务。

(三)将RCPMIS系统与人民币国际清算系统、现代化支付系统、反洗钱系统实现链接

将RCPMIS系统中银行实时报送的数据与人民币国际清算系统、现代化支付系统、反洗钱系统中数据进行匹配。充分利用人民银行内部的业务与监管系统实施动态跟踪和评估,密切监测经常项下与资本项下资金流动情况,及时发现跨境人民币的异动,为国内金融市场提供较为安全的运行环境。

(四)扩展RCPMlS的统计与监测功能

在RCPMlS系统信息监测模块中,密切关注海关、税务、环保等部门采集的企业基本信息。对违反海关、税务、环保政策的企业,彻底规范企业行为。借鉴外汇管理中国际收支风险预警的先进经验,加快人民币跨境流动分析预警系统建设。科学设置风险预警指标,并与国际收支风险预警联动,尽早揭示和把握人民币跨境流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应急管理措施。通过多层次、多视角的统计数据监测,更好地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数据分析。

(五)与商业银行建立跨境人民币流动预警核对机制

联手境内结算银行建立完善的跨境人民币结算监测预警机制,通过严密的系统监控,在第一时间监测跨境人民币流入、流出状况,及时开展真实性、一致性的审核。同时,人民银行可通过现代化支付系统直接剥离跨境人民币收支数据,同步融入到RCPMIS系统中,以实现与境内结算银行报送数据的双向核对。

(六)搭建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商业银行、海关、税务、环保信息共享数据服务平台,实现与相关部门信息采集的有效链接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主动采集外汇管理系统中的进出口企业信息、商业银行的企业基本信贷信息、海关部门的进出口企业物流信息(主要采集企业骗税等违法信息)、税务部门的企业交税信息(主要采集企业偷税、漏税等违法信息)、环保部门的企业环保信息(主要采集企业违反环保规定的违法信息)。通过相关部门之间的联网,建立人民币报关、人民币跨境收付、出口退税及绿色环保的联动监管机制。同时,为确保信息采集、披露的唯一性及权威性由人民银行统一管理信息数据服务平台。信息数据不以盈利为目的,按照共建共享原则,依法向有关部门公开披露信息,向银行业金融机构依法、有序提供绿色环保金融信息。

课题组长:李泽智

课题总撰稿人:申蕊

成 员:申 蕊 黄照影 刘敏丽 王 淼 杨 磊

陈 娟 林非娇 马静秋 唐子丁 杨晚晴

上一篇:基层央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应注重把握几个“理... 下一篇:广西高校助学贷款风险控制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