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教学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时间:2022-06-26 03:54:22

中医外科教学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中医外科学属于中医学的二级学科,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阐述外科疾病证治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1]。中医外科学有过辉煌的历史,但目前在大多数人都认同其疗效及特色的同时,其地位却不断弱化[2]。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肛肠科新老教师在长期从事中医外科学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了使我们的这种教学理念及教学经验得以传承与发扬,使我校中医外科学的教学质量更上一个新的台阶,现将其介绍如下。

1课前设问留疑

中医外科学内容相比西医外科学更为抽象,教师往往以平铺直叙的“灌输式”方式讲授概念、临床特点、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论治及预防调护等。对中医外科这门注重实践技能训练的临床学科而言,这种单向的传授方式不能引起互动和反馈。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们常常利用课堂10~15min时间对下节课准备要讲的疾病首先做一概述,重点讲解疾病的诊断,然后将重点、难点知识通过巧设疑问,提出几个问题,给学生留有思考时间,引导学生课后自学,预习,探求答案,等下节课再反馈信息。例如,在讲授“便血”一节时,介绍完概念和临床特征,展示各种相关疾病图谱后提出以下问题,“请你总结便血的具体病因有哪些?如何进行鉴别诊断?假如你是临床医生该如何选择检查手段?为什么指检是最常规最重要的检查方法?”等问题,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带着问题自学教材,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并能从中发现深层次的问题,带着疑问来上课。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反馈信息,以补漏拾遗。

2课堂启发详解

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做到“传道、授业、解惑”。中医外科学是一门临床学科,有直观、形象的特点,靠抽象的传统教授方式,学生很难理解,只能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适时地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等多种手段配合传统的教学方法,将文字、图表、动画录像剪辑等教学信息通过屏幕投影设备呈现给学生,避免了教师不断地抄写板书和在黑板上作图,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提高了授课效率。这种教学手段生动、形象、信息量大,能把抽象难懂的内容形象化,增加了讲课内容的直观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授课时,利用课堂35~40min时间,讲深、讲透疾病的病因病机、揭示疾病的本质和规律,同时展示相关图片、幻灯、手术录像等感性材料,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进而得出诊断要点(辨病和辨证的要点)。例如,在讲解“中医外科学总论-内治法”一节时,反复强调,内治法不仅是从整体观念进行辩证,而且要依据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按疮疡初起、成脓、溃后3个不同阶段,分别确立消、托、补3个治疗总则。由此分别采用清热解毒、调和营卫、补益气血等具体治疗方法。当学生掌握了这些内容,再学习各论如乳痈、肛痈时,就能融会贯通,更容易理解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由于课时所限,在授课中对学生己掌握或易于自学的内容点到为止,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解决难点、疑点。最后,针对学生所提的问题深入讲解。从不同角度启发学生的思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大课堂信息量。

3课后模拟应用

医学是实践的科学,它源于临床实践,又对临床实践起指导作用,最终为临床诊疗服务。对各论中重点疾病,我们结合教材准备了一份相应的临床病例作为课后作业,组织学生讨论解答,模拟临床医生,要求用所学的基础知识辨证分析、综合归纳诊断依据、提出防治原则。最后将学生反馈的作业信息层层剖析,总结正确答案,并对不正确的答案进行分析,让学生增强临床意识,了解自己在知识上的漏洞、分析方法上的缺陷,这样反复对学生进行临床医疗实践的模拟和强化训练,课堂气氛活跃,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如同亲临临床面对病人,使他们从学生角色逐渐进入医生的角色,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变抽象为形象,加强了理解记忆力,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从病例中识别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学生明白,问题解决途径不是唯一的,但要选择最优化的一个。这整个过程本身就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过程。

4结合典型病案

由于病人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临床见习时数有限,所以不可能经常碰到实际病人做示范。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常常亲自制作多媒体课件、收集解剖图谱、手术录像等,使学生动态观察疾病的发展变化,变呆板的抽象教学为直观的形象教学,缩短课堂与临床的距离,将学生临床适应期提前到教学阶段来开展,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思维方式,使课堂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医疗实践相联系,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通过对病例的分析、引导,还可有效提高学生临床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选择恰当的教学病例是进行病例教学的关键所在。一个好的病例应该紧紧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要针对课程教学重点和学生己学习掌握的知识结构,一个教学内容可选择一个或数个病例,但要有繁有简,典型生动,要把课本的理论知识有机的融合到病例之中,方有助于学生理解课程所讲的内容。例如在讲“直肠脱垂”一节时,先描述病例:女性,63岁,因“便时有物脱出反复20年”收住院。既往有便秘及哮喘病史。入院查:生命体征正常,无便血,视诊见脱出物呈圆柱型,长度约5cm。由此病例引出本次课堂目标:(1)直肠脱垂的典型症状和体征。(2)直肠脱垂的鉴别诊断。(3)直肠脱垂的发病特点。(4)直肠脱垂的分期及治疗。

5重视局部解剖

我们在多年的中医外科学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解剖学知识比较缺乏。如果在上课时先复习相关的解剖学知识,从解剖学内容导入外科学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反之,就会有很多学生反映听不懂。解剖学属于基础学科,外科学属于临床学科,学科界限分明,2个学科都是独立安排教学,缺乏必要的联系。外科学的研究方法是以手术或手法为主,要求学生有良好的解剖学理论知识。而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没有安排解剖学教学内容。中医外科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临床学科,几乎所有的外科各论都与解剖学有关联,如讲直肠周围脓肿这一节时,必须要让学生知道直肠的位置、形态、及周围组织间隙,如果抛开解剖学,由于大部分学生的解剖学知识缺乏,或者说因为没有接触临床,无法理论联系实践,就会出现学生无法理解什么是高位脓肿,什么是低位脓肿,为什么高位脓肿会伴有全身症状。我们在进行中医外科学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准备2本书,一是《中医外科学》,二是《解剖学》。另外,在制作外科学课件的时候,相关解剖学内容一定要有图片,文字描述要少。这样学生对照图片,增强理解,而避免过多地做笔记,影响听课质量。

6医德医技并重

在中医外科学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让学生切实理解,外科病人将生命相托,这是对医务人员的极大信任。每一个医学生都应明确未来的责任,做充满理想和追求、有志于救死扶伤、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生,要自觉养成积极进取,认真负责,诚实谦逊的态度,时时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为解除病人痛苦而刻苦钻研业务。同时,要让学生明白,外科学本身经历了由解剖—病理—生理,逐渐演变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因此,学习外科学仅熟悉解剖学与病理学己经不够了,为了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很有必要从人的整体性,以及社会和心理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防治等问题,以便更好地揭示其内在规律,由传统的医病到医人,由服务个体到服务群体,真正做到有病治病,未病防病、无病保健,从而引领学生全面学好中医外科学。综上所述,在中医外科学的教学中,只要把握了上述环节和方法,不断探索,总结经验,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就会使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上一篇: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与革新 下一篇:农业信息化知识检索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