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角色扮演提高《中医筋伤学》教学质量

时间:2022-09-18 05:41:21

运用角色扮演提高《中医筋伤学》教学质量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8-2828-02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中医筋伤学》是学生在进入专业分化后所学习的一门课程。它是在《中医伤科学》的基础上,对《中医伤科学》中的“筋伤”的内容加以系统的详述。所以中医筋伤学中的部分内容跟中医伤科学中的部分内容有所重复。大部分内容,学生都似曾相似,在听课的过程当中,没有新鲜感。再加上《中医筋伤学》中讲授的疾病,不像骨折、脱位的内容那样,没有很明显的外观体征,可作诊断的辅助检查也少,所讲内容都比较抽象。所以在讲课的过程中,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习临床水平的提高,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为提高教学质量,我们从2003级的学生开始,运用角色扮演式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实施方法

在课堂讲授完某一疾病后,提前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所学的内容为下次角色扮演式教学做准备。在上课时,教师挑选2名同学,1人扮演患者,1人扮演医生。教师私下告诉“患者”所患的“疾病”。教学正式开始时,模拟辨认就诊的情景。“患者”向“医生”求诊。由“医生”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四诊后,再由全体同学进行补充。接着由“医生”向全体同学及教师汇报病史、专科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诊疗方案。最后引导全体同学进行讨论。同时教师根据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计算机、体查、补充询问病史等手段,进行重点讲解和操作示范。

2 教学效果

2.1 活跃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因《中医筋伤学》中所讲授的疾病,大多没有很明显的外观体征,可作诊断的辅助检查也少,所讲内容都比较抽象。学生在课堂上很容易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打瞌睡。而在角色扮演式教学法教学的课堂上,全体同学都参与了课堂的教学,气氛很活跃,在“医生”“诊查”完“患者”后,很多同学提出要补充询问病史和体查“患者”。在讨论时,同学们又各抒己见。因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计入平时成绩,所以课前都非常认真的预习、准备。课堂中很多同学一边查找资料,一边发言,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 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为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全体同学参与教学,教师在课前并不指定人员,而是在课堂中才临时决定谁是“医生”,谁是“患者”。这就促使各同学在课前认真准备。在课堂中,“患者”与“医生”通过角色扮演又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课堂上的讨论,很多同学者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也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2.3 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前很多同学在学习中,只单纯学习理论知识,对一些更为重要的内容如体格检查并不重视,这就导致了学生在进入临床后,出现理论水平高、动手能力低等“高分低能”的情况。在角色扮演式教学法的课堂上,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指出“医生”的不足之处,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4 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刚开始进行角色扮演式教学法教学时,学生无论是在询问病史还是在体查患者,常常不知从何入手,不知要问些什么,要查些什么。而利用角色扮演式教学法,通过同学的补充、大家的讨论、教师的引导,使学生逐渐掌握询问病史和体查患者的技巧,提高了临床思维的能力,有利于日后在临床上更好地开展工作。

2.5 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及与患者的沟通的能力。当今的医学模式已由以前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生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对学生的口头表达及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式教学法的训练,可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及与患者的沟通能力。

3 讨论

角色扮演式教学法是使教学内容剧情化、脚本化,让学生扮演剧中的人物,进入角色,体验职业生活,在角色扮演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所采用的教学方法[1]。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角色扮演最初是在20 世纪60年代由美国的教育学者进行探索研究并成功引入到课堂的。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角色扮演已经赢得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被广泛地运用到多门学科的教学之中。

与角色扮演式教学法相类似的是标准化患者教学法。标准化患者教学法是指运用经过培训合格后的标准化患者训练医学生基本临床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2]。20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研究标准化患者教学法,而我国是在1992年形成应用标准化患者进行教学。运用标准化人教学法,可增加学生接触病人的机会,纠正学生的查体手法,训练学生的问诊、查体、医患交流水平等技巧,所以在美国等地有广泛的应用。但由于人力、物力等原因,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标准化患者教学法很难进行广泛的运用。目前,它多运用于医学生、住院医师的基本临床技能评估。

而运用角色扮演式教学法,因扮演角色的双方均来自学生,故不存在人力、物力等问题,比标准化患者教学法更容易在平时的教学中广泛推广应用。

但是角色扮演式教学法还存在问题:(1)耗时太多。课前准备、角色扮演、讨论、教师的讲解示范都要花费很多时间,特别是开始时,学生对诊查技术不熟练,往往在角色扮演上花费很多时间。在不多的课时的情况下,广泛开展会有困难。(2)学生并不是经过培训合格后的标准化患者,在角色的扮演过程当中,学生表达、扮演的水平会影响教学的效果。(3)不能完全模拟学生面对真正患者时的复杂情况。

参考文献:

[1] 蔡 敏.角色扮演式教学的原理与评价[J].教育科学,2004, 20(6):28.

[2] 方定志,万学红.医学教学方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72.

收稿日期:2007-05-16

上一篇:院前急救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 下一篇:实行弹性学制的探索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