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讲评课“三步走”教学模式

时间:2022-06-26 12:04:55

高中地理讲评课“三步走”教学模式

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考试和试卷讲评是提高学生学科能力、收获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一套优质的试题能够使学生大开眼界,而一堂高水平的试卷讲评课,能使学生茅塞顿开、受益倍增。因此,对于试卷讲评课,教师要从思想上给予高度重视,试卷讲评课绝不是单纯的“试题纠错课”、“责骂批评课”,它的价值有待于教师不断地研究、探索。根据高中地理评课的实践,我认为要抓好课前准备、课堂分析、课后辅导“三环节”,形成讲评课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一、目前高中地理讲评课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中地理讲评普遍存在“逐题机械式地讲评、缺少师生互动、就题论题”等问题,使得讲评课乏味、单调,不仅一些教师不喜欢上讲评课,而且学生往往也是兴趣不高。目前讲评课存在的问题,大体有三种:

1.少数教师将试卷答案以书面的形式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让学生自己订正,有的教师在课堂只展示答案缺少讲评,这样做使许多学生不容易理解一些题目的答案,更缺少针对性的练习强化。这是对讲评课不负责的处理方式。

2.许多教师讲评时,题题不放过,这样往往要花上二、三节课才能讲完讲一份试卷。这样的讲评课效率不高,不仅浪费有限的教学时间,而且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3.还有一些教师在讲评时,会根据批改试卷时发现的问题,以及从学生那得到的反馈,对讲评内容有所侧重,选出学生错误率高的题目或自己认为比较复杂的难题进行讲评。这样做比前面两种的效果好,但是存在教师自己讲、学生被动听,缺少必要的师生互动;单纯就题论题,缺少必要的拓展等问题,造成许多学生只获得某一道题目的解答,而不能有效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效果也欠佳。

二、高中地理讲评课的实践模式

如何克服上述讲评课存在的问题,开展积极高效的讲评课呢?通过不断实践,我从“有利于知识点的补缺补漏,有利于教学上薄弱环节的解决,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的讲评课目的出发,思考高中地理讲评课的教学模式,现从“课前准备、课堂讲评、课后辅导”三方面阐述个人观点。

1.第一步:课前准备——重视相关信息收集、分析

课前,教师要及时批改地理检测卷,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存在的实际问题,要有第一手材料。我主要从四个方面收集相关信息并加以分析,为后面的试卷讲评作好准备工作。

(1)对学生试卷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班级整体情况。如全班的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及格率、优秀率、各分数段人数。还可和“对照参考班级”对比数据,以确定本班级成绩状况。

(2)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统计。抽取学生试卷进行统计(以班级成绩中等偏上的学生试卷为样本,这些学生比较具有代表性),详细了解学生各题的得分情况:统计每题得分率、答题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同时,对有创见的解答及相应的学生,应心中有数。

(3)对试题进行分析。一方面分析试题的出题方向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否符合学生现阶段学习水平;另一方面分析试题覆盖的知识点、着重对哪些地理能力进行考查,以及命题者的意图等等。

(4)收集学生意见。课前将试卷答案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让学生自己先订正,并以书面形式提交自已迫切要解决的问题,然后我把学生的意见加以梳理,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讲评课结合典型试题,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则在课余,进行单独针对性辅导。

总之,课前分析要尽量翔实准确,并且要注重时效性,及时讲评,讲评越及时效果越好。

2.第二步:课堂讲评——发挥讲评课特色,提高教学效果

讲评课与其他课型相比有明显区别,发挥讲评课特色,增强讲评的目的性,能有效提高讲评课的教学效果。

(1)重视学生心理,遵循鼓励性原则

多数学生对考试成绩,甚至每题得分是很重视的,所以讲评课应及时从试卷中捕捉每位学生的闪光点,表扬激励应贯穿于整个讲评始终。对成绩好的学生,尤其是那些答题思路清晰、有创新意识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善于捕捉闪光点,使之树立信心。在讲评课上,要充分发挥讲评课特色,促进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切忌对学生答卷中的失误埋怨、指责、讽刺、挖苦,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2)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互动性原则

讲评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课堂上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讲评过程中应遵循互动性原则,不断地设问引发学生思考甚至讨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对那些答题精彩的学生,可以请他们来叙述自己的见解或者是解题思路;而答题错误的学生肯定也有自己的想法,也可以请他们来谈谈自己的看法,让大家分析错误的原因,以便更好地帮他们纠正错误。

(3)重视解题思路、答题技巧的培养

通过讲评课前的分析,常常会发现有些试题是考过、讲过的,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做不对,甚至有的同学告诉我“自己做时不知道下手,但是我—讲评就觉得很容易”。这往往是由于他们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因此,地理试卷的讲评,关键在于能否开出“良方”,使学生避免再犯同样的“病”。教师讲解过程中,要清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学生解题思路、答题技巧的培养,要讲清“如何审题”、“用何种方法解题”、“答题规范化”等,要鼓励学生在平时应该多思考,多总结,多反思。

在题型方面,试卷中的选择题往往主要考查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地理基本概念、地理规律和特征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排除法、推理法、直接法等解题方法;试卷中的非选择题,往往要求学生从材料和图中获取有用地理信息加以解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原理、区位影响因素等,分析地理区域特征和地域差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教师要在讲评课上展示严谨、富有逻辑性的解题思路。在具体试题讲评时,要教学生解题时寻找准确的突破口,进而理清思路,选择最佳的解题途径;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归纳能力和规范的表述能力。例如,回答地形特征首先要回答以什么地形类型为主、然后是地势特点以及其它方面的特点;回答水文特征要从流量、水位变化、含水量、冰期、水能等方面进行概括;影响农业的自然因素要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方面进行概括。

例如,在高中地理总复习的测试卷中,关于“气温、降水与河流”的一组题得分率较低,需要予以讲评、分析。题目:下图表示在某水文站观测到的径流分配、降水、气温及该河段的补给类型,请回答问题。【1 】

(Ⅰ)如图所示,①的补给类型是()。

A.冰雪融水补给B.湖水补给

C.地下水补给 D.降雨补给

(Ⅱ)如图所示,造成②类型补给在春季多、夏季少的主要原因是()。

A.春季多风,流域内多地形雨

B.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

C.夏季单一暖气流控制,少锋面雨

D.冬季积雪多,春季增温快

向学生分析:本组试题的解题关键是要清楚图示中的气温、降水与河流三种补给之间的关系。补给类型①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可以判断①是雨水补给。补给类型②在春、夏季节较多,秋季较少,冬季没有,可以判断②是冰川积雪融水补给;其主要原因是春季的气温回升快,冰雪融化量增加;夏季随着冰雪融化量增加,积雪量也减少,因此它的补给量反而没有春季的多;冬季气温低,出现结冰现象。补给类型③随季节的变化很小,常年稳定,可以判断③是地下水补给。

归纳拓展:河流的补给方式与径流量的变化关系: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以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比较稳定;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量随气温及积雪量的大小而变化,这类河流往往在春季形成汛期。

(4)重视讲评内容的选择、深化和归类

课堂时间有限,要重视讲评内容的选择、深化和归类。讲评时要指导学生进行考点分析,进而对要讲评的试题有所侧重。一是侧重在知识、技能和解题方法上与考点关系密切的题,同时尽量对试题进行恰当归类,进行比较讲评;二是选挥学生卷面上出错较多的题拿来进行讲评,在按原题讲评后,教师要把原题进行变化,对原题的提问方式进行改变,对某个知识点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进行合理发散。当然要注意不刻意求难,要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要有阶梯性、渐进性,让学生感到别开生面,深受启发。

3.第三步:课后辅导——巩固讲评课效果

讲评后,要让学生进行自我消化、反思,教师要帮助学生及时“补缺补漏”。首先,引导学生再次认真分析试卷、整理并登记失分知识点;其次,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让学生对答题方法进行提炼,总结规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第三,因为课堂教学面对的是全体学生,所以尽管教师在课堂上有些题目已经讲得很详细,但可能还会有些学困生对有些问题仍搞不清,课后很有必要关心这部分学生,及时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存在的问题,达到讲评课的目的。此外,教师还要选出试卷中出错率较高的问题或知识点,有意识地放在平时的讲练之中,增强知识的再现率,强化知识点的掌握,巩固讲评课效果。

总之,到高中复习阶段,教师和学生所面临的较多状态是练习、考试与讲评,更应重视讲评课这一重要教学课型,让其成为知识链接的枢纽和桥梁。而要取得良好的讲评课效果,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在教师方面,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交流,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素质与教学能力,形成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在学生方面,要懂得讲评的重要性,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达到消化、巩固所学知识,不断提高综合分析、迁移应用等方面能力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广东卷),《地理教育》,2003年第五期。

上一篇:激活生物课堂 进行快乐学习 下一篇: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