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等教育与教育公平

时间:2022-06-25 12:54:44

【摘要】目前,民办高校自身以及民办高校的师生都面临着很多教育上的不公平。这些教育的不公平阻碍了民办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教育制度与政策 1.文凭的授予权与社会歧视 文凭的授予...

民办高等教育与教育公平

一、教育公平的内涵

教育公平蕴含着人对自己、对他人乃至对整个人类意义的关怀。孔子提倡的“有教无类”思想就很好地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我们讲教育的公平,其目的就在于“为了一切人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使每一个人得到应有的平等的教育权利和均等的教育机会。教育公映着教育利益在人们之间的分配关系。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应给人提供公平竞争,帮助弱势群体向上流动的机会,以减少社会的不公平。所以,教育公平应更多地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以改善弱势群体的教育状况。

二、民办高等教育所体现的教育公平

高等教育并不是纯公共产品,具有一定程度的排他性和竞争性,事实上高等教育可以被看作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混合产品。私人提供高等教育就涉及公共产品的私人提供问题。民办高等教育也为高等教育提供了这种产品,这体现了教育产品在提供上的公平。民办高校的发展增加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供给,这在教育本质上体现了道德伦理公平。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为高考低分高能者、高考落榜者、以及弱势群体(如残疾人)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有助于实现国家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到2005年2月,我国具有独立颁发毕业证书资格的民办高校有228所,比2002年增加了95所,增长了74.1%,在校生达71.1万人,比2002年增加了39.1万人,增长了122.2%。可见,民办高校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高等教育机会的供给,使更多的不同经济背景、不同家庭背景,不能被公办高校录取而又渴望上大学的学生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也体现了高等教育在入学机会上的公平。

三、民办高等教育所面对的教育不公平

目前,民办高校自身以及民办高校的师生都面临着很多教育上的不公平。这些教育的不公平阻碍了民办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教育制度与政策

1.文凭的授予权与社会歧视

文凭的授予权是我国民办高校发展致命的一环。目前,我国所有的民办高等院校中被国家认可学历的才200多所,民办本科高校才24所,目前,社会上的各个招聘单位对民办高校毕业生还存在着歧视思想。这种歧视使得民办高校文凭的信号功能减弱,使得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这也是劳动力市场分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体现。这两种不公平还有待国家制定相应的政策来改善。

2.招生的计划与竞争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公办高校的规模不断扩大。然而,这还是不能满足社会高等教育的需要。随着民办高校的兴起和发展,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开始展开生员大战,公办高校凭借着教育部门教育政策的优势,在招生与招生计划上往往占有先机,民办高校往往只能在隙缝中生存。而今,公办高校里又兴起了一种新的办学形式――二级学院,这更加剧了两者在招生上的竞争。由此,民办高校的生源质量大大低于公办高校,这也为民办高校自身的教育带来了不公平。

3.教育的成本与收益

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采用的是公办和民办并存的机制,在现实的社会和经济条件下,这种机制有利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然而,这种机制的运行却没有收到良好效果。我们认为,这是制度设计中未体现出收益的原则,学生接收民办高等教育的收益成本严重不对称,导致民办高等院校不被社会广泛接受。民办高校的收费相当高,也就是说,民办高校的学生教育成本高于公办高校学生的教育成本,然而,在当今社会民办高校的地位还不高的情况下,社会对其还产生各种各样的歧视,从而导致民办高校的学生学成毕业后,不能与公办高校的学生一样获得较高的收益,这其中存在着很大的不公平,反过来又影响到了民办高校的声誉、形象和发展。

4.教育成本与补偿

民办高校的高收费也加剧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不公平。为了获得更多的生源,一部分民办高校对学生几乎没有任何分数的要求,决定学生是否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唯一条件就是学生的付费能力。由于学费是民办高校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民办高校普遍实行全额收费或高收费制度,这一制度的直接结果是可能将更多有上学愿望的中低收入家庭学生挡在高等教育的大门之外。然而,政府和民办高校很少制定一系列的成本补偿措施,包括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的设立,以大规模的助学贷款系统来解决低收入群体在教育上的负担。

5.教育经费

目前,在政策上我国大力支持和鼓励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这是可喜的一面。然而,在教育经费上,政府却表现得很含糊。民办高校几乎很难得到国家的资助。与之相比,我国公立高校的学生获得的人均公共教育资助每年在6000~8000元之间,可见,我国高等教育公共资源在公、民办高校之间的分配极不公平,而且这种结构的不公平会直接影响到民办高校学生参与高等教育过程的水平。

6.学生的就业与生活前景机会

不同高校毕业的个体影响其生活前景的机会也不同。不同高校在社会上享有不同的名气,占据不同的社会地位。在个体达成教育,走上社会寻找就业机会,雇主给予的工资待遇,进入高一层次的教育参与机会等方面,不同高校的个体受到不同的对待,影响其生活前景的机会显得不公平。更何况民办高校的学生,他们的就业与生活前景机会就会更差。这是因为政府的政策力度不够,以及人们对私立学校的办学质量还存有疑虑。

(二)学生的受教育条件与服务

从教育条件上说,绝大多数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差甚远。往往条件的好坏也就限制了其服务的质量和效果。民办高校师资力量的薄弱严重地影响着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质量。我国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存在着很多问题。一是专职教师不足。二是民办高校的生师比过高。三是民办高校教师的年龄结构不合理。硬件设施的短缺也使民办高校学生的受教育条件与服务得不到公平的体现。在社会公共的服务上,民办高校的学生也得不到公平的对待。社会各部门对民办院校也采取歧视性政策。

(三)教师招聘制度与待遇

民办高校教师的招聘制度随意性太强,大多为了满足学校的利益,而忽略了教师的利益。如民办高校教师的医疗和养老保险问题、教师的培训和提升问题、教师的职称的评定问题等。很多民办高校都还没有解决好这些问题,这是教师最关心的核心问题。民办高校教师的待遇没有统一的标准,大体上是按照学校的办学条件来确定,相差较大。

四、结论

我们分析了当今民办高校内的公平与不公平现象,对于如何改变这种不公平的现象,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加强国家对民办高等教育的政策力度,健全法律制度

我们应改革招生制度,允许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均等地参与不同级次的招生,改善民办高校的生源质量。我们应放宽文凭的授予权,允许民办高校自主发放毕业证书和本科院校授予学位证书,国家承认其学历。我们应制定民办高校的毕业生与公办高校毕业生在求职中享有平等权利的法规。我们应制定符合民办高校实情的教育质量评估标准,让其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性人才。我们应按一定的标准规定民办高校教师的公平待遇,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政府也应该在一定程度上资助民办高等教育。民办高校的学生同样可以享受政府贷款和助学金,民办高校也同样可以争取政府的研究基金,开展相应的学术研究。政府资助民办高校有利于改善教育公共资源配置结构在公办和民办高校之间的公平程度,有利于降低民办高校的收费,促进教育机会的均等,有利于民办高校中低收入阶层的学生提高教育支付能力而不失学,以体现教育公平的原则。给予民办高校公平的发展政策,这将是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

(二)加强民办高校自身的建设

民办高校应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全力地打造自己。第一,构建好自己的办学理念,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以办学理念指导办学,以特色求得生存和发展,树立竞争意识。第二,建设好一支高素质和稳定的师资队伍,树立教书育人的意识。第三,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和生活服务,树立为教育消费者服务的意识。第四,建设好校园人文环境,树立环境育人的意识。第五,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教育行政管理队伍,树立管理育人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用高水平的教育质量和卓越的社会声誉赢得发展空间。让民办高校的学生都骄傲而自豪地走出校门,消除社会对民办高校的歧视,让社会公平地挑选人才。

总之,我们从政府和民办高校两个方面合理地制定完善民办高等教育的制度,充分发挥民办高等教育的效率和竞争优势,更好地促进民办高等教育的公平,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上一篇: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高校诚信教育 下一篇:张宗麟乡村教育思想及其对当前农村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