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探测颈动脉硬化性斑块的临床意义

时间:2022-06-25 04:19:06

超声探测颈动脉硬化性斑块的临床意义

[摘要] 目的 了解安徽省电网公司45岁以上员工颈动脉斑块的患病情况以及斑块与高血压、冠心病、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和心电图异常的相关性。 方法 对797例45岁以上的该部员工的颈动脉进行超声探测,并询问记录病史,测定其血压、空腹血糖、血脂、血尿酸水平,做心电图检查。根据颈动脉是否有斑块,将797例人员分为颈动脉斑块阳性组(203例)和阴性组(594例),对两组的高血压、高血糖、冠心病史、高尿酸、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及心电图异常的资料比较分析。 结果 斑块的阳性率以颈总动脉分叉部为最高(41.9%,85/203)。高年龄段比低年龄段的斑块阳性率高(P < 0.05)。有2例管腔狭窄较重。颈动脉斑块阳性组的高血压、冠心病史、高血糖、高尿酸和心电图异常的阳性率均高于颈动脉斑块阴性组(P < 0.01)。 结论 高龄与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密切相关,颈动脉斑块阳性者易发生高血压、冠心病、高血糖、高尿酸及心电图异常。因此超声探测颈动脉斑块对防治心脑血管病及代谢性疾病意义较大。

[关键词] 超声;探测;颈动脉斑块;意义

[中图分类号] R44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3(b)-0086-03

动脉硬化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血管疾病,而颈动脉硬化作为全身动脉硬化的一个窗口,易于被超声探测。超声不仅可以提供颈动脉斑块的厚度、特征及位置的信息,而且清楚显示颈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开创了颈部血管检查的新方法,不需要动脉插管,避免了不必要的合并症,所以,近年来颈动脉彩超检查越来越被重视。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97例为本院2011年10月的健康体检人员,均为45岁以上的安徽省电网公司员工。颈动脉斑块阳性组的年龄45~88岁,中位数72岁,阴性组年龄45~88岁,中位数61岁。颈动脉斑块男性阳性率(24.9%,118/473)与女性阳性率(26.2%,85/3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方法

1.2.1 797例受检人员取仰卧位,颈部放松,偏向对侧,采用GE LOGIQ3型超声仪的高频(10 MHz)探头首先进行二维超声检查,长轴短轴切面配合扫查,顺序观察无名动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内部结构,注意有无斑块及斑块的位置、大小、数目及回声强度等,然后用彩色多普勒观察血管内血流情况,注意有无充盈缺损。

1.2.2 内科医师询问病史,记录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史。

1.2.3 用日本产的电子血压仪器(Kenz-bpmsp-1型)测定受检者上午6:00~10:00的坐位血压,然后做常规12导联心电图同步描记检查。

1.2.4 用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BS 3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受检者的空腹血糖、血脂、尿酸水平。

1.2.5 所有数据录入秉泰健康体检数据库,根据颈动脉是否有斑块,将797例人员分为颈动脉斑块阳性组(203例)和阴性组(594例),对两组的高血压、高血糖、冠心病史、高尿酸、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及心电图异常的资料比较分析。

1.3 诊断标准

(1)颈动脉软斑是指斑块突出于管腔,内部结构呈弱或等回声;硬斑是指斑块纤维化、钙化,内部回声增强,后方伴声影[1];(2)高血压:有高血压病史或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3)高血糖:有糖尿病史或空腹血糖>6.1 mmol/L;(4)高尿酸血症:血尿酸男性>428 μmol/L,女性>357 μmol/L;(5)高胆固醇血症:空腹静脉血胆固醇>5.98 mmol/L;(6)高三酰甘油血症:空腹静脉血三酰甘油>1.7 mmol/L;(7)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空腹静脉血高密度脂蛋白<0.94 mmol/L;(8)心电图异常:由专业医生作出诊断,统计时不包括窦性心律不齐。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Excel和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2.1不同年龄段的斑块检出情况

45~55岁斑块阳性率为5.8%(15/259),56~65岁为20.2%(43/213),66~75岁为37.9%(74/195),76~88岁为56.3%(71/126)。高年龄段比低年龄段的斑块阳性率高(P < 0.05)。由此可见,高龄与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密切相关。

2.2 不同部位的斑块检出情况

斑块的阳性率以颈总动脉分叉部为最高(41.9%,85/203),其后依次为多部位(40.9%,83/203)、颈总动脉干(7.9%,16/203)、无名动脉分叉部(4.9%,10/203)、颈内动脉(4.4%,9/203)。

2.3 重点病例

有2例管腔狭窄较重,1例为右颈内动脉起始部直径狭窄率达50%(图1),1例为左颈总动脉直径狭窄率达70%(图2)。

2.4 颈动脉斑块阳性与阴性组相关资料比较

颈动脉斑块阳性组的高血压、冠心病史、高血糖、高尿酸和心电图异常的阳性率均高于颈动脉斑块阴性组(P < 0.01),见表1。由此可见,颈动脉斑块阳性者易发生高血压、冠心病、高血糖、高尿酸及心电图异常。

3 讨论

正常颈动脉管壁分3层,即内膜、中膜和外膜。超声检查时,内膜呈线状,回声较低,光滑,连续性好,中层为暗区带,外膜呈明亮光带。颈动脉粥样硬化是中老年人比较常见的血管性疾病,病理特征是血管内膜脂质沉积,内膜逐渐增厚,形成粥样斑块,当管壁应力增大时,容易使斑块,尤其是软斑,破裂、脱落成栓子,并暴露脂质或胶原,容易激活血小板,启动凝血系统,引起血栓形成,所以说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重要病因之一[2]。本次检出的2例管腔狭窄较重病例为软斑形成,所以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颈动脉内斑块形成往往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膨大处附近)。这与本研究的结果一致。这是由于颈总动脉分叉处血管膨大,局部血流形成涡流区域,血流速度降低,使血液中的脂质、复合碳水化合物和血液有形成分易沉积此处所致[3]。

有学者研究表明代谢综合征是颈动脉斑块发生的危险因素[4],本研究也显示高龄、高血压、冠心病、高血糖和高尿酸患者是颈动脉斑块的高发人群。高血糖引起大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有脂质代谢紊乱、内皮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血小板功能异常以及血液流变学改变[5]。颈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性斑块(硬斑)与非稳定性斑块(软斑及复合性斑块)患者,如为高龄,同时又伴随有高血压及(或)糖尿病与高脂血症等相关因素疾病,其脑梗死的发病率可能出现无显著差异现象[6]。笔者认为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对这些高发人群定期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血管病变、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两组的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有学者研究指出,脂蛋白(a)[Lp(a)]与颈动脉斑块之间有明显相关性,Lp(a)是1个LDL分子结合Apo(a)组成的二聚体,是动脉硬化斑块中重要的脂质部分[7]。

颈动脉斑块阳性者易发生心电图异常。归纳起来有几方面原因:高龄引起的心肌和心脏传导系统的退行性变,高血糖引起心脏微血管病变和心肌代谢紊乱,从而诱发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肌缺血,导致ST段压低和(或)T波低平、倒置;高血压导致左室后负荷加重,左室肥大,左室高电压等。所以说,超声探测到颈动脉斑块,心脑血管病及代谢性疾病患病的风险增大。定期超声检查颈动脉,对防治这些疾病很有必要。但颈动脉检查时,个体差异性也较大,因患者颈部长短、深度不一,或者颈动脉分叉处高低的不同,颈动脉在超声图像上显示的清晰度都有所不同,有些人颈部粗、短,深,或颈动脉分叉位置高,则二维图像和彩色血流的显示都较模糊,并且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的显示长度有限,对远端的血管情况无法评估[8]。

[参考文献]

[1]王纯正,徐智章. 超声诊断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55-156.

[2]丁林,庄忠俭,张建华,等. 脑梗死病人的颈动脉彩超研究[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19(11):1496-1498.

[3]吴思群,王岩梅,董鲁燕. 健康体检颈动脉超声临床应用的评价[J]. 人人健康・医学导刊,2008,3(3):73-74.

[4]黄延焱. 代谢综合征颈动脉斑块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28(8):648-651.

[5]赵意平,张柏根. 糖尿病血管病变病理与病理生理改变及临床意义[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7,6(11):652-654.

[6]徐介民. 稳定性和非稳定性颈动脉斑块及相关因素与脑梗死关系的分析[J]. 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10,7(8):479-480.

[7]史惠强,朱萍,王春华. 166例颈动脉斑块患者血脂及心电图关系分析[J]. 实用心电学杂志,2006,11(5):338-339.

[8]孙晓岚,刘芳荪. 颈动脉超声在临床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 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11,8(3):133-136.

(收稿日期:2012-01-17)

上一篇:外伤后肢体动脉急性闭塞的介入溶栓治疗效果观... 下一篇:电针治疗常见精神疾病的疗程与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