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危机公关预防机制

时间:2022-06-24 11:41:31

高校危机公关预防机制

[摘要]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日渐规范,各行各业逐渐进入规范化运作轨道,高校作为我国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发生危机的几率越来越高,如学生意外伤害、自杀、管理冲突等,时有发生。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媒体的监督职能也越发突显,高校所面临的危机事件被广泛传播的可能性日益加大,所带来的冲击力愈发增强,高校应当对危机公关进行充分的认识和全面的把握,避免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

[关键词]危机公关;预防机制;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高校危机事件主要是指发生于高校校园内部或因外部因素的影响而突发的事件,这类事件通常引发社会的高度关注,影响较为负面,一定程度上破坏高校的正常秩序,对高校的声誉有极为消极的影响。我们知道危机公关的最高境界是预防,对于危机公关处理来说,防范才是最值得研究和重视的。有效的高校危机公关管理主要可以表现在日常工作运转方面尽量降低危机发生的概率,减少危机发生的源头,同时也要提升危机发生时的应变能力。

一、高校危机公关现状

(一)高校危机事件日益增多。随着高校的招生人数越发增多,办学规模越发壮大,危机事件发生的概率也在增加。加上当今社会,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竞争并存,发展迅速,也改变着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及思考方式。同时,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大众带来极丰富的物质、文化享受的同时,我们也遗憾地看到,危机事件在社会上层出不穷,外部的突发事件难以让高校置身事外。而在学校内部的学生活动交往,也与外部环境有更多的交叉,都增加了高校危机公关的难度。

(二)危机预防意识欠缺。微软创造人比尔・盖茨曾说过,“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这句话形象的概括了企业家的危机意识,也值得高校的管理者们深思。传统高校由于设立体制及运作程序决定了,其与社会的联系并不紧密,对信息化的迅猛普及并没有及时开展应对。同时,由于学校发展等需要,许多高校在招生扩张、多校区建设、引进人才等方面的工作较为重视,与此同时,忽视了危机预防机制的建立。加上高校内部在管理方法、手段方面还沿用以往传统之方法,缺乏与时俱进,尤其对科技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改变没有预案。高校管理工作人员缺乏敏锐性,对危机认识不到位,平时高校过于注重政策宣传、指令传递,与大学生的互动不足,对大学生所关注的问题没有主动收集的机制。由此可见,危机公关的预防及应对是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这直接影响到对大学生的培养,也影响到高校的健康形象。

(三)危机公关处理方法落后。根据目前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案例可见,高校在面对危机时一般缺乏对危机风险性的因素及其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的预判,只是疲于应付突发的危机,却对可能诱发危机产生的信息疏于甄别。高校一旦遇到危机,往往临时成立相关工作小组,以应对危机,对危机公关来说只能是根据现实情况,动员尽可能力量去平息事件带来的影响。甚至有的采取鸵鸟政策,习惯性的在危机来临时,采取“拖延”战术,祈盼危机自行散去,这样其实只会让危机越发失控。

二、高校危机公关预防机制设立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危机公关的目的是控制危机的发展,试图扭转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危机相伴而生的往往有损失,既可能是财产,也有可能甚至是生命等方面,因此,在设立危机公关预防机制的时候,应坚持人道主义的原则,以人为本。富有人文关怀的公关是容易打动公众的,高校又是重要的思想启蒙、提升人素养的组织,危机出现后,不应设立急于撇清自己干系的预案,因为那样,往往适得其反,给人一种不负责任、极度冷漠的感觉,激起人们的强烈不满。所以高校在危机公关中必须表现出积极主动的姿态,并有足够的人文关怀。

(二)及时反馈。危机公关要求贵在及时,关键是捕捉时机,尤其是在危机扩大前进行有效的控制,必须及时研究对策,确保以最快的速度公布真实信息,消除社会的误解,避免出现谣言。因为一旦发生危机,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高校必须从危机导致的暂时混沌状态中分清主次,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公众,回应公众的质疑,赢得主动。及时反馈,就要求高校自觉主动披露相关信息,特别是在信息化的今天,如果“失声”,几乎就相当于默认“造谣”,激发小道、不实消息的传播。所以在危机发生后,要求高校派遣的部门或个人第一时间自己的权威信息,抢占舆论的制高点。在保证所公布信息真实性的前提下,直面大众,与当事人直接沟通,告知详情,才能及时消除误解,防范危机的发生。

(三)高规格应对。高校危机公关和其他组织的公关特点一样,要求危机公关责任人至少来自管理高层,因为单位的高层领导在进行危机公关时,能最大程度的降低公众的疑虑,增加可信度,还可以向社会展示本单位处理危机的态度。

高校应有意识建立危机公关预防的指挥体系,由高校最高管理层直接负责,涵盖高校的学生工作、保卫、后勤等职能部门,并有高校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人员的配备。同时,也应有专门的危机公关部门,而非临时成立。如果缺乏常备的危机公关机构及工作人员,会导致应对不力,同时,在危机结束后,也没有高质量的总结提炼,导致无法为今后的相关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引。

三、预防机制

(一)启动我国校园安全立法工作。众所周知,国外许多国家针对校园安全进行了立法工作,制定相关的校园安全法,如美国基本在全美范围内制定了《校园安全法》、《校园禁枪法》、《校园、社会及禁毒安全法》,确保校园安全方面有法可依。针对校园紧急情况的法律规范,如美国教育部门在2003年5月向全美下发了《危机计划的实用资料:学校与社区指南》能够确保学校从容面对危机事件。而我国由于相关法规的缺失,对校园危机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形成体系,只能适用一般条文规范,如民法通则、高等教育法、刑法等,导致学校的管理者对校园危机事件的处理缺乏授权,同时,没有明确、具体的法律指引,难以及时、正确处理危机事件。高校进行危机公关的时候,必须要依据法律法规,禁止违法操作,违规行为,以免延误危机的处理,并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二)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高校是大学生在人生发展阶段的重要一环,而且大学生在大学毕业后,将经历人生的重大转折,他们绝大多数会步入社会,开始其漫长的职业生涯,其所具备的知识、思想、理念必将极大影响社会。而他们在校期间所形成的正确的法治理念,将直接决定他们对法治的信仰和尊重程度。高校的依法治理,就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权利,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合法合理的学校规章制度。同时,高校也应着力营造开放式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全校师生共同参与校园文化的建设,如香港的“书院制”等形式,非常值得借鉴,让在校大学生能够感受其成长过程中来自社会、学校、教师的关爱,更好的健康成长,也能让高校管理者、教师掌握第一手信息源,及早排除隐患。

(三)拓宽沟通渠道,确保信息通畅。在高校校园内部,应建立有利于信息沟通的平台,通过公开、便利、具有人性化的流程设计,提升学生参与学校事务的便利性、可靠性、期待性。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目前我们真正进入了信息全面传递的时代,众多的新兴媒介,已经让新闻、事件真正“第一时间”传播,也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人指出,目前就是自媒体的时代,人人都可以“做新闻”,人人都是新闻事件的传递者。这对高校危机公关来说是严峻的挑战也是机会,富有敏锐触角的商家早就利用这一现象为自己造势,甚至有些知名商家,如“小米”等,几乎都是在互联网上开展了全方位的营销。那么,高校危机公关的机会也是如此,应主动适应这一发展形势,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在目前主要的媒介上开通自己的平台,及时传递自己的信息,也提高与其关联人的沟通便利性。

(四)强化高校内部危机公关培训。高校内部应建立危机公关领导小组,积极开展对相关部门和个人的危机公关预防意识的培训和演练。危机公关预防主要的实施者不能是传统意义上的“领导”,而是各岗位各工种,这个群体包括高校教师、专职学生工作人员、高校行政人员、学生组织等。危机公关预防的常识被越多的人员所掌握,危机预防的可能性就会大增。高校应设置危机公关教育课程,给予上述人员必要的知识技能储备,以预防突发危机发生、或减轻突发危机带来的严重后果。

(五)加强与校外媒体机构的联系。我国高校还是以公办院校为主,其主要的财政经费来源是国家拨付和学生交费,市场化程度不高,加上生源不存在特别突出的问题,因此,高校对外的展示主要是招生或培训宣传。

在越来越重视传媒的当今社会,高校应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吸引家庭、校友、政府、企业等社会各界的关注,有意识参与国家、社会的发展,关注民生,参与社会调查,融人城市发展进程。与此同时,高校也要与校外传媒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利用自身的科研、教育优势提升媒体的专业性,与媒体之间的优势互补,也更容易在危机公关时抢占有利时机。

上一篇:苏轼与黄庭坚书法研究综述 下一篇:论《紫色》中黑人女性的成长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