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脑卒中要控制好血压

时间:2022-06-23 05:03:09

预防脑卒中要控制好血压

卒中防治的“中国处方”可以归结为一个中心:即降低脑血管病的危害,两个基本点,即控制高血压和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具体来说,国人要从控制高血压、改变饮食习惯、坚持锻炼、防治房颤等方面入手,才能远离卒中。

控好血压最关键

国内外研究发现,降压治疗可显著降低卒中风险。中国国家卒中登记平台对22490例患者分析发现,出院后坚持降压治疗的患者,一年内卒中复发率降低22%,死亡率降低43%,致残率降低27%。

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卒中协会的2014版《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二级预防指南》中建议,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的目标血压应为140/90毫米汞柱以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目标血压为130/80毫米汞柱以下。因此建议,缺血性卒中患者应遵医嘱坚持小剂量、联合应用长效制剂,进行个体化抗高血压治疗。擅自减药或停药容易引起血压反弹,增加脑出血危险。

控制血压重在改变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运动和体重管理。其一,建议减少钠盐摄入,每天小于2.4克。“口重”的人如果实在难以达到这个目标,那也要尽量控制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每日6克以下。其二,推荐饮食,包括蔬菜、水果、全谷物、低脂乳制品、禽类、鱼类、豆类、橄榄油和坚果, 限制糖类和红肉,不推荐长期补充某种维生素或复合维生素。其三,保持乐观的情绪,避免剧烈咳嗽或用力大便等,防止血压急骤升高。其四,戒烟限酒能有效控制高血压。

降糖比减脂更重要

“三高”中最易导致卒中的是高血压,紧随其后的是血糖。国内一项针对卒中的研究显示,糖尿病与3~6个月内死亡或致残及卒中复发风险增加有关。可见,糖尿病是中国缺血性卒中独立的预后决定因素。高血糖对颅内微血管和大血管的损伤是持续性的。中国国家卒中注册研究发现,降糖治疗可使卒中一年复发率减少30%,死亡率降低57%,致残率减少40%。

高血脂是卒中的第三大危险因素,其中“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隐藏在卒中背后的“敌人”。“坏胆固醇”会像垃圾一样沉积在血管壁上,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继而形成斑块。斑块增多增大可堵塞血管,使血流受阻;突然破裂会形成血栓,使血管急性闭塞,血流中断。上述情况发生在脑部就会出现脑卒中

卒中高危人群必须定期到医院检查血糖、血脂。如果查出糖耐量异常或确诊为糖尿病,应听从医生的建议控制血糖,减少摄入的总热量,少吃油脂,多吃粗粮、蔬菜、水果,要有适当的体力活动。如果存在血脂异常,要以低脂饮食为主,尽早戒烟限酒。

房颤是枚“定时炸弹”

在我国,心源性卒中约占全部卒中患者的20%。心房颤动是引发心源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生房颤时心跳频率会加快并失去原有规律,容易造成血液淤滞,从而形成血栓。血栓一旦脱落,可能造成大脑血管栓塞。

目前,我国40岁以上人群终身罹患房颤的风险为1/4。房颤引起的卒中后果非常严重,30天内的死亡率可达25%,一年内死亡率高达50%左右。而且,我国房颤病人抗栓治疗比例太低。在中国国家卒中登记中,1.13万例首发缺血性卒中及TIA患者中,有11.45%存在房颤;在已知房颤且无抗凝禁忌症的734例患者中,仅21%发病前接受抗凝治疗。

研究发现,3/4的心房颤动相关性脑卒中是可以预防的,抗凝治疗是关键。建议中年人群每年查一次动态心电图,早期发现房颤。如果突然出现心悸、眩晕和晕厥、呼吸困难等房颤的典型症状,需尽快到医院排查。确诊患者要遵医嘱坚持抗凝治疗,必要时可进行导管射频消融手术。

上一篇: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片瓦尔登湖 下一篇:我的另类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