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06-23 12:56:32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 要:本文通过数据分析了2005年至2011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结构,了解中国现阶段国际收支失衡的现状,得出了导致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直接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国内和国外的影响因素,从更深层面来分析出现顺差的原因。最后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国际收支失衡;双顺差;经常账户顺差;资本与金融账户顺差

从1994年至今,除了1998年出现国际收支逆差外,其余年份均为顺差。虽然国际收支顺差表明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不断增强,但是作为发展中国家,长期的国际收支失衡却会对我国国民经济运行产生负面的影响。

从2001年以来,我国的国际收支顺差规模出现了加快的趋势,收支失衡情况日益明显。根据外汇管理局2012年3月的国际收支报告显示,2011年国际收支交易额比2010年增长22%,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继续保持双顺差,顺差额分别为2017亿美元、2211亿美元。经常项目的大规模顺差构成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部分。2003年―2012年,我国的国际收支顺差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货物项目的顺差经常占到经常项目的80% 以上。

一、中国现阶段国际收支失衡的现状

从外汇局查到的资料显示,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几乎年年出现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的双顺差。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规模出现了激增的趋势,这在国际经济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双顺差使得我国的外汇储备也迅速增加,至今已累积了3万多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外汇资产持有国。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状况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

由表可见,自200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格局相比前几年的情况来说,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从2004年到2008年,经常账户的差额逐年上升,由2004年的689亿美元涨到2008年的4206亿美元。国家外汇局的《中国外汇管理年报》说,2009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增长有所放缓,经常账户顺差2433亿美元,较上年下降41%。2010年,“双顺差”局势继续存在,2011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2017亿美元,同比下降15%;2012年上半年,经常项目顺差772亿美元,同比下降12%。经过计算发现,货物和服务贸易差额在经常账户差额中所占的比例在90% 左右,成为经常账户出现顺差的首要因素。而且,每一年的服务贸易差额均为负值,说明我国的服务行业还不发达,还是进口占主导。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一方面,我国出口商品的结构已经发生了改变,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增强了;但是另一方面,这也充分说明了我国经济的内部失衡,即内需不足,使得经济增长不得不依靠出口,越来越倾向于外向型贸易。

二、中国现阶段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分析

(一)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倾向

我国贸易失衡不仅源于自身过分强调对外贸易,还部分源于主要贸易伙伴的忽视对外平衡。王晓雷分析表明,贸易逆差其实并没有恶化美国经济和就业,贸易保护主义是可以治理美国的贸易逆差。美国贸易逆差的真正根源是它的储蓄―投资缺口,与美国贸易货币的贸易政策无关。有数据表示,美国失业率的波动与贸易逆差的大小成反比,在美国的贸易收支“改善”阶段,美国的失业率上升,而在贸易收支“恶化”阶段,美国工人的失业率下降。

(二)国际间产业结构的转移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不断紧密,为寻求更优资源配置,跨国公司出于比较经济优势和在全球配置资源的战略需求,开始了新一轮的产业转移。把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从发达国家转向了新兴市场国家,而把一些高技术的制造和高端服务留在了本国。在国际生产力布局变化下,中国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外贸结构,以直接投资为主的利用外资方式,使中国处于制造业的终端,承担了许多转移顺差。

(三)储蓄大于消费的结构性失衡

长期以来,我国国内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低消费、高储蓄,而高储蓄带来的则是高放贷和高投资。在国内消费不足的状况下,高投资形成的过剩产能只能通过对外出口来释放,由此导致了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导致消费需求不足,进而成为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之一。居民储蓄存款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居民对预期支出和收入的不确定性,是预防性储蓄动机导致的结果。

三、调节中国国际收支失衡平衡的政策建议

(一)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

一方面,限制资源性商品的出口,限制低附加值、“三高企业”产品的出口,继续发挥出口退税在调节出口产品结构中的积极作用,有针对性地优化贸易结构,对这类商品降低、取消出口退税政策,必要时甚至向其征收出口税。另一方面,努力开发高新技术产品,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在出口产品中的比例,提升出口产品的层次。对于自主创新产品的出口实施优惠政策、提供便利条件。

(二)完善国内的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

第一,进一步完善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建设,重视货币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以及农村金融市场等的协调发展,提高金融市场整体效率,最大限度的发挥金融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让居民的储蓄在国内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防止流到国外。

第二,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鼓励大型国有企业在国内上市融资,使一部分储蓄存款向资本市场转移;规范上市公司的运作,提高上市公司回报股东的意识,引导投资者长线投资,降低市场对政策的依赖,避免资本市场的大起大落。

第三,政府应营造健康、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同时注意健全国家金融监管体系和预警体系,保障各市场交易的正常和完整的进行。

(三)积极实行企业“走出去”战略

一方面,向对外投资企业提供低息外汇贷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海外投资,为企业的海外投资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有选择、有步骤地开放资本市场,放开国内企业在境外投资的购汇额度和种种政策限制,提高企业使用外汇的主动权,鼓励企业对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进行长期投资,从而增强国内企业实力,提高资金利用效率,降低国内的流动性过剩。同时企业还应积极寻觅并开拓拓新的目标市场,市场多元化可降低出口企业对国外某些市场的长期依赖。(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 王晓雷.美国相对贸易逆差与贸易保护政策的失灵[J].当代财经,2006.

[2] 唐建伟.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分析――现状、原因及影响[J].国际贸易,2007.

上一篇:电子测试系统中VXI总线接口技术研究分析 下一篇:新闻视觉传播时代的“东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