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缺陷与重构

时间:2022-06-22 10:25:31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缺陷与重构

摘 要:本文剖析了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存在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时效性、所需费用相对较高、处理结果有失公平、调节机构未尽其能等缺陷,提出了要形成多元化的劳动争议处理模式,在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添加集体协商的制度等处理制度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缺陷;重构

一、前言

现阶段,我国劳动关系是否能够实现和谐,对国内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有着直接的联系。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经济体制已逐渐成型,然而在劳动争议处理方面,依然沿用传统的处理机制,即“一调一裁两审”,其对新经济体制以及新型劳动关系的不适应性日渐突显,其具体表现为劳动纠纷的复杂程度向着更为严重的方向发展,劳动争议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然而传统劳动机制中存在的程序性弊病越来越突出。[1]本文将目前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之上结合笔者自身的实践经验,对如何进行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重构提出几点建议。

二、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存在的缺陷

第一,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时效的相关规定存在缺陷。其具体表现在:其一,在我国的《劳动法》明确规定,当事人拥有申请仲裁的时间为60天。对申请仲裁的时间进行限制,虽然能够对劳动争议的快速解决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对时间进行较短的限制使得当事人所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大。在劳动争议的实际处理过程中,即便是所运用的时间超过法律的规定,争议的双方也往往不会终止争议,仅仅是将运用法律渠道转变为其他方法;其二,根据我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仲裁的生效时间为当事人明确自身的权益受到侵害的三天之内,当争议的双方运用自行调解或者拥有其他理由时,仲裁时效终止。这就对当事人的自行调解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其三,在对劳动争议进行实际处理的过程中,对不同部门对时效的认定有着自己不同的见解,致使在处理的过程中,同一起劳动争议很有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2]

第二,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所需费用相对较高。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在对劳动争议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不同的处理阶段有着不同的处理期限,例如一审所运用的时间不能超过6个月,一起劳动争议的案件,其累计规定处理时间长达一年,且当有较为特殊的情况发生时,该期间将会酌情延长。[3]而在劳动争议案件处理的每个环节,当事人都需要花费一定的资金,因而在较长的处理过程中,当事人的经济负担相对较为严重。

第三,处理结果有失公平。就我国法律体制目前的情况而言,在对劳动争议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运用仲裁的处理方式以及提讼的处理方式其未能实现统一,因而在对相关法律进行运用的过程中,不同的处理方式往往会使用不同的法律进行处理,其对证据有效性的判定方面也有着较大的差异。由于上述现象的存在,因而在处理的过程中,其处理结果对存有劳动争议的双方而言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公平。

第四,调节机构未尽其能。在对劳动争议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其最常用的方式为调解。而对争议进行调解的机构通常分为两种,其一为民间组织;其二,企业中的调解部门。然而在对劳动争议进行调解的过程中,其民间组织的权威性相对较差,且其人员的专业水平相对较低,其处理结果往往有失公允。而对于部分企业而言,出于企业运营的成本考虑,并为单独设置劳动争议的调解部门,而设有此部门的企业,其调解机构也是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处理结果的公平性相对较差。[4]

三、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改革建议

针对上述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结合笔者自身的实践经验,对如何进行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重构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第一,形成多元化的劳动争议处理模式。在对劳动争议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其处理相对较为复杂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在出现劳动争议之后,多度的依赖于我国的司法程序,而其他争议的解决方式灵活性相对较差。因而,在国内有必要建立多元化的劳动争议处理模式。其根本目的在于重视争议双方的根本利益,并最大限度的进行调解,明确争议双方存在的过错,尽量运用调解等非法律途径进行解决,从而实现较快的解决劳动争议,缓解司法系统的压力,同时能够大大降低当事人所承担的经济负担。[5]对于国家而言,应通过立法的形式对其他处理方式的结果赋予其合法性,加速多元化处理模式的形成。

第二,对于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出现集体性争议的可能性相对较大,因而在对该类案件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不能采用回避的措施,而是应在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添加集体协商的制度,从而能够将该类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6]然而,控制劳动争议的有效措施应是防范措施,因而笔者认为在国内成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监督,方能从根本上进行解决。

四、小结

相对而言,在对劳动争议处理的过程中,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是处理过程中的最有力的依据,但是在现实处理过程中,运用传统的机制进行处理,其所需成本相对较高,其消耗时间相对较长,处理效率相对较低,严重影响了劳动争议处理的效果,对国内社会的和谐程度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通过上述建议的论述,完善处理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将对劳动争议的解决处理发挥良好的推动作用。(作者单位:山东大学)

参考文献:

[1] 李林蔚.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反思及重构——以法国模式为借鉴[D].厦门大学,2007.DOI:10.7666/d.y1343834.

[2] 曹燕.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困境与突破[J].河北法学,2012,30(5):112-115.

[3] 陈协平.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思考[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1):63-67.DOI:10.3969/j.issn.1673-131X.2012.01.016.

[4] 彭鹏.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程序层面之分析[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21(4):43-47.DOI:10.3969/j.issn.1673-2375.2007.04.010.

[5] 何吉英.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9.

[6] 张晓红.试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缺陷及完善[J].经济师,2011,(5):80-81.DOI:10.3969/j.issn.1004-4914.2011.05.046.

上一篇:浅论律师与客户沟通能力的培训课程设置 下一篇:论法官的社会角色与司法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