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时间:2022-06-21 10:15:53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 要]工业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环境问题,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各国必须重视的问题之一。在环境的保护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而环境影响评价中尤为重要的一部分是公众参与。本文主要分析了公众参与环境评价的重要性和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 公众参与 对策

中图分类号:X8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7-0364-01

一、 公众参与制度概述

(一)公众参与环评的定义

公众参与环评工作主要是指项目开发建设的过程当中,建设的单位、环保主管的部门、环评的单位以及受到或者有可能受到建设工程影响的公众、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感兴趣的团体等相关的群体,针对建设项目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双向的交流,从而参与政府进行环境管理决策的权力。

(二)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评价的重要性

(1)公众参与提高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

通过公众参与环评工作,有助于降低评价单位单独进行评价而产生的漏评或者误评现象。通过各方共同的参与,可以使得有关部门和单位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更加全面的认识到环境问题,对于公众提出的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并提出符合实际的分析,从而提高环评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防止决策盲目性,避免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2) 公众参与有利于政府对环境问题的全方位管理

公众参与有助于强化政府对于环境问题的全面管理,公众和社会团体通过建议的手段,参与政府有关的决策,并且监督决策的执行过程。公众是环境污染的最终承受着,因此,他们的建议会更加切合实际,更有利于政府决策的准确性。

(3)公众参与有利于提高公民环境意识

公众参与环境评价工作,有利于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使他们认识到积极的参与到环境宝华的监督、管理和改善工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职责,从而推动全民环保意识的提高。

二、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

(一)公众参与作用边界被公众无限放大

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集中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类建设如火如荼,各类社会矛盾相互交织,错综复杂,由于《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是我国行政审批环节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众参与规范,所以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不由自主的演变为成为公众“泄愤”的重要工具以及维护自身权益的唯一有效方式。

(二)信息公开时间过短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规定,征求公众意见的最短期限为10个工作日。然而,很多单位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却并未严格执行。一些重要的信息在公众参与的时候才公开或者根本就不公开,使得公众没有充足的时间对于环境的评价工作做出更为合理和准确的判断。

(三)参与对象缺乏代表性和广泛性

参与环境评价工作的公众主要包括了受建设项目影响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代表”,然而,很多评价单位在实际的操作中并未严格的遵循。有些单位甚至只是随意的发放一些调查问卷来敷衍,故意回避主要的利益受损者,尽量选取一些受益的公众,从而导致大部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公众的满意度较高。然而,此种满意度并不能完全代表公众的真实想法。

(四)公示内容设置避重就轻

公众参与环境评价工作的另外一个不足在于单位在公布环评信息的时候,往往避重就轻,使得公众无法获得全面、真实的信息。很多公众在参与环境评价工作的调查问卷的时候,调查问卷中阐述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积极意义偏多,而对于环境、社会方面的阐述较少,或者环境问题的影响范围和程度阐述的不够全面,在或者就是夸大污染防治措施的效果,美化环境评价工作的结论,从而有意或者无意的误导公众,造成公众的结论失真,流于形式。

(五)公众参与意识淡薄

虽然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相关法律、法规已日益完善,但大多数公众由于受文化素质的限制,缺乏相关的环境法律、法规的背景知识,对环境影响评价这一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知之甚少,更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以什么方式参与环评。

三、 改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机制的措施

(一)完善有关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途径和方式的法律法规要建立健全

为了提高公众参与环境评价的有效性和真实性,需要我国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明确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途径、形式和程序等,以确保公众参与环境评价工作的合法性。同时,还应该重点立法明确公民有权自愿成立公民环境保护社会团体或群众组织,并通过这类组织参与环境管理,开展环境保护活动。

(二)合理设定公众参与的时间

我们知道,公众参与环境评价工作有效性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公众参与所获得的的相关信息不够全面和真实。因此,应该合理的选择公众参与环评工作的时间。应该在政府对某项决策或规划事实上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时和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前介入,直到项目审批结束。

(三)加强环境宣传教育以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提高公众参与环境评价工作的意识是提高环评工作有效性的重要举措。应该从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公众的环境保护知识、环境保护的意义、环境保护的态度和环境保护的行为等公众环境素养。充分利用大众媒体的强大影响力,普及法律知识,培养公众的法治观念,提高法治素质,树立观念,有效监督政府决策和企业的环保行为。

(四)建立完善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建议各级环保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通过各种公众易获取的渠道及时相关的环境信息。对于那些以欺骗手段来虚假信息的建设单位,必须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严惩不贷。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公众的环境知情权才能得以保障,公众参与才能有效的开展。

(五)细化公示内容,完善公众意见调查表

公众意见调查表现无统一的格式和要求,在公众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所推荐的保护设施的态度及意见方面的调查比较薄弱。因此,应进一步细化公示内容,规范公众调查表及环境信息公告的格式,增加被咨询人员情况表,规范报告书简本内容。增加此方面的调查有利于向公众对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措施、环境影响范围、程度有更明确的了解,从而使公众对项目或规划实施进行有效的监督,扩大和深化公众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参与范围。

(六)合理选择公众参与对象

公众的代表性与广泛性是影响公众参与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合理选择公众应兼顾公众的代表性与广泛性。广泛的代表性有利于吸取多方面的意见,便于决策者综合把握。因此,在选择对象时,高层次和基层的对象都要考虑,选择范围应包括直接受影响的人群、受影响团体的公共代表和其他感兴趣的团体。

公众参与环评工作,在提高评价的有效性和真实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我国公众参与环评的时间较晚,因此,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我们应该从我国实际出发,结合公众的特性和环评的特征,不断完善公众参与环评的制度和流程,使得公众参与环评工作能够真正的发挥出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波.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绿色科技,2013,05.

[2] 胡连伍,陈海霞.影响我国环评公众参与有效性的障碍及对策措施[J].环境研究与监测,2013,03.

[3] 赵鹏展.分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10.

上一篇:浅谈信息化战争对大数据存储与分析的要求及对... 下一篇:活性污泥菌群结构对于城镇污水处理系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