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入“快跑”阶段

时间:2022-06-21 08:43:35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入“快跑”阶段

2009年3月,国家战略层面确立“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按照预定目标,上海将在2020年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如今五年已过,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究竟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阶段?今年,上海市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工作推进小组办公室推出的一张囊括多达73项重点工作分工表给出了答案,其中“自贸元素”是工作重心,成为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诸多改革突破口。

金融行业成写字楼需求主力

一般来说,写字楼市场的兴旺与冷清,可以从侧面反映一个城市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的波动。近几年,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工作的推进,金融服务业租户的强劲租赁需求催热上海的写字楼市场。

戴德梁行研究部数据显示,上海甲级写字楼2014第二季度整体平均租金为每天每平方米 8.57 元,环比下降 0.92%,同比下降 1.27%, 为两年半以来的历史最低点;其中,浦东区域内甲级写字楼的平均租金持续上升,达到每天每平方米 9.20 元,环比上浮 2.22%,同比上涨 4.90%;而浦西区域为每天每平方米8.29 元,环比和同比分别下降 2.36%与 4.05%。上海国际超甲级写字楼平均租金为每天每平方米12.39 元,环比上升 5.45%,同比下降 1.59%。小陆家嘴地区甲级写字楼一室难求的局面仍在持续,其中,上海国金中心写字楼的租金成交价首次冲入每天每平方米20元区间。

仲量联行研究报告称,浦东新区写字楼平均租金本季度环比上涨2.5%,并已开始带动浦西中央商务区租赁市场的需求。仲量联行华东区董事总经理顾东尼表示:“我们看到内资资产管理、私募股权及其他金融服务行业租户,正积极寻求扩张或设立新办公室,从而产生强劲的租赁需求。”第二季度,来自金融服务业的内资公司在上海中央商务区租赁市场尤其是浦东新区市场表现愈加活跃。上海自贸区及相关金融改革方案吸引了内资公司在自贸试验区内注册的强烈意愿,并且选择在传统中央商务区内租赁办公面积。为了提升公司形象,许多此类公司表现出租赁陆家嘴办公面积的意愿。例如,新华产权交易所在自贸区内注册,并于2014年第二季度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内租赁了约1000平方米的办公面积。

“由于供应稀缺,加上自贸区效应的发酵,浦东涌现了大批内资金融机构,这是浦东租金涨幅较快的重要原因。有的优质项目个别楼层甚至让租户自己出价,业主挑选。”一个浦东写字楼业主这样解释了浦东写字楼空置率低的原因。

小陆家嘴是全国首个国家级金融开发区,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浦东新区的黄浦江畔,面向外滩,轨交2号线和6号线连通人民广场、南京西路的核心商务圈。从1990年成立至今,小陆家嘴汇集证券、期货、外汇、黄金等金融行业,是外资银行总部、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贸易、投资和中介服务机构等的集中之地。成熟的金融产业链和相关服务配套,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租金一直处于高端价位,而中外各大金融机构在强大的财务支撑下,也纷纷进驻此地。中原地产研究部最近的调查显示,自今年3月开始,小陆家嘴5A甲级写字楼租金略有上行,约12~20元/平方米/天,而空置率一度下滑至历史最低点2%左右。

在多家房地产顾问看来,内资金融机构对写字楼行情的影响不容忽视。有意思的是,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今年却一度传出了“招租难”的消息。2008年在全球金融海啸背景下开工的上海中心大厦,比著名的台北“101大楼”还要高出约四分之一,地处有着“东方曼哈顿”美誉的陆家嘴金融城。上海中心大厦计划于2014年底基本土建竣工,2015年中投入运营。上海中心大厦已在5月敲定由仲量联行和世邦魏理仕两家跨国行负责写字楼租赁业务,被认为力求吸引海外租户。

对于“招租难”一说,上海中心大厦公关总监朱亚萍予以了否认,“上海中心赶上了一个较好的时机,因为这是小陆家嘴最后一幢综合办公楼;另一方面,跨国企业扩租的需求还在释放。”上海中心大厦对外表示,目前意向租户很多,主要分布在金融、保险、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行业,“这和我们的定位非常吻合。不过租赁许可证还在申请,所以还没有正式签约。”

按照上海中心大厦建设之初的定位,他们首选金融行业,聚焦国际标准的超甲级办公、超五星级酒店和配套设施、主题精品商业、观光和文化休闲娱乐、特色会议设施五大功能,其办公面积约22万平方米,商业面积约5万平方米,预计容纳规模2至3万人。

事实的确如此,世邦魏理仕中国区负责人林天春表示,现阶段,他们洽谈的目标公司主要为国际知名的银行、金融机构、商务中心、制造业、文化娱乐业、建筑师事务所等。

根据睿意德的数据显示,在针对纽约、上海、香港等城市的超高层办公楼租户背景分析后发现,金融与专业服务业租用了超高层办公楼80%的面积,为主力租户。由此看来,比起租金,上海中心更关注企业本身,如果是国际知名金融总部愿意搬过来,租金议价空间也许好谈。

此外,上海中心大厦作为陆家嘴区域最后一个办公楼项目,它的竣工将为陆家嘴金融区20年建设发展的成功拼上最后的一块拼图。可以说,上海中心大厦的落成无疑将给浦东陆家嘴带来约22万平方米可租高档办公用地,届时,小陆家嘴写字楼空置率将会反弹,将一定程度缓解陆家嘴“一房难求”的局面。

国际化程度仍较低制约重重

尽管金融行业成为上海写字楼需求主力,但多位专家认为,上海真正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且面临很大的阻力。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7月19日在“2014・上海新金融年会暨互联网金融外滩峰会”上表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有长足的进步,但制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因素,至今仍未有太大的变化。

作为一个指标,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可以全面地反映一个地区金融业的相对发达程度。金融中心城市意味着其金融业相对于其他行业较发达,金融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较高。上海去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823.29亿元,比上年增长13.7%。今年上半年,金融业增加值为1384.84亿元,增长9%,可以看到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成效。但是,上海金融机构的密集度、规模仍落后于成熟国际金融中心。

按照哈佛大学经济系教授Richard N.COOPER的看法,上海要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离不开三个必要条件:第一是规模,必须要达到一个最基本的规模;第二是汇率可兑换;第三是要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争端处理机制。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立坚分析,上海曾经推过跨境支付的结算功能,但发现有人利用我国尚未完全市场化的人民币汇率和海外市场汇率之间的差价来套利,做虚假贸易,上海很快意识到要防止这种利用金融套利的行为,必须要让利率汇率市场化,但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不是上海能够决定的,必须要靠整个国家银行能力和监管能力的提升。另外,目前国内的金融市场建立尚不完全,若开放给国际投资者,会使一部分投资者利用国内金融市场的不健全来投机,容易造成金融危机。“在制度建设完成以前,只能逐渐开放,想一步开放是不现实的。”至于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孙立坚称,由于前两个功能都还没有做好,市场投资欲望不足,不能利用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来影响国际的金融产品。

在制度环境建设方面,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刘胜军说:“目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市场化、法制化等软环境方面,和香港等地区还有着较大的差距。譬如,法制化方面,现在像股市等违法违规成本都太低,必须提高监管透明度,否则市场很难长期健康发展。”

自贸区金融创新是重点

对于上述存在的障碍,多位专家都提到,上海要主动对接、主动推动中央进一步的金融改革措施,可以把自贸区作为金融改革的突破口。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潘英丽说,“上海现在有自由贸易试验区,什么叫‘试验区’?就是要大胆地先行先试,要利用好这个试验区主动跟有关部门报方案,争取在金融改革上先行先试。”

经济学家连平亦提出,首先,可以借助自贸区开展人民币产品的各种创新。现在全球至少有六七个地方,都在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这将使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交易、回流、投资需求会越来越大,这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所能获得的机遇。自贸区内政策比较宽松,有利于人民币产品的发展和创新,如利率、汇率等衍生产品均会获得很好的发展空间。第二,可以借助自贸区推进上海资本市场的开放。是否可以考虑向前推进一步,把香港和上海的金融机构,在上海结合推出一些人民币的理财产品。第三,可以借助自贸区推进离岸金融的发展。比如,探索将现有银行的离岸业务嫁接到自贸区的账户体系当中;除了银行业的产品创新,是否可以在离岸证券、保险、租赁等非银行业务方面,也得到一个很好的推进。第四,借助自贸区的平台,通过自贸区的账户体系和创新,拓展上海的私人银行财富管理,适时建立私人财富中心。

自从去年9月自贸区挂牌以来,在自贸区内注册的外资银行机构多达22家,眼下还有更多外资银行在申请中。在自贸区里,金融改革创新与跨境贸易投资制度创新,正形成一道相互促进、交相辉映的独特风景。

今年4月,上海市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工作推进小组办公室召开会议,提出上海今年将以推进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为重点,努力实现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新的突破。会上,一份重点工作分工表,73项任务对应的牵头部门和参与部门一一明确,要求以改革统领全局,以推进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为重点,进一步健全金融市场体系、扩大金融开放程度、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努力实现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新的突破。上海将做好金融监管信息与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征信系统的对接,研究完善自贸试验区金融产业发展布局。

目前,73项任务正在稳步推进。在自贸试验区内设立各种面向国际投资者的金融交易平台,堪称今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中之重。此外,上交所、中金所、外汇交易中心、上海清算所、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等在内的金融要素市场,也正积极研究在上海自贸区内设立面向国际的金融交易平台。

其中,自由贸易账户业务的启动,无疑是一大亮点,为金融市场与机构开拓了全新的领域和无限的想象空间。6月18日,自由贸易账户(FT)在上海正式落地,首批已接入央行上海总部系统的中行、工行、建行上海市分行、浦发银行上海分行、上海银行共五家银行,实现了开立自由贸易账户功能。而有了FT基础,黄金交易所将吸引区内和国际资本进入黄金交易市场。据悉,上海国际黄金交易中心已经完成注册,业务规则已经修订完毕,交易系统等技术准备已经上线,交割仓库已经通过海关验收,加上此次接入自由贸易账户系统并与相关银行达成结算合作,上海黄金交易中心已经搭毕。

在此前一直被视为上海短板的互联网金融领域,7月21日,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关于促进本市互联网金融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会议强调,要打破思维定势,避免用传统产业发展的眼光看待互联网金融行业,决不能轻视“山寨”和“草根”,要主动适应互联网金融的新业态、新模式,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从人才、创新、信用、配套体系、法制等环境因素着手,营造适宜产业发展的环境,并加强防控行业风险。

制度保障方面,4月8日,对自贸区制度建设有着重要意义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仲裁规则》面世,并于5月1日实施,吸纳了诸多国际商事仲裁的先进制度。同时,上海二中院亦研究制定了《关于适用仲裁案件司法审查和执行的若干意见》,并对外进行了解读。8月1日起,有自贸区“基本法”之称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施行,规定五大金融创新关键点,如创新有利于风险管理的账户体系;人民币跨境使用;推动利率市场化体系建设;建立与自贸试验区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等等。

今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可谓进入“快跑”阶段。7月,《福塔莱萨宣言》宣布,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初始资本为1000亿美元,总部设在中国上海,“这是第一家落户上海的真正国际金融机构,将极大促进上海金融业的发展,助力上海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同样也将给中国百姓带来切身利益。”有专家如是评价。

上一篇:项目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控制探析 下一篇:浅析现代企业薪酬制度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