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业务转型分析与展望

时间:2022-06-20 01:11:31

商业银行业务转型分析与展望

商业银行业务转型,是指其为适应环境发展变化,调整优化业务结构,实现持续协调发展的过程。2011年,在客户金融需求、资本监管标准提高、金融脱媒深化以及货币政策调整等因素的推动下,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继续推进,信贷结构调整有序展开,中间业务增速继续提升,综合经营效应逐步显现。2012年,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轨迹仍将向前延伸。

客户需求和金融环境变化力促商业银行业务转型

客户金融需求多样化

近年来,不论是公司客户还是个人客户,金融需求多样化的特征更加明显。一方面,公司客户除传统信贷业务外,在现金管理、重组并购、证券保荐与承销、对外投资、公司理财、资产托管、国际结算、外汇业务、风险管理等领域衍生出更多金融需求,尤其是大型企业集团推行集约化管理对银行服务层次、服务效率、服务网络形成更多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个人财富的累积,个人客户尤其是个人中高端客户投资、理财意识日益增强和成熟,对金融业务的需求从简单的现金存取款、转账交易逐步向基金、国债、股票、黄金、保险等多元化投资理财渠道延伸,且随着个人财富的快速增长,私人银行业务、财富管理业务正成为新的市场需求热点。

资本监管标准提高

借鉴“巴塞尔协议Ⅲ”,银监会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新监管标准,进一步强化了资本充足率监管。一是改进资本充足率计算方法,提高监管资本的损失吸收能力,扩大资本覆盖的风险范围。二是提高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增加了资本充足率的监管层次。三是引入杠杆率监管标准,控制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及银行体系的杠杆率积累。新监管标准的实施促使商业银行调整发展战略,切实转变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模式,走质量提高的内涵式增长之路,通过降低扩张速度、提高资产质量、调整信贷结构、发展中间业务等方式来实现资本节约。

金融脱媒现象深化

随着金融改革发展的逐渐深入,国内资本市场得到大力发展,金融脱媒现象日趋深化,非银行金融机构对经济的支持力度也明显增强。据人民银行统计,2011年前三个季度非金融企业债券和境内股票融资合计1.19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12.2%;以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方式合计融资2.14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21.8%;保险公司赔偿和小额贷款公司及贷款公司新增贷款合计为3065亿元,明显多于上年同期。随着金融脱媒的深化,一方面,更多居民储蓄存款从银行“搬家”去追求收益更高的金融资产,迫使银行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吸收存款力度,增大成本支出;另一方面,银行信贷客户遭受分流,银行贷款在企业融资结构中的地位下降,银行也因此丧失传统的收入来源。这种局面给银行业传统业务带来了日益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为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开辟了较为广阔的空间。

货币政策转向与信贷投向引导

从2010年末起,中国的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为稳健。2011年以来,人民银行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3次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加强流动性管理,货币信贷增长向常态水平回归,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从上年末19.7%的高位回调至9月末的13.0%。货币政策转向明显限制了商业银行传统信贷业务扩张。但与此同时,信托、租赁等具有信贷替代功能的金融产品需求增加又为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提供了大量机会,而且信贷偏紧提高了商业银行的议价能力,为收取信贷业务延伸服务费用创造了条件。

除了控制贷款规模增长以外,人民银行还继续加强和改善窗口指导,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提高对“三农”的金融服务水平,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鉴于信贷规模控制后小微企业面临的窘迫局面,银监会2011年也根据国务院相关政策精神,两次下发通知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这对当前及后几年信贷结构的调整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2011年商业银行业务转型进展

2011年,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继续推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贷结构调整符合政策预期

一是小企业贷款增量占比大幅提高。截至2011年第三季度末,各类银行业机构小企业贷款(含票据贴现)余额10.13万亿元,同比增长24.3%,增速比大、中型企业分别高13.9和11.7个百分点;前三季度累计增加1.3万亿元,占全部企业新增贷款的39.2%。

二是涉农贷款增速继续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截至2011年第三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14.0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2%,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9.4个百分点。

三是个人贷款占比稳中有升。尽管个人住房贷款受到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增速明显放缓,2011年第三季度末比年初增加6576亿元,同比少增4145亿元,但是汽车贷款、信用卡透支等短期个人消费贷款仍然保持较高速度,同期比年初增加4833亿元,同比多增555亿元。从整体上看,商业银行个人贷款占比仍处于平稳上升态势。

四是新兴产业领域的贷款支持力度明显加大。在国家战略的引导下,商业银行正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例如,据上海银监局监测,截至2011年9月末,在沪银行对上海市科委2008年至2010年6月认定的2539家高新技术企业的信贷投放总量较年初增加258.2亿元,同比多增147.6亿元。

同业资产增幅出现回落

同业资产在2011年前两个季度增速较快,但在第三季度出现明显回落。以上市银行为例,前两个季度同业资产分别比上年末增加了29.99%和35.39%,同业资产在上市银行生息资产中的比重也从年初的8.38%上升到2011年第二季度末的10.28%。但是,在第三季度,受到银监会票据业务、资本充足率等监管新规的制约,大部分银行开始压缩同业资产规模,同业资产规模第三季度环比下降了14.77%,同业资产在上市银行生息资产中的比重也迅速回落到了8.68%。

2011年商业银行债券资产占生息资产的比重继续下降。以上市银行为例,在2011年前两季度债券资产不仅在生息资产中的比重持续减小,而且规模也低于上年末的水平,这种比重和规模同步减小的情况在以前年度并不常见。债券资产在生息资产中的比重从2010年末的22.36%下降到2011年三季末的20.37%。债券投资占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银行负债、特别是存款拓展的压力较大,在存贷比持续走高的情况下,银行存款被更多地用于支持高收益的信贷资产。

中间业务增速继续提升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增速逐年递增,2011年的发展速度同比更实现了较大提高。在此推动下,近几年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呈现出逐年递增趋势,而2011年的增长又明显快于往年。

从规模上看,四大国有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金额牢牢居前,2011年三季度末市场份额约占16家上市银行总和的80%,居第五位的交行规模不足第四位中行的1/3。从增幅来看,近年来国内银行普遍注重中间业务拓展,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每年均有大幅度提升。股份制商业银行增速要明显快于大型商业银行,截至2011年三季末的平均增速达65.33%,比大型银行高出23个百分点。

从中间业务收入的结构上看,除了传统的清算、结算和银行卡业务的手续费收入以外,顾问和咨询业务的收入在2011年成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在16家上市银行中,有14家银行2011年上半年的顾问和咨询业务收入在全部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中的占比靠前,主要是因为信贷偏紧提高了商业银行的议价能力,为银行“息改费”创造了空间。此外,2011年理财产品的持续火爆也为商业银行贡献了不少中间业务收入。

从中间业务的发展思路看,大型商业银行和中小型银行也根据自身的特点各有侧重。大型商业银行依赖客户资源和网点布局的优势比较偏重于结算、清算、银行卡、投资银行等与业务,而中小银行由于在网点和客户等方面的制约,很多业务难以开展,主要寻求差异化发展路径。比如,浦发、华夏、民生等银行的信用承诺手续费及佣金就成为2011年上半年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再如,招商银行长期致力于银行卡业务的发展,银行卡手续费在全部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中的占比近几年始终处于前列。

综合经营效应逐渐显现

经过近6年的综合经营试点,商业银行综合经营协同效应正逐渐显现。

一是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密切了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也提高了客户对银行的综合贡献度。银行下属子公司利用各自的专业服务和优势,通过业务联动,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增强了银行集团提供跨市场、跨行业、跨境多元化金融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了客户财富管理、融资、保险等多方面金融需求,同时业务联动也提高了客户的综合贡献度。例如,境内分支银行推荐的客户通过银行集团投资银行在香港保荐上市,不仅直接增加了银行集团中间业务收入,而且香港市场募集的资金回流到内地后也会相应增加境内相关分支行存款。

二是改善了银行业的收入结构和盈利模式。银行通过综合经营试点,涉足金融租赁、信托、保险、证券等业务,收入结构更加多元化,非利息收入明显增加,过度依赖利差的盈利模式有所改善。例如,银行与其附属基金、保险、信托等公司的营销合作,增加了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

三是加强了银行的经营弹性。在近两年货币政策转向的情况下,银行集团下属信托和租赁公司业务发展迅速,在一定程度下缓解了信贷规模扩张受限的经营压力。

商业银行业务转型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数据显示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在2011年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却不容忽视。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的经营环境和社会环境尚存限制因素

从国际银行业务转型的经验看,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往往是以经营环境的显著变化作为前提条件,主要包括:一是直接融资的迅速发展导致非金融部门间接融资需求明显减弱。二是证券类资产不断增加相应减少了银行存款,储蓄率持续下降。三是资本市场业务成为银行非利息收入的重要来源。四是证券化率的提高带来的财富增长导致居民理念发生变化。虽然目前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已经出现了以上变化趋势,但这些变化尚不显著,对银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的推动作用还比较有限。

此外,国际银行中间业务的高速发展大多依赖于服务型产品的高收费。在我国,受人们生活观念和消费习惯等因素的影响,银行服务收费的社会接受程度不高,人们对商业银行的收费行为普遍持抵触态度。目前,商业银行除了对基本与国际接轨的国际结算业务收费较高外,其他产品均采取了低收费或不收费的操作模式,使业务收入与业务量无法达到同步增长。

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内生动力仍显不足

商业银行2011年的中间业务收入增速同比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这种高速增长并非主要来自于银行业务结构的巨大变化,而是分支机构出于考核需要对收入性质进行人为调整,这表明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内生动力仍然不足。

虽然新监管标准的实施从长远来看会促使商业银行进行业务转型,走资本节约型发展道路,但在目前实体经济对信贷需求旺盛,商业银行贷款议价能力较高而业务转型的经营环境和社会环境存在较大限制因素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当然更愿意通过简单扩大信贷规模赚取利差的方式获取收益,业务转型内生动力不足的原因并不难解释。

商业银行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存在现实困难

2011年以来,国务院和相关部门非常重视小微企业经营难、融资难的问题,鼓励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积极进行信贷支持,但是商业银行大力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面临的信息不对称、贷款难担保和业务成本高等现实困难却一直未能很好解决。

相比地方性的中小金融机构而言,大型商业银行在开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之时遭遇的“信息壁垒”更大,因此即使在商业性金融体系相当发达的美国,给小企业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也主要是社区银行或地方性银行,而并非大型银行。再加上我国目前社会征信体系建设滞后,企业信用评级推进缓慢,若想主要依靠大型商业银行全面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将会直接加大这些银行的成本和风险,造成收益与成本(风险)的严重不对称。考虑到我国的大型商业银行都是上市银行,这种状况又会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导向基本背离。

比较可行的思路是,大力发展地方银行或社区银行等小型金融机构,主要由这些金融机构承担小微企业信贷支持任务,国家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补贴。大型商业银行可以考虑建设一些信贷专营机构专门服务于特定领域的小微企业,比如科技型小微企业。

2012年商业银行业务转型展望

在宏观经济、监管政策和经营环境的影响下,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总体趋势不会改变,但是鉴于2012年信贷供求矛盾有望缓解,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状况与2011年相比会有所不同。

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是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主旋律”,经济发展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率。2012年,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预计仍将放缓,但结构调整不会放松。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持续推进业务转型的目标不会改变。

2012年,新监管标准的实施将倒逼银行加大拓展低资本占用型业务的力度。另外,2011年银监会在金融服务机构准入、发行专项金融债、计算贷款风险权重、提高贷款不良率容忍度等方面连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的政策,这些政策的综合效应也将在2012年集中体现。

客户金融服务需求的变化客观上要求银行相应进行业务转型。金融脱媒加剧使得银行面临优质客户分流、贷款增长受到限制、资产业务份额下降、负债不稳定性增加等诸多挑战,亟待推进业务转型。利率市场化加快,存贷利差收窄趋势,迫使银行改变业务结构和盈利模式。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促使银行通过业务转型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竞争力,以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具体来看,2012年商业银行业务转型将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小微企业贷款比重将明显上升。从2011年10月24日银监会下发《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补充通知》后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已经有超过1500亿元的小企业金融债得到“火速”批准或已进入最后流程。由于这类金融债对应的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在计算“小型微型企业调整后存贷比”时,可在分子项中予以扣除,这对于当前信贷规模受限和存贷比压力较大的商业银行是一支“强心针”,再加上计算风险权重和不良贷款容忍度方面的宽松标准,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业务2012年有望出现高速增长。

二是传统中间业务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随着居民使用银行卡的意识不断增强,银行卡业务受理环境也在不断改善,信用卡的发卡量仍有较大空间,银行卡的消费金额和卡均消费量都呈现大幅增长。以银行卡为载体的传统和网络支付渠道的不断扩展也将提升银行的相关手续费收入。

三是投资银行业务收入有所减少。尽管商业银行2012年债券承销业务将得到继续发展,除了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会为银行债券承销提供业务机会以外,预计2012年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以上,这也有利于商业银行债券承销业务的发展。但是,从目前的货币政策走向来看,2012年信贷环境将比2011年宽松,商业银行贷款议价能力有所削弱,“息改费”形成的顾问和咨询业务收入预计会同比减少。

四是托管业务受到更多关注。2012年,在资本市场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的推动下,托管市场边界将进一步延伸,市场整体规模将不断扩大。虽然基金托管在托管业务中的重要地位仍将延续,但证券公司管理资产托管、信托资产托管、保险资产托管、私募股权基金托管、养老金托管等业务品种将受到托管银行更多重视。托管业务也将从单一托管服务扩展到相关附加服务,盈利能力会继续增强。托管业务的规模将保持快速增长,对银行的综合贡献进一步提升。另外,通过QDII、QFII等业务,托管业务将朝国际化方向拓展。

五是理财业务发展速度放缓。2012年,银行理财业务的供求状况会发生一定改变。一方面,居民对银行理财产品的需求随着CPI的回落、货币政策趋于放松以及产品收益率的下行会有所减小。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对银行理财产品的监管明显加强,银行在发展理财业务时也会更加谨慎。从总体上看,2012年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速度将会出现同比下降。

六是综合经营试点继续审慎推进。金融危机之后,监管部门对银行综合化经营的态度趋于审慎,强化了银行集团并表管理,腕骨(CARPALs)监管体系别针对附属机构设置了指标,2011年又强调要建立综合化经营试点的后评估制度和退出机制。尽管如此,商业银行对综合经营目标的追求并未停止。出于业务转型的战略需要和协同效应愿景,不仅大型银行在继续追求金融牌照的完整性,甚至一些规模靠前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区域银行也试图早日进入综合经营试点行列。2012年,银行综合经营试点的版图有望继续扩大。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交通银行博士后工作站)

上一篇:战略指引 铸就北京地区卓越银行 下一篇:新监管标准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