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大公司“对抗”政府

时间:2022-06-19 10:35:07

外国大公司“对抗”政府

英国政府愤怒了。2011年,搜索引擎巨擘谷歌在英国总收入为3.95亿英镑,但他们只交了600万的税。在2006~2011这几年里,谷歌利用种种手段从账面上“抵消”了他们在英国180亿美元的总收入,只上缴了1600万美元的税款。英国政府将此斥为“邪恶”(Evil)很显然,这是在讽刺谷歌的信条“不作恶”(Don’t be evil)。

谷歌董事长施密特认为这是英国人自己的问题,这只是在“合理避税”。谷歌辩称,虽然他们的伦敦分部工作人员会参与广告营销谈判,但最终拍板的统统都是爱尔兰分部的成员,所以最终交易发生地都是爱尔兰,英国人可没权利据此征税。他甚至还在接受BBC广播4台采访时宣称:“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合法的……要是英国政府愿意修改税法的话,我们也一定会遵从的。”

虽然“民斗官”通常都下场惨淡,但谷歌、苹果和星巴克这样的大企业,已经把斗政府经营成了一门学问,在对战之中,他们未必会落下风。 逃税?我们是合理避税

最近,税的问题相当热门。除了谷歌之外,还有不少跨国大公司也都被牵扯进了避税或逃税的纠纷之中。

路透社爆料,连锁咖啡大亨星巴克自2000年起在英国揽下了总计31亿英镑的收入,但至今为止,他们一共只缴过860万美元的税款。尤其是去年,他们在全英的销售额达到了4亿英镑,但竟然一分钱企业增值税都没缴。

他们的手法很是狡猾:由于公司所得税是基于利润来计算的,于是他们去瑞士买咖啡豆(扣除了20%),再去荷兰烘焙咖啡豆(再扣除4.7%),再用特许使用金把一部分钱转到了一家荷兰姐妹公司,然后从其他部门进行高利率借贷,这样账面上看起来,他们每年都在亏损。用这个办法,他们已经连续三年没给英国政府缴纳企业增值税了。

更过分的是亚马逊,这家电商巨头2011年在英国的销售额为33.5亿英镑,但他们财报中显示的“纳税支出”仅为区区180万。跟星巴克一样,他们也同样不给英国政府交企业增值税,因为他们把所有盈利项目都缴给卢森堡分部来完成,而英国分部净是花钱的活儿。2012年,英国税务局为此特地对亚马逊的账目进行了一遍彻查,但很遗憾的是,最终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亚马逊并没有违反法律。

美国政府也在折腾税,他们把剑指向了另一家IT龙头企业苹果公司。根据美国参议院最近出示的一份报告,苹果也跟谷歌一样,把爱尔兰当成了避税圣地。他们利用爱尔兰税法中的漏洞,成功地将应缴税款砍掉了98%。当然了,跟其他公司一样,苹果也宣称自己“每一步都是合法的”。 在暗处,谷歌等跨国大公司通过各种方式“对抗”着政府。图为凌晨4点的谷歌。 账面上看起来,星巴克每年都在亏损。用这个办法,他们已经连续三年没给英国政府缴纳企业增值税了。

从美国到英国,从欧盟到经合组织,政府对大公司想方设法少缴税的做法都非常不满。最近,欧盟甚至要求这些大公司们上交自己在每一个国家的税单明细,以判明其中是否有什么猫腻。普通人民群众也很不满,在英国,人民甚至自发掀起了一个“无谷歌行动”,参与者都自愿在一天的时间内不用谷歌的任何产品。

不过,正如通用电气专门处理国际税务问题的高管威廉·莫里斯所言,归根结底,大企业之所以能够如此避税,并非因为他们公然违反法律,而是因为各国的税法税率都不一样。而现代跨国运营已经变得很方便,再养一批专门钻法律漏洞的律师们,企业完全可以利用某国税法的漏洞,来减轻自己的税务负担:“毕竟,两个地理上接壤的国家,在法规上面可能就有巨大的不同。” 反垄断调查?政治游说来搞定 现代跨国运营已经变得很方便,再养一批专门钻法律漏洞的律师们,企业完全可以利用某国税法的漏洞,来减轻自己的税务负担。

除了逃税之外,大公司最经常遭到攻击的问题就是“垄断”。尽管从法律上来说,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反垄断法》都不禁止自然垄断地位,即由于技术先进、管理效率高以及产品质量好等原因产生的规模扩大,但“滥用自己的垄断地位”以维持或继续扩大规模,这就会受到惩罚。那么,怎样算是“滥用”呢?

比如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最近对谷歌提出的反垄断调查。这次调查主要针对谷歌在2007年收购广告公司DoubleClick时所获得的推广工具,有其他互联网广告公司向FTC投诉说,谷歌利用部分DoubleClick最受欢迎的产品,例如广告管理系统,来促使网站站主使用更多的谷歌产品,包括广告交易平台Ad Exchange简单来说,就是谷歌利用人气高的产品去推广默默无闻的产品,如果情况属实的话,这就算是“滥用垄断地位”。

如果被判违反了《托拉斯法》,公司就有可能被强制拆散,这对大公司来说可以说是灭顶之灾。看看微软就知道了,被判违反《反垄断法》之后,他们就从行业巨头的位置被拉下了马。不过谷歌也不是省油的灯。在微软这个前任硅谷老大落马后,谷歌明显吸取了经验教训,并在政治游说上投入了巨大的金钱和精力。

根据OpenSecrets网站的资料,谷歌2012年用于游说华盛顿的开支达到了1820万美元,这个数字甚至比石油巨头美孚公司还高,而后者的营收是谷歌的将近10倍。高投入当然会有高回报,谷歌因此在华盛顿建立起了良好的声誉,在上一次FTC针对谷歌搜索的反垄断调查时,帮助他们有惊无险地脱离困境,最终以FTC放弃诉讼而告终。在“获胜”之后,谷歌也并未松懈,他们在2013年第一季度继续提高了游说力度,三个月支出达到503万美元,而苹果、Facebook、亚马逊、微软加起来只有381万美元。 政府干预?不高兴就不玩了

对于大企业,尤其是IT界的大企业来说,政府常常期待着他们能做更多的事情。比如说,谷歌此前在其《透明度报告》中表示,他们最近几年受到FBI指示,从网站上撤内容的次数也越来越频繁了;而且,根据相关政府指令,他们还可能要提供某个人的账户信息、电子邮件内容等等。维基解密的阿桑奇因此将谷歌称为“美国政府的帮凶”,尽管谷歌董事长施密特表示,他们每次都要求政府出示搜查令并严格遵照法律程序才予以配合。

至于外国政府,这些硅谷企业可就没那么客气了。英国最近指望着微软、雅虎、谷歌、Facebook和Twitter这些大的IT公司对用户的电子邮件、网络和短信往来进行存档,监控其中“有害的内容”并在适当时候进行屏蔽和移除。不过,这些美国公司以“互联网太年轻,尚不能确认此举对法制社会的影响”为理由,委婉地拒绝了他们的要求。

你看,当大公司说“不玩了”,政府也拿他们没办法。

上一篇:郁娟萍:我是书店沙发客 下一篇:包贝尔:小人物成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