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娟萍:我是书店沙发客

时间:2022-09-24 12:45:02

郁娟萍:我是书店沙发客

去年秋天,大四女生郁娟萍揣着实习、兼职赚来的5000元钱,做了一件挺好玩的事。她用“旅行+做义工”的方式,去观察那些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民营独立书店的生存状态,同时记录下跟书店有关的故事……她把自己称作“书店沙发客”。

在书架间穿行

小小的个子,披肩的长发,嘴角总挂着邻家女孩样的微笑。郁娟萍来自嘉兴桐乡,就读于杭州师范大学,专业是电子商务。她喜欢书,也喜欢逛书店。

“一度还希望能够开一间自己的书店呢,自己布置,自己进货……”这个说话细声细气的大四女生聊起书店就一脸的幸福样,“对所有做书店的人,我一直很敬佩,也希望可以走近他们,听听他们的故事。”

为了节省费用,也为了能近距离接触书店,郁娟萍最终选择了“沙发旅行”这种很潮的方式。所谓沙发旅行,就是到对方所在的城市,借住对方家客厅沙发。出发前,她通过豆瓣、微博、QQ等联系好了各个城市乐意提供沙发的书店。

在一个双肩包里,郁娟萍塞进了换洗衣物、傻瓜相机,和一个网购的录音笔,除此之外,她还带上了好几本书……

10月3日,郁娟萍出发了。她的目的地是离家并不远的无锡。而她的义工生活,将从一家名叫“百草园”的独立人文书店开始。

“最初在微博上看到这家书店的背景画面,一本本书的简短介绍,我就被吸引住了,还特意改签了火车票,延后去合肥。”郁娟萍说,找到“百草园”的那天,她的确被那高耸的书架震惊到了,“那像极了国外的大学图书馆。”

郁娟萍要干的活儿挺简单的,整理书籍、摆放整齐。“我很喜欢做这些事。在书架间穿行,做些简单的擦拭和整理, 如果书开封了,也会拿起来翻翻。”郁娟萍说,很多时候,她或坐或站在那看书,跟进店的读者交流。“傍晚的人多了些,多是叔伯、爷爷辈的人,笑说书店搬到哪就跟到哪……”

依依不舍地告别“百草园”,郁娟萍又辗转来到无锡惠山古镇,在之前联系好了的先锋书店当导购……在无锡的10天时间里,郁娟萍几乎在微博上“消失”了。这个“崇尚自由”的嘉兴女生,仿佛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天地。

没想过会走这么远

合肥,青岛,烟台,大连,哈尔滨,沈阳……“睁开眼,背包下车,又是一个陌生的城市。”

一路下来,郁娟萍感觉到既辛苦,又快活。住,基本上就是在书店的沙发上,一部旧手机,几本书,陪着郁娟萍度过了几十个晚上。即便没能找到沙发,她也会早早在网上找好青年旅社。吃,同样是郁娟萍自己解决。偶尔来了兴致,她还会去当地的菜市场逛逛……

“其实,从大二开始就爱上一个人旅游了,只不过,没有想过自己会走这么远……”郁娟萍告诉我,她非常享受这样的旅行生活。

当然,对一个还没毕业的大学女生来说,独自旅行所带来的孤单甚至恐惧感,也是难以避免的。郁娟萍告诉我,她都记不清自己迷过几次路了,有时,为了找一个小书店,她常常需要横穿大半个城市,可即使这样,也不一定能找得到。

“印象最深的就是刚去无锡时,找卡夫卡书吧。当时已经天黑了,转了半天也没找着。在一条小巷子里越走越深,心也怦怦跳起来。忽然,有人招呼我,‘同学,在这儿,在这儿!’原来是书吧的老板……说实话,我那会儿简直想哭了!”

就这样,还没毕业的郁娟萍独自一人从浙江,“晃悠”到了黑龙江。幸运的是,一路上,她碰到的几乎都是热心人。为郁娟萍安排这安排那的书店主人,慷慨地把手机送给她的电台记者,跟她一样喜欢独自旅行的大学生……还有很多人通过微博、短信不断为她加油鼓劲。

那些书店

为了书店远道而来的郁娟萍,的确没有失望——无锡的“卡夫卡”,合肥的“大口袋(P-Pocket)”,青岛的 “我们”书店、良友书坊,大连的“回声”书店、“木文堂”……每一家店,都有着自己的故事。而那些操着不同口音,却同样爱书的书店主人,更让郁娟萍觉得亲近。

郁娟萍用心看,用心听,用心记录,她真希望有一天可以把这些东西整理出来,分享给更多的爱书人——当然,每次交流下来,她也能体会到那些书店主人笑容背后藏着的苦涩与无奈。网络时代,纸质图书受到挑战,不少民营书店遭遇到了生存困境,有的缩小了规模,有的改变了书刊的售卖种类,还有的甚至因为支付不起店租而直接停业。

“在我出发之前,曾在网上一家家地搜集,很难过,很多好的书店由于种种原因成为消失的地平线,一些书店几经搬迁,搬到了地下室……”青岛一家专卖杂志的书店,几经波折,已经只剩下了半间门面。店主说:“当初的客人进门,不认识这家店了,就认识我这张脸。”郁娟萍听了非常难过。

“有人说,公众并非没有阅读欲望,但城市中缺少充满感染力和阅读氛围的公共空间。而这恰恰可以成为城市实体书店的努力目标。”一路上,郁娟萍也遇到过很多有想法的书店人,看到了他们的努力。

“合肥的大口袋(P-Pocket)书店,曾经办过一个‘跟自己说句话’的活动,每个人在一张白纸上写下自己的梦想,笑着举起来;大连的回声书店则在室外走廊上搭建了一组换书架,鼓励路人以一本自己的书换一本书架上的书,希望借助大家的力量,来维护换书架……”尽管处境艰难,很多人依然选择坚持。他们的目的就是让人们爱上读书,爱上书店。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书店就相当于城市的文化灵魂。郁娟萍至今忘不了给过她人生中第一个沙发的卡夫卡书吧。“书吧快要转让了,但是店主还会开一家小书店。我问,为什么要开书店,开书店的意义是什么。他说,就是喜欢啊,喜欢开书店,想开书店,就开了。”

现实和梦想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吧,喜欢就行动,不需要太多理由。其实,郁娟萍自己又何尝没有过这样的感悟呢?这次出行,就很有些率性而为的意思。只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一直在现实和梦想的角力中挣扎。

“大一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大二考各种证,大三,去了五六家公司面试,涉及销售、期货、证券、互联网、出版等多种行业……”除此之外,郁娟萍还啃掉了几百本书(包括电子书)。这样的大学生活,在旁人看来,或许是忙碌而充实的,可很多时候她却感觉茫然。

“我真的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学什么。总是习惯于听别人怎么说,等待别人告诉自己答案,比较确切的答案……”当初因为分数的关系,郁娟萍报考的是自己并不特别感兴趣的电子商务专业。在学校,她努力、用功,成绩也不错,可是,对于未来,对于外面的世界,似乎总有一些恐惧的心理。“有时候会想,如果永远做学生,多好啊……”

可是郁娟萍清楚,一个人必须要学着长大呀。对她这样一个家境普通的农村女孩来说,未来该走一条什么样的路?

郁娟萍一度很想当教师,可是又担心自己不是师范专业,信心不足。母亲则有意让她考个注册会计师……“我去实习过和财务有关的工作, 但是通过工作我发现我对数据处理、财务会计根本没有兴趣。”

郁娟萍想起了自己一直埋在心底的那个书店梦。她决定先出去走一走。“珍惜现在的自由和机会。我始终相信,旅行,会让我更加着眼于内心的一些东西。”

写完论文,郁娟萍又打算动身了,这次,她的方向是南下。

这个即将毕业的女孩告诉我,对于未来要走的路,她的心中已大致有了轮廓:会从事文化、创意、旅游相关领域的工作。

“生存是容易的,重要的是你的工作,也是自己喜欢的。真的很难预料明天,如果时时陷入恐惧和焦虑中,负面的东西就会随之而来。”随后,她又微笑着补充道,“其实,我也不算什么榜样啦,只是在有限的空间里,尽可能用我想要的方式去生活。”

我又一次忍不住点开了她的新浪微博,发现她的粉丝已经接近1500人,这个数字几乎每天都在增加。一有空,她就会更新,介绍各种好书,推荐有意思的书店……图文并茂,很有些孜孜不倦的劲头。

上一篇:传承和弘扬中师教育的“师范性”文化 下一篇:包贝尔:小人物成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