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调查与分析

时间:2022-06-17 01:23:14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调查与分析

河南省国有企业是河南省经济的重要支柱,国有企业的发展关系到河南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企业不断深入开展内部控制活动内部控制实践,河南省国有企业在内部控制实践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果。但是,最近几年,发生的一些不良财务事件,在很大程度上暴露出了目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仍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此,调查河南省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总结和分析河南省国有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调查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共选取82家河南省国有企业,其中河南省国资委监管企业(简称省监管企业)30家,占调查总数的36.58%,调查从2010年12月份开始,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历时三个月,通过发送电子版问卷、电话询问等方式,共收回问卷80份,除去无效问卷后,用于分析的问卷共计78份,有效问卷占总问卷的95.12%。

本次调查的主要对象是企业的财务人员,大部分为财务部门负责人,均直接参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工作,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本次调查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一)河南省国有企业对《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了解情况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先后颁布实施后,企业对其了解的程度是其得到较好落实的前提。由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颁布年限较长,企业对其熟悉程度明显高于《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企业了解内部控制相关规范的途径中培训为主要途径,其次相关政府部门的文件也是其了解较多的途径,网站是其了解的补充途径。具体数据见表1、表2和表3。

(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在本企业适用性 从调查情况看,认为《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很适用和适用的有8家,占57.15%,认为《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很适用和适用的有8家,占57.15%,说明从总体上看,企业认为《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是适用的。具体数据见表4和表5。

(三)企业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情况调查  从表6看,可以看出,被调查单位中内部控制实施的时间在10年以内的占到了一半多,企业建立内部控制的时间较短,实践经验相对较少。

从表7和表8可以看出,被调查企业均基本上进行了内部控制建设。从整体上看大部分企业均有较为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但个别企业却存在着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的情况,具体负责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职能部门主要是财务、会计部门;仅有6家企业,新设了内部控制部门。

从调查情况看,河南省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执行效果整体较好,但是仍有一部分企业执行效果不太满意。通过对内部控制执行效果不太满意的调查中发现原因比较多样化,主要有管理层不够重视、员工缺乏意识,以及相关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等。具体数据见表9和表10。

(四)内部控制监督控制情况 从表11和表12可以看出,大部分企业都有监控体系,但是仍存在部分企业监控体系不健全甚至基本上没有监控体系或者监控体系执行效果不好,可见企业应当加强内部控制监督体系的建设,并且实施有效的监督。

三、完善河南省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

通过对河南省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实施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及对近几年来河南省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跟踪,可以看到河南省国有企业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针对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提出以下建议。

(一)改进国有企业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控制环境主要包括风险管理哲学、企业文化、董事会、诚信和企业道德观、权责分配以及人力资源等。《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明确规定,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因此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以及权力制衡是企业有效运行内部控制的关键因素。

首先,要保证董事会的独立以及董事会在内部控制中的重要地位,就必须严格执行权责分配,不相容职务一定要分离,避免出现治理层与经理层部分职务由同一人担任。目前,通过实地走访发现,河南省部分国有企业还存在着董事长和总经理由同一人担任的现象,这样极不利于内部控制的执行,因此应当建立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将治理层和经理层的人员相互分离,使治理层能够更好地履行监督职能,为有效运行内部控制奠定基础。

其次,要使独立董事发挥其在内部控制运行中的作用。部分河南省国有企业尤其是省管企业均聘请了独立董事,但是独立董事的力量较弱。相关监管部门应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调动独立董事行使权力的积极性,使独立董事在内部控制运行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提高国有企业风险管理意识 国有企业应当树立风险意识,识别出企业的风险点,并且建立应对风险的相关机制,以便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风险管理:

第一,实施风险权限管理。应当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风险权限划分,所有员工的日常操作必须在规定的风险权限内。并且让每一个员工知晓其在活动中承担的风险控制责任。

第二,建立风险预警系统。企业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渠道,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监控风险因素的变动趋势,并通过预警模型评价各种风险状态偏离预警线的强弱程度,向企业经理层发出预警信号并提前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第三,制定项目风险评估制度。企业应根据每一类项目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操作流程,对于重大的项目在执行之前应当进行风险评估,以判断该项目可能产生的风险是否超出可接受的范围。

第四,建立经济活动风险分析制度。企业应当对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原因深入分析,可以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规避或降低风险的条件进行衡量,对以后相关经济业务的风险方法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第五,建立风险报告制度。企业应按照相应的级别建立不同层次的风险评估单位,每一级风险评估单位都应该定期或不定期编制风险报告,并且向上一级管理部门报告,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上一篇:辽源郊区联社多措并举落实贷款结构调整“721”... 下一篇:桥梁工程中水泥混凝土施工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