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员工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3 05:23:04

国有企业员工管理论文

国有企业员工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一)绩效管理有利于企业薪酬合理分配

企业员工的工资一般都分为两个部分: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固定工资相对比较固定,且相差不大,主要体现兼顾公平原则;绩效工资则是通过对员工的绩效考核,根据绩效的高低等级来确定,是一个动态的工资,绩效高低决定工资高低,充分体现了效率优先原则。这样的薪酬分配体系更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二)绩效管理有利于企业员工的成长

通过绩效考核,能够比较准确地得到每个员工工作的综合评价情况,能够及时掌握每个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技能特长、工作业绩等,有利于企业将员工安排在更加适当的岗位上,从而达到人、岗匹配,更有利于员工的个人发展。同时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还可以作为企业员工转岗、干部选拔及提任的重要依据。

二、国有企业员工绩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员工对绩效管理认识不到位

绩效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点,它与传统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较大差异,导致部分员工对绩效管理的认识还存在偏差,还未能从传统观念中较彻底地走出来。部分员工甚至存在着一定的排他性和抵抗情绪,不认同现有的考核体系,认为现有的考核评价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有失公正,对考核评价结果有异议,导致抵抗情绪产生。

(二)绩效考核指标设置不合理

在绩效管理中,绩效指标的设定是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大中型的国有企业,下属单位、人员较多,且经营项目、性质、岗位等均存在较大差异,而企业在设置绩效指标时往往统一设置,因而不同的单位、人员、岗位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的指标,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绩效考核的客观性。

(三)绩效考核缺乏部门配合

因绩效考核工作是企业人力资源的主要职责之一,因此绩效考核工作自然就由人力资源部门具体负责,而企业其他的职能部门则是给予一定的协助、配合。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企业的绩效考核一般都是由人力资源部门牵头组织开展,因利益等原因,其他职能部门更多的只是出于被动地、简单地应付了事,不愿更多地予以深度配合。

(四)绩效考核易受主观因素影响

在考核过程中,由于考核者个人素质、业务能力等原因,容易受到个人情感及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使绩效考核失去原有公正的衡量标准,严重影响绩效考核评价结果,使考核结果有失公正。

(五)绩效考核结果缺乏应有的激励性

大多企业一般都会将考核结果划分为A、B、C等几个等级,等级比例数一般是员工所在单位总人数的10%、80%、10%,绩效薪酬分配系数一般为1.1、1.0、0.9。这样就导致考核结果与绩效薪酬分配关系不大,差距较小,极易造成员工对绩效考核工作的不重视。

(六)绩效管理过程缺乏沟通反馈

绩效管理因企业缺少与员工的及时沟通与反馈,造成员工参与不够,制订的绩效考核指标依据不全面,甚至脱离岗位实际,考核评价指标设置不科学、不合理,评价结果不准确,严重影响员工的个人发展及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国有企业员工绩效管理的对策措施

针对国有企业绩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对策措施,以确保企业绩效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并取得实效。

(一)提高员工对绩效考核的认识

国有企业员工对长此以往形成的传统管理观念存在眷恋情节,一种崭新的管理模式往往会遭到排斥,而且适应也需要较长时间。因此,国有企业要加强绩效考核培训,使广大员工充分认识绩效考核实质,逐渐转变传统观念。一是通过培训,使广大员工准确了解实施绩效考核的目的、意义及好处,关键是有关员工本人的好处要进行重点阐述,如:员工是企业的一份子,企业效益好了、发展好了员工才会有好的收益及发展空间等,使员工真正从心底里乐意接受。二是通过培训,使广大员工全面了解企业绩效考核体系,包括绩效考核目标及指标的确定、考核标准的制订、考核具体实施、考核结果运用等环节,并动员广大员工积极参与其中,使员工从被动转为主动。三是通过培训,不断深化员工绩效考核理念,使绩效考核成为广大员工共识,使绩效考核深入员工心中,切实形成一个人人关心绩效、人人重视绩效的良好氛围。

(二)科学合理设置绩效考核指标

绩效管理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是设置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在设置绩效考核指标时一定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不同的考核目的、不同的工作岗位、不同的工作内容都要设置不同的考核指标,考核指标设置不能千遍一律,一定要科学合理。设置指标时一般以定量指标为主,以避免主观性、随意性;同时也要设置适当适量的定性指标,特别是对企业中层干部的绩效考核可采取目标评定的方法,在每年年初就设定好他们的目标任务,在年终时再对照目标任务及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同时,还要对他们的工作态度、沟通能力、应急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基本素质进行评价,并对不易量化的评价内容进行及时记录,作为年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三)健全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健全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是确保企业绩效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像我们集团公司,集团总部有职能部室,下设二级单位、三级单位等,且各级均有各自的绩效考核制度,在这种多种考核制度并存情况下,建立起统一的考核评价标准及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一,要结合企业实际,从机构编制、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着手,认真梳理每一个环节,夯实基础。第二,企业要明确负责绩效考核工作的具体部门,将职能部室、二级单位、三级单位制订的绩效考核办法统一到各级人力资源部门,利用职工代表大会形式充分听取广大员工的意见、建议,以消除不同单位之间多重标准、多重尺度的情况,切实健全完善指标体系。第三,人力资源部门积极主动加强与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沟通,切实形成以人力资源为主、其他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绩效考核工作合力。

(四)提高绩效考核制度执行力

一项好的制度能否得到正确的贯彻关键在于执行。绩效考核的全面实施,不仅要求全体员工的普遍认同,更重要的是考核的客观公正。考核过程一要细致,认真听取部门单位负责人工作汇报,了解部门单位工作的基本概况,同时围绕考核依据和部门单位自评,逐一考查相关台账、资料;二要真实,严格对照考核细则,逐项逐条进行评判,认真辨别台账、资料的真实性,提供数据的准确性,真正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三要严格,对照考核标准,该奖则奖,该惩必惩,绝不迁就,同时坚持责任追究制度,凡涉及一票否决的内容,一律取消责任人、部门单位负责人、分管领导评优评先资格。

(五)把绩效考核与员工激励有效结合起来

绩效考核结果应用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一环。企业应把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激励有机地结合起来,绩效突出的员工要给予表扬、奖赏,绩效差的员工要给予约谈、处罚,只有真正将绩效考核的结果与员工的激励结合起来,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才能有效推动绩效考核实施。同时,绩效考核结果还应作为绩效薪酬分配、专业技术职称评定、评优评先、职务升迁等方面的重要参考依据,以实际业绩数据说话,切实形成能力与业绩并重的用人向导。

(六)加强绩效考核结果的沟通反馈

沟通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企业与员工沟通的好坏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绩效管理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有广大员工的全过程参与。参与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沟通并达成共识的过程,绩效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缺少员工参与。企业要想绩效管理在实施的过程中不出现纰漏,就必须与员工进行及时充分地沟通。在绩效考核实施过程中,如果没有及时充分地与员工进行沟通,就不能保证绩效考核公正性与合理性,极易引发员工的抵抗情绪。通过绩效考核结果反馈,可以及时校验考核评价结果是否正确,如有偏差还可以及时得到纠正,通过反馈与纠正可以进一步增强上下级之间的感情与信赖,还可以使员工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工作状况及不足之处,使员工更加明确自己的努力目标与努力方向,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潜能,有效提高企业绩效。

四、结论

国有企业绩效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复杂、环节繁琐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要真正把绩效管理落到实处,就必须与企业战略、管理风格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不断地对绩效考核制度进行完善,同时还要敢于开拓创新,进一步推进绩效管理工作变革前进,确保绩效管理在国有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中发挥巨大作用,最终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双赢与和谐发展。

国有企业员工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外聘员工是相对于正式员工存在的,外聘员工在档案关系、工资待遇、晋升机会等方面与正式员工区别很大。1981年10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的若干问题规定》,在文件中指出,国有企业要实行合同工、临时工、固定工等多种用工制度。这使得外聘用工制度化,突破了国有企业传统单一的用工模式。国有企业要走市场化道路,有减少人工成本的需求,并且全社会就业困难带来劳动力资源过剩,导致这种双轨制用人模式长期存在。随着国有企业外聘员工数量和比例逐年增加,并且他们中大多数都在生产一线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代表企业形象与素质,使得外聘员工已成为国有企业发展不能忽视的重要力量。但是目前,国有企业在使用外聘员工时发现,外聘员工在整体上呈现整体素质不高、流动性强、归属感差、工作积极性不高等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外聘员工流动性大,离职率高

破坏了工作的连续性,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秩序和效率,不利于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二)外聘专业技术人员归属感差,工作积极性低

工作中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完成工作质量标准不高,给企业声誉和持续健康发展埋下隐患。

二.分析

结合各种激励理论和国有企业外聘管理的现状,可以归纳出国有企业外聘员工的主要激励因素包括薪酬待遇、个体成长与发展两个方面。国有企业外聘员工中普遍存在的工资待遇低、晋升机会少、职业发展规划缺乏等问题导致薪酬待遇、个体成长与发展这两项激励因素都没有得到满足,必然导致外聘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离职率高,流动性强等问题。因此需要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合理优化利用各种激励因素,尽量满足其内在要求和外在需要,才能提升外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充分发挥潜能,最终高效实现企业目标。

三、加强外聘员工管理的具体对策

企业合理优化利用各种激励因素,需要统一筹划,考虑企业自身特点,将其转化为实际有效的激励制度和措施,这样才能持续提升外聘员工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才能形成人才聚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外聘员工用工环境。

1、合理设计薪酬体系,建立工资增长机制。

建立以岗位职责、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为主要内容的外聘员工绩效考核制度,体现多劳多得原则,调动外聘员工积极性。并且要建立外聘员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2、转变观念,建立身份转换通道。

工作能力强、业绩突出的外聘员工,在经过考核和一定审批程序后可以转为正式员工。企业应为外聘员工设计这样的身份转换通道,这可以极大地调动了外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进其主人翁意识及对企业的认同感。

3、参加职称评审,解决后顾之忧。

外聘员工可按企业职称评审相关规定,参评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获取相应任职资格。职称评审是对外聘员工技术与专业度的认定,对其职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4、加强培训,提升外聘员工素质。

采取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系统教学与专题研修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岗位技能、行为规范、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培训,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5、加强用工指导与监督、树立依法用工意识。

在招聘员工、签订合同、缴纳保险及其他日常管理环节牢固树立依法用工意识,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6、以人为本,营造公平尊重的企业氛围。

积极组织外聘员工参加企业党委、团委和工会举办各类活动,增强其凝聚力和归属感。而且可以考虑吸收优秀外聘员工加入工会组织和党组织,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和创造性。

四、结束语

一个企业的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人的积极性和潜能的发挥。作为日益壮大、起着越来越重要作用的国有企业外聘员工队伍,如何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国有企业员工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媒体;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

国有企业是整个社会的经济支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兴起,无疑为整个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对于国有企业,不仅承担者经济和社会的责任,还要负担起政治上的责任,为企业政治上的工作寻求更多的创新可能。那么如何在新媒体时代下,结合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改进国有企业员工的政治思想和工作方式,提高员工们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维护国有企业和社会的稳定,是我们现阶段要面临的重要问题。我们不仅要完善企业员工的政治理论,还要付之与实际行动,鼓励企业员工在工作上寻求发展和突破,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一、新媒体特征

自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国有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带来的影响有利有弊,只要企业科学的应用新媒体技术,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引导企业员工接受正面的、积极的信息,凝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政治工作环境,就可以避免新媒体对企业造成不利的冲击。新媒体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传播速度快。新媒体下的信息传播缩短了不必要的空间距离,也使得者与接受者的距离拉近,利于员工以及社会群众进行情感宣泄,沟通更为通畅,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第二,表现形式多样。企业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建立工作微信号等方式发送消息,也可以建立特定的网站分享政治教育影片和时事要点,企业总部也可以通过视频与下级企业召开远程会议;第三,有强大的吸引力。新媒体技术下的消息传送,摆脱了传统媒体陈旧的表现形式,可以通过短视频、动态图片、大量的文字、音频文件等形式表现出来,让接受者更加容易接受思想政治工作,并有兴趣与他人交流,降低了员工们对政治工作的的排斥心理。

二、新媒体视野下国企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一)创新内容,推出“三有”作品

从传统媒体的文字与图片,到新媒体时代下的微电影、短视频、音频等形式的升级,增强了思想政治信息的趣味性。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所以,国有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上要把“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作为工作的标准。有思想,就是要大力传播管理方法、优秀的管理论文,深度解读国家的政策,探析国家的形式和动态,弘扬企业的文化;有温度,就是要多关注普通员工的事迹,挖掘这类人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品格和行事作风,并用有趣的方式传播到企业中;有品质,就是要注重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和形式,有技巧的表达出作品的内涵。

(二)创新载体,打造新媒体平台

载体,就是传播媒介。国有企业的政治宣传工作从以往的纸质媒体到如今的新媒介,相互补充,所以,国有企业应根据二者的特点,做好政治思想宣传工作。企业可以通过网站动态信息和一些评论性的文章,报道的内容要有深度,贴近企业的工作核心,同时将一些趣味性、故事性的文章在微信公众号上,这两种新媒体平台,是根据人们的生活习惯,发挥其各自的作用,能有效的促进国有企业在政治思想工作上的交流。

(三)创新形式,立体化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国有企业在展开政治思想工作时,要选择有效的传播方式,落实到每个员工身上,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点,立体化的展开传播工作。以线上为主流,线下交流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宣传,摆脱固有的、被动接受的传播方式,让每个企业员工主动地、积极地获取信息,及时的发表自己的想法,促进企业员工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一定程度上的缓解员工们的工作压力,多关注基层群体的诉求,重视每个员工的工作情绪和政治思想倾向。国有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比较单一乏味,只有通过新媒体平台,才能有效的增强政治工作的趣味性,使得政治内容更加生动,更加接地气。

(四)创新思维,坚持互联网思维

新媒体时代已经来临,所以任何一个企业都要以互联网的思维来经营企业,摆脱传统媒体单一、陈旧的保守思想。互联网思维符合现代的经营模式,沟通性强,传播速度快捷,坚持用户至上的原则,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和创新的可能。同时,互联网平台开放性强,能够实现信息资源的实时共享,能实时掌握市场的动态和需求,及时反映国有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发展进程,扩大覆盖范围,无形中的树立起正确的政治思想观念,有效地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媒体时代的影响下,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有了新的问题和挑战,企业内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时刻把握企业和社会形势,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有机的结合起来,互补互助,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凝造一个和谐的环境,并努力寻找思想政治工作上的创新点,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征,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政治条件。

参考文献:

[1]王学俭,张哲.论新媒体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有效传播[J].兰州大学学报,2012(01).

国有企业员工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 悼袁庚:继承老蛇口精神,再造“幸福”新蛇口 追忆“蛇口精神”奠基者袁庚 袁庚:满目沧桑话蛇口 袁庚,蛇口创业开启新时代 袁庚谈蛇口的十年辉煌 前海,新蛇口 蛇口的新“价值工厂” 蛇口拔牙 蛇口脱险 超越灾难 再造幸福 蛇口的故事 叶飞与“蛇口模式” 花季少年命丧蛇口 招商蛇口蝶变 从蛇口到前海 蛇口的民主化 哥哥蛇口重生记 从招商蛇口谈起 新常态呼唤更多袁庚式改革闯将 再造新红岩(上篇)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管理 > 悼袁庚:继承老蛇口精神,再造“幸福”新蛇口 悼袁庚:继承老蛇口精神,再造“幸福”新蛇口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徐景安")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蛇口精神”是与袁庚分不开的,而我们今天再谈“蛇口精神”,是对袁庚先生最好的悼念。

我在很多场合谈过“蛇口精神”这个话题。讨论“蛇口精神”,目的是再造一个蛇口。这就有两个问题要研究,一是“蛇口精神”是什么?二是再造一个什么样的蛇口?

今天的中国,应该说在经济领域完全实现了袁庚的理想,经济快速发展、对外开放成功,蛇口工业区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今天的蛇口,就是中国众多开发区中的一个。过去的蛇口在经济、政治、思想领域卷起一个个漩涡,引发一个个争议,在今天的蛇口已销声匿迹,不再被人关注。所以,有人发出了“蛇口精神”今何在的叹息,激起了再造一个蛇口的思考。

“蛇口精神”是与袁庚分不开的,而我们今天再谈“蛇口精神”,是对袁庚先生最好的悼念。 什么是“蛇口精神”

我最早认识袁庚是1985年,应袁庚邀请,以中国体制改革研究所副所长的身份,率十几个年轻人来为蛇口做咨询。

当时给我一个强烈的印象,袁庚是个政治家,办蛇口主要的不是企业行为,而是怀有政治抱负的探索。当时,招商局不仅管开发,还以企代政,派出所也要管。我们算了一笔账,基础设施建设与行政管理成本加在一起,投资回收率很低。

那袁庚为什么办蛇口呢?他深感国家的落后、民众的贫困,蛇口海面上经常漂浮着被淹死、打死的偷渡者尸体。袁庚是深圳大鹏镇人,这强烈刺激了一辈子投身革命的他――被革命解放的人为什么舍命往殖民地香港跑?他最早感悟到,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变封闭为开放。

1978年6月他赴香港调查,后起草了《关于充分利用香港招商局问题的请示》报告。同年10月被任命为香港招商局常务副董事长,全面主持招商局工作,1979年1月向中央建议设立蛇口工业区,提出“产业结构以工业为主,企业投资以外资为主,产品市场以出口为主”的方针。1979年7月20日,蛇口工业区正式启动。袁庚造蛇口,主要的不是为招商局谋划,而是利用招商局这块牌子,为中国对外开放做试验。

他看到香港企业在周末银行关门前,赶着把钱存进去,是为了不损失几天的利息。从这里,他悟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话。后来被小平首肯而风糜全国。当时中国正面临从政治为本位向物质为本位的伟大转折。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沉浸在政治狂热之中,以“穷则思变,富则修”来掩饰落后与贫穷。正是顺应了时代的要求,袁庚大胆地把金钱、效率作为价值目标,符合小平确立的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策。

但袁庚的思想并不停留在经济领域,而向政治领域挺进。袁庚从前呼后拥地迎接他,悟出了我国政治体制的弊端,即名为人民公仆,实为民众主宰。他要创造“民不畏官官为民”的模式和“一个免于恐惧的社会环境”,为此他从约束权力入手,推行高层干部与中层干部的民主选举制度。蛇口工业区管委会两年一届,每届均由民选产生,每年由群众对管委会成员投票,不信任票过半就下台。还实行舆论监督,不以言治罪,“誓死捍卫发表不同意见的权利”。这已超出了当时的改革进程,体现了袁庚作为改革家的博怀与政治远见。

蛇口还实行干部聘任制、住房制度等一系列改革,走在了全国改革开放的前列。2.14平方公里的蛇口引起当时中国以至世界关注。

所谓“蛇口精神”,就是顺应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从理念创新到制度创新。

袁庚这位改革开放先行者身上体现了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与务实的开拓精神。袁庚的政治责任感是把中国从政治狂热转向发展经济,而他在实现这一使命时,始终没有忘了政治。恰恰相反,他一直认为,中国没有纯粹的经济问题,经济问题的背后,必然涉及到政治。他首先是政治家,其次才是企业家。

他崇扬金钱与财富,但他不是拜金主义者,恰恰相反,他是一个执着的理想主义者,才敢于喊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他十分重视保障个人的自由,但他把自己置之度外,他甚至准备“重进秦城监狱”,以牺牲自己的自由为代价。他非常务实,而他的务实,不是迁就现实,而是要改革现实、超越现实,实现精神追求。

人们也许会奇怪,袁庚的思想为什么如此超前,一直走在时代的前列。因为他心中有人民,把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思考一切问题的出发点。他在经济领域坚持开放,在政治领域实行民主,在思想领域倡导自由,都是为了维护人民的利益。

他从迎接他前呼后拥、抢着打伞这个细节,领悟到之所以这样,是他执掌着下属的命运,成为他启动民主选举的动因。他所做的这一切,与他当年参加革命的理想是一致的。尽管有人给袁庚扣上“卖国”“买办”“拜金”的帽子,其实他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坚定的社会主义者。 再造蛇口

如何再造蛇口?如果就蛇口谈蛇口,无非是改善管理、搞好服务,搞一点创新产业。但为招商局增加一点利润,为国家增加一点GDP,不应该是再造一个蛇口的目标。

过去蛇口的辉煌,是顺应了那个时代的要求。今天的中国面临从物本位向人本位的新转折,从追求发展、追求效率、追求财富,转向对人的关爱、关心、关注,需要进行经济、政治、社会、文化领域的新改革。只有认识中国新的时代要求,才能找到蛇口新的定位。“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是物本位的价值观,今天已经过时。再造一个蛇口,一定是新蛇口。首先需要价值理念的创新,从追求资源有限条件下财富最大化,转为资源有限条件下幸福最大化。这就是建一个幸福蛇口。

蛇口工业区是企业,企业就是追求财富,怎么能把幸福作为价值目标?

过去,企业是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改革了、开放了,拨乱反正,企业以追求效益为目标,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宗旨。这无疑是历史进步。但同时普遍产生了忽视员工利益的倾向。

一是“见物不见人”,把员工当作实现利润的工具,甚至是劳动力市场随时替换的“低值易耗品”。时兴绩效文化,绩效论英雄。不问过程,只问结果。重制度、重奖罚、轻情绪、缺关怀。管理方式简单、粗暴。富士康事件就是典型案例。一线员工在流水线上进行重复简单劳动,就是“机器人”。他们的价值追求、情感需要、心灵抚慰被忽视,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员工跳楼自杀事件。

二是“重上不重下”,重视管理团队、技术骨干,忽视普通员工、一线员工;管理层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对普通员工、一线员工不放在眼里,更不放在心上。

西方产权理论有一个重大进步,就是提出了利益攸关方理论,认为企业不仅仅为股东所有,应视为在企业中有重大利害关系的不同当事人的联盟。经理、员工、社区都对公司进行了特殊的投资而享有公司的份额,董事会及经理不能把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唯一目标,而应当兼顾其他权利人的利益。美国法律协会于1992年的“公司治理准则”第2条1款强调公司应当以提高公司利润及股东回报为商业活动的准则。第2条2款同时强调,将公司资源的合理部分用于公共福利、人道主义、教育或慈善目的。

利益攸关方理论是在实现社会公正和全民福利的背景下诞生的,要求企业不仅仅对股东负责,而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当然,实现利润,保证股东利益依然是企业经营的基本出发点,否则企业就无法生存。但是必须改变将其作为唯一的目标,而是对攸关方的利益进行合理的平衡。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不仅创造财富让世界刮目,更在支配、运用财富上让世界惊叹。

他不留一分钱给子女,把财产全部捐给慈善。又动员美国和世界的富豪拿出一半的财产做公益。他在退出微软日常经营后开始第二次创业,如果说他第一次创业是追求资本利益最大化,那么第二次创业就是超越资本主义,建立起一个新的“为穷人做更多贡献的体系”。

比尔・盖茨为什么这么做?动力在哪里?他这一切都在证明自己。他要证明,他不仅有创新能力创造财富,更有创新能力支配、运用、动员、组织财富造福社会、造福民众。他最终要证明自己的生命存在,给世界上最多的人带来快乐和幸福,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具有崇高的成就感与幸福感。一个人活出意义与价值,就是幸福的人。

真正成功的企业,应该是幸福型的企业。什么才是幸福企业?一个表现为“物”,资产的扩大与利润的增加;一个表现为“人”,即员工愉悦、快乐、幸福。具体来说,就要做到股东满意、顾客满意、员工满意。幸福企业理念也就是利益攸关理论。

造一个幸福蛇口,是人本位时代的要求。今天,会赚钱的企业不少,但幸福企业不多。蛇口大有作为。

当年蛇口提出的口号与一些具体做法已过时,但蛇口的精神永存,这就是走在时代前列的创新意识与关怀中国命运的社会责任感。今天中国的问题是,对国家来说;GDP上去了,民众并不幸福;对企业来说,利润上去了,员工并不幸福;对个人来说,口袋的钱多了,生活并不幸福。但国家依然是发展第一、企业是效益第一、民众是赚钱第一,甚至为此而不顾一切、不计后果、不择手段。这已威胁到每一个人,食品安全就是突出的事例。

为改变这种状况,首先是核心价值理念的革命,变财富最大化为幸福最大化。幸福蛇口,就是树立一面幸福的大旗。当年蛇口以金钱、效率为目标,引领了物本位的时代。今天蛇口以幸福为旗帜,开创人本位的新时代。

幸福最大化,对国家来说,不是不要发展,而是怎么发展,实现增长方式合理;为谁发展,实现利益分配公平。对企业来说,不是不要利润,而是怎么实现利润、如何分配成果,兼顾利益攸关方。

对个人来说,不是不要赚钱,而是钱如何挣而不昧良心、挣来的钱如何花而不损健康。道理很简单,金钱与财富是幸福的手段,不顾民众利益的发展、不顾员工利益的盈利、不顾他人利益的赚钱都不会幸福,或许可以获得表面的暂时的幸福,但不会是真正的、长远的幸福。

蛇口工业区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能成为幸福企业吗?按理说,国有企业更应该兼顾利益攸关方,而不是片面地追求股东利益。在今天的现实条件下,能把国有企业打造成为幸福型企业,这是有意义的创举。

国有企业的领导人经常换,哪有心思打造幸福型企业?这取决于一个人的价值追求。

正因为任期短,那就一定要努力给企业留下一点精神、留下一点文化。人虽然调走了,但精神与文化留下了,这才具有幸福感。袁庚就是国有企业的领导人,他所创造的蛇口精神为中国改革开放史留下了一座丰碑。袁庚革命的一生,其晚年的经历,是最具成就感与幸福感的。

国有企业员工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性养老保险计划,属于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中的第二支柱。1991年《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1]33号)中,第一次提出“国家提倡、鼓励企业实行补充养老保险”。2000年,国务院《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国发[2000]42号),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正式更名为“企业年金”,并提出“有条件的企业可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并实行市场化运营和管理。企业年金实行基金完全积累,采用个人帐户方式进行管理,费用由企业和职工个人缴纳,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可从成本中列支。”2004年劳动保障部颁发的《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同年劳动保障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颁发《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这是我国目前对企业年金监管的主要法律法规。

截至2004年3月,我国有22000个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制度参加者达600万人,全国企业年金资产474亿元。有关专家预测,到2010年,我国的企业年金资产的总规模将突破10000亿元人民币。目前企业年金的发展体现出如下特点:第一、行业发展快于地方。2000年底,行业参保人数为395.7万,占参保总人数的70.6%;行业累积基金149.3亿元,占全国企业年金累计积累基金(191.9亿元)的77.8%,且主要集中于电力、石油、石化、电信、民航、铁道等国有的效益较好的行业。第二、经济水平决定企业年金发展水平。第三、国有企业的参保积极性高。至2000年底,全国已建立起企业年金制度的企业共有16247家,其中参保的行业企业中国有企业占93%,参保的地方企业中国有企业占55%。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外资大量涌入、民营企业蓬勃发展,所有制格局和企业产权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国有企业比重逐渐下降,但与国企比重不协调的是参与建立企业年金的绝大多数为国有企业,特别是集中于国企垄断行业。企业年金的建立有三个前提条件:

第一,企业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并能按时足额发放基本养老保险金。这是建立企业年金的最基本条件。第二,企业具有一定的经济承受能力。由于企业年金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法定公益金以及部分未分配利润。所以,建立企业年金要求企业具有一定的经济承受能力。第三,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健全,具备诸如职工代表大会、工会、集体谈判制度等民主管理机制。由于年金本身属于一种对雇员的补充养老计划,国家法律没有强制要求,同时,由于年金支出的负担,手续较为复杂,需要企业具备较为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满足以上三个前提条件的企业很多,例如一些股份制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受国外公司影响的跨国公司、三资企业;成熟的大中型民营企业;较高利润率的高科技企业等等,国有企业为什么能先于这些企业建立企业年金?这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现代产权经济学认为,企业的实质在于依赖权利关系维系联合起来的合同 。企业所有者直接管理的企业,存在由于监督而提高的劳动生产率所带来的收益全部归监工(雇主)而不是在全体成员之间分配,雇主拥有全部的剩余索取权(residual claimant right),不存在“委托-”(principal-agent)成本。在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的企业制度下,企业管理者没有对企业的剩余索取权,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方面企业管理者的目标函数从利润最大化转变为工人平均收入最大化。因为管理者和其他要素所有者一样怀有偷懒的动机。另一方面,工人将产生以各种手段将企业全部收入蚕食分光的动机和趋势。因为,工人投资于企业的资本是社会资本,工人偏好于把收入分光。

20世纪70年代的经理主义理论(managerialism)认为,经理的目标除收入最大化外,还包括权势、地位、名声等。中国国有企业管理者一般由政府任命,而且职位与相应行政级别挂钩,例如有副部级、省级的总经理等等,企业所有者国家(表现为政府专业管理机构如国资委)为防止“道德风险”(moral hazard),必然要掌握剩余索取权,对企业管理者采取利润最大化的考核指标;但对于国有大型企业的管理者来说,要满足个人效用最大化,除工资收入外,还包括政治资本、地位名声、有利的人际关系等等。这完全符合经理主义理论。而同时,国企工人也追求个人收入最大化,并有蚕食所以收入的动机。由于个人的追求和工人的压力,促使企业管理者将目标从利润最大化转变为工人平均收入最大化。

企业年金的出现,给予国企管理者一个非常好的利用平台。从本质上来讲,企业年金是对国民收入的分配,属于社会生产初次分配的范畴,可以被认为是企业用利润留成发放奖金的一种形式,是企业雇员分享企业利润的一种延迟收入。《公司法》规定,企业对净利润的分配为:按净利润10%提取法定公积金,按5~10%提取法定公益金,其他为未分配利润。其中法定公积金主要拥有弥补企业亏损或转增资本,从而,企业年金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法定公益金以及部分未分配利润。一方面,国企利用企业年金变相给员工增发现金,往往采取虚报职工人数等方式。另一方面,国企管理者在涉及企业年金制度时,偏重于高收入阶层,使现期收入增加。除了这两方面的违规现象外,根据经理主义理论,为达到工人平均收入最大化,年金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

根据劳动力市场补偿性工资差别理论,职业地位的追求会导致补偿性工资差别的产生。诸如地位、声誉是劳动报酬的一部分,当缺乏这种地位时,必须用更高的工资予以弥补;补偿性工资差别是一种工人可以购买的好工作条件的价格。由于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垄断行业的企业管理者的地位、声誉和政治资本所具有的价格性,管理者倾向于建立企业年金。而工人的直接目标就是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所以,从劳动经济学角度来看企业年金大量分布于国企也是有依据的。

尽管理论上国企管理者和工人偏好于建立企业年金,部分侵蚀了国有资产的剩余索取权,但实际上,建立企业年金制度还是有其建立的必要性。第一,从整个养老保险体系来看,如果整体工资总水平一定,建立企业年金可以降低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从而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反过来实现企业年金增加,如此往复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第二,从企业角度来看,建立企业年金有利于增强管理体制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利用企业良性发展;从中长期看,企业年金计划可以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来为职工谋福利;可以提高职工生产积极性和对企业的依赖性,创造更多价值 ;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可以利用企业年金的“金手铐”效用利于吸引、留住优秀人才,企业年金实质上也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计划, 因为个人储蓄的银行存款对利率风险的规避能力有限,而且存款的长期增值能力较弱,养老能力不足,所以年金制度从一开始就对职工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第三,从社会角度看,年金计划有利于应付人口老龄化冲击。

鉴于企业年金的重要性,对企业年金在国有企业的广泛实行还是应该肯定而不是否定,更不能借此否认我国的国企改革。我国目前经济体制还是以公有制为主导,对我国国企产权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要寻找一种适应大生产发展和市场经济要求、具有较高效率水平的产权形式和企业制度 。所以,为建立规范的国企企业年金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利于年金制度在我国其他类型企业的顺利推广,2004年颁布《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规定了企业年金基金管理的信托模式,对企业年金基金的资产组合做了具体限制,规定了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等 。为促进企业年金制度的良性运行、预防和制止国有资产流失,并借以推进年金制度在社会全行业的广泛拓展,还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政策措施:

第一,要营造良好的配套环境。 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完善的多层次法律体系来弥补单个

法律监管的不足。企业年金涉及到多个包括社保、信托、证券、基金、审计、监察等等多个领域,《信托法》、《证券投资基金法》和《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可能在某一问题的规定有重合或遗漏之处,需要建立多层次的法律体系来弥补单个法律对监管的真空和不足 。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可以借鉴如EET/TEE等征税模式;在缴纳企业年金时如何进行减税、免税和延税,是影响企业和职工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重要因素。按照2000年的规定,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可从成本中列支,并且仅限于试点地区。而面对逐步扩大的企业年金市场,如何在从税收政策上给予支持,在现行的管理办法中还没有明确体现。尽管从税收方面对企业年金给予优惠能够促进企业年金的发展,但是具体的税收环节、优惠比例以及限制条件都必须有明确的规定,防止一些垄断型的国有企业借机会大幅度增加员工福利,也防止高收入者与低收入者的差距继续拉大,原因在于大部分的年金缴费与员工的工资收入成比例。改善投资环境,健全资本市场;营造良好的市场供求环境,以免经济效益不好的企业包袱过重。

第二,降低企业管理者的剩余索取权偏好,努力使剩余索取权内化,克服“道德风险”和管理者短期化行为;将监督权和剩余索取权结合,靠外在竞争力和内在的合作利益有机结合,做到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主要为纳税关系,彻底割断“父爱主义”对企业的影响。

第三,制定合理的年金设计方案,完善职工薪酬结构,在公平基础上体现效率,防止年金向高收入阶层倾斜。

第四,完善资本市场,实行年金基金的社会化运营,并与公务员职业年金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巴曙松,陈湘永,陈华良,贾蓓:《企业年金与基金、信托管理制度比较研究》,国研网,2004年10月26日

2. 白冰:《中国建立企业年金的微观基础及其政策探讨》人大硕士论文,2003年

3. 曹钢:《产权经济学新论-产权效用、形式、配置》,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

4. 刘俊延:《对我国企业年金现状的思考》,《管理科学文摘》,2004年3期

5. 唐昌凯:《我国企业年金发展中的税收优惠问题研究》,人大硕士论文,2003年

6. 王俊:《发展我国企业年金问题研究》,《商业研究》,2004年11期

7. 王贞琼:《中外企业年金制度的比较及启示》,《江汉论坛》2004年5期。

8. 张军:《现代产权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国有企业员工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针对国有企业在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着重强调了企业管理要创新。因为国企改革就其微观来讲,转变机制,三项改革等都有一个加强管理,创新管理的问题。也就是说按照适应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进行有效调整,合理配置生产力要素,实现最佳管理。

大家都知道,企业是生产力要素的载体,尤其是国有企业与先进的生产力相联系,拥有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信息网络,为国民经济提供大部分的现代化装备,它是科技进步的重要载体。因此,国有企业的管理如何,对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可是我们不能不看到我国现有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大约有90%是70年代和70年代以前兴建起来的,50年代和50年代以前建成的企业也占一半以上。这些企业由于计划管理体制延续了几十年,传统管理模式很难一下子解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行国企改革,但国企管理还没能按市场经济来组织生产、流通、交换、分配的各个环节,管理跟不上企业的社会化、市场化进程。据有关部门97年对我国2585家亏损企业的抽样调查,由于管理落后造成的亏损达到2112家,占总数的87%,问题非常严重的。所以中央特别强调国有企业的管理要创新。

那么管理创新究竟涉及哪些范畴呢?根据目前国际企业管理新的趋势和我国现代企业发展方向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理念的创新。首先,从追求政绩的“乌纱帽”转变为承担盈亏责任的自我管理理念。因为未来的企业需要职业化的企业家,不是官员型的企业家,企业家的命运同企业的兴衰成败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其次,从单一生产意识转为追求经济效益的市场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效益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市场来实现生产体系中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在开发环节中把市场需求的产业和产品作为企业开发和创新的主攻方向,否则企业的效益就无从谈起。再次,从企业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发展到对社会发展、环境的责任和对用户的责任的经营目标多元化理念的创新。从国际企业发展上看,经营目标多元化已成为趋势。前不久,在美国国际性评选优秀企业时,采取九项指标,其中企业的创新能力、长期投资价值;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等指标在整个指标中占了相当份量,所以在经营目标上我们要进一步地拓宽思维,超前发展。最后,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从你死我活的竞争理念向竞争与合作和统一的竞争理念的创新。其实,这是为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客观要求。目前,国际上原来竞争对手的企业之间,纷纷掀起合作浪潮。例如:电子产品领域中美国的IBN与日本东芝的联盟;汽车行业中美国的福特与日本丰田公司的联盟;电器设备制造业中美国通用电器与欧洲西门子联盟。当今世界出现的这种竞争与合作相统一的现象,不是个别企业的经营战术,而是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企业所具有的竞争观念创新的表现。我国近年来一个突出现象,是随着买方市场的到来,企业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特别是以价格为主的竞争几乎在所有市场上展开,这种局面很不利于我国企业的成长和创新,特别是不利于要迎接与来自世界跨国公司的竞争。所以建立多样化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对于今天的国内企业是十分重要的。

二、决策管理的创新。决管管理是关系到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过去企业的决策管理是多靠经验和主观判断,而现在是不同了。面对错综复杂,瞬息多变的环境,企业必须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系统,掌握方方面面的信息。因为信息是现代企业的神精系统,是企业科学决策和及时应变的依据。所以要建立灵活准确的信息系统是企业决策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

三、战略管理的创新。战备管理从宏观上讲,正确的战略使企业始终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总趋势,企业能够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从微观上来说正确战略能够准确地把握未来可能发展的产品及市场范围,使企业赢得持续的竞争力。从战略管理的创新角度上看,在经营领域中,过去我们企业战略是只重视生产管理,而不重视开发和营销管理。这种战略,显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产品开发是企业的灵魂,同时生产的产品只要卖出去,才是硬道理。所以技术开发和市场营销是在整个生产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因此,我们在经营战略管理上要实现由过去偏重生产管理到重视技术开发和市场营销的转变,也就是我们常讲的要从橄榄型向亚铃型管理模式转变。

四、组织结构的创新。精干高效的组织结构是贯彻实施经营战略的组织保证。过去大型企业是拢大而多层次的管理组织结构,弊端很多。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和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首先,要剥离企业不应承担的各种社会职能和政府职能,使企业轻装上阵,其次,按照专业化社会协作的方向,分离服务部门等非生产主体,使企业精干起来,再次,强化生产过程前的市场研究,经营决策,技术开发和生产过程之后的产品销售,用户服务,广告宣传等经营职能,使企业组织结构具有高度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最后,随着企业用业务流程的信息化,企业可以削减中间管理层次,便管理组织结构由原来的高耸型结构向扁平型结构再造,这样使大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五、人本管理的创新。过去,我们传统企业管理,主要是以物为中心的管理,而现代企业要将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因为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最重要的资源,而知识的背后是人才,人才高于一切。所以做为企业如何吸收人才,留住人才,如何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这是人本管理必须研究和创新的主要内容。

目前,虽说利益启动很重要,但对多数知识分子来说除了追求物质利益外,还有很重要的追求,就是要体现人的自身价值,重视人格尊严,寻找施展自己才华的环境。如果得不到后者,人才将随时有可能离开企业另找环境。所以人本管理不能停留在传统的过多地强调管制、控制员工的方法,也不可能用片面的物质刺激,而必须研究如何尊重和重视员工的个性,如何向员工提供发展机会,使员工在个人发展和企业发展融为一体,这方面要不断地探索出好的管理模式。

国有企业员工管理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煤炭;企业文化;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Q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7-0346-01

一、当前煤炭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领导者缺乏对企业文化的正确认识。很多国有企业的领导者由于自身素质不高,对企业文化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

1.1将企业文化等同于文体活动

认为所谓的企业文化,就是由工会组织员工进行文体娱乐活动,目的是为了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1.2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翻版

认为企业文化就是通过说服教育,来解决员工思想政治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宣传部门和思想教育部门的工作。

1.3将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设计相混淆。认为企业文化的主要任务就是设计好企业的形象,因此,将企业文化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对企业标识的设计、对厂房的建设等方面。

2、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创新性

每个企业的发展历程各不相同,各企业经营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也不同,因此,每个企业都存在着自身所独有的企业文化。IBM倡导顾客至上原则和顾客满意原则;惠普公司的价值观是:改革与创新,强调集体协作精神;麦当劳的经营理念是:品质、服务、卫生、清洁。正是由于这些不同于其他企业的文化,才能使职工感觉到本企业的目的和追求,才能使别人感觉到企业所独有的价值和特色。很多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雷同现象严重,缺乏个性,不注重创新,不能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自身的变化而及时做出调整,使得企业文化不但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反而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障碍。因此,在当前的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能否突出企业个性,反映企业特色,直接决定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

3、缺乏关于企业文化的教育和培训

企业文化只有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和理解,只有得到员工的执行和落实,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和价值,因此,企业应该将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宗旨和内涵对员工进行详细解读。很多国有企业虽然有自己的价值观、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企业哲学,但并没有对员工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和教育。很多员工对本企业的企业文化概念模糊,在执行和落实时不能理解企业文化的真正含义,势必导致行为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致使企业文化不能落到实处,因此,需要将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培训和解读,尤其是当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对企业文化进行适时调整时,及时调整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就更加必要。

4、企业文化受机制和体制束缚严重。由于受传统机制和体制的影响,国企内部存在一些不良现象:(1)论资排辈现象严重。很多国有企业在用人时仍然受传统的人事制度的影响,在任用、待遇、升迁等方面还是论资排辈,不考虑员工实际的工作业绩和能力企业管理论文,使企业很多人才不被重用。(2)在国有企业内部气氛紧张,缺少一种健康的、积极的文化。国有企业的领导很少和员工沟通,不了解员工的真实想法,员工也很少在领导面前讲真话,他们经常会感觉到被冷落、不被重视。(3)企业内部“帮派”现象十分严重。当涉及到加薪、升迁等利益时,帮派之间会出现勾心斗角的现象,不是帮派内部的员工会受到排挤。在这样的环境中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最终的结果也是不言自明的。

二、完善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员工教育

要建设高档次、高品位的企业文化,必须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尊重人的尊严、关心人的需求,更加注意企业文化中人才的要素及其价值的开发与利用,并把重心放在激发员工的忠心和进取心上,坚持做到“员工第一”的原则。企业应本着“管理始于教育、终于教育”的原则,构筑全方位、全员化学习培训的终身教育体系,进行持续的员工培训,从改变领导、职工思想观念入手,进行学习型企业的创建活动,形成全员讲学习的良好氛围。

2、解放企业思想

树立现代企业理念并构建现代企业制度是如今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的一项历史性任务,国有煤炭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其中的一环,应当在思想上给予必要的重视。所以在如今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国有煤炭企业应当及时更想你观念,解放思想,不是仅仅单纯的追求的企业的经济效益,而是构建要综合环境生态保护和员工的生命安全相结合的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通过对矿区相关环境的保护以及对不可再生的煤炭资源的合理采掘,改善矿区的环境,构建环境友好的发展模式。而员工的安全生产更是煤炭企业必须时时刻刻围绕其构建企业文化的核心所在。因为毕竟人才是发展的根本,退一步讲其也更加敏感地关乎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只有将安全生产作为企业文化中的核心内容,才能促进国有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

3、加强企业学习的氛围

学习本来是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方法,将企业的发展和学习的氛围结合起来,不断增进和发展企业的学习能力以及适应能力,才能让企业文化建设更加的顺利。具体而言这样的学习能力就表现在,随着社会知识化和信息速度的加快,对企业的创新和调整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整体的学习劲头、员工的团队精神、领导的协调意识都有更高的要求,同时企业要高度契合市场需求变化的速度,就必须不断的通过学习先进的方法来改善自身的不足,而且随着市场运行越来越透明化,市场上的信息越来越多,市场化的范围都大大扩展了,市场选择的速度也大大加快了,企业在面对市场的抉择时,以更加积极学习的姿态面对总不至于陷于被动。

4、注重领导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带头作用

在任何一个行业中,领导的模范带头作用都是十分重要,在煤炭行业更是值得特别提倡的。煤炭企业的领导要不断学习新的管理理念,并且思想认知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要以一种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这样才更能看出问题。同时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要作为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推动者,把文化建设提到重要的地位上来;要不断地向下面的员工讲术企业文化的内涵,用领导的力量带动员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树立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信心。

5、处理好企业文化建设的价值和员工自身利益的关系

企业文化建设的价值与企业员工的自身利益是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可以调和的矛盾,企业员工考虑的是会不会下岗,养老保险、工伤、医疗保险情况,干多干少会不会一样等问题,这些本能的考虑完全可以通过丰富的企业文化建设予以解决,打消员工的后顾之忧,让员工在企业改革与发展中最大化地发挥作用,使他们干有所为,为有所为。

三、结论

国有企业员工管理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国有煤炭企业 薪酬激励 薪酬设计

中图分类号:F272.92,F42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4-279-02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完善的激励机制可以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绩效,所以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1}{2}。薪酬激励作为企业激励机制中最重要的激励手段,是目前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它相对于内在激励,管理者更容易控制,而且也较容易衡量其使用效果,如果能够真正发挥好企业薪酬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就可以达到企业与员工“双赢”的目的{3}{4}。

薪酬就是企业根据员工做出的贡献(包括他们实现的绩效、付出的努力、学识、技能、经验等)对其所付的相应回报,这是一种公平的交换。广义的薪酬包括经济性和非经济性两种,其中工资、奖金、津贴和红利等属于直接经济性薪酬,各种保险和补助是间接经济性薪酬;而非经济性薪酬包括工作本身的挑战性和发展空间、工作环境以及企业形象等{5}。

一、煤炭企业薪酬制度分析

我国能源资源的特点是富煤、缺油、少气。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煤炭是我国的基础战略能源和重要原料,一直占我国能源消费的70%以上,而现阶段的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决定了我国的能源生产消费结构仍将以煤为主,因此国有煤炭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6}{7}。近几年我国煤炭行业国有化、垄断化逐渐增强,然而,国有煤炭企业的薪酬制度受到企业生存发展环境、资本市场和曾经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而产生的遗留问题的影响,已经与其主力军地位不相适应,其薪酬体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6}{7}{8}。

1.薪酬结构不合理。国有煤炭企业薪酬制度缺乏激励性首先表现在薪酬结构设置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1)重视经济性薪酬的激励作用,而忽视非经济性薪酬的激励作用。目前国有煤炭企业薪酬体系的设计使得福利的设计已经成为固定的薪酬,发挥着保健作用而不是激励作用,没有意识到各种实现“内在价值”的机会也能成为激励手段,例如培训、进修、参加会议等可提高个人能力和个人声望的机会以及工作成就感等。(2)经验曲线不明显也是薪酬结构不合理的重要表现之一。目前,大多数国有煤炭企业在此层面的薪酬标准的设立都是缺乏内部竞争性的,工资晋升也存在不合理性,严重地打击了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2.薪酬管理缺乏公平性。国有煤炭企业薪酬管理缺乏公平性主要表现在:(1)感情因素影响工作分配。有些员工因为和领导关系特殊,在进行工作分配时,会得到照顾,出现工作量与收入不成比例的现象{9}。(2)平均主义倾向依然存在,绩效与职位割裂,或者没有建立科学的联系:企业经营者的年薪水平与企业的发展规模、效益水平以及本行业的发展状况的相关性不大,国有大中型煤炭企业的经营者与一般中小型煤炭企业的经营者的年薪收入差额不大,而且煤炭生产这种“艰苦行业”的经营者与“一般非艰苦行业”的经营者的年薪水平相差也不大,严重地打击了煤炭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经营的积极性,激励作用弱化;员工工资的收入水平主要由基本工资决定的,与员工工作绩效关系不大,缺乏激励性,此外员工奖金分配的激励作用也不明显。(3)工资水平与时间长短或者工作量的大小完全挂钩。薪酬中的工资部分一般被认为是对员工付出劳动进行的补偿,是其应当得到的报酬,而奖金部分则被认为是对劳动产生的效益即剩余价值的再次分配,是属于额外的奖励。目前,许多国有煤炭企业采用的全额浮动工资、综合工资单价等工资分配办法模糊了这种分配关系。在有些国有煤炭企业里,工资设定的普遍做法是:按工龄长短划分的等级结构工资、简单岗位技能工资、按资排辈等,这些分配办法完全是根据工作量的大小来决定员工收入水平的高低。

此外,还存在薪酬水平偏低,激励力度不够;薪酬激励的平衡性失调,表现为长期激励和短期激励的不平衡,重视短期激励而忽视长期激励的作用;福利政策单一、固定化,没有考虑不同年龄层、不同职业发展阶段、不同岗位的员工对其薪酬福利类型的偏好程度不同,而薪酬制度却极少考虑到员工的实际需要的差异性,没有灵活性。

二、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根据薪酬激励设立理论,为建立完善的薪酬制度,使其充分发挥激励作用,从而促进国有煤炭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笔者提出一些建议。

1.为了能够做到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必须保证企业的薪酬水平在本行业、本地区内具有竞争性,需通过薪酬调查确定薪酬标准,对外具有竞争性。

2.为了能够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进取心、满意度和忠诚度,企业在制定薪酬政策时,需进行工作分析和岗位评价,确定薪酬标准的内部公平性。

3.安全问题对于煤炭企业是最为重要的,安全生产是作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因此,在薪酬设计方面一定要体现注重安全这一理念,使用合理有效的薪酬激励手段来激发员工的安全意识,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

4.福利形式多样化,根据员工的需要,针对性地设计福利政策,满足不同员工的需要,激发其积极工作的动力,实现激励效果的最大化,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例如:低工资的员工应实行奖金奖励形式,收入水平较高的人员,特别是煤炭企业高层管理者,则应该对其进行晋升职务、颁发奖状、授予职称、鼓励创新以及高弹性工作时间等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对不同类型员工的不同需要有充分了解是使福利制度激励作用发挥最大效果的核心内容。

总之,把握重要性、稀缺性、复杂性、公平性和适度性等因素,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公平的激励标准、正常的增长机制,才能将薪酬激励的作用最大化。

三、薪酬改革措施及配套措施

1.井下生产部门人员的薪酬设计。井下生产部门是整个煤炭企业生产的核心部门,他们的工作质量和数量直接关系着煤矿的盈利能力,其岗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对此部门的员工采取稳定性和激励性都具备的薪酬管理模式。他们是进行薪酬激励的重点对象。其收入公式为:

总收入=岗位工资+技能/能力工资+绩效工资+各种津贴+团队奖励+特殊奖励+福利

2.地面辅助部门、职能部门、后勤部门及党政部门的薪酬设计。此部门主要由三部分人员构成:高级管理人员、普通领导和普通员工,他们的激励性薪酬设计主要是与绩效考核联系起来。

总收入=岗位工资+技能/能力工资+绩效工资+年功工资+团队激励+福利+股权激励/特殊奖励

3.经营者的薪酬设计。国有企业的经营者与国家实际上是一种委托的关系,国家委托经营者经营管理国有资产,然而在这种委托关系中,最易产生的便是“道德风险”,所以,需要通过激励和约束机制来引导和限制经营者的行为{11}{12}。这里主要指企业的矿长以及分管各部门的副矿长。

总收入=年薪+股权收入+职位消费+福利

其中:年薪由基薪工资、绩效工资和奖励三部分构成{13};股权激励可使经营者与国家的利益趋于的一致,可使经理人更加关心企业的长期价值;职务消费在本文中指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在任期内为保证履行职责、完成工作任务,按照企业规定,为其提供和报销的费用;福利主要是为了体现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特殊地位,给予其除了一般员工享有的福利之外的一些额外特殊优惠待遇,可以提高经营者对企业的忠诚度,增强其归属感。

为了以上薪酬体系能够在煤炭企业内成功实施,并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还需要有完善的相关配套措施{14},包括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培训机制、监督机制、沟通机制和公平的薪酬激励标准以及营造激励性的企业文化氛围。规范化的、量化的绩效考核体系是薪酬激励方案能够发挥有效激励作用的重要保证。有效的培训机制能够满足企业开展业务和培育人才的需要,同时培训作为对员工的福利形式和奖励方式,可以保证薪酬方案激励性作用的发挥。培训应做到惠及经营、管理及生产的各层次(上、中、下层)和各职能部门员工。对薪酬制度进行有效监督,保证其顺利的执行。薪酬标准的设置一定要以满足各层次不同类型员工的需要为基本原则。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为组织成员所认可、接受、传播和遵从的基本信念、共同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社会角色和人文模式的总称,为了使得薪酬设计能够充分发挥激励作用,应该加强文化建设,创造一种能够使企业全体员工衷心认同的核心价值理念,用竞争产生差别的理念来指导企业薪酬制度安排,既要强调竞争又要保证报酬,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17}。

笔者在对国有煤炭企业薪酬制度发展的研究以及对薪酬激励理论再次学习的基础上,分析了国有煤炭企业薪酬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薪酬激励理论,设计了适应煤炭企业各层次不同员工特点和需求的3种薪酬模式,改变了以往对企业员工实行的单一的技能工资制和激励作用甚微的福利和奖金制度,提出了针对不同层级的人员设计不同形式的薪酬激励制度的改革建议,以求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员工对薪酬和福利的多样化要求,从而提高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出薪酬的激励作用。

注释:

{1}吕叔春.最有效的员工激励法[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4

{2}徐坚成.人才国际竞争力研究[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1

{3}叶红.企业薪酬激励策略研究[J].时代经贸,2011(24)

{4}刘葱,肖建杰,徐海燕等.企业员工薪酬激励的新制度经济学思考[J].经济与管理,2005(8)

{5}黄云智,王红梅.浅谈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J].第七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6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2006

{6}吴亚东.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的现状及对策[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8(5)

{7}王运祥.浅析当前国有煤炭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6)

{8}房爱兵.浅析煤炭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J].企业导报,2009(3)

{9}孟令旺.对煤炭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探讨[J].煤炭经济研究,2002(2)

{10}郑咏红.企业薪酬管理体系的设计与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5)

{11}严谨.国有煤炭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9(25)

{12}严瑾.湖南国有煤炭企业经营者薪酬设计方案研究[J].科教导刊,2010(13)

{13}李存芳.国有煤炭企业经营者年薪制试行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煤炭经济研究,2001(8)

{14}赵建明.国有煤炭企业薪酬激励与管理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5(8)

{15}赵建明,罗智霞.国有煤炭企业薪酬激励与管理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5(8)

(作者单位:同煤集团机电管理处 山西大同 037000)

国有企业员工管理论文范文第9篇

摘要: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即使中国已经进行了几十年的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传统思想的影响仍然不能磨灭,从各个方面对中国的经济社会产生着影响。本文主要以供电企业为例,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对其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传统文化对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1、“官本位”的意识阻碍了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形成了以皇帝为顶端的高度集权的专制制度和等级森严的官僚制度。在这个宝塔形的体制结构中,上尊下卑,界限分明,不容僭越。官为百业之首,唯有走上仕途,才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也只有做了官,才能获得特权和利益。中国自明清以来对官吏实行的是低俸禄政策,但是这并不阻碍底层莘莘学子通过科举考试挤入统治集团。因为官员的俸禄虽低,但是整个社会上是以官职大小衡量人的价值、成就、地位的。时至今日,“官本位”意识仍然影响着一些人的思想和行为。

改革开放以后,虽然中央在淡化国有企业的行政级别,但是国有企业中的分配机制仍然在按照行政级别制订,如某级别可以享受多少工资待遇、多大住房(包括地段)、可以购买多少企业股票,这种分配政策的制订无需接受任何质疑和监督,于是基层企业规模再大,其领导的级别不如上级机关衙门里的一个小官,巨大的社会分配不公由此而产生,于是乎“官”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仍然是社会的特权阶级,导致大家对“官”仍趋之若骛。

近几年来,大学扩招,各种门类大学生出现了,大学生也不再是国家干部了,但是国有供电企业领导经过改革之后的自由裁量权却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企业还是象一个官僚机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弹性尽可能加大,在不唯文凭、不唯学历、只唯能力的外衣下,不对能力制订客观的评价指标,权力指挥一切,国有企业中的成“官”的正常通道没有了,于是寻租现象就出现了,其结果是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但不能优化、发展,简直可以说是形同虚设。

2、传统儒家文化对我国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消极影响

儒家管人思想,具有鲜明的矛盾性和两重性。它既有民主性的精华,又有封建性的糟粕;既有积极、进步、革新的一面,又有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而且在有些情况下,精华与糟粕又相互结合,良莠混杂,瑕瑜互见。具体表现如下:

(1)重德治而轻法制的偏向

儒家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他们都更注重个人修养,强调道德教化。虽然也有虽有“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不以六艺,不能正五音”(《孟子?离娄上》)一类主张规章制度的话,但相对于其长篇的“德”的强调来说,太过于苍白。

表现在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上,常以非理性的伦理道德观念为原动力。它过分重视德行管理,忽视企业规章制度的作用。结果导致企业员工无章可循,有章不循,违章不究的现象司空见惯。规章制度停留在嘴上、纸上,而不能见之于行动。这种“德治”虽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带来和谐,但企业毕竟不是一个家庭。作为社会的经济组织,需要一种客观公正的标准对其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加以约束和规范。

(2)重均同而轻个性的偏向

中国儒家思想是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但与西方管人思想相比,恰恰又缺乏对个体地位的认同。它虽然处处讲人,但真正重视的是人所属的团体。在“均同”思想影响下,总体是神圣的,至高无尚的,个体则是卑微的,微不足道的。这种总体对个体的排斥,构成了中国儒家管人思想的本质。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上具体表现在:

首先,在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我们更偏重于那些重总体,轻个体的学说。但是如果把这种群体观念发展到极端,无疑会对个体产生排斥作用。这种排斥的后果,无疑要扼杀个体的活力,使个体的任何行为都要从群体的规范,群体的心理,群体的习惯中去考虑,不敢越雷池半步。如果谁要标新立异,搞些创新,就可能遭到群体的孤立和攻击,从而导致个体对群体的畏惧和依赖心理。这种依赖心理严重地阻碍了人的创新精神的发扬。谚语“枪打出头鸟”,就是这种思想最精确的诠释。

第二,没有完善的竞争和激励机制。具体表现就是讲攀比,不讲竞争;讲均同,不讲贡献;讲公平,不讲效率等等。长期以来这种“求和去异”的儒家管理思想,造成了人们根深蒂固的依附性和均同性思想,顽固地保护着人们的心理长城。

第三,以往在企业职工个性上,共同性胜于特殊性,群体性高于个性。使职工个性长期处于抑制和闭锁状态,个人需要绝对服从集体的利益,排斥任何做法的“个人主义”。其结果,使一些企业失去了生机和活力。

(3)重传统而轻变革的偏向

千百年来,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管理一直占主导地位。一面是家长专制式的管理关系和纲常礼教,另一面则是“天不变,道亦不变”的传统守旧思想。尽管中国历史上,不乏一些反传统倡革新的思想家和勇士,他们的管理思想也产生过广泛影响,但最终多被儒家管理思想吞没。其根本原因是:

首先,当维新者在管理意识上起来反传统时,却又常无意识地停留在传统之内,传统意识潜移默化地决定着他们的思考方向和界限。

其次,历史上多次革新实践,革新者承担的风险远远大于继承传统者。商鞅、王安石、谭嗣同等许多著名改革家的结局告诉人们,宁求稳健而不务革新,可能是较明智的选择。

这种因循守旧,知足长乐,处事退缩,不思进取的倾向至今仍深深影响着当代供电企业的管理思想和行为,同样也影响着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更愿意采用已有的方法和制度,而不愿意思考、创新。这是我国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所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国有企业的业绩与企业领导升贬并无直接关系,企业倒掉,领导易地继续做官现象比比皆是。因此企业领导更多的是对上负责,于是因人设岗在国有企业中是屡见不鲜的。这样的结果是,企业岗位设置不合理,很多在岗的员工本身就不具备上岗条件,考核也就无从谈起。在这种形势下,任何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都无法在这类企业中执行,换句话说,谁也没有能力根据这种实际情况制订如此复杂、完备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作为替代,企业领导的协调水平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人治”也就习惯成自然了。“人治”得越久,领导的自由裁量权也就越大,领导的重要性也就越大,制度也就没有执行的必要了,因此制订制度的唯一目的就是应付检查。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改进措施

1、儒家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融合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西方的各种先进的管理思想正源源不断的传入中国,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也会越来越频繁和深入。如何将儒家文化更好的融入到西方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去,以更好的适应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促进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中国更好的发展是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和专家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传统儒家思想中,有很多用人的思想和理念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不谋而合。因此,新兴的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要向传统文化学习,才能有更大的发展。另一方面,儒家文化在根本上说只是一种处世哲学,更多着眼于宏观的环境,如国家;对于企业这种微观组织的细节化的管理论述甚少。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借鉴儒家文化时不能从中得到具体的帮助,可以引用的只是一部分原则和处理事情的态度等,缺乏严密的理论体系和科学分析。所以,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要不断吸收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精华,在传统儒家文化的指导下,树立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强调对个人的尊重,重视运用待遇和发展机会来吸引和留住人才,并通过严格的考核制度来淘汰不合格的员工。

2、具体措施

(1)改革薪酬体系

①取消一切所谓某某级领导干部享受某某待遇的特权,把包括住房在内的全部福利和包括公务用车、通信费、招待费等职务消费全部纳入薪酬体系,使企业内部整个薪酬体系透明化。

②尽可能实现同工同酬,原有体制内职工的收入可以以股份分红形式进行调节。

(2)公开招聘流程

按照企业的需要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公布岗位说明和岗位要求,招聘过程公开化,做到以岗选人,为合理的设置绩效考核标准奠定基础。

(3)疏通各岗位的上升通道

①加强技术、经营、行政管理三支队伍建设,疏通每个岗位上升的通道,改变以往提升待遇只能走行政管理一条路的现象。

②对于成熟期的企业,各岗位基本处于稳定状态时,对于能力已超越岗位要求而又无岗位可上时,可以将相邻岗位加以合并,同时相应提高薪酬。

(4)强化制度管理

改革目前制度订得很严而执行很松的陋习,将各项规章制度简单化,做不到的制度不制订,凡已制订的制度必须确保执行。因此对规章制度实行持续改进,不搞大而全,在执行过程中逐步修正、完善、增加。

(5)加强内部竞争

改伯乐相马为赛马。如同美国国会选举一样,每年将一定比例的岗位(如1/4)在公司内部重新竞聘,这样每过数年公司各岗位之间就相当于轮换一次,可以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使整个企业在创新中前进。

另外,严格控制每个岗位竞聘者的数量,当某岗位竞聘者的人数超过设定上限时,则适当降低该岗位的待遇;当该岗位竞聘者数量不足时,则提高该岗位待遇,相当于建立内部劳动力市场对各岗位的薪水进行调控。

参考文献:

1、邱雯.美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10)。

2、黄静.中国传统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j].管理视角,2006(19)。

国有企业员工管理论文范文第10篇

思想政治工作行政管理重要性和作用

一、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中发挥的地位

在了解到行政管理工作的内容与性质之后,再联系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性,我们不难总结出思想政治工作在一个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中所发挥出的作用。我认为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中起着导向的作用。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是希望通过统一的管理,让整个企业能够更好更快的运转,实现更大的发展。然而这个目标的达成却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它需要引导企业员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并形成正确的行为方式,而这些都与思想政治工作离不开。企业行政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宣传、启发、引导、培训、监督企业员工,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中起着调节的作用。行政管理工作表面上看具有极强的强制性,所有的行政工作都是通过各条行政管理制度来实施的。但是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转不可能完全靠强制的手段,这个时候就需要在行政管理工作中融入一些思想政治工作。

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用民主说教、说服教育、互相沟通的方式来达到对企业员工情绪和人际关系进行有效调整的目的,这样的方式方法比直接用行政管理制度来约束他来得更有效果,也更有说服力。同时,思想政治工作也可以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协调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建立起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新型人际交往关系,帮助他们树立科学发展观,立足于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形成团结友爱,民主平等的局面。

第三,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中起着保障的作用。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行离不开行政管理制度的保障,而如果仅仅是靠制度去保证一个企业的发展那也是很不可靠的。因此,我们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合理的进行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为员工提供心理疏导,有效防范广大员工的逆反心理,并且在员工内心塑造起来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形成员工与企业共富观,创建了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

第四,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中起着激励的作用。企业员工的思想一方面受到企业行政管理制度的约束,另外一方面他们当中存在消极、机械的接受这些制度的现象存在。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中起着激励的作用,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正面说理,宣传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规章制度、法律法规,提高员工的觉悟与认识。同时,也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让员工充分了解到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亲密关系,让他们感觉自己也是企业管理(企业管理论文)环境的缔造者,充分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发掘他们的潜能,增强企业凝聚力与创造力,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效率。

二、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中的必要性

前面我们就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展开了讨论,也对两者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我们接下来讨论一下行政管理工作中是不是一定要进行思想政治工作。

首先,我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的客观要求。我们都知道一个企业要开展好行政管理工作,必须拥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作为基础。企业所有员工的行为与活动,如果不与企业的行政管理制度相适应,不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协调,那这个企业就无法生存和发展壮大下去。这个时候,企业通过做好广大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他们自觉地建立起自身内在的行为规范,自觉遵守企业制度的相关行政管理制度,在思想上形成统一,企业就能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发展。

其次,我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的指明灯。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通过教育活动,用教育者的思想去影响广大企业员工,使其接受企业的思维并转化为个体思想和形成一定的行为意识,从而支配他们自觉的遵守企业的行政管理制度去从事各项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项活动就是动员和领导广大企业员工,积极学习企业文化知识和现代化的本领。将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安全等工作的各个方面里去。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一个精神激励机制,帮助员工树立崇高的思想,倡导奉献精神,充分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加强道德修养,维护企业内部的安定团结。

最后,我认为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帮助企业开展行政管理工作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这也符合我国领导人提出的和谐社会(和谐社会论文)的理念。企业就是一个小社会,里面住着许多企业的员工,所以一个企业和谐的核心就在于员工之间的和谐关系。

当今社会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这使得企业的行政管理也日趋复杂化。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也要进行改革,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入就是一个很好的转变。只有坚持行政管理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才能让企业中的员工捍卫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今后,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应该加大思想政治工作这块的力度,从思想上加强对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更大程度上发挥行政管理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作用,使员工更好的适应企业行政管理制度,保证企业更快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玄成贵.行政管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J].鲁行经院学报,2003.

[2]陈亚萍.健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09.

[3]李华.企业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J].经济发展,2009.

[4]高桂梅.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企业导报,2009.

上一篇:区域公共管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旅游公共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