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

时间:2022-06-17 08:31:07

语文阅读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创作者之所以能“辞发”,在于“情动”,文章之所以“虽幽必显”,在于观文者的“入情”。刘勰在这里说明了“情”对于创作者和鉴赏者所起的重要作用。

语文新课标,把语文定位在“培养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升华精神境界”。这一定位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在呼唤新的教学理念的今天,我们应该把情感熏陶,贯穿于语文课堂的阅读过程中去。

那么语文阅读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

1.教师范读,学生听中生情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一般都采用朗读这一教学方法,饱含深情的朗读是一个很好的表达情感的手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朗读帮助学生尽快地走入文章的情境。掌握一定技巧、富有感情的朗读,能将学生引入意境,从而认识文章中反映的客观现实而受到教育。人们常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教师融之以情,读出感情,才能激起学生的感情,例如,在讲授《沁园春・雪》这一节课时,我用激昂的语调为学生朗读,将自己想象成作者,在我的引导下,帮助学生尽快的进入作者所描绘的意境中去,只有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来体会作者的心情和感悟,这样学生就会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更好地理解文章。

2.指导朗读,学生读中悟情

教学时可让学生从正确的语音、语调、语气、节奏方面直接感受作品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这样的美读,会 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如教学《社戏》中模拟六一公公说的话:“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语气语调中尽量表现年长农民的大度风范,只是惋惜,并无责备之意,对孩子们显得可亲可爱。学生听后兴趣盎然,纷纷模仿。通过一次次朗读尝试,自然而然地,使学生在有表情的朗读中体会思想感情,看到了一个鲜活的形象,在朗读中对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 神品质也有了深入了解。“此时无声胜有声”这种效果是任何刻意分析、讲解所不能伦比的。

3.启迪想象,引入意境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语言艺术是不具备形象的物质形态,欣赏者凭感官直观不到任何形象,而需要通过语言符号在想象中感受艺术形象。”语言艺术具有表现性和再现性,桥梁是想象,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一些与教材有关,同时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环节,创设能激发学生表现欲望的情境,特别善于引导学生用心领悟优美的文章,从意境、语言等方面去挖掘情感,用它们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心入其境,借助丰富想象,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得到真切的情感体验。

4.利用多媒体,激感

人的感受是一种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的感性活动,它能够令人产生心旷神怡的美感,客观的刺激可以引发我们千变万化的情感产生。把色彩和画面引入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心入其境,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帮助学生体会 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例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的名句“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下过雪之后的济南的美丽景色在老舍先生的笔下绘成了一副山水画:白雪皑皑,蓝天白云,一切都是那么美丽。学生缺少直观感受,如能在朗诵的同时从网上下载一些图片加以印证,声音和文字是理智的,画面和色彩是情感的,教师只有在教学中融入自己情感,才能使审美主体与客体融为一体,达到情景交融,唤起学生情感体验的效果。

总之,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以情营造,教学氛围;以情再现,课文形象;以情沟通,与作者产生共鸣;以情激起,学生创造性思维,是语文教学情感熏陶的良好途径,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百花齐放,春满人间。

上一篇:“意料之外”的收获 下一篇:小议高中地理新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