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与课程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2-06-15 05:32:31

素质教育与课程建设的思考

摘 要: 作者通过分析素质教育和高职课改的现状,阐述了现代素质教育的内涵和体现,介绍了在课程建设中完善素质教育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 课程建设 素质教育 知识序化

素质教育的研究已有很多,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和适龄学生的减少,素质教育实施的条件也已具备。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高职院校正在进行四个建设:专业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其中,课程的改革与建设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怎样才能将素质教育与课程建设融合在一起,这是我们进行课程建设时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素质的内涵和体现

素质教育的内涵,即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每个人潜能的教育,是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是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的体现有四个方面。

1.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每个人潜能的教育。它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包括性格、兴趣,以及对学习的不懈追求和进取精神,把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作为发展教育、开展教育活动的目标。

2.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现代社会,特别是未来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知识的依存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自己,培养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心理品质,以及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交往的能力。现代社会要求人们不仅要有良好的智力因素,而且要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所以素质教育是面向现代社会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同志反复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素质教育一方面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培养创造性,另一方面要为培养能够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4.素质教育是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教育要尊重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健全个性,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器,而是知识的主人;学生不仅仅是认知主体,更重要、更本质的是在认知方面和非认知方面的完整的生命主体。素质教育要指导学生怎样做人,引导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建设的思路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止步不前的原因在于,课程微观内容的设计与编排远未跳出学科体系的束缚,因而在这一传统观念束缚下编写的教材始终不能适应职业工作的需要。职业教育是关注学生技能的教育,在整个教学中,怎样提高技能是最重要和迫切的。新课程改革就是要研究教什么、怎么教、教的顺序的问题。教什么就是选择什么课程,怎么教就是教学模式和方法,教的顺序就是课程的序化。无疑,课程内容能否序化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我们一般的思路是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课程,这是凸显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开发的突破口。

显然,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其课程内容的序化首先要解决的是内容的取舍问题。解决的方法是: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以实训的知识为主、以理论的知识为辅,也就是关注学生的练与操,在理论方面以形成系统即可,不强调研究学习。

实现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其次要解决的是课程内容的序化结构问题。我们按照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即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将工作过程中每一步要用的知识罗列出来,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每个步骤做好了,课程的序化问题也就解决了。这意味着适度、够用的陈述性知识的总量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这类知识在课程中的排序方式。“课程不再是静态的学科体系的显性理论知识的复制与再现,而是着眼于动态的行动体系的隐性知识的生成与构建”。

“知识的总量大致不变,知识排序的方式发生变化”,这就是高职院校课程开发的全新理念:不通过资格课程的学习而是通过经验反思在经验中获得能力。“课程不再是普遍理论的复制而是特定的个人的事情”,也不再是一成不变的结果,而更多的是一种过程。

三、在课程建设中体现素质教育

前面我已讲了,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在于课程的内容取舍和编排,并且我们的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素质。两者怎么在高职的课程建设中融合呢?

1.课程的内容和编排建设有助于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形成。在学生素质体现中,基本知识和技能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我们通过选择课程内容,让学生既重点掌握了过程性知识,又了解了陈述性知识。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同时,我们通过选择课程传送的顺序,让学生易于理解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

2.课程的内容和编排建设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能力。学生是一个社会人,不能脱离社会存在。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学会理解、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交往。所以在课程建设中,我们可以开设交际和人文课程,这些对学生都是很有用的。

3.课程的内容和编排建设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能力。学生踏上工作岗位,要有技术,这是他们的生存基础。除此之外,学生还要交际、沟通,学会生活。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未来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经常有面对成功或失败的可能。假使一个学生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善于调节自己,那么在生活中就不会有幸福与快乐的感觉。

4.适当进行思想、励志教育,开设相应课程,有利于学生提高素质。2008年3月25日,、教育部、全国学联联合做出在高校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决定,并在全国挑选了63所高校作为试点单位。此外,、教育部、全国学联颁发了《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的通知,并多次举办培训班、召开研讨会促进此计划的实施。在有些学校,学校党委下发了《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的文件,并由学校分管领导牵头,团委、学生处、教务处和各学院等部门作为成员单位,全面负责推进全校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工作和素质拓展证书的最终认定,这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四、结语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怎样加强学生素质,怎样在加强素质教育的同时顺利重构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在课程建设中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肖化移著.审视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与标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上一篇:探析《电子技术基础》创新教学策略 下一篇:建环专业燃气课程群的建设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