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讲师素描

时间:2022-06-15 01:06:51

农民讲师素描

腾笼换鸟吴儒文

人物名片:吴儒文,男,大专文化,生于1964年,纳雍县老凹坝乡平寨村党支部书记,县级农民讲师。

致富故事:1980年高中毕业回家,结婚,从父亲手中分到能产8背包谷的土地。他使用杂交玉米种子、单株定向移栽等综合方式,让能产8背包谷的土地释放出产包谷40背的能量。

他腾笼换鸟,先引进桃李等果树种植,又在树下套作蔬菜,最终探索出了“果+X”路子——“X”就是蔬菜、牧草、药材、茶叶。

1980年,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基本完成,统一出工统一收工统一分配的时代随着土地的家庭单元化而成为历史。土地分到家庭30余年后的今天,由分到合的变革又在吴儒文的探索下初步显现。这,凸现了观念转变。

今年,在他所在的平寨村,他又引进其他乡镇的烤烟大户郭加奎等5人,流转土地760亩。当地农民出租了土地,返回土地上拿打工工资,减小了种植风险;种植大户整合了土地资源,规模化、规范化、产业化种植烤烟,形成了“家庭农场”雏形。

巡讲摘录:别人老是叫我“讲师”,我经常纠正。我说,“讲师”两个字的前面,还要加上两个字——“农民”。

我是农民讲师,“农民讲师”这个称呼,是荣誉、也是责任……

关于“果+X”的产业结构调整,只要把好墨斗,就能弹出墨线。

长“绣”善舞罗飞扬

人物名片:罗飞扬,男,苗族,中专文化,生于1978年,贵州复临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县级农民讲师,组织创作了长幅绣品“清明上河图”。

致富故事:小学毕业后,父亲把他送去少林寺习武。三年后学成下山,罗飞扬前往广东当保安。面对开放前沿的市场生存法则,他发现,拳脚功夫只是一种陪衬。

和许多山里人一样,罗飞扬也曾外出打过工。2000年春节刚过,他就去了四川,结果20多天没找到工作,身上的钱全部用光了,每天只能啃2个馒头。从此,他下定决心,回家创业。于是,他筹资办起了苗绣厂,寨子里的28名苗族妇女成了第一拨工人。这时已经是2010年。

依靠他的工厂,许多不识字的苗族妇女在家门口转型当了工人,按点上班,按月领钱——绣完“清明上河图”的28名妇女,工资最低的有9700多元,最高的达到13800元。

去年,罗飞扬又成立了九黎山民族工艺园,正在绣中国十大名画,第一幅刺绣就解决用工40人,另外还有500多人报名要参加刺绣。

巡讲摘录:尝试不一定成功,不尝试没办法成功。所以,我坚持。

苗族妇女比男人更值钱的东西就是,只要有一根针,就可以改变一个家庭。我们厂里有个女员工,哪个月的工资都是3000多——她叫马正兰。如果按这个数计算,苗家妇女刺绣一个月,也比男人种一年庄稼、养一年的猪划算。

与烟结缘熊朝举

人物名片:熊朝举,男,生于1964年,高中文化,县级农民讲师,毕节烟草公司纳雍分公司龙场镇烟草站技术指导员。

致富故事:高中毕业,回家务农。确切地说,他还没毕业就回家了,母亲走得早,到高二时父亲又走了,家庭的重担落在了他的身上,被迫辍学;他种的也不是田,海拔高,水源低,种的是包产到户的5亩山坡地。

看到别人种烟钱袋子鼓起来,他把5亩地全部种上烤烟,因烟叶质量好,种植技术过硬,被龙场镇烟草站聘为烤烟收购员。

2007年,同村的烟农邓庭义发现了一株异常烟种,他通过长期观察后说服邓庭义留下了烟种,就是后来的烤烟新品种——“毕纳1号”,经媒体报道和专家论证后,“毕纳1号”成功在全镇、全县和全市推广。目前,仅纳雍县种“毕纳1号”达到4.2万亩,年创收1.47亿元,带动了1993户群众致富。

2012年,他发明的先膜后烟栽种技术和烟叶散堆烘烤技术已在全县推广。他的理想,把这一种烤技术和“毕纳1号”一起向全省和全国推广。

巡讲摘录:县里聘我为讲师,全家老小乐滋滋;深知肩上责任大,种烟技术必先知;要让群众能听懂,精心总结打油诗;只愿大家能致富,不枉组织费心思。

烤烟生产盖地膜,先膜后烟很科学;重点技术碟形垄,深浅大小要掌握;下雨可纳天上雨,天晴能把水份保;能使肥料转化快,烟株需肥相吻合;风调雨顺生长好,恶劣天气也适合;雨多保证不积雨,晴天能保水份多;先膜后烟多好处,大力推广效率高。

“饲”羊开泰李俊

人物名片:李俊,男,生于1980年,中专文化,县级农民讲师,纳雍强立养殖有限公司法人代表。

致富故事:1997年4月,读初三的李俊放弃中考去福建当工人。第一天活干下来,人累得像一个泄了气的皮球。残酷的现实打碎了他的梦。

4个月后,李俊回到学校重读初三,1998年7月被省畜牧学校录取。2001年中专毕业,李俊应聘到贵阳一家公司从事养殖技术推广工作。

2003年,李俊被盘县一家从事现代农业项目的公司聘为经理。第一个月的月薪近5000元,差不多等于别人一年的工资。

2005年,李俊的存折上有了15万元。这时,他却做出了一个惊人选择——回乡办养猪场。在创业遇到挫折心灰意冷时,岳父给他送来5000元钱。后来他才得知,这是姨妹存在自己岳父那里以备急用的钱。

2008年,猪价下跌,养猪业进入低谷,李俊毅然转型,注册纳雍县黑山羊种羊繁育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养殖户”的经营方式,目前,基地养殖黑山羊900只、牛23头,解决了12人的就业,同时112户农民与其签约分户饲养山羊1500只,农户获利120万元。

巡讲摘录:俗话说,“母猪好,好一窝,公猪好,好一坡。”养猪,品种选择很重要。

养好母猪的标准是:“肥不见膘,瘦不见骨。”这就像我们养殖户所说的那样:“待配母猪八成膘,容易怀胎产仔高”,肥了不易配种,瘦了不易怀胎。

“老配早,小配晚,不老不少配中间。”母猪配种最佳时期以这个顺口溜来把握。

草药鸡王陈明松

人物名片:陈明松,男, 生于1982年,县级农民讲师,纳雍县燕子山草药鸡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致富故事:2008年,在浙江开理发店生意红红火火的陈明松回到家乡,将自己的承包地全部种成果园,以此作为实验基地,发挥示范作用,唤醒群众学会用科技致富的意识。冷江、陈真、李成敏等农户在陈明松的带动下,成功种植了30多亩果林。

跨过了成功的第一道门槛,陈明松萌生了饲养草药鸡的念头。投资120余万元,租用承包地100亩,荒山2000余亩,在滑竹箐燕子山办起了养鸡场。目前,养鸡场有员工25人,养殖草药鸡12000余只,鸡场建有办公楼、工人宿舍、脱温室、中药室、仓库、水池、养殖大棚、鱼塘等。

一人有福,拖带一屋。陈明松最大的乐趣就是帮助别人。他高价租用场房占地;为村民们种上果木,指导他们科学管理;解决当地村民的就业问题;出资修通三条通组路,方便老百姓出行。

巡讲摘录:不是每个人都能想出成功的路径,不是每个想到出路的人都能成功,更不是每个成功的人都具有新奇的思想。

我的音乐养殖法,每天给鸡播放三次音乐,让鸡在快乐中无忧无虑地吃食,在快乐中成长,鸡高兴了,身体里所含的对人体有益的物质自然就会多起来。一只身心都健康的鸡,人吃了自然有利健康。

人生在哪里,哪里就有金子,关键是看你怎样去发现金子。

天麻仙子余群

人物名片:余群,女,生于1983年,县级农民讲师,贵州森宝天麻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

致富故事:她长在纳雍县城郊的山村,足迹却遍布县内外的山山岭岭。

她是“2009—2010年度贵州省拔尖乡土人才”,在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余群曾经想过上大学,但现实还是打碎了她的梦。那一年,她19岁。她回到老家,在老家贫瘠的土地上播种希望——天麻。

从播下第一个天麻开始,余群就踏上上艰难的创业历程。没有创业资金,没有栽培技术,没有专业引领。2003年,她怀揣着种植天麻的梦想,踏上了取经之路。去过湖北,到过四川,近到云南,远到陕西。一步步走来,路漫漫其修远,她边求索,边前行,学到了菌类提纯、复壮,生产管理,天麻的花粉制作、种植、加工等技术。

她的公司已建成育种基地3个,天麻种植示范基地11个近3500亩,每年能生产天麻“两菌一种”100万套。她举办农民培训班百余期,培训群众6000余人,解决农村就业人员近万人,让农民脱贫致富。

巡讲摘录:林区有三剩:杂草、树叶和树枝。贵州有三宝,天麻、杜仲和灵芝。作为山里人,我们要学会变废为宝。用砍下来的树枝种天麻,转化为经济价值。

为什么要选择种植天麻呢?它方便,不需要占用我们的耕地,不需要投入太多的精力;它管钱,俗话说:“一窝一头猪、十窝一头牛、百窝万元户、千窝小洋楼。”种上一亩两亩,就可以致富了。

水果王杨开隆

人物名片:杨开隆,男,1969年出生,大专文化,纳雍县玫瑰王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致富故事:任过会计、当过财会监管、做过基层干部。1996年因沙包乡安乐村老家的土地无人耕种而变荒地,产生了种果树的念头,1997年经专家介绍,引进了世界上最优质的美国布朗李“玫瑰皇后”品种,种了50多亩。

1999年,水果投产,亩产300-350公斤,是同类产品“改朝换代”的娇子,他被媒体誉为“水果王”。

2007年,向单位辞去公职,丢掉端了多年的“铁饭碗”,开办了纳雍县玫瑰王果业开发有限公司,任公司总经理。

2010年又在雍熙镇石板河村流转土地800亩种植布朗李,每亩纯收入两万元以上。在他的带动下,沙包乡群众种植了3000多亩,雍熙镇石板河村种了3000多亩,他的种苗,推广到六盘水、安顺和贵阳等地。

巡讲摘录:养猪选猪种,种包谷选包谷种,种果树同样要选良种。同时,选种还得结合本地实际,哪些地方适合种什么,自己心里要有底。

前几年,我一直舍不得放弃工作,毕竟一个月有七八千块钱,所以出来晚了点。假如我早出来几年,早点把布朗李这个产业发展壮大,可能我们下木村全部都种起布朗李了,大家也都已经富裕了。

一亩土地栽六七十棵布朗李,每棵树疏花疏果后留100斤水果,一亩土地最低产7000斤布朗李,每斤卖12块钱,一棵树子一年就是1200块,一亩地就是一个绿色银行,且年年有收入……

无地生金罗德华

人物名片:罗德华,男,生于1971年,专科文化,纳雍县阳长镇乐丰社区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纳雍县县级农民讲师。

致富故事:乐丰社区耕地2600亩,辖13个村民组14个自然村寨,有1280户4480人。

2002年,装机容量4×30万千瓦的纳雍火电二厂在乐丰村开工建设,电厂建设占用了社区土地1860亩,1568名农民失地。

面对这个情况,他组织失地农民创办了砂石厂,每年营利300多万元,解决了50多人就业;创办了四新六合养殖责任有限公司,每年营利100多万元,解决了118户失地农民就业;还创办了铧鑫汽配修理厂、成立了公益性的华永人力资源劳动服务公司等。

如今,乐丰社区除村集体经济企业外,还有成规模的小生产私营企业18个,全村人均纯收入升至7600元。

当选纳雍县县级农民讲师后,通过巡讲带动,又让一些失地农民找到了发家致富的路子。

巡讲摘录:遇到困难不要怕,不要退,要勤于总结,善找原因,多想对策。

农村根本目标是发展,只有发展才能解决农村的实际问题,只有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群众才能共同富裕。(责任编辑/霍庆涛)

上一篇:当“贵烟”遇到国酒 下一篇:三大战略带来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