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民分忧 帮农民致富

时间:2022-06-11 04:42:34

为农民分忧 帮农民致富

在今年3月份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三农”问题再次成为热点,并被总理称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代表和委员们对农村工作、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的问题如此关注,而且引起一国总理的高度重视,其意义在于农村稳才有全局稳;农业兴,才有百业兴;农民富,才有国家富。全国有9亿多农民,山西省有近2000万农民,长治市有250多万农民,都在总人口占有很大比例。在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中,他们的生存条件优与劣,他们的自身素质高与低,他们的生活条件好与差,他们的增收程度快与慢等等,在一个地方关系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在一个国家关系着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因此,长治日报编委会把“为农呐喊就是责,为农吃苦就是乐,为农分忧就是喜,为农发财就是福”作为办报指导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满怀真情实感去关心、关注“三农”,扩大版面,加大力度,为宣传、服务“三农”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一、研究问题,把握政策,找准切入点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下达后,我们大张旗鼓进行了宣传报道,并派出3路记者,深入农村,调查研究,现场采访,听取意见,总结典型。在与30多个乡镇和60多个农村的干部、农民座谈中,大家称赞中央一号文件下得及时,再次让农民吃了“定心丸”,鼓起致富劲。同时,也对“三农”中存在的问题忧心忡忡。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十个方面:

(1)上面政策好,下面执行偏,有时干脆不落实,另想对策,应对上级,糊弄农民;

(2)粮价逐年下跌,生产资料的价格不断上涨,谷贱伤农,影响农民的种田积极性;

(3)政府号召多,服务少,年初催定合同,年终不落实兑现,农民流了汗,秋后见不到钱;

(4)村务不公开,账务不明白,干部说啥就是啥,农民有想法没办法;

(5)科技下乡有时走过场,开个大会讲一讲,缺少针对性、具体性和实用性,帮不到点上、心上和手上,不少农民依然传统耕作,学不到真本领;

(6)地域偏僻,信息闭塞,种什么心中无数,怎样卖缺少路数,不少农家山货囤积,甚至把山药蛋喂了猪,把党参当柴烧;

(7)干部下乡“走亲戚”,村里干部少素质,在帮助农民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如何和市场接轨、如何提高自强能力、如何致富奔小康等方面引导不力,指导无术,缺少新知识,没有新方法;

(8)石鸡上坡各顾各,游击活动各干各,强弱不联手,贫富不合作,形不成发展规模,打不出产业品牌,富户小富即安,穷户积重难返,致使传统优势失去机遇,新的产业又迈不进市场门槛;

(9)有煤就挖,有矿就采,有树就伐,有地就卖,只要赚钱来得快,任何法规不理睬,少数人富得流油,多数人吃了苦头,而且导致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危害左邻右舍,殃及子孙后代;

(10)致富门路少,农民负担重。一些农户有“五愁”:愁孩子上学供不起,愁家人生病看不起,愁化肥、农药、农机具涨价买不起,愁盖房子盖不起,愁儿子娶媳妇娶不起。

以上问题虽然表现在局部地方的少数农民身上,但十指连心,情情相依,长治市委、市政府极为重视,派出一万名干部深入农村宣讲一号文件,开展“三农”工作。作为市委机关报更要格外关注,把农民的心声、呼声和要求及时反映上来,把党的关心、关爱和政策准确地反馈下去,穿针引线,上接下连,充分发挥自身的桥梁、纽带和号角作用。然而,要把握情况的方方面面,注意问题的错综复杂,保持头脑的冷静分析,必须选准切入点,抓住突破口,把重锤敲在响鼓上。切入点在哪里?一是政策的连续性,二是政府的服务性,三是地方的差异性,四是指导的具体性。为此,编辑部精心策划,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一主线,紧密结合记者自一线调查到的情况,着力解决政策落实“夹生饭”、农民减负“嘴上喊”、急于调产“开步难”、科学技术“掌握慢”、政府服务做不到“面对面”、购买农产品“常受骗”、订了合同“不兑现”、帐务不公开“心里烦”等八个方面问题,组织系列报道,加大言论引导,运用典型引路,有力地推动了工作,化解了矛盾,凝聚了民心,鼓舞了士气。长治市既是山西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又是重要粮食产区之一,煤与粮经常发生矛盾,困扰当地的干部和农民。长治日报总编辑弓德旺亲自带领记者深入产煤大县沁源县调查采访,这里的县委、政府四套班子领导一人蹲一个乡镇,县委、政府机关干部和乡镇干部一人包一个村,正确处理煤粮矛盾,兼顾矿主和粮农双方利益,凡有煤矿和焦厂的地方帮助农民修通公路,建设学校,通上自来水,接通电话、有线电视,植树种草引进科技;农村为矿区提供安全保障和生产服务,从而“双翼”齐飞,发展加快,成为全市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增幅最快的县份之一。于是,他们写出一篇“沁源干部一线工作法”的工作通讯,并连续推出真情实感的系列报道,宣传效果有力,起到切实可行的引路作用。

二、情真意切,分忧解愁,抓好落脚点

宣传“三农”,旨在服务。因此,作为媒体不仅要通过舆论工具的特殊功能,满怀激情地宣传好、报道好和引导好“三农”工作,还要身体力行,说到做到,真正为农民分忧解愁,排难除障,解决几个问题,办好几件实事,让农民与媒体拉近感情,交为朋友。这样,笔才能落到深处,脚才能踏在实处。

早在上一届编委会,报社就提出“新闻扶贫”的口号,十多年来持之以恒,从未间断,而且与时俱进,积极创新。开始带着感情下去,随后带着责任下去,再后来带着科学技术下去,先后帮助平顺县北流滩村等造耕地、修公路、建学校……

编辑、记者轮流扶贫,加深了对农民的感情,增强了对农民的关爱,自觉地感到肩负着一种责任――农民生活苦,自己坐不住。自2001年以来,全社每个职工联系了一个贫困户,拉手帮扶,情深意厚,每年为他们订一份报纸,还捐物捐款送书送技术,现在这些贫困户中已有70%脱了贫,有的还成为致富能手。由于感情深,报纸和“三农”贴得紧,《僻乡行》、《走百村、访百户》、《百强调产一线行》等栏目在版面上相继推出,报道农村新事,弘扬农村新风,反映农民心事,解除农民烦恼,尤其是主动帮助农民解决买难、卖难、看病难、办事难、外出打工难、子女上学难等方面的问题,有求必应,有问必答,有事必帮,有冤必伸,在媒体与“三农”之间架起了“连心桥”,筑起了“防患堤”,建立起水融的关系。长治日报及子报上党晚报,还每月推出一至两个扶贫广告,为农村和农民提供无偿服务,帮助他们推销地方土特产品,兴办新型企业,使报社与农家之间感情越来越深,相互越来越亲。

三、打造平台,提供阵地,激励兴奋点

加入WTO,跨入21世纪,农业与市场的距离越来越近,农民与商品的关系越来越紧,而有些地方农村与城市的差别却越来越大。编委会研究新情况,适应新形势,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把服务“三农”的文章做深做好,把报道做活做新,凝聚农民的积极性发家致富。

首先,急农所急。农民急什么?记者从调查中听到看到,农民一是着急不知种什么好,二是着急忙活一年赚钱少,三是着急市场卖假冒,四是着急政府服务不周到,五是着急掌握信息没渠道,六是着急自身素质提不高,尤其着急的是求知心切无处学,市场信息不灵通。为此,我们千方百计满足农民要求,扩大宣传“三农”的报道容量,每周除在正常出版的版面上宣传“三农”工作外,专门办了一张为农民服务的《农家周刊》。报社与市科协联手,聘请了一批专门领导和专业人才做周刊顾问,让他们集中在政策、信息、科技、经营、法律等方面为农民提供服务,更新农民观念,传播实用技术,介绍管理办法,帮助脱贫致富。周刊出版以后,受到了广大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的欢迎。

其次,帮农所盼。农民希望政策不变脸,干部不卖嘴,政府给作主,损害农民利益的事有人管;他们最企盼的是生产搞得红火,全家老少和睦,人人都有事做,小日子过得殷实。对此,《农家周刊》开辟了《政策台》、《农家致富经》、《专家传艺》、《帮您致富》、《农家忧心事》、《乡村法制》、《健康诊所》、《老二黑唱黑》、《农家黑板报》等专栏,贴近农民写报道,扑下身子搞服务。一号文件下达后,有的农民念不懂,记不住,打电话给周刊部,他们立马联系一位熟悉农村工作的老同志,用快板形式写成《党为农民解“十难”》,及时刊登在《农家黑板报》上,易记易懂,起到了解读作用。禽流感在少数地方发生后,鸡蛋价格下跌,一些养鸡户心情沉重,信心动摇。周刊部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及时请有关专家报告当地疫情,公示预防办法,分析市场走势,打消了养鸡户的疑虑,增强了养鸡户的信心。据调查,本市养鸡存栏数不但没有减少,还有新的回升。另外,周刊部还推出《帮您打工》、《评选十大孝星》等报道,并与北京牵线帮农家送出30多位保安员,给山乡农家吹进一股温馨的春风。

三是解农所难。近一段时间以来,平顺、壶关等地的花椒、党参、土豆等农产品由于信息不通、交通不畅,出现了滞销积压。周刊部接到当地农民的反映后,迅速派记者前去了解。在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分别写成报道登于周刊显著位置,取得了良好宣传效果。特别是平顺县石城镇大红袍花椒卖难的消息见报后,联系电话的铃声不断,目前积压的3万余公斤花椒已卖出2万公斤。长治县北呈乡南呈村农民种植小北瓜遇到技术问题,周刊部专门请县蔬菜办主任辛建平开设专栏进行指导。长子县南漳乡中漳村农民杜玉智养兔致了富,周刊作了专题介绍,之后,市养兔协会和云海公司兔场打来咨询电话,拿着报纸前来了解情况,准备发展养兔的农民每天都有三四十人。平顺县北社乡旱地晚播西红柿技术和收益情况经过报道,激发起不少农民发展旱地西红柿的热情,纷纷打电话咨询具体技术。特别是旱地西红柿施上鸡粪长得好,挂果多,使鸡粪的价格由一车4角钱增长到7元,还带动了一批养鸡专业户。

服务“三农”是一篇大文章,是一篇需要长期做下去的文章,也是最能考验媒体对农民感情和服务水平的文章。长治日报社结合“三项学习教育”和“三农”工作,又先后在平顺县西沟村建立了立德立言立形象传统教育基地,在壶关县常平村建立了创路创新创大业发展教育基地,在屯留县老爷山建立了身到心到感情到“三贴近”教育基地,进一步密切与农民的感情,增强责任心,强化紧迫感,努力使这篇文章做得千家万户都满意,千帆竞发奔小康。

(作者系长治日报社社长、高级编辑)

上一篇:“半个鸽迷”的故事 下一篇:新闻采访权的政治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