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源远流长

时间:2022-06-15 09:47:14

古典诗词,源远流长

摘 要: 中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诵读中国古典诗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提高;有利于培养气质,陶冶情操;有利于拓宽视野,发展智力;有利于娱情怡神,提高审美能力。

关键词: 古典诗词 陶冶情操 开发潜能 娱情怡神 培养道德

当前,诵读经典,用中国古典诗词陶冶学生情操,是语文学科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独特功能的重要方面,也是值得教育工作者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诵读中国古典诗词,利于学生道德培养。中国古典诗词凝聚了中华美德的精华,有意识地选择诗词篇目加以诵读精讲,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正面教育的有效形式。利用诗词内容,让作品中各种美好的人格形象在学生心中复活,让学生的灵魂和思想超越时空与古圣贤进行心灵交流,让学生在美妙的语言意境中体会感受,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屈原、李白、辛弃疾、陆游、岳飞、文天祥等众多爱国诗人,《离骚》、《望庐山瀑布》、《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示儿》、《满江红》、《过零丁洋》等众多爱国诗章,无不充盈着强烈的爱国之情、爱民之心,讲解这些诗人的诗作,吟诵这些诗篇诗章,会激起学生对这些仁人志士的敬仰和对养育这些伟人的祖国的热爱。十八世纪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卢梭说:“教育之事必须给予人民的心灵以民族的形式,而这种形式其意向和嗜好使得他们不但必要而且由于倾向和愿望而成就其为爱国者。”中国古典诗词中爱国主义思想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为国献身,建功立业,今天我们一定要将这种传统继承发扬下去。

此外,中国古典诗词中还蕴含许多道德教育内容,如匡世济民、建功立业的理想道德观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观念;舍生取义、重义轻利的忠信道德观念;淡泊名利、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观念等,都值得我们有意识、有目的地精选精讲,让学生在耳濡目濡、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和影响。

二、诵读中国古典诗词,利于学生情操陶冶。诗歌是诗人在社会生活中有所感受而抒发胸臆的产物,是诗人被现实生活所激发而引起沸腾感情时的产物。阅读鉴赏诗歌实际上就是鉴赏情感的一种精神活动。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中国古典诗词表达了各种复杂的人生体验,传递了种种真实动人的情感。有抒发对黑暗统治强烈不满的愤慨之情,如《诗经》中的《硕鼠》、《伐檀》等篇;有对劳动人民的苦难遭遇寄予的深切同情,如白居易的《观刈麦》、《卖炭翁》等篇;有表现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男儿热血之情的,如曹操的《短歌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篇;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如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望庐山瀑布》等篇;有表现对游子思妇感伤离别的儿女之情,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清照的《醉花阴·重阳》等篇。特别对美好人性人情的歌颂更是占了很多篇幅,它们形象生动,以情感人,将深刻的内涵、健康的情感悄悄渗入欣赏者的心田。毛诗认为诗有感动和感化的力量,“风以动之,教以化之”。推进古典诗词的诵读工程,对学生气质的培养、情感的陶冶有着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

三、诵读中国古典诗词,利于学生潜能开发。中国古典诗词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贯穿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中国人向来重视诗教。“不读诗,无以言”。读诗对句已成为历代文人学士的必修课。“知、情、意、趣”诗的涵盖很广,“兴、观、群、怨”诗的作用很大。开展古典诗词的诵读鉴赏活动,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可以使情感、意志、兴趣得到培养,使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发挥,使大脑的潜能得到全面开发。英国科学家达尔文从学生时代就对诗歌、音乐、绘画等很入迷,这使得他在科学研究时思想活跃,硕果累累。而晚年时由于工作繁忙,失去了对诗歌、音乐、绘画等方面的兴趣,于是“思想似乎已经变成了机器,只是机械地从无数事实和原料中剔取出一些规律”(梅林《马克思传》),于是成果也平平。这说明创造力的产生是离不开形象思维的,如果牛顿不把宇宙想象成一个整体,那就不会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我国许多著名科学家对古典诗词都有很深的造诣。此外,中国古典诗词内涵丰富,志存高远,有爱国情思、咏史怀古、修身励志、交友酬唱;还有思亲还乡、人世百态、山水胜迹、咏物寄寓等。它们以优美的声情意象,多角度、多层面地反映了诗人的顺道际遇、宦海波澜和国家的治乱盛衰、人民的悲欢离合。阅读鉴赏这些诗歌,可以帮助学生深入认识世界、认识社会,了解历史的兴衰演变、异域的风土人情、各色人物的思想性格、各个时代的面貌氛围等。知识积累丰富了,艺术鉴赏能力就提高了,也特别丰富了写作题材,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讲读背诵的同时,学生的思想能力、智力素质都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训练。

四、诵读中国古典诗词,利于学生娱情怡神。我们每个人都有审美需要,它作为一种内在心理结构而存在着。诵读中国古典诗词需要我们把学生引入诗词的境界中,领略体会它美的真谛,让学生喜欢它,如对诗词意境和语言的审美。唐代柳宗元有一首小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初一看,诗人描写得似乎十分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但只要稍加分析,我们就能体会到这样的意境:天地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无论周围的环境如何严酷,却都坚持着自己的工作。这种执著的精神令人感动,自然而然激起读者的欣赏因而产生美感。茅盾曾说:“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看到某些自然物或人造艺术品,我们往往要发生一种情绪上的激动,也许是愉快兴奋,也许是悲哀激昂,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总之我们是被感动了。这种感情上的激动叫做欣赏,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事物起了美感。”说的就是审美。有些学生因为读不懂古典诗词的这种美感,久而久之便对读诗背诗失去了兴趣。我们的任务就是让学生理解发现这种美,并且起到陶冶身心的作用。有人说:“在所有的语言中,诗是语言的钻石,在所有的情感表达中,诗是情感的铀。”这话一点也不错,青少年学生正是青春的年龄、诗的年龄,中国古典诗词首先能赢得广大青少年读者喜爱的就是鲜明感人、生动凝练的语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因为有这些名言名句的濡染浸淫,我们的少男少女更感受到语言的华丽、生活的美好;因为有这些诗作做传媒,我们的少男少女才更能体会到人间情感的至真、至善、至美。总而言之,燃烧生命的激情,塑造健康的人格,感受生活的美好,不可无诗。

如上所述,中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对学生的熏陶所起的作用,已可略见一斑。

参考文献:

[1]说唐诗.浙江大学出版社.

[2]徐旦泽著.语文学科中的素质教育探索.

[3]于漪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上一篇:关于西班牙语代词式动词se填空部分的错误分析... 下一篇:贵州省高校乒乓球选修课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