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提高电厂热控系统可靠性的技术

时间:2022-06-15 09:30:37

探究提高电厂热控系统可靠性的技术

摘 要:热控系统可靠性关系到整个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热控系统操作过程中出现误动、未进行相关安全隐患的预防,都将影响发电机的正常运行。事实上,这与机组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和技术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管理者从根本上认识到热控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性,并加大对热控系统故障的检测和维修,以提高发电厂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热控系统;电厂;可靠性;技术故障

中图分类号:TM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03-0015-01

火电厂发电机组中,热控系统的组成具有复杂性,并且其各个组成部分的操作不当都将带来一定的安全问题。随着发电厂的设备更新和生产改革,发电厂热控系统运行中的作用凸显。火力发电是我国重要的发电模式,错误操作将造成大量的安全事故,甚至造成人身伤亡。目前,电厂已经加大了对热控系统的运行管理,严格控制其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并将其安全隐患控制到最低。

1 火电厂热控系统的常见问题分析

1.1 热控保护系统的误动现象

由于热控系统对火电厂发电的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电厂的改革首先解决的是热控保护系统的性能和工作效率问题。随着其效率的提高,其操作流程发生改革,监控范围得以扩大。与此同时,技术人员的技术更新慢,容易出现误动操作,从而出现跳闸现象,降低了系统的工作效率。目前,可预见的热控保护系统误动因素包括电缆及电源的外部环境影响和内部逻辑控制、安装失误以及维修人员的综合素质。误动是最常见的电厂热控操作,对系统效率和安全造成直接影响。误动多为人为因素,因此可控性高。

1.2 落后的系统管理模式

现阶段,我国发电厂主要以定期设备检修和维护为主要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对于小型企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但对于大型企业来说,无法及时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维护。电力设备多为大型设备,一旦出现事故,其带来的后果不可预估,其维修费用同样巨大。因此,先进的模式应为对其运行实时监督,并能够提出一定的故障预警以及故障解决措施。但目前的电厂设备安全措施显然还未达到这一标准。在设计上,很多设计者存在偷工减料的行为,采购者未将企业的利益放在首位,对采购设备的质量未实施严格的检查,因此导致设备在最初即存在质量问题,无论如何实施监控和检查,热控系统的可靠性均无法保证。

1.3 热控系统检修人员的管理能力低下

在电厂不断改革过程中,设备更新是其明显标志。但近年来我国各大院校及职业院校在技术人才的培养上存在欠缺,大量的毕业生无法从事动手操作工作。与此同时,企业由于经济能力有限且重视程度不足,其对企业维修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不足。这些因素是造成热控系统稳定性不高的主要因素。在集约化的进程中,我国的电厂管理人才缺失比较严重,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从观念上和方法上进行督促和革新。

2 提高我国电厂热控系统可靠性的相关技术分析

2.1 提高热控仪表的运行稳定性

热控仪表的准确性是电厂维护管理中容易忽略的问题,因此提高热控仪表的运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要求企业配备专职的仪表管理人员,对仪表进行定期的维护,降低操作失误几率,并且总结维修经验,为热控仪表的准确调试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根据电厂的维护需求,还要及时开展不同类型的研讨会,及时通报仪表运行现象,通过研讨确定正确的热控仪表稳定运行措施,控制电厂系统运行中的安全事故发生概率。

2.2 提高热控接地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文章侧重于从技术角度分析如何提高电厂热控系统的可靠性。因此,外界环境对热控系统的干扰就不得不提。其中,接地系统受外界影响的几率较大。因此,要严格控制外界环境对系统的影响,以免其对接地系统的准确性造成影响。一旦出现这一问题,要及时调试或者通过系统的计算确保其数据的准确性。接地系统造成的风机跳匝表现在整套机组启动上,振动信号跳动而造成的保护动作低于振动信号。但就目前电厂的发达程度来说,完全的抗干扰尚无法实现。设计上应侧重于技术的更新。在维护上,接地措施、干扰屏蔽和强弱电分离的方式是主要的技术处理模式。及时检查热控系统所处的环境,对其输入和输出设备进行检查,根据现场需要实施干扰源检查和阻断措施。以实现从根源上提高其抗干扰能力,确保热控系统接地的稳定性。

2.3 优化热控系统的逻辑

热控系统的逻辑控制依托于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技术能力和远见性。首先,利用容错逻辑对设备的热控新机组实施检测,从设计上和控制两个方面实施检测。对系统的元器件进的行改进和优化,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容错逻辑能够对系统误动实施有效的控制,确保电厂热控系统的稳定性。其次,对电厂热控系统的连锁信号取样点实施验证,确保系统获得可靠的取样点。在这一问题上,电厂应分派专人,并结合专门的管理措施,对热控系统的定值、硬件和运行逻辑条件进行具体的分析,从而做出最基本的设备稳定性评价,为其稳定性实现提供基础。第三,升级系统,优化热控保护逻辑热控系统升级包括延时时间和变化速率保护的升级。提高坏值信号剔除功能以减少量程,加强其故障的诊断能力。在系统运行中,信号干扰、电阻过热等因素都将对其信号稳定性造成影响,从而演变成系统故障,为此应涉及报警信号,或切除保护连锁信号的坏值。最后,通过专项研究和试验确保热控设备稳定性设计人员应对设备仪表的统计台进行严密的分析,确保其合格率,从根本上降低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同时,关注使用中设备的稳定性,及时处理安全隐患,并且对采购环节和售后环节进行跟踪。校对设备的校验周期,合理选择设备的性能、类型,委派专人管理并提出系统的管理策略。将热控系统的稳定性作为基本依据,实施系统或者设备的革新,提高其自身性能,并且满足发电厂热控系统运行需求。

3 构建完善的热控设备质量评价体系

在传统的电厂热控系统可靠性的研究和故障评价中,只是关注某一时期的设备运行状况,并且这一时间多为设备运行后。这对设备的真实情况评价不准。电力系统具有复杂性,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细化的热控系统评价标准,实施全程的质量监控模式,随时发现可预估其可能存在的问题。

对于电厂来说,故障的预防比故障的处理更加重要。而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的建立首先要针对设备的运行流程,依照先进的管理经验,对故障及故障隐患进行分析。在电厂管理过程中,制度问题是其根本问题。基于此,应实施电厂改革,对现有的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强调故障的预防和全员技能提高,确保其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将电厂热控系统可靠性的判断主要应从安装和应用过程中。而设计上则主要在于提高零件的性能,从根本上杜绝影响其可靠性的因素发生。提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素质,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专业能力和高尚品德的人才,及时确保故障维修。同时,培养新时期下的故障分析人员,确保电厂的热控系统可以稳定运行。

4 结 语

热控系统的稳定运行影响整个电厂热控系统的运行。电厂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支柱性作用,对于整个发电机组的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确保热控系统的稳定性是企业不可避免的战略之一。发电厂应从热控系统的原理和常见故障出发,对其故障进行预防。从设备的测量、控制的稳定性出发,确保其安全性能的提高。目前,我国电厂热控系统的稳定性有待提高,管理人员应制定和执行标准的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 俞刚,胡伯勇,金冯梁.基于本质安全的大型火电机组热控设备可靠性 管理[J].电力技术,2012,(38).

[2] 褚晓锐,李翔.基于可靠性的微机保护装置现场运行的抗干扰措施探 讨[J].四川水力发电,2013,(67).

[3] 吴金宝,赵燕平,穆建波.热控系统可靠性分析与对策[J].山东电力技术,

2012,(21).

上一篇:电力线路改迁常见的涉法问题浅析 下一篇:桥梁上部结构检测要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