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22-06-15 08:53:44

【前言】论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1.各种类型的问题都应有所准备,加大高认知水平问题的比例。不同认知水平的问题之间并无好坏之分,它们在课堂教学中各司其职,相互补充。因此,教师在提问时应兼顾各类问题。针对目前课堂低认知水平问题比例较高的实际,应加大高认知水平问题的比例。高认知水平的问题...

论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简言之即通过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将教学目标落实好,从而将教学效益最大化。这一教学法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并促使其不断反思,不断进步,提升专业水平;有助于使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体验学习的快乐,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成绩,获得全面发展。

一、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

高中历史课堂一般为45分钟,保障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关注提问的目的。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这是课堂提问成败的先决条件。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随便提出几个无关痛痒的问题。明确了提问的目的,教师就能避免在课堂上随意而问,无的放矢,教师就能够知道究竟该问什么和用什么类型的问题提问。在具体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每堂课的教学目的、任务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无论提哪一类的问题,都应当立意鲜明,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二、提问要认真准备、精心设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在课堂提问之前必须做好一切与提问有关的准备。事先做好准备,才会取得好的效果。教师在准备工作中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各种类型的问题都应有所准备,加大高认知水平问题的比例。不同认知水平的问题之间并无好坏之分,它们在课堂教学中各司其职,相互补充。因此,教师在提问时应兼顾各类问题。针对目前课堂低认知水平问题比例较高的实际,应加大高认知水平问题的比例。高认知水平的问题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高认知水平的问题往往综合性很强,学生很难抓住头绪来回答,这就需要教师将大问题分解为若干小问题,使得学生容易回答。

2.提问方式上的准备。教师以什么样的语气语调来提出问题,对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很大影响的。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挑战的语气提出的问题就要比教师以平淡的、实事求是的语气提出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将提问的热情传达给了学生,感染了学生的情绪,学生回答的问题的热情自然就高涨了。当然,教师不能每时每刻都以高度的热情来提问,所以教师要不断地变换提问的语气语调,时而激昂,时而平淡,这样的提问才能使得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而且使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升华。

3.准备选择哪些学生回答。教师提问时,不要偏向某些学生而不顾其他学生。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内容要有梯度、要有层次;选择学生要不拘一格,要坚决避免让少数优秀学生或愿意表现的学生独占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时间。教师在做准备的时候,把学生和问题都进行归类,哪些问题让哪些学生回答都应该有所考虑,或者在问题处做出标记,避免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手忙脚乱。教师提问回答的方式可以是个别回答或小组代表回答,也可以是抢答,这样可以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都体验到成功的感觉,使课堂教学变成学生主动进取、施展才华、相互促进的活动,从而使课堂提问发挥出更大的效应。

4.问题设计“少而精”。教师提问的主要目的不在于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拥有量,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和主动思维,所以首先问题的数量不宜过多。过多的问题就会使教学整体出现分散化倾向,冲淡了教学过程的逻辑性,淹没了教学重点和难点;而且过多的问题必然使得学生的思考时间缩短,学生不能进行深入的思考结果或者学生做出简单的反应,或者教师代之回答,开启学生思维的目的不能达到。其次,所设计的问题要“精”。这主要是指问题的提出要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的深刻性、变通性和独创性。而那些靠理解、记忆类的问题,除去涉及为高认知水平问题作铺垫的记忆类知识以外,大多数可略去不问。

5.问题设计有条理、有顺序。高效的教学需要条理性。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只有掌握正确的时机,才能让课堂提问的作用发挥出来。教师要根据具体的行为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水平决定使用不同的提问顺序。在学生思路清晰的情况下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更加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课堂提问作用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提问。对于教师来讲,最佳的课堂提问时机就是学生想要知道还没有知道,想要表达却不能表达的时候。

总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教师在设计提问时一定要遵循提问的原则,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入手,针对教与学中的关键问题设计出有效性的问题,才能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师生的思维在教学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参考文献:

[1]许高厚.课堂教学技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张智学.课堂教学原理与策略[M].银川: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3]吴德芳,夏玉兰.教师提问的策略[Z].教学与管理,2002(7).

上一篇:要重视新课程语文“对话” 下一篇:如何指导二年级学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