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运输乘务运作管理分析

时间:2022-06-13 05:19:38

轨道交通运输乘务运作管理分析

摘要:轨道交通运输乘务运作管理的水平关系着地铁运输的安全性、可靠性,是铁路运输效益的基本保证,在管理中,一方面要重视人的管理,加强司机、司乘人员的培训力度,确保行车安全和服务质量,另一方面要注重作业程序的制定和完善,并通过适当的方式、方法,保证标准化作业程序的实施,从不同方面入手,确保轨道交通运输的时刻安全、长远发展。

关键词:轨道交通;运输乘务运作管理;司乘人员;在线安全监控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7-

1 轨道交通运输乘务运作管理的意义及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的扩张,轨道交通在城市中的运输功能已十分重要,乘坐地铁出行已成为城市人生活的一部分,是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有效手段之一。轨道交通运输乘务运作管理具有很大的意义。首先,作为现代运输工具,地铁运输具有很强的社会公益性,是加快城市发展的需要。其次,乘务运作管理增强了地铁的运输效率,方便了人们出行,节省了出行时间,更好地缓解了城市交通的拥堵,提高轨道运输的社会效益。再次,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增强,安全、环保出行是现代人的需求。乘务运输管理确保了地铁运输的安全性、稳定性,而且高效、环保,迎合了现代人出行的需求。最后,乘务管理为地铁乘客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综上所述,地铁乘务管理是地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保证,是地铁运营综合水平不断提高的保证。其目的是规避地铁运营风险,为社会提供安全、可靠、周到的出行服务。

2 轨道交通运输乘务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安全管理缺少全面性

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人们对轨道交通运作的管理越来越重视,在管理上也加强了力度,但监管机制还不健全。首先,安全管理不规范、不全面,缺少系统的、科学的地铁运输安全管理策略,普遍存在哪出问题就管哪,缺少计划性、规划性。其次,安全管理轻监督。安全管理监督体制的不完善导致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增加了地铁运行的风险性。

2.2 司乘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一方面司乘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能力有待提高。比如说地铁司机,有的司机刚培训不到一个月由于工作需要就开始独立上岗了,上岗后又因为工作比较辛苦、业务时间少,学习和提高技能的时间就不足,技术能力水平的提高受到限制。其次,个人修养有待提高,在一些媒体中可以看到一些地铁司机骂人、边开车边玩游戏等。一方面是由于地铁司机工作环境吵闹、工作压力大等因素造成的。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地铁司机的素质提升空间还很大。最后,地铁司机的安全意识淡薄,行车经验欠缺,停车误差难以控制准确。

2.3 安全演练缺少针对性

地铁司机的安全演练设计、规划不科学,在演练前确少对司机状况的深入了解,培训只是按照培训人员的主观意识进行。培训方式按步照班缺少创新性,司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意识得不到增强。对于事故发生的后果设想不够,以致于风险事件的处理不恰当,导致事故的发生和影响范围的扩大。

2.4 缺少长期有效的激励体制

地铁乘务工作单一,工作量大,工作环境较差。容易让司机产生疲惫感、厌倦感。如何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成为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而现实激励制度还不建设够完善,一些激励方式只能维持短期的效果,欠缺长远发展的考虑。

2.5 缺少健全的人员培训机制

培训是提高司乘人员综合素质的需要,是提高地铁司机技术水平、事件处理水平的关键,是提高工作人员综合能力和服务水平有效措施。现行的培训机制比较单一,缺少全面性、专业性。首先,有的培训脱离的实际,不能有效的将培训理论与实践情况联系起来。其次,培训效果地检测制度不健全,培训好似“聚会”,人去了就行,学不到真正的东西,培训考核方式相对滞后。再次,缺少专业的培训人员,有的单位的培训存在形式主义,随便找个人讲两句就行了,培训方式缺少科学性,培训效果不佳。

3 轨道交通运输乘务运作管理的建议

3.1 加强在线安全监控

在线安全监控是科学伦理和现代科技的有效结合,加强在线安全监控,一方面可以提高司乘人员的安全意识,时刻提醒司乘人员的标准化执勤和热情服务,增强了对司乘人员的约束力,有效地降低了风险概率。另一方面在线安全监控提高了司乘人员风险防范的主动性,确保了行车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在线安全监控的实施,首先要完善监控机制,定期开展行车专项检查,促进员工业务能力的提升。其次,规范考核方式,促进业务水平的持续提升。最后,强化监督队伍职能,及时纠正行车中的不安全、不标准行为,提高地铁服务质量。

3.2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是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前提。首先要建立安全奖罚制度,通过奖励和处罚提高司机的岗位意识和纪律意识。其次要落实事故责任处理,依照相关制度、规定对事故进行处理,保证事故处理的客观性和公证性。

3.3 建立、健全标准化作业程序

首先,标准化操作是降低地铁运输事故的重要环节,有效地保证了行车安全。其次,标准化作业程序提高了司机的操作水平,确保了行车的安全、稳定。再次,标准化作业提高了司机排除故障的能力,提高了运输水平和运输效率。同时,标准化作业程序的建立、健全促进了乘务运作管理的统一性,提高了地铁运输管理的综合水平。

3.4 建立科学、有效、持续的激励制度

激励制度可分为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一方面落实安全管理制度,严明奖罚,在物质上形成有效的、长期的刺激作用,增强司机的竞争意识。另一方面注重精神激励,首先要健全班组文化,增强工作人员之间的凝聚力,培养他们爱工作、爱集体、爱企业的精神,增强员工的工作热情。其次,组织开展各种技能比赛,提高员工技能水平的同时提示员工的荣誉意识和责任感。再次,设立“优秀司机”“服务之星”等荣誉称号,充分调动大家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提高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要建立激励效果反馈机制,积极掌握员工的工作情绪和需要,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3.5 建立完善的人员培训机制

第一,对于人员的培训要有计划、有步骤,特别是对于新人的培训要制定合理、科学的培训程序和计划。第二,培训内容要全面、要深入,针对于某一行车风险因素进行专题培训,利用不同的培训手段增强人员的行车风险防范意识和事件处理能力。比如设立专题培训月,如安全宣传月、119消防月等加深培训印象,增强培训效果。第三,进一步完善三级培训制度,落实和强化公司级培训、中心级培训和岗位级培训。第四,扩大培训范围。如向市民派发安全实用手册、增强乘客的安全出行意识,在危急时刻能配合司机处理好危险事件,另一方面还能增强对司机的行车监督,对司机的不文明、不安全行车操作进行举报。第五,发动司机家属参与到培训中来,形成人人讲安全的良好氛围。拓展培训的外延,将安全培训从单位发展到司机家中、生活中。第六,丰富演练培训形式,进行多种预案培训,对演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缺陷及时解决、强化训练,增强员工的岗位技能熟练程度,提高他们的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3.6 重视司乘人员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心理调节

司乘人员的工作环境嘈杂、昏暗,工作责任大、压力大,上下班时间不固定等因素易导致司乘人员的工作厌倦情绪。一方面长期的高压环境,导致了司乘人员(特别是司机)长期的精神情绪紧张,易形成心理疾病。另一方面长期的标准、规范行为容易造成司乘人员的工作上麻痹、麻木,形成了安全隐患。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司乘人员的心理素质培养,增强其抗压能力。另一方面要重视司乘人员的心理调节,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缓解司乘人员工作压力,保证其工作的积极性与良好状态。

4 结语

随着地铁网线的不断延伸,地铁客运流量、业务规模等不断的扩大,轨道交通乘务运作管理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进一步完善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制度,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乘客需求,获得社会的认可。

参考文献

[1] 刘建仁.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模式[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2,(8): 240-241.

[2] 刘建仁.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模式讨论[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2(9): 112-113.

[3] 宾坚.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管理及相关问题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

[4] 周建华,马帅.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管理与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8): 229.

[5] 马大炜.东京圈轨道交通运输管理系统的更新[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1,(6): 113-115.

[6] 刘智.战略管理与规划 轨道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R].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6.

作者简介:刘红亮(1981-),男,山西新绛人,供职于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研究方向:轨道交通乘务运作管理。

上一篇:高速公路隧道行车安全分析与防范 下一篇:投资辅助管理系统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