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外汇化积极作用及思考

时间:2022-06-11 11:09:34

人民币外汇化积极作用及思考

【摘要】随着中国金融体制和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改革,人民币外汇化的可能性越来越大。通过分析人民币外汇化利弊,可知其对中国经济的积极作用远大于消极作用,人民币的外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人民币 外汇化 国际货币 中国经济

一、引言

外汇一般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进行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外汇定义为:“货币行政当局(包括中央银行、货币管理机构、外汇基金组织及财政部)以银行存款、国库券、长短期政府债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中规定,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一个国家的货币要在国际上被广泛运用和接受并成为通用的外汇,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外币性。即外汇必须是外国货币而非本国货币。外汇是外币,但外币并不代表就是外汇。

第二,普遍接受性。即外币在国际经济往来中被广泛接受和使用。这一特点决定了一个国家的货币要成为外汇,必须是国际上通用的并以被他国居民接受为前提条件。

第三,可偿性。即外币所代表的资产是在国外能得到偿付的货币债权,而那些空头支票、拒付汇票等不能视为外汇。

第四,可自由兑换性。即外汇必须是可以自由兑换成本国货币或其他货币。这一特点使得外汇的购买力在国际间转移,实现其支付手段的功能,从而使国际间的债务得以清偿。

二、人民币外汇化分析

(一)可能性分析

当前,国际货币格局正在向多元化发展,美元的国际地位趋于下降。从2008年开始,美国大量举借外债和印刷钞票,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上对美元未来贬值的预期,美元危机难以避免。随着中国在经济、政治、制度三方面的条件的不断增强,都在一定程度上朝着越来越有利于支持人民币外汇化的方向发展。目前人民币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外汇储备货币,很多国家的央行都持有人民币。即在国际金融体系中,人民币完全具有外币性。

(二)普遍接受性和可偿性分析

2015年12月1日凌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将人民币纳入SDR(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并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成为可以自由使用的货币。人民币成功入篮证明了IMF以及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国际化的阶段性认可,是人民币国际化之路上的里程碑[2]。人民币成为SDR足以说明人民币完全具有普遍接受性和可偿性。

(三)可自由兑换性分析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界定,货币可自由兑换有三种形式:一是经常项目的可兑换,即取消对经常项目外汇支付和转移的汇兑限制。二是资本项目的可兑换,即取消对跨境资本交易和汇兑的限制。三是货币的全面可兑换,即成员方同时实现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可兑换。

目前人民币已经实现了经常项目的可自由兑换,还没有实现资本项目的可自由兑换,即还没有满足可自由兑换性,所以现在人民币还不能称为外汇。而一国的货币成为外汇,必须要有健全的金融体系和成熟的经济体系,如货币管理机制、充足的外汇储备、发达的金融市场、合理化的经济主体。

近年来,我国政府也在逐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构建香港、伦敦等地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试图丰富人民币的海外投资选择。随着中国金融体制和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改革,实现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已经为期不远,人民币变成外汇(成为国际货币)可能性逐渐加大。

三、人民币外汇化利弊分析

(一)积极作用

1.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加速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整合。由于人民币成为贸易结算货币,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都可以用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将极大降低中国出口企业的运营成本,减少或消除企业因汇率变动而产生的汇兑损失和风险,从而对中国对外贸易产生积极的影响。人民币成为贸易结算货币,使得一部分中国企业面对的国际与国内市场走向统一,有利于中国企业业务的拓展,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向世界,中国企业的发展必然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2.人民币外汇化将加速中国金融资本市场的发展与成熟。人民币成为世界贸易结算货币,一些国家为了本国贸易的发展,必然将人民币作为本国外汇储备货币的一部分,用储备的人民币进行短期投资,投资于中国境内的资本市场。同时,中国国内富裕的资金将获得海外投资机会,而如果未来出现经济周期波动,中国面临资金短缺,也可以比较容易地从国际上获得资金。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外国企业在华开展金融业务的范围逐步扩大,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可自由兑换,能提供一个较为公平的竞争环境,也可促进国内金融机构效率的提高。

3.人民币外汇化有利于本国获得国际经济协调中的非对称地位,降低因货币与金融政策失误造成的通货膨胀率。由于非储备货币发行国会较为倾向于将储备货币作为储藏手段,并与储备货币发行国保持相对稳定的汇率,因此人民币成为外汇后,中国作为人民币发行国在执行货币政策上拥有非对称优势。

储备货币发行国能同时具有维持货币政策独立性、保持稳定汇率和资本自由流动三个特征,而且在进口以本国货币计价的条件下还能阻隔国际通过膨胀,将通过膨胀输出。这样,中国作为储备货币发行国突破了开放经济的三元悖论,享受了不对称的国际协调地位。

4.通过发行人民币为世界提供清偿力,本国发行的人民币可以为本国国际收支赤字融资。人民币成为外汇,中国成为储备货币发行国。对于非储备货币国而言,由于其货币不被他国接受,不能作为国际清偿手段,所以当发生国际收支赤字时,它们只能动用本国外汇储备或进行国际借贷,最终会形成实际资源从本国的输出或本国产出下降。而储备货币国的国内货币就可以作为国际清偿手段,只需要输出本国货币就可以为本国国际收支赤字融资。在信用本位制度下,对于本国货币的购买力或可兑换性,储备货币国并不需要做出保证,而且为国际收支赤字融资的储备货币直接流出国外,并不直接影响本国国内的货币政策,这都降低了国际收支赤字调节的成本。

5.人民币外汇化将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增强我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实现人民币成为外汇后最直接、最大的收益就是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铸币税是指发行者凭借发行货币的特权所获得的纸币发行面额与纸币发行成本之间的差额。在本国发行纸币,取之于本国用之于本国。而发行外汇则相当于从别国征收铸币税,这种收益基本是无成本的。

人民币能够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中国就拥有了一种世界货币的发行和调节权,拥有了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力和发言权。目前中国拥有数额较大的外汇储备,实际是相当于对外国政府的巨额无偿贷款,同时还要承担通货膨胀税。人民币国际化后,中国不仅可以减少因使用外汇引起的财富流失,还可以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为中国利用资金开辟一条新的渠道。

(二)消极作用

人民币成为外汇,在给中国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使中国政府肩负着更大的责任,并且也存在一些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人民币外汇化将对我国经济金融稳定产生一定影响,增加宏观调控难度和人民币现金管理和监测难度。中国本国金融企业内部监控、风险管理水平不高,如果人民币成为外汇,意味着资本和金融项目放开自由兑换,引发投机性攻击时难以抵御。在中国国内金融市场自由化程度不够高并且利率、汇率等核心价格仍然受到一定程度管制时,放开纯金融流动会给国际资本提高较大套利空间,并造成本国损失。中国虽然经济总量很大,但在全球经济中的定价权较低、人民币定价比例也很低,在大量资金流动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缺乏价值中枢,容易发生波动。资本的自由流动会影响本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尤其是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将受到影响。人民币外汇化后多个国家会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和在国际支付中使用人民币,中国政府外汇管理政策以及人民币汇率变动,会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和自身利益产生影响,将使中国政府的外汇管理政策面临更大的国际压力。

四、总结

总体而言,人民币外汇化对中国经济的积极作用远大于消极作用。人民币外汇化可为中国带来诸多方面的收益,但在条件不完全具备时,过快推进人民币外汇化进程,可能会给本国经济带来很大的风险。因此,人民币外汇化应该视国内实体经济发展和金融深化的程度,审慎积极地推进。所以,继续深化金融体制和经济体制的改革,完善金融市场监管,使国内金融业运行尽快与外汇金融市场接轨,大力推进区域内贸易发展和人民币区内贸易结算,建立有效合理的人民币流通渠道,加快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步伐,早日让人民币外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刘曙光.人民币国际化条件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09,04:78-84.

[2]夏斌,陈道富.人民币区域化及风险防范[J].金融论坛,2011,09:3-10.

[3]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第五版)[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4]刘惠好.国际金融[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102-103.

[5]刘金波.外汇交易原理与实务[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2-3.

[6]孙刚.王月溪.国际金融学[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

[7]Lu Yang,Xiao Jing Cai,Huimin Zhang,Shigeyuki Hamori.Interdependence of foreign exchange markets: A wavelet coherence analysis[J].Economic Modelling,2016.

[8]P.S.Michelberger,J.H.Witte.Foreign Exchange Market Micros- tructure and the WM/Reuters 4pm Fix[J].The Journal of Finance and Data Science,2016.

作者简介:李贺(1985-),女,汉族,辽宁沈阳人。职务: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金融学。

上一篇: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与思维能力拓展 下一篇:略谈化学探究性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