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化学探究性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时间:2022-10-08 05:43:38

略谈化学探究性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摘 要:探究性教学是课程改革以来一直提倡的教学形式,但在教师教学实践的操作或认识上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误区。本文就结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实际针对“探究性教学中误区”,阐述了一些粗浅的做法。

关键词:质量守恒定律;探究性教学;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4B-0052-02

在新课改实施的十年间,有一个词在各级各类培训和教学论文交流中反复出现,就是“探究”。科学探究原本是指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指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含提出问题、查阅资料、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观察记录、分析结论、反思评价等要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学习、思考和研究的习惯,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合作、自主探究学习,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定律之一,在教材中是以探究活动的形式呈现的,其过程包含了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全部要素,符合当下科学探究教学理念,很多老师在开设教学公开课时,较多地选择该内容。很多老师在开课过程中体现很高的教学水准,但在具体探究教学中体现出的教学理念和课后听课教师交流、点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误区要避免。

误区一:认为开展探究性教学困难众多

不少听课教师在课后的评课环节中,在对所开课进行点评之余,也会交流在教学中开展探究性教学的困难。主要有:1.学习时间短,一年时间化学从入门到复习最后参加中考,经常开展探究性教学时间不够。2.学生能力差,没办法探究。即使像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这个经典探究课,教师也只是在PPT上展示步骤一、步骤二,学生严格地按照教师的指示按部就班地探究。3.可利用的资源少,开展探究性教学有限。

探究是人的天性,学生对探究是很有兴趣的。例如,在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的猜想和假设时,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经验、当堂实验的演示、视频实验的播放发现化学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有增大、减小、不变,学生各有依据支持自己的观点。此时问题引起强烈的认知冲突,转化为学生内在强大动力。学习内容信息量特别大时,利用探究性教学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获得的信息易记住、易理解。规律性内容的学习要通过探究性试验感悟,总结。所以时间紧,不应是开展不了探究性教学的理由。同时,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穿插开展探究性教学。如中和反应没有明显现象,除了课本上提供的方案,还有什么方案可以探究反应物减少,中和反应的确发生了?复习阶段,设计一些探究性试验,例如,如何证明NaOH久置于空气中变质了?这个问题涉及很多知识点,既复习了相关知识,又开展了实验探究,解决了时间紧的问题。

其次,学生探究少了,独立思考能力就差,部分能力发展不充分,造成了老师认为“学生能力差”。在教学过程中的探究尽量吸收学生参与每一个环节。同时开发家庭小实验,鼓励学生合作完成。例如,探究燃烧的条件时,学生在家用一层纸杯烧水,用一大一小纸杯相叠夹层中加水后再烧水。学生制作的无壳鸡蛋带到学校,引起其他学生的好奇,从而带动其他学生探究的欲望和热情。

最后,教师要拓展空间,精心挑选,利用可用资源开展探究性教学,可将部分演示实验改成探究性实验。例如,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如果只是一个演示实验,那么结论就是“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如何计算,学会寻找数量关系。通过实验如何获得氧气的体积?选择什么样的药品?原理是什么?然后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从而掌握方法和原理。这个实验相关的习题很多,但这样教学的基础上,学生理解原理后,应该都能迎刃而解。得出结论后还可以反思,例如,剩余气体如何验证及误差可能产生的原因。

误区二:探究性教学过程的实验单一化

化学实验单一化,这一点在一些教师的教学公开课中体现尤为明显,好像不对这个实验用“探究”包装一下,就跟不上潮流。

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教学的重要载体,但探究性教学并不局限于化学实验。但在化学教学的初期要注重化学的启蒙性,不要任意拔高。其实书本上不少实验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在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中,实验探究固然重要,于是就有老师急匆匆地将其他环节一带而过,把大量的教学时间放在两个实验上。其实阅读波义耳、拉瓦锡甚至介绍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研究很有必要。让学生像化学家一样去分析、比较、解释直至得出结论,也是一种科学探究。

黄荃愈在《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描述其儿子黄矿矿从小学到中学的学习生活。其中在低年级时要完成一个作业,对“鲸”的认识,老师要求资料有三个来源。老师的意思是资料来自三本书,结果黄矿矿带着妈妈去了三个图书馆借了书。作业完成后,七八张纸,每张纸上只有一两句话描述鲸某个方面的内容。黄荃愈这样描述:“通过和孩子完成这个作业,了解了很多有关鲸的知识。”我觉得通过对资料的整理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这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也是科学探究。

另外,初中化学重视启蒙性和基础性,学生学科方面的知识缺少,探究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和指导。当学生不会思考时,要引导思考;当学生思考不完善时,(下转75页) (上接52页)要引导学生思考完善的方案;当学生思考只有一条思路时,引导学生发散、多维度思考问题。在科学探究中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促进学生主动思维。

误区三:探究性教学过程的程式化

说到科学探究,就一定是提出问题、查阅资料、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观察记录、分析结论、反思评价等全套过程,如果缺了一个环节,就不完整了,因而要求开科学探究的课,教师第一想到的就是质量守恒定律。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科学探究的要素可多、可少,不必求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时,要明白什么是探究,如何探究,真正理解科学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教学中,有老师开始提出假设,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质量发生了什么变化?当学生回答“增大”后,第一个环节就这么过去了。其实提出假设,不在于假设的内容是什么,而在于假设是如何形成的,依据是什么。再如,在科学探究中要关注学生方案的设计,很多老师可能放不开,把学生的思维框在自己的预设范围内。学生设计的方案肯定有不对的、不完善的,但全体学生积极设计方案,必然可以调到老师预设的方案,同时让学生经历过程享受成功。这个例子说明学生探究,老师先要把握好探究。探究性教学不是完成科学探究的每一个环节,而是将科学探究的思想渗透于每一个教学环节。

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在什么时间探究、用多少时间探究、探究到什么程度等,以理性、冷静地设计自己的教学方案,灵活机动地实施探究式教学,教师应对探究内容精准把握,探究过程精致预设,达成探究结论精彩生成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牛红霞.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学时代,2013,(18).

[2]张绍波.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12).

上一篇: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与思维能力拓展 下一篇:创设情境,给信息技术课增添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