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职业教育成为学生的主动选择

时间:2022-06-11 03:26:01

让职业教育成为学生的主动选择

9月,一年一度的新生入学时间已到,面对“读高中还是上职校,抑或弃学打工”这道选择题,考生和家长已做出选择:多数倾向于就读普高;虽然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的用人需求日益凸显;虽然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企业对技术人才求贤若渴。针对中职教育“叫好却不叫座”的现象,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印杰在接受《文汇报》(2013年4月26日)记者专访时指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本质上没有优劣之分,两者的差别只在于教育的角度和定位不同:普通教育以构架知识体系为主线,学生学的是知识;职业教育则围绕一个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技能进行架构,学生学的是技能。因此他希望学生和家长不是依据考试分数无奈地“被迫选择”职业教育,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取向进行主动选择。然而,这一理想状态真要落实到行动上,却会面临很多“瓶颈”。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中国职教学会第四届理事会会长纪宝成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下的职业教育是“谈起来都认为很重要,现实生活中又离不开,打心眼儿里却瞧不上”(《中国青年报》2013年4月14日)。严峻的现实无情地表明,要让职业教育成为家长和学生的主动选择,我们不仅责无旁贷而且任重道远,迫切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协同攻坚。

毫无疑问,好的东西人人喜爱,不劝自选;而弱势的东西,常常虽诱而不择。要使职业教育广受百姓认可,设法改良职业教育的生存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政府应当致力于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协调发展,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优质教育服务。撇开纯粹的理论探讨,从现实的角度分析问题,各地普通高中普遍人满为患,大家都削尖脑袋往里钻,即便交纳高额“赞助费”也在所不惜,而中职学校却大都门可罗雀,即使免了学费、拆了门槛、承诺就业也鲜有人问津。根源何在?老百姓信不过、看不起职业教育是根本原因。所谓信不过,主要在于眼下的中职教育难于突破生源差、管理难、育人质量差、就业层次低、招生进口难的恶性循环,家长们不敢“冒险”送孩子入读中职学校;所谓看不起,则主要在于目前的职业教育“立交桥”尚不通畅,虽有多种升专升本渠道,但都难通达重点本科高校和硕博学位,不能满足家长和学生“读正规大学”“出人头地”的愿望。所以,政府部门应当致力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同步同质发展,使职业教育实现学生有发展、就业有优势、办学高水平的目标。具体实施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纵向试点中高职贯通,横向与人社部门探索“双证融通”,打通发展通道,共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方面满足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努力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作为改革试点,可以选择行业岗位技术含量较高、专业技能训练周期较长、熟练程度要求较高、社会需求量较大且就业需求较为稳定的专业开展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然后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再由点到面地逐步推广。

其次,全社会要致力于用人制度改革,善待职业教育,摒弃歧视现象。在澳大利亚和德国等职业教育高度发达的国家,职业教育之所以会广受追捧,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其重要原因在于国家在制度层面善待职业教育,法律要求企业重视校企合作,履行职业教育义务,参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全过程,并以严格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强制要求公民在就业前必须接受职业教育培训,不仅用制度保证了就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为保障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奠定了基础,而且为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创造条件、扫清障碍。在这种社会氛围下,无论是职业教育的举办者、管理者还是就读者,都不会感觉低人一等,从事生产一线工作的劳动者也与脑力劳动者同样受人尊重并自感骄傲。然而,我国目前很多现有政策制度和舆论氛围却普遍存在对职业教育的歧视现象,甚至令人“谈职教色变”。比如,高职教育停留在专科层次而不接通重点本科院校,同时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却又非本科不录,高考中考中的职业院校都被安排在最后批次,异地高(中)考的学生只能报考职业院校等等,无不在贬损职业教育的声誉和地位,使职业教育最终成为社会弱势群体的被迫选择。所以,在制度层面消除对职业教育的歧视势在必行。

此外,对于孩子的读书选择,家长突破传统观念影响,尊重孩子的兴趣,同样非常重要。其基本原则是,如果孩子知识接受能力较强,抽象思维有优势,又不希望早工作,可以选择继续接受普通教育;如果孩子知识接受能力偏弱,而动手能力、形象思维较强,并且职业意向较为明确,则可以考虑选择接受职业教育。■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高教研究所)

上一篇:在荆棘丛中寻觅新路 下一篇:浅谈从《求贤令》看曹操用人的德才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