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写作的源头活水

时间:2022-06-10 01:04:09

随笔:写作的源头活水

摘 要:写作原本是一件轻松愉快的过程,这里该有倾心的诉说,张扬的个性。而这些只有来源于真实生活才更真切感人,才经得起推敲。厚积才能薄发,通过写随笔,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

关键词:倾诉;交流;张扬个性;激励

曾看过这样一副对联,上联: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下联: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横批:写不出来。看过之后深有感触,它虽不能反映学生写作现实的全部,但至少说明了写作对于学生来说是件“苦差事”。

学生写作文时,常要苦思冥想,才能创作出好文章来。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写作思想,“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的“活水”就是生活,每个人都有着丰富多彩的生活,撷取一个片断,以自己的视野去看待这个事情,常常好取材、易下笔。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初中阶段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现在学生的生活面比较窄,家庭学校两点一线,即使有丰富多彩的生活也难以把它们反映到自己的文章中去。往往是情急之中匆忙下笔,为了作文而写作文,所以文章空洞无物,平淡无奇。可是在论坛、博客、QQ日志上学生却乐此不疲,且文字洋洋洒洒,有滋有味,又极富个性。同样是文字表达,为什么学生愿写博客、日志而不愿写作文呢?不难了解,学生在博客或日志上能畅所欲言,自由表达。而我们的作文首先给了学生一个框子,学生拿起笔首先想到的是:“苦差事”开始了。其实,作文本上的表达也是自由的。说到不同,我想只是博客或日志是学生在有感觉的时候才动笔,有话要说时才写作而已。

中学生面临着青春期的骚动、来自中考的压力、老师父母的期望,这种种的苦与累需要倾诉。另外,学生身心的成熟是个渐进的过程,他们需要认识自己,表现自己,让别人认可自己。在这动荡的青春期,努力与懒惰、开朗与忧郁、大胆与怯懦、合群与孤僻交替发生,学生从心理上产生了倾诉的欲望,这些都应该是很好的写作源泉。

基于以上种种因素,一直以来我都主张学生少写“作文”,多诉心曲。我的作文训练也就从随笔开始。并且把学生的随笔写作分成几个阶段。

一、倾诉心曲,激发兴趣

先让学生自由写作不设置任何写作方面的要求,就像记日记一样每周两篇。只要求学生在写作中能抒发真情实感,为他们搭建一个能写真人抒真情的平台。在这里学生可以抒写自己的幸福愉悦,也可以倾诉自己的苦恼委屈。这一阶段最重要的是老师要做学生的朋友,至少是站在一个朋友的角度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分担他们失意的痛苦,疏导他们与父母沟通的不畅,排解他们来自学习的压力,解决他们与同学之间的“纠纷”。这样,他们慢慢地开始喜欢倾诉,喜欢写随笔了。

有个班干部在随笔中倾诉自己由于认真负责得罪了不少同学,觉得大家对自己越来越疏远了。我在随笔上写道:“刚认识你,是因为你对工作认真负责。与同学谈话认识你,是因为同学说你有正义感。相信是每个人潜意识中的正直与善良吧!况且你会找到更合适的工作方法的。”还有个学生因为和妈妈吵架住到了同学家里,她在随时笔表达了想向妈妈道歉又不好意思的想法。我给她写上我在批评女儿后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帮她了解一个做妈妈的心。下一次的随笔她又述说了和妈妈和好的经过,写得真切感人,还在后面写上:“谢谢老师!”

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喜欢写随笔了,而且再也不是言之无物了。家长反馈说:“孩子回家就喜欢看随笔后面老师的‘评语’。”应该说这阶段的随笔训练是心与心的交流,学生拿起笔是在写自己、写自己身边的事了,这样既培养了他们写的兴趣,又帮他们积累了写作的素材。

二、启迪思维,张扬个性

只有抒写了真情,叙写了真事,才能使文章引人动人。而文章更大的亮点在于有个性有思想。这种个性和思想从哪里来呢?

人常说文如其人,其实做人是作文的前提。作者对事物的认识、感受,必然反映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态度。我们常常在作文上号召学生写文章要立意高远,并指导其立意高远的写作技巧,而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立意高远的根本――做人的高远境界。

当学生开始思考人生、思考生活的时候,当他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苦闷、孤独和寂寞的时候,他们其实已经学会把视线转向自己的内部进行审视,学会站在一个更加广阔的背景下来看待自己,认识自我了。我坚持认为作文是做人的一种文字的外现,一直以来多注重学生情感和品德的培养。所以第二阶段是在抒写真情的基础上提倡学生张扬个性,写出独到的认识和体会。

此时随笔又发挥了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学生受学识、阅历所限,思想认识难免会偏激,甚至出现一些错误的想法。如果是作文的批改可能分数上就不会很高,这样也会削弱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但随笔则不同,老师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在心灵的交流中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他们的思想不断趋于成熟,也就不断地用手中的笔解剖自己,净化自己,书写自己的成长历程。这样让学生把作文与做人结合起来,在对生活的反映中铸炼做人素质。

学生懂得了怎样做人,把目光投向了更高的人生境界,作文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源泉。他们对于做人的更高品质的追求在作文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才是最真的情,才令人信服。这样立足于做人的作文,才更有思想、有深度,才能避免矫揉造作,瞎编硬套,不切实际,空中楼阁似的作文出现。

三、展示自我,增强自信

前面提到过,学生喜欢博客和日志的一个原因也是由于读者的点击和评论,就是说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是需要及时的肯定和鼓励的,是需要关注的。所以第三阶段是要给学生展示的舞台或市场。

随笔因为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更易引起学生的共鸣,点评起来学生的参与意识更强。有个学生写了一篇文章《星期六真好》,语言诙谐生动,情真意切。同学们觉得这样的文章谁不会写呀,这就是我们的真实生活呀。于是纷纷模仿,一时间创作热情高涨。因此,要定期地把学生中出现的比较优秀的,并贴近学生生活的作品介绍给大家,学生自然就会产生见贤而思齐的写作冲动,从而能更好地调动他们写作的热情。

再有就是帮他们修改然后发表。在班级里展示自己的作品已经喜不自禁了,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能发表在报刊上,那种激励是无声而强大的。学生有了写作的积极性,有了自信心,这时他们拿起笔来,会惊奇地发现手中的笔并不那么干涩、沉重,笔下原来也可以飞扬文字,流淌情感,写作再也不是“苦差事”了。就是考场作文也是思如泉涌,下笔成文了。

学期末,我安排学生选取自己半年来最好的随笔,给自己的随笔写序,总结自己一学期来的随笔情况,并在班级里展示,出版自己的随笔集。学生自己命名、自己设计,互相品评,热情空前高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锻炼,体验到了成功,也深深地爱上了写文章。

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把真实生活所不曾经验过的事物勉强拉到笔底下来,那必然会失败。有了充实的生活才会有好文章。”几年来的实践也告诉我:选材只有来源于真实生活才更真切感人,才经得起推敲。厚积才能薄发,通过写随笔,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只要我们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就能探寻到作文的滚滚“材源”,激活源头之水,拓展作文空间,就能走出写作文无话可说的困境!在写作教学这块园地中,让我们栽下满园的希望,收获沁人的芬芳。

(作者单位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实验学校麒麟中学部)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究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