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市场的女性就业现况与思考

时间:2022-06-10 07:41:55

文化市场的女性就业现况与思考

作者:鹿立 单位:山东社会科学院

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的《2011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展览市场年均增长接近20%,2011年,中国5000平方米以上各类展馆面积达7000多万平方米,会展业年收入2480多亿元人民币①,在日益蓬勃发展的会展业中,女性成为会展观摩的一支主力军。据京、沪、穗等地2010年数据推算,该年度国内会展业观众达上亿人次②。仅2010年上海世博会参观人数即达7000万人次,且在众多参观者中,女性占52.8%,男性占47.2%③。

文化产业女性从业现状

事实上,文化市场的繁荣不仅需要培养文化产品的消费者即受众,作为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亦需要文化产品的制造者即从业者。现阶段我国文化产业中女性从业者亦是一支重要的生力军。了解和推动这支生力军的发展,并由此与女性受众形成积极的互动,对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国家统计局近年关于文化产业划定标准,现阶段我国文化产业可分为“文化产业核心层”、“文化产业层”和“相关文化产业层”,其具体可划分为④:文化产业核心层包括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文化产业层包括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相关文化产业层包括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等。但囿于以往统计未能有文化产业层和相关文化产业层的完整数据,因此,本文关于女性在文化产业的从业分析,只能就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数据进行分析⑤。文化产业女性从业人员数量及比重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现阶段全国在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从业的女性人数约140万人,占该行业从业人员总数的43%,与男性基本相当,略低于男性。另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8年我国劳动统计数据,在文化体育娱乐业的大类行业中,新闻出版业中女性占比为41.5%,广播电影电视和音像业中女性占比为37.7%,文化艺术业中女性占比为45.9%,体育业女性占比为35.3%,娱乐业中女性占比最高,为48.6%(表略)。文化产业女性从业人员年龄构成状况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现阶段全国在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从业的女性,年龄构成以30岁以下年青人为主体,占该行业从业女性的40.98%(同期全国从业女性30岁以下占比为31.38%);30~39岁从业女性也较多,占比为30.79%。这种年龄构成,与全国从业女性总体年龄构成比较,呈明显年轻化。这一状况显示出文化产业中女性从业者在年龄构成层面有较好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图略)。文化产业女性从业人员受教育状况2008年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我国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从业女性受教育程度,在全国各行业中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占31.8%。虽然低于教育业(66.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60.2%)、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56.0%)、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50.8%),以及金融业(56.9%),在国民经济20个大类行业中排第9位,但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女性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显示出这一产业女性从业者文化素质有较好的基础和底蕴(表略)。(四)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各类经济结构分布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7年我国文化产业机构和人员的基本数据推算,目前在经营性文化产业机构中,非国有经济的从业人员人数较多且占比较高,在文化部门,非国有经济文化机构从业人员占比达82.29%;在其他部门,从业人员占比为全部经营性文化产业机构的85.28%。尤其是在网络文化服务业中,非国有经济文化机构从业人员占比达98.83%,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业中非国有经济文化机构从业人员占比也达89.59%,足以表明在文化产业中,非国有经济成分及从业人员占绝大多数。此数据虽未有分性别从业人员统计,但根据上述女性在文化产业各部门的占比状况,可基本推断这一产业领域中女性在非国有经济中从业比重大致也在80%左右(见表3)。

几点思考

强化女性文化市场的消费引擎经济学观点认为,市场从来都是需求与供给互为引擎,一个新兴产业的发展,除了迅速提高该产业的产品供给外,刺激其产业的消费需求,建立起该产业的消费市场,无疑也是重中之重。文化产业的发展概莫能外。当前我国文化市场的发展,除了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产品供给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加大文化产品的消费开发与引导,包括对不同文化水平、收入水平和不同年龄人群的开发与引导。譬如,开发和引导更多的中老年女性学会使用互联网和文化电子产品,这样不仅可开发更广阔的中老年女性文化消费市场,同时亦可刺激和鼓励文化产业研制更多适合中老年女性使用的文化产品。像美国苹果公司不断推出改良的iphone手机产品,一方可以认为是供给刺激需求,同时也可以说是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刺激该产品不断升级更新换代。

拓展文化产业中女性特色的生长点一个产业从理论上很难用性别加以划分,孰为男性产业?孰为女性产业?但有些产业确实存在事实上的性别“壁垒”,如采矿业、钢铁业,基本就是以男性为主的产业。至于文化产业,由于女性生来具有的天赋,如女性特有的感受力、感染力、语言表达能力、模仿力等,使她们更适合文化工作。譬如电影戏剧、表演艺术、新闻采访、休闲娱乐服务等。另外,女性更适合做文化产业,除了女性天赋外,还因为有很多产业自身的特点与女性特点相吻合:第一,文化产业无需强体力劳动,这一点消除了许多强体力劳动产业限制女性的门槛;第二,无需长时间不间断工作,这一点也比较适合女性可以兼顾家庭和生育子女的特点;第三,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更多的是需要激情而不是逻辑,这一点也比较适合女性发挥她们所擅长的形象思维能力。拓展文化产业中女性特色的生长点,需要在兼顾女性禀赋基础上寻找其生长点,包括从产业发展的技术路线、新增长点的拓展内容方面等去思考。譬如,其一,鼓励更多女性进入信息通信技术(这可以理解从技术路线方面去着手改进)。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提出[8],应使性别进入信息通信技术,虽然信息通信技术已经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裨益,但它的许多潜力还没有被发掘出来———尤其是对于那些与社会脱离或无法获得知识和生产资料的群体来说。发展中国家的女性就是这类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更多的女性掌握信息通信技术,无论是对进入文化产业的女性从业者还是对女性受众,作用都可能是一种“蝴蝶效应”,因为在女性特有的人际关系交往中,互联网、计算机化和通信的增加会数十倍地促进她们的文化活动。其二,鼓励更多女性进入文化创意活动。文化创意产业是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的行业,它不仅包括数字软件业、设计业、广告公关与咨询策划产业等,更包括品牌时尚、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工艺品业等,而在后者的这些行业中,女性的形象思维能力往往更能出新、出奇,产生更多的创意。如前所述,在我国互联网游戏市场和动漫市场以及影视剧市场,女性受众几乎占据半壁江山,由此更能理解女性需求的女性创意、制作、游戏和动漫等电子文化产品,可能会有更好的互动性,其产业效益难以估量。其三,大幅度地从女性媒介领域进行调整和拓展。目前我国大众传媒业中突出女性特点的内容愈来愈多,尤其是女性电视节目和女性广告。但目前出现的问题是:女性媒介中的商业意识越来越浓重,同时其社会责任意识却越来越淡薄。这种表层的庸俗的刻板印象下的女性形象,将会渐渐失去市场。如何在生产娱乐时尚文化产品时兼顾女性社会价值?如何在鼓励促进女性体验购物消费的同时,兼顾表达她们的内心和精神世界?如何使涉足其他生活领域的创造经济兼顾一定的社会价值?对于这些问题,目前,国内媒介领域应适时进行大幅度调整,通过让更多更有文化底蕴和思想深度的女性从事女性媒介活动,创造更丰富多彩的新时代女性形象,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在文化产业准入方面给女性更多赋权经济赋权。近年国际社会关于妇女“经济赋权”的提法,对鼓励更多女性全方位参与经济活动有直接推动作用。2010年初,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召开高级别会议,专题讨论并鼓励世界各国在妇女经济赋权方面采取行动。荷兰发展部部长BertKoen-ders提出,女性赋权是发展的核心,他认为:“经济赋权和女性权利相互依存并相互补充。通过充分利用她们的经济技能和资源,才能建立一个更强大的长期经济增长基础”。经济赋权包括对妇女小额贷款、降低一些行业准入门槛等。近年我国在农业、批发零售业等一些行业已实施对女性小额贷款等优惠政策,但在文化产业尚无此类举措。应借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的东风,在文化产品的设计、生产、发行等诸环节,降低女性进入文化产业的准入门槛,给女性创业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大踏步向高端进军。现阶段我国女性在文化产业大多从事一些低端工作,如休闲娱乐、表演等,即使在新闻媒体领域,女性也大多处于低端位置。有研究表明,媒体高、中层中的女性比例分别占4.4%和9.6%[4]。女性在媒介从业总人数中所占比例为40%,然而在决策层中的比例却不到10%。在出版业、报刊业等一些行业,女性进入决策层的也寥寥无几。在另外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如动漫制作、品牌及广告设计等,女性进入这一行业并成为掌门人的也很少。这种状况无形中限制了许多杰出女性在此领域的开拓进取。事实上,文化产业应该是女性大有作为的产业,国外许多知名的出版商、媒体掌门人等都是女性,表明文化产业的高端在能力和市场规则方面并不是女性的,关键在于要解放思想,解除羁绊,女性自身要有大踏步向高端进军的信心,政府要有鼓励女性大踏步向高端进军的扶持政策。唯有此,才会有更好的示范效应,鼓励更多杰出女性进入这一领域。规划设计好文化产业女性发展梯队。有研究表明,在一个新兴产业中,影响女性创业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政策支持、行业空间、家庭支持和社会资源几个方面[5]。当前我国女性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环境因素利弊参半,行业空间、家庭支持等发展要素均比较有利,但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女性自身的梯队发展问题。我国女性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要有出色表现并有更多领军人物涌现,必须规划设计好自己的人才发展梯队,既要注意发挥现有中青年以及一些老专家的作用,也要注重培养青年人。据了解,现阶段我国一些新闻出版专业的女大学生愈来愈多,而她们能够人尽其才进入这一产业的机会并不尽人意。例如,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2004届网络新闻班男女比例为1:2;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5级专升本新闻班男女生比例为1:3;华东师范大学2002级编辑出版班男女比例为1:8[6]。虽然在高等院校就读的女生数明显高于男生,但是在媒体单位工作的女性数却低于男性。进入文化产业的女企业家应更多关注自身梯队发展,给女大学生更多的进入文化产业发展的机会。

上一篇:文化市场规范化建设的要求诌议 下一篇:乡镇文化市场管控新方法